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超  孙蓓蕾  曾凡桂 《地质学报》2014,88(8):1579-1587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是古生界向中生界过渡的重要地质历史转折时期,发生了地史时期规模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石千峰组作为华北地台二叠系—三叠系过渡阶段沉积,其时代归属对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准确划分至关重要。本文应用LA-MC-ICPMS对华北中部太原西山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刘家沟组中4件砂岩样品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4件砂岩样品(SNF、XM、K8、LJG)分别给出了最年轻锆石峰值年龄270Ma、296Ma、250Ma、262Ma,表明太原西山上石盒子组师脑峰砂岩(SNF)的沉积时间不早于270Ma,石千峰组底部K8砂岩(K8)沉积时间不早于250Ma。因此,太原西山地区石千峰组应归属于早三叠世,二叠系—三叠系的界线应位于石千峰组K8砂岩之下。  相似文献   

2.
骆志仁 《地质论评》1966,24(3):246-247
1964年夏,笔者等在甘肃永昌北山马家湾一带的二迭纪石盒子群及石千峰组中分别发现有数层火山碎屑岩。  相似文献   

3.
线永绵 《地质论评》1966,24(3):165-170
一、绪言本文涉及范围南起河南省安阳市以西水冶附近,北至河北临城魏村丰盈一带。该区石炭-二迭纪煤系上覆有一套红色地层(包括顶部100余米黄色地层),向来称为石千峰统,分三组。作者通过综合研究对比认为本区石千峰组可分三段,完全可与山西宁武一带的标准剖面对比。并发现有晚于石千峰世的沉积——三迭系流泉群。  相似文献   

4.
陕西岐山产Eumorphotis的“石千峰组”地层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石千峰群”的问题,是涉及华北及其相邻广大地区陆相二—三叠系划分、对比及界线的重大地层课题,自下而上分为石千峰组(孙家沟组)、刘家沟组、和尚沟组。并确认石千峰组含有晚二叠世的Lueckisporites-Protohaploxypinus 孢粉组合;Abiella sp., Microdontella sp.等瓣鳃类;Sinolimnadiopsis yaoxianensis, Huanghestheria longellipsa等叶肢介;Shihtienfenia permica, Shansisaurus xuecunensis, Tapinocephalidae等脊椎动物化石。刘家沟组含早三叠  相似文献   

5.
山西刘家沟组首次发现叶肢介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家沟组由于缺乏化石证据,长期以来其地质时代变化不定。1959年第一届全国地层会议时,将整个石千峰群归属于晚二叠世。六十年代以来,我们对陕甘宁盆地的石千峰群进一步研究,根据各门类化石的综合分析,将石千峰群分解为两部分:上部的和尚沟组含有大量的早三叠世动植物化石,改为早三叠世;中部的刘家沟组没有化石,根据岩性  相似文献   

6.
孙家沟组(即狭义的石千峰组)的时代是一长期争论问题,它影响到整个华北地台区石千峰群的时代及古生界与中生界的界线。笔者根据对谓北石千峰群海相化石层层位的认识,对豫西、豫东石千峰群层位及时代的分析,以及对华北上古生界海退式穿时发育的研究,提出了孙家沟组是穿时地层的新认识,即其南部海退较晚,属早三叠世早期,而中及北部属晚二叠世晚期。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晚二叠世石千峰组(相当山西孙家沟组,下同。),很少有具时代意义化石的报导,近年来,笔者在编写《河南省区域地质志》过程中,首次在宜阳县南天门煤矿附近的石千峰组中采到了植物化石和动物化石叶肢介,经地矿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王自强鉴定,确认为晚二叠世晚期的重要植物组合。其地层剖面如下。  相似文献   

8.
陕西渭北地区三叠纪海相化石层并论石千峰群的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千峰群以往被认为是一套陆相红层,在华北地区分布较广,自下而上分为孙家沟组、刘家沟组及和尚沟组。其地质时代多年来众说不一,主要有晚二叠世、二叠—三叠纪和早三叠世三种意见。张文昭、吴华元等(1957)曾在陕西岐山后周公庙等地的石千峰群中采得海相化石;第三普查勘探大队普查分队(1964)在陕西麟游紫石崖一带的刘家沟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纪陆相沉积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合前人的古植物群落研究成果,认为研究区二叠纪存在从山西期湿热气候向石千峰期干热气候转变的过程。造成气候变化的原因与鄂尔多斯盆地当时所处的古纬度、区域构造运动和区域上大规模火山活动有关。气候变化过程控制和影响了该期的沉积特征,造成了山西组-石千峰组在岩石颜色、岩性组合、砂岩的结构和成分成熟度以及砂体展布特征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正>1上古生界长石消失现象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储层的岩性主要为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砂岩等岩石类型。富含长石的砂岩基本上只出现在上古生界上部的石千峰组和上石盒子组,据1 027块上古生界岩石薄片分析统计,石千峰组、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太原组、本溪组长石体积分数依次为24.2%、21.9%、2.4%、0.8%、0.3%、0.2%。特别是,从上石盒子组到下石盒子组,砂岩中长石含量出现陡降,而到太原组、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邢台、邯郸、峰峰等地的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中,发现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与石千峰组碎屑岩中的碎屑物质成分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它反映了晚二叠世随着地质历史的发展,剥蚀区的基岩性质或物源区发生了更迭,这无疑为上二叠统石千峰组和上石盒子组的正确划分与对比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古地磁工作和地磁极性剖面对比,基本解决了山东淄博凤凰山组的时代和二叠、三叠系界线。根据岩性和古地磁极性特征,将凤凰山组支解为石千峰组和昆仑镇组,分属于二叠系和三叠系。  相似文献   

