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作用包括:高新技术产业支撑和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创造了以知识为核心的区域资源配置方式;成为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器;刺激和强化了区域经济的制度创新;正在成为改变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重要力量。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包括:区域经济基础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托;区域知识资源禀赋和资源配置能力是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发达的城市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础,新型工业化也必将加速提升城市化水平,现代城市发展要求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探索新型工业化,必须注重把握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制造业加速转移的战略机遇,紧扣城市发展的功能特色,充分发挥产业比较优势。传统工业城市通过融合工业化和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融合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传统产业吸纳高新技术,以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可以避免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曲折,加快工业化的进程。无锡重视区域经济的研究,以城市产业布局调整、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培育大型企业为重点,再造传统产业优势,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无锡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实践表明,信息化在新型工业化中具有先导作用,园区集约工业的生命力在产业链的形成和企业集群发展,工业化过程必须协同推进城市化、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  相似文献   

3.
开发区的快速发展,推动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展和城市功能的转移扩散。通过对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带动城市空间扩展影响的实证研究,表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对城市空间的规模扩张和功能扩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1)地域空间上,再造城市空间形态、形成金州城市新区和布局十大产业功能园区;(2)经济空间上,加快传统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发展进出口贸易,引领东北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3)社会空间上,增加就业比重,建设人才强区,建立相对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和科研创新体系,加快原有社会空间的分异和新社会空间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包头稀土高新区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批准规划面积9.56平方公里。近几年来,随着高新区招商引资步伐的不断加快,高新区的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作为自治区唯一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区十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现已成为包头市乃至自治区以稀土为特色的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较有力的经济增长点。到2004年底,稀土高新区注册企业达  相似文献   

5.
香港与珠三角产业优化合作与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天祥  赵大英 《热带地理》1997,17(2):114-121
本文分析了香港和珠三角的产业结构现状,提出了两地今后各自的产业发展路向,在此基础上,为发挥两地的整体优势,作者提出两地必须进行产业合作并得出结论:认为两地今后应发展结构性合作。香港当前应致力于制造业的升级转型,以此带动整个经济转型和多功能国际中心地位的强化;珠三角应适时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10年前应致力于工业化向成熟阶段的推进,建设成为一个高新技术产品输出基地。在此基础上,两地采取不同策略以实  相似文献   

6.
上海城市内部高新技术产业区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许多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主导力量,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区位的研究逐步成为城市经济理论研究中非常活跃的领域。文章借助GIS手段,实证研究了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深入探讨了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产品生命周期短等特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位选择的特殊性。发现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源的高校及科研院所,与高新技术产业之间存在着区位上的相互接近性;另一方面,由于市中心区高昂地价和过度城市化所造成的限制,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又具有向已有一定发展的边缘城市分散、聚集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唐承丽  吴艳  周国华 《地理研究》2018,37(2):292-306
城市群、产业集群与开发区的协同发展是实现城市群地区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梳理了城市群、产业集群与开发区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互动机制。认为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是产业集群和开发区发展的空间载体,城市群为开发区和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生产要素、服务和市场;开发区是城市群的创新创业高地与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重要场所,是城市群的重要生产功能区;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推动开发区和城市群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产业集群与开发区共享着城市群的资源与服务,开发区通过产业集聚与创新,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链延伸、耦合与创新,与城市群形成生产要素、市场交易、创新与服务等方面的多维度相互作用,最终实现三者的协同发展。基于城市群、产业集群与开发区规模、结构、职能和创新等4个方面的17个指标,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案例区,对城市群、产业集群与开发区两大变量组进行了互动因素与强度的量化分析,结果表明:①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集群与开发区已形成有效互动。其中,城市群通过经济规模、城市结构、创新投入与产出、服务职能的发展,促进产业集群的经济规模、产业集聚、经济效益与产业创新,以及开发区的建设品质、产业集聚与产业效率的发展。开发区通过产业集聚与创新效率的提高,产业集群通过产业规模、效益协同开发区效率的提升,强化了城市群规模、结构、创新与职能的发展。② 长株潭城市群通过经济规模、结构、创新与服务四类因子,对产业集群与开发区产生了全面的促进作用,但产业集群与开发区并未完全协同地促进城市群发展。③ 要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的效益与开发区的效率,加强其对城市群发展与繁荣的支撑作用,全面实现三者的多维良性互动,提高城市群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下中国铁路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市场经济的纽带,铁路对区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者首先提出了要有一个超前发展的战略思想,大力建设铁路;其次,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确保铁路建设资金;第三,大力兴建合资狡资铁路,加快地方铁路建设;第四,大力加强科技教育,提高经济营利。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主要通过福建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面临的背景和产业结构的现状研究,提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目标和原则。面对经济转型时期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出四点对策:(1)掌握产业演变规律,明确调整优化方向;(2)精选细化支柱产业;(3)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4)发挥市场与政府双重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区域旅游业环境友好型发展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对建设“两型社会”至关重要.长株潭城市群在建设“两型社会”过程中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如何科学评价旅游业环境友好型发展成为学术界研究的新方向和旅游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在理解环境友好的内涵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3个层次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最终设计出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环境友好型发展评价模型.通过实证,深入剖析了旅游经济这个复杂系统,验证了指标及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研究发现,长株潭旅游业属于弱友好水平,对此为其旅游业环境友好型发展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湖南省的优先发展地区,最能积极承接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通过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的产业发展优势及各市在产业选择中存在的问题,为该区域的产业发展进行科学的定位并提出产业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长株潭城市群污染空间识别与污染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何甜  帅红  朱翔 《地理科学》2016,36(7):1081-1090
利用Arc-GIS空间分析软件对各类型污染进行空间识别和分布模拟,探究长株潭城市群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 该区大气环境污染以扬尘和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重点污染区域在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主城区,呈点状分布;该区水域整体水质基本达标,水体环境污染以氨氮和各类重金属为主,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 土壤污染覆盖范围较广,以株洲市的石峰区为代表,以镉污染最为严重,主要原因为重化工业排污累积。总之,株洲污染最严重,湘潭和长沙次之。污染空间的形成与长株潭城市群的地形地势及三类污染元素之间的转化有较大关联。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分形理论的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运用分形理论,对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 13个市、县的空间结构显示出分形特征,且表现为明显的轴线特征,分布在京广 铁路、湘黔铁路、石长铁路、浙赣-醴茶铁路及319国道和京珠高速等主要交通轴线上,是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集中分布的主要轴线.从各市、县之间的联系和扩散效应分析,以长沙市 区为核心的城市群空间结构形成朝4个不同方向扩散延伸的态势.此外,城市群区域范围内各市、县之间的交通网络发育较为成熟,整体通达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长株潭地区行政区划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株潭自古一体,但1951年以来成为了3个行政区.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各自发展,已发展成为长株潭联合大都市区.处于转型期的行政区经济严重影响长株潭联合大都市区、长株潭地区发展.消化或解除这种影响,必须调整行政区划.行政区划的调整一是保持3个市格局的小调整,二是与3个市市制有关的大调整,大调整优于小调整.大调整有3个市合并,省管县制、3个市市区合并为1个市,省管县制、缩小的3个市之上设立联合政府3种方案,第二方案最优.  相似文献   

