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引言地震是地球内部主要由板块运动产生的构造应力作用下而出现的一种破裂过程。在地震过程中,断层上的应力以复杂的形式变化,储存于地球内部的势能(应变能和重力能)以地震波形式释放出来。释放的地震波能量与势能的比值就是地震效率,由地震  相似文献   

2.
把整个地球作为一个物体来研究地球的地震规律,提出了全球地震时序研究(简称GETS)方法,获得一个以地理经度10.6°±2.5/小时东移的地震板机作用,全球约有75%的5.5级地震服从这一规律。再应用GETS的结论初步建立一个在地幔下物质运动的双鞭炮模型(简称BBB模型)。利用这一宏观概念产生的模型可以部分解释全球地震的相关性,以及部分微观地震的板块、区域、断层内的地震活动规律和地球物理现象。  相似文献   

3.
地震预测——进展、困难与前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地震预测是一个既紧迫要求予以回答、又需要通过长期探索方能解决的地球科学难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期与长期地震预测研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进展,如板块边界大"地震空区"的确认、"应力影区"、地震活动性图像、图像识别以及由美国帕克菲尔德地震预报实践获得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等.但是地震预测尚处于初期的科学探索阶段,目前总体水平仍然不高,特别是短期与临震预测的水平与社会需求相距甚远.地震预测的进展主要受到地球内部的"不可人性"、大地震的"非频发性"以及地震物理过程复杂性等困难的制约.依靠科技进步,强化对地震及其前兆的观测,选准地点、开展并坚持以地震预测试验场为重要方式的地震预测科学试验,系统地进行基础性的对地球内部及对地震的观测、探测与研究,坚持不懈,对实现地震预测的前景是可以审慎地乐观的.  相似文献   

4.
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向总部设在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全国地震工程研究中心(NCEER)又提供了为期5年的2100万美元的更新资金。这次更新资金是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国家科学局于1991年5月通过的。纽约州立大学的代理校长格雷纳(William R.Greiner)说:“这次更新资金证明了国家科学基金会非常信任全国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及其在过去5年所作出的宝贵贡献。”  相似文献   

5.
设在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内的国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已更名为多学科地震工程研究中心(Multidisciplinary Center fo r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它将办成一个擅长应用先进技术的国家中心.新名称已经布法罗分校校长格雷纳(R.Greiner)及为该中心提供资金的国家科学基金会批准.该中心的信息服务处也同时更名为多学科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信息服务处.  相似文献   

6.
2012年4月11日在北苏门答腊的西部海域附近发生了MW8.6特大地震和2小时后的MW8.2强烈地震,这是到目前为止震级最大的板块内部走滑型地震。本文根据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及研究结果,对这次地震的孕育背景进行了分析,认为本次地震尽管发生于印度洋板块的沃顿海盆内(巽它海沟西南),但该地区断层发育、中强地震活跃、变形情况复杂,特别是印度洋板块在向NW方向运动时速度由南向北逐渐减小,这种差异运动导致在板块内部产生剪切应力,因此在板块内部近SN向的断层及附近区域不断积累弹性应变能;同时2004年的MW9.2地震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对该次地震造成了应力加载,起到了触发作用,最终导致了本次特大左旋走滑型地震的发生。此外库仑应力变化计算表明,MW8.6地震在MW8.2地震的震源区附近的库仑应力增大,增加值超过0.05MPa,因此对MW8.2地震起到了触发作用。计算结果进一步显示,该次地震对其周围陆地影响较小,苏门答腊岛处于地震影响区中,库仑应力降低了0.03MPa,发生强余震的风险下降。主震后的余震活动的空间分布与库仑应力增加区一致。本次MW8.6特大地震后,全球范围内的M≥5.5地震活动性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而该现象在本世纪以来其他5次M≥8.5的强震之后并未出现;同样,该次特大地震对中国大陆的地震活动性也有一定的影响,震后中国大陆地区M>4.5地震活动水平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7.
美国多学科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MCEER)是美国国家研究和应用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减轻地震损失的中心。它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于 1 986年组建的 ,当时的名称为国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NCEER) ,总部设在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内。目前 ,这个多学科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已发展成为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 3个地震中心之一。MCEER集中了一批当今美国各学科和研究机构中一流的研究人员和科学技术人员。他们在地震工程和地震灾害的社会经济研究中 ,将自己的知识、专业技术及各学科的认识与现代化的实验设备和计算机设备结合起来。MCEER主…  相似文献   

8.
大陆地震     
1.引言从地质学的观点出发,地震与地壳不同深度岩层中由构造运动产生的应力积累、脉冲式地释放有关。新的全球构造学现在已成为地震成因广泛流传的学说:地震发生在巨大岩石层板块相互碰撞的边缘。碰撞产生了地震,其震源位于地球深部。但是也有不少破坏性地震根本没有发生在板块边缘,而是在它们的后方部位,其震源并不深。从板块构造的角度来说,这类地震有些不合理。然而,这真的是不合理吗?大陆内部的震源并非与板块的漂移有关,而是与大陆地壳所特有的结构和发展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9.
正大地电场是来自地球外部的空间电流体系对地球内部所形成的感应电场,地震地壳破裂能量积累需要一个过程,此过程导致地壳应力、应变发生了改变,并在地球内部产生电动力学效应。因此,当地球板块张裂或碰撞挤压,火山和地震活动时,可以在地震前观测到丰富的地震短临电磁变化信息。云南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地震频发。自"十五"计划以来,云南建立了一定数  相似文献   

10.
西南太平洋板块与澳大利亚板块之间的汤加—克马德克俯冲带,是研究地球动力学最重要的区域之一.本文研究根据MIT-P08地震数据,结合板块构造边界、地震活动分布、海岸地形数据等,基于GOCAD软件平台建立三维地震层析成像,对西南太平洋板块的汤加—克马德克俯冲板片进行三维解释.地震层析成像显示汤加—斐济地区地幔至少存在三个"高速"异常体.早期汤加—克马德克俯冲板片穿过地幔转换带,并进入下地幔,最大深度达1600 km.三维构造模型揭示了汤加—克马德克板片在深度600~800 km处存在断折形变,该俯冲板片去褶皱恢复后,测量其俯冲的最大位移达2600 km.汤加—克马德克板片开始快速俯冲的时间至少在30 Ma之前,平均移动速率约为68~104 mm /a.俯冲板片三维构造重建和恢复,可以有效揭示俯冲板片几何学、运动学,为研究深源地震成因、地球深部变化过程和动力学机制提供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