13.
陆源碎屑岩物质来源及变化与沉积盆地及构造演化密切相关。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铜川地区晚古生代二叠系山西组、石盒子组及石千峰组砂岩样品岩石薄片鉴定、定量矿物学分析以及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结合古流向特征,对物源进行了追溯,并讨论了盆地南部二叠系的构造—沉积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早二叠世山西组碎屑锆石年龄具364 Ma、450 Ma、946Ma和2 446 Ma四个主要峰值;中二叠世下石盒子组碎屑锆石年龄具294 Ma、1 963.4 Ma和2 499 Ma三个主要峰值;晚二叠世石千峰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峰值出现在1 876.5 Ma,缺乏北秦岭造山带的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碎屑锆石记录。分析认为山西组主要物源区为北秦岭造山带,次要物源区为华北南缘构造带;石盒子组物源由北秦岭造山带、华北板块南缘构造带和内蒙古隆起西段共同提供;石千峰组物源区为华北南缘构造带。早二叠世山西期,华北南缘隆起幅度较低,不影响北秦岭造山带供源。石盒子期,勉略洋由被动拉张转换为主动挤压,秦岭造山带处于持续隆升状态,并造成了华北南缘构造带的不断抬升。石千峰期华北南缘强烈隆升,在为铜川地区提供物源的同时也阻挡了北秦岭造山带...  相似文献   

14.
目前渤海湾盆地中浅层油气资源勘探已进入中、高成熟阶段,上古生界现成为寻找和发现潜在油气资源的重要领域,对上古生界地层特征、沉积相类型及沉积演化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以华北东部地区秦皇岛石门寨上古生界野外露头剖面为基础,通过对其进行详细勘测,识别岩性特征、地层序列以及发育的沉积相类型,明确沉积演化过程。研究表明,秦皇岛地区上古生界自下而上可分为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及石千峰组,共识别出潮坪相、潟湖相、障壁岛相、台地相、浅水三角洲相及河流相6种主要的沉积相类型;本溪组—太原组发育潮坪相、潟湖相、障壁岛相、台地相,山西组发育浅水三角洲相,下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发育河流相。研究区上古生界经历了由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的沉积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岩心岩屑样品观察、采集,对陕北志丹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与成熟度等地球化学特征评价参数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陕北志丹地区太原组有机质丰度最高,本溪组、山西组次之,石千峰组、石盒子组很低。各组有机质类型整体以Ⅲ型为主,局部存在Ⅱ型或Ⅰ型。各组有机质成熟度普遍很高,演化程度达到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综合考虑陕北志丹地区上古生界各组烃源岩有效厚度、质量与类型特征,认为山西组生烃潜力大,太原组次之。  相似文献   

16.
周磊  王永诗  孟涛 《地质论评》2023,69(S1):311-312
<正>“十二五”以来,渤海湾盆地深层系上古生界油气勘探相继取得重大成功,黄骅坳陷港古1507井、港古1505井于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下石盒子组获工业油流,东濮凹陷胡古2井于二叠系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获工业气流,济阳坳陷花古斜101井于二叠系上石盒子组获工业油流,显示出渤海湾盆地上古生界巨大的勘探潜力。济阳坳陷目前已经发现了套尔河、大王庄、高青、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保德地区上古生界沉积相与沉积演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西组与下石盒子组是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主要的勘探目的层系,本溪组和太原组发育的煤层是主要的烃源岩,深入研究上古生界沉积相及沉积演化特征对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保德地区扒楼沟剖面露头实测为基础,通过岩性和岩石组合、沉积相分析,建立了不同沉积体系的沉积序列,并进一步探讨了该区上古生界沉积演化过程。结果表明:保德地区上古生界自下而上发育本溪组、太原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识别出障壁海岸、碳酸盐台地、曲流河和辫状河4种沉积相,并建立8种典型的沉积序列;受区域构造演化控制,本溪组与太原组时期发生大规模海侵,山西组至石千峰组时期海水逐渐退出盆地,研究区晚古生代经历了障壁海岸-碳酸盐台地-河流相的沉积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华北二叠系研究已有近百年历史,其中,研究最早、研究程度最高、最典型的是太原西山剖面。二叠系共建立了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4个组。60年代初,与4个组相对应,李星学等建立了4个植物化石组合带:山西组的Emplectopteris triangularis—Emplectopteridum alatum组合,下石盒子组的Emplectopteris triangularis—Cathaysiopteriswhitei组合,上石盒子组的Gigantopteris nicotianaefolia—Lobatannularia heianensis组合,石千峰组的Ullmannia aff.bronnii—Rhipidopsis lobata组合。其地质时代依次为早二叠世早期,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晚二叠世晚期。30年来,这一认识在指导煤田勘探的地层工作上起了极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生产与科研的深入,也出现了某些新问题,值得提出来讨论。  相似文献   

19.
通过油源对比、地层系统、沉积体系、储层特征、盖层特征等基本地质特征的深入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延432井区生、储、盖的分布特征及组合方式、上古生界油气藏的分布特征及成藏组合类型进行探讨分析。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432井区上古生界烃源岩生烃级别为中~好,砂岩储集层基本都属于特低孔渗级别储层,盖层主要为石千峰组上部、石盒子中部和中下部、山西组山1段的3套区域泥岩。成藏组合类型包括三种类型:(1)山西组、太原组、本溪组地层中的源内自储式成藏组合,(2)本溪—太原组源内自储式基本成藏单元,(3)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底层中的跨越式下生上储型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20.
豫东石千峰群中发现石灰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我队在豫东永城煤田5001钻孔中,于晚二叠世石千峰群下部第二段(P22—2)发现一层砾状碎屑灰岩,厚1.5m;于第三段(P22—3)发现一层石灰岩,厚0.89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