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区域透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目前绝大部分研究仅仅局限于就小城镇论小城镇,笔者认为区域才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小城镇赖以生存的环境,小城镇是区域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小城镇和它所在的区域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只有当二者为互动关系时,才能促进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笔者从理论与实证研究角度,阐述影响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环境、区域经济、区域社会、区域与小城镇的整体性等因素,认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庞大的系统,推动其发展的包括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并构建区域与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火箭”模型。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世纪区域发展规划的基本发展趋向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区域发展规划是特定经济体制下引导区域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产物,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编制的“小政府,大社会”宏观背景,我国新世纪区域发展规划编制的基本趋向应该是编制计划与市场兼容型的弹性区域发展规划、多目标复合协调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公平与效率兼容型社会发展规划、效益型发展规划和应用导向型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约束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区域可持续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约束因素之一。环境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约束主要通过空间条件、资源状况、环境容量及可塑性等因素进行。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构成了环境约束机制。环境约束机制最初是由区域持续发展过程中人类行为启动的。它通过被动的适应演变为主动的影响,最后制约区域持续发展。由于环境条件自身能依据客观规律发展变化而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实施区域持续发展战略中遵循环境规律既能达到预定目的,又能改变环境条件,并可为进一步发展创造新的有利的基础。环境演变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之间有着约束与反约束关系。这种约束与反约束是通过人类活动启动的,并通过二者的共轭演进实现,其最终结果是二者达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区域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及完善途径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区域发展规划是当前我国人文地理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区域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即编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弹性规划,持续发展规划,多目标协调规划和实用高的效规划,在规划中应加强对市场因素的研究,将经济社会主义PRED协调发展作为区域发展的主线,正确处理好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关系,重视对区域政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论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区域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空间,其资源禀赋是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其社会经济实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启动力,区域的文化背景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区域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保护和提高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作者选择了当前我国的三类典型地区,在诊断共区域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指引下,文章认为:在国家范围内,依据区域政策的空间尺度,区域政策整体上由国家区域政策和地方政策两个层次构成.并以区域发展协调机构为平台实现二者的空间组织。其中.国家区域政策主要包括区域政策空间组织体系构建,区域发展规划。区域政策组织管理体系构建和立法规范区域开发四个方面:地方政策主要包括国家区域政策支持与落实.区域政策实效反馈和地区发展规划三个方面;区域发展协调机构主要包括区域发展基金系统、区域政策控制与监督系统和政策反馈分析系统三方面。  相似文献   

7.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剖析了区域发展,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域的层次性及其可持续刀菜的目标模式,区域的类型及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等问题,按照主导因子的原则,将区域划分成自然区域,经济区域,政治区域和文化区域等,讨论了不同类型区域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区域发展的本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剖析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区域系统,提出区域的构图,指出区域开发与区域演化的本质和过程,而区域开发表现为构建性开发和有序性开发两个阶段,强调区域发展是在不断的和不同层次的开发中完成的、发展的内涵远高于增长的内涵。区域发展可用熵与综合指标体系来度量。发展高度化的区域具有一体化趋势、结构有序和功能优化的效应。区域开发和有序的核心及标志是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根本途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发展观的演进,区域发展范式也在不断转向,出现了可持续发展范式、伦理公平发展范式和民生福祉发展范式3种区域发展主流范式。主体功能区理论的提出及在国家级省级层面的实施便是当今中国区域发展在此趋势下的理论创新和重要实践。研究认为,区域发展范式转向对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有3个方面的启示:(1)主体功能区在理论上虽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却对人的发展和民生福祉、社会保障等关注程度不够;(2)主体功能区规划在方法论上以空间规划为主,但在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中未能充分融入民意、赋权于民;(3)主体功能区规划在目标取向上重视国土空间开发秩序,但在规划编制及实践中对影响空间秩序的社会空间结构的考虑和研究不足。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空间一体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格局及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区域经济空间一体化和生态环境发展这两个问题日益成为研究热点,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涉及到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本研究基于两个系统20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熵值法,首先从全国研究尺度上对1991年~2010年的区域经济空间一体化水平与生态环境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近20年中国区域经济空间一体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水平总体上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实现了稳定和持续的提高。在省域研究尺度上,对1991年、2001年和2010年31个省级地区的区域经济空间一体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进行时序和空间两个维度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各省的区域经济空间一体化与生态环境水平以及二者交互作用的耦合协调度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1.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哲学理念自提出以来,立即受到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响应。但各个团体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理解又各自不同。本文论述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其构建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大致框架进行了设计,并就指标体系构建中应注意的一系列问题及指标选取中定性与定量的关系问题作了扼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运用系统动态学方法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些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桥  毛锋 《地理科学》1998,18(6):574-580
本文在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一般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运用系统动态学方法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优势,潜力和面临的种种问题,提出了解决有关问题的一些具体途径,并初步形成了基于系统动态学的应用与扩展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吕鸣伦  刘卫国 《地理研究》1998,17(2):131-137
文章界定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同时结合区域发展的时空演化特点,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动力、发展模式及演化过程,提出了“广义熵”(Extensive Entropy)的概念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动力学假说.理论上分析表明,组合logistic曲线可能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4.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项涉及到自然、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动态、开放复杂系统, 其研究内容涉及到地理学、资源管理、生态学、环境科学、人口学、系统工程、经济学、社会学等许多相关领域。本文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为基础, 从区域与区域之间不同时空尺度的PRED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制约关系出发, 分析了人地系统的特点、结构和功能,并探讨了人地关系优化的核心、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调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试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探讨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对象,指出区域PRESD系统是当前研究的主要对象,并阐述了据此对象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应注意采用的方法。文章最后探讨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起步的问题,指出研究论题的界定和核心突破领域的选择是实现研究起步的关键,并论证了区域土地利用作为当前研究核心突破领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与区域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其目标是开发西北,发展中西部经济。本文介绍了西线调水区的地理背景及其历史地理与环境演变,对若干典型地区作了重点分析。同时,通过区域工程信息系统的建立,评述了西线调水工程与区域的持续发展,并以雅砻江调水45亿m3的效益模拟分析为例,研究了其对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基本建设投资区域分布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18.
梁锦梅 《热带地理》2001,21(3):257-260
分析了梅州生态环境历史变迁,认为长期以来,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矛盾及由此导致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区域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应尽快调整与提升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人口素质,改善生态环境,发挥山区优势,保障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区域持续发展的指标研究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5  
秦耀辰  徐铭杰 《地理学报》1998,53(2):149-156
本文在总结、概括已有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人地相互作用潜力三维指标体系,通过这一潜力空间来综合测度区域持续发展水平,能力和前景。本文在总结,  相似文献   

20.
区域一体化的理论概念及其发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为了明确国际性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和实践对中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参照性,本文对国际性区域合作的基本理论概念及其演变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和分析。首先阐述了用来描述在国家之间建立区域化、集团化合作关系的基本概念--“区域一体化”的理论内涵,然后概括分析了60年代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的区域化、集团化发展实践对“区域一体化”概念的传统理论界定的挑战,并对近年来有关世界范围内区域经济合作现象的理论概念的新发展进行了概括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澄清有关认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