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8.6暴雨分析孙田文,李社宏(铜川市气象局铜川·727000)1降水概况1994年8月5日晚至6日凌晨.渭北及陕北市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突发性强对流暴雨。降水主要集中在0时至4时,铜川地区各站日最大雨量为73.0mm,1h最大雨量47.0m...  相似文献   

2.
任振球 《气象》1997,23(10):21-26
1996年8月3—4日,9608号台风在河北南部连降大暴雨和特大暴雨,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前,8月1日16时在国家气象中心召开的大会商会上,本人预报:已经登陆福建的9608号台风将向北移动;8月3—4日,我国东部将连续两天处在三个引力波共振和一个引潮力共振减压的叠加区,到时台风只要在110°E以东,当天最大日降水水文站将达500mm以上,气象发报站也可达200—300mm。实况正确。分析表明,8月1—4日,该台风登陆后,其北侧每天均维持一个倒槽,同时东亚有一西风槽东移。8月3—4日,在连续引潮力共振减压的抽气作用下,使该倒槽和西风槽加速合并和冷暖空气的辐合,引起位势不稳定能量强烈释放而降特大暴雨。此次成功预报再次证明,引潮力共振减压的异常叠加与大气内部条件相结合,确是预测特大暴雨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1降水实况与预报服务1998年8月5日,我省继前几次暴雨天气之后,又出现了一次特大范围的暴雨天气。8月4日20时至8月5日20时,全省(50个站)日平均雨量38.7mm(4日20时之前已经下雨,雨量极小),其中12个站暴雨,23个站大雨,其它各站均下...  相似文献   

4.
没有硝烟的战场──记为抗洪抢险立下卓著功勋的郑州市气象局本刊记者张海峰市长发来嘉奖令8月15日,郑州市市长、市防汛指挥部总指挥朱天宝发布嘉奖令。嘉奖令指出:今年8月1日至4日,我市普降大雨、暴雨和大暴雨,个别地方出现了特大暴雨,在此期间黄河出现第一号...  相似文献   

5.
利用增强红外卫星云图和常规天气图资料,分析了1993年8月4日至5日出现在我省鲁南和鲁西南的一次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发现在有利的环流形势和天气条件下,这次强暴雨过程先后出现了两次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并产生强地面降水,MCC云顶温度与地面降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MCC的产生和发展与西风带短波槽和切变线辐合带及地面气旋联系紧密,特别是低空西南急流是MCC产生特大降水不可缺少的暖湿气流输送通道。通过对流场和不稳定能量场的分析,对这次暴雨过程有了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王正旺  庞转棠 《山西气象》1994,(1):42-43,55
“93.8.4”暴雨过程分析王正旺,庞转棠(长治市气象局046000)1引 言1993年8月4日长治市所属12个县区降了大一暴雨和大暴雨。雨量为28.8~127。0mm,其中5个县区(襄垣、沁县、黎城、潞城、长治市城区)雨量在100mm以上,暴雨中心...  相似文献   

7.
一次局地特大暴雨的η坐标模式数值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一个考虑陡峭地形的16层η坐标模式,对1990年8月14 ̄15日夜间发生在湖北省远安县境内的一次特大暴雨(最大4小时降水量366.8mm)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出了此次降雨过程的局地性及双峰特点。进一步通过地形及边界层两组敏感性试验表明,地形的位置对暴雨的落区,其形状及陡峭程度对暴雨中心的强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边界层对暴雨也有重大影响,影响机制之一是通过其温湿能量通量,重建或补充暴雨过程中不断  相似文献   

8.
1994.6.28局地大暴雨与93.8.4致洪暴雨的对比分析苗爱梅,袁崇民(山西省气象台030006)引言1994年6月28日夜间稷山县出现局地强暴雨,7小时降水量达101mm。这次过程与93.8.4致洪暴雨过程相比,过程前期,500hPa环流、70...  相似文献   

9.
张飒  刘诗军 《山东气象》2000,20(2):22-24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4,对“99.8”山东特大暴雨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了弱冷空气、地形、东南气流对本次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中低层中尺度涡旋是造成本次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其空间上的倾斜特征是本次特大暴雨天气的触发机制之一;弱冷空气是特大暴雨的直接触发因素;地形的辐合抬升作用是暴雨加剧的另一主要原因,东南气流为特大暴雨提供了水汽来源。  相似文献   