15.
阐述石长铁路的概况和经济地理意义,提出构建石长铁路产业带的具体思路和对策措施,指出应采取点轴开发模式,兴建加工制造业和能源工业走廊以及一系列商品农业基地,并作为沟通我国东部与西部的枢纽地带。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经济增长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翔 《地理研究》1991,10(3):11-22
本文借助增长极理论,研究了湖南空间开发的基本格局,阐明了地域发展必须以经济水准较高的城市为成长核心,运用多元分析方法确定了不同层次的增长极,最后指出本世纪内湖南城市经济建设重点应是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和岳阳市。  相似文献   

17.
株洲与湘潭城市核心竞争力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丽华 《热带地理》2004,24(2):173-176
通过对区域性中等城市株洲和湘潭的主要经济指标对比并进行优势分析,借助建立的数学模型对有关指标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株洲的工业竞争力和湘潭的文化教育竞争力分别是两市的核心竞争力,并依此提出两市发挥城市的各自优势,注重城市的功能整合的建议,以更好地促进长株潭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主要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近两年《环境保护报》每周一次的湖南省主要城市空气质量周报资料,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统计分析出湖南省13个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较好,在Ⅱ级标准以内。TSP为首要污染物,SO2为第二污染物,NOx污染轻微,且冬季污染高于夏季;同时大气环境质量与城市工业化水平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密切相关,并具有区域性和季节性的差异,长沙、株洲、湘潭和娄底污染严重,趋于Ⅲ级际准,永州、张家界空气质量较优,接近Ⅰ级标准,其它城市居中。在分析湖南省大气污染原因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调整能源结构,加强污染治理以及城市绿化等措施,以提高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朱翔 《热带地理》1994,14(3):235-242
本文分析了湖南省区域开发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就开发效益,中心城市,人口与经济发展3个方面重点论述了限制性因素的产生,运行机制和对本省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然后分别阐明了克服这些限制性因素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长株潭城镇密集区范围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艳华  周国华 《热带地理》2007,27(6):521-525,547
通过借鉴国内外各类城镇群体范围界定的相关经验,从整体规模、中心城镇规模、一般城镇规模、区际联系度等4个方面选择多个指标,对长株潭城镇密集区范围进行了界定,将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益阳市的17个县(市、区)列入长株潭城镇密集区范围,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密集区内存在的城镇分割发展与地方保护主义、产业同构与重复建设、行政牵制与无序竞争等问题,从行政区划的调整、规划体系的协调、经济空间的整合、基础设施网络的完善等4个方面提出了对长株潭城镇密集区进行有机整合的思路和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