10.
一次暴雨—大暴雨过程的熵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尤凤春 《气象》1994,20(8):48-49
该文利用熵平衡方程,对1993年8月4-5日,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发生的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熵诊断分析。指出,在湿饱和大气下,降水过程实质上是熵由不平衡通过垂直运动达到平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1995.8.10宝鸡局地强对流大暴雨特征分析张弘,陈卫东(宝鸡市气象局宝鸡·721006)1995年8月10日晚~8月11日凌晨,宝鸡地区北部以凤翔为中心出现了局地强对流暴雨、大暴雨天气,其中凤翔县降水量为112.6mm,相邻的宝鸡县、千阳、麟游等...  相似文献   

12.
用常规天气图和地面资料,分析了“93.8.4”冀南-鲁西北暴雨带形成的天气形势背景和地面中尺度特征。揭示出在地表平坦的平原地带,与一定天气系统相对应的地面中尺度系统,决定了强中尺度雨团的产生、移动、发展和消亡等事实,可供暴雨短时落区分析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13.
苗爱梅  吴晓荃 《山西气象》1997,(2):14-17,12
1996年8月3~5日晋冀特大暴雨中分析与北方台风低压暴雨预报着眼点苗爱梅吴晓荃薛碧清(山西省气象台030006)摘要运用高空和地面常规资料、雨量自记资料以及卫星资料,分析1996年8月3~5日受8号台风低压影响而导致的晋冀地区一场罕见特大暴雨的中尺...  相似文献   

14.
利用1小时间隔的红外卫星云图及1小时降水量结合常规天气资料,分析了1993年8月4-5日鲁西、鲁南特大暴雨的云团特征,云团产生、发展、减弱、再生和暴雨落区与能量场的关系。另外还分析了云团云顶温度与降水的关系。展示了卫星云图与常规天气资料相结合,在短时天气预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1994年6月13~17日华南特大暴雨过程的物理量场作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这次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带主要来自西部和南部边界,水汽主要集中于对流层低层850hPa以下层内。(2)锋区温度对比不明显,θse对比很明显。(3)与暴雨紧密相关的物理量是散度。而且散度的24小时变化与暴雨落区有较好对应关系。(4)24小时总温度变量分布与未来暴雨落区对应关系较好。  相似文献   

16.
弱冷空气对“96.8”暴雨的影响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徐国强  胡欣 《气象》1999,25(7):17-20
分析了“96.8”暴雨的流场和温湿场,用MM4中尺度数值模式研究了低层弱冷空气活动对此次特大暴雨过程的影响。结果指出,低层弱冷空气活动对河北省中南部的暴雨落区及强度有很大的影响,它有利于河北省中南部低层辐合的加强、上升运动的加剧和水汽、能量在此处的堆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1994年8月5日宝鸡地区区域性强对流暴雨天气的诊断分析,应用Q矢量散度方程有关项从热力和动力两方面揭示了形成这次强对流暴雨的天气尺度背暴;有利的高空温压场配置,促使高空槽南压东移,地面冷锋抬升作用加强,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飑线,从而形成强对流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18.
从天气学角度对乐山市“93.7.29”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造成该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的切交线、西南低涡和偏东气流,在地形的作用下,促使辐合气流加强而形成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该暴雨过程在雷达回波和单站气象要素上都有明显反映,这对今后预报工作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0012”台风引发“8.30”特大暴雨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特大暴雨出现时段相应的高空环流特征,逐时卫星云图的演变,以及最大逐时暴雨中心单站气象要素的分析,探讨了“0012”台风引发“8.30”特大暴雨的成因。可以认为不论是第一段强降水时段,还是后二段强降水时段,造成这次罕见的特大暴雨的主要成因是台风环流与中纬度西风带急流、冷槽(锋区)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第三段暴雨则是台风本身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四川盆地北部两次小范围特大暴雨发生时的环流背景、主要影响系统、要素场、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两次过程的相似及不同之处,指出低空急流和相对稳定的环流形势是小范围特大暴雨形成的关键,为今后类似的特大暴雨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