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旅游目的地营销特点与策略研究——以肇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目的地之间争夺客源市场竞争的加剧,旅游目的地营销对各地旅游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文中对旅游目的地营销的特点、基本经验进行了归纳分析,认为旅游目的地营销在本质上是一个逐步确立区域旅游品牌的复杂过程.以此为基础,对广东传统旅游目的地--肇庆市的营销策略进行了系统思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两维图论聚类方法,将主成分分析与两维图论聚类分析有机结合,建立区域旅游目的地竞争优势综合评判模型.首先,建立区域旅游业竞争优势的评价指标体系;接着,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区域旅游竞争优势进行综合评估,并将其应用于浙江省旅游竞争优势评价;最后,以各个旅游目的地的主成分因子为分类对象,采用两维图论聚类法,对各地的旅游竞争优势进行空间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与两维图论聚类分析有机结合研究区域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优势是可行的,两维图论聚类能较好地反映区域旅游竞争优势和空间相关性,其结果将有助于决策者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国外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外旅游目的地营销研究由最初的目的地形象研究向其他视角扩展,开始关注目的地营销组织和信息技术在目的地营销中的应用。国内研究遵循了相同的发展过程,但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需要强化和深入。  相似文献   

4.
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利用各种媒体持续地与其目标市场沟通,以期说服他们对目的地的态度,为目的地吸引更多的游客。电子游戏无疑为旅游目的地营销增添了新的手段。本研究基于Stimulus-Organism-Response (SOR)模型,构建了以游戏要素为自变量、旅游目的地形象为中介变量、旅游意愿为因变量的概念模型,并以《刺客信条:大革命》为研究对象,讨论了电子游戏中的旅游目的地元素对玩家的目的地形象感知以及玩家旅游意愿的影响。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得出了游戏体验和角色依恋对玩家的旅游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作为中介变量正向显著影响游戏玩家的旅游意愿。本研究为旅游目的地营销和电子游戏的结合提供了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官方旅游网站营销功能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线营销已成为信息时代目的地整体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目的地营销网站的发展状况有助于目的地营销组织审视其在线营销活动。以中国内地31个省为例,将营销战略、信息服务、交易处理、技术支持和网站运营作为一级指标,对官方旅游网站的营销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目前国内目的地营销网站功能已无显著地区差异,大部分网站处于信息提供的初级发展阶段,目的地营销战略实施、交易处理等功能尚需改进;地方官方网站营销功能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各级政府的支持,目的地在线营销的发展必须与目的地整体营销战略相整合。  相似文献   

6.
海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把握海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层次关系以及影响因素与竞争力的相关性,通过问卷调查,借助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海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可归纳为11项公共因子,按其对海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自然吸引物、资源与环境维护、社会灾难、目的地可进入性与知名度、目的地经营管理、旅游服务设施、旅游发展保障因素、目的地组织及其相关政策、目的地基础设施、人文吸引物、物价水平。  相似文献   

7.
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模式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廓清最基本的概念入手,对旅游目的地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和界定,构建出区域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的最一般模式.研究的预期目标是寻找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的最基本组成要素和最一般结构模式,为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优化、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并希望在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理论的研究上有所发现.  相似文献   

8.
天气、气候被认为是旅游动机形成的重要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对旅游需求以及旅游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国内外鲜有系统梳理天气气候对旅游需求影响的研究成果。鉴于此,首先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脉络,即目的地和客源地天气气候对旅游需求影响两条主线。其次,归纳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包括从目的地角度探讨气温、降雨等重要气象因子对旅游需求的影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目的地旅游需求的影响,以及综合气象指标的影响;从客源地的角度探讨天气气候对旅游客流和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以及客源地-目的地天气气候相互作用对旅游需求的影响。第三,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包括加强对客源地天气气候影响的研究,深入揭示客源地和目的地天气气候相互作用对旅游需求的影响机制,进一步探讨旅游者对不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适应行为及影响因素,建立更适用的气候-旅游需求模型,扩展对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不同旅游目的以及不同气候区的旅游需求与天气气候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9.
旅游目的地区域(TDD)及其空间结构研究——以西安为例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以西安为例,对旅游目的地区域(TDD)进行了界定。以"一日游"旅游行为基准给出了西安旅游目的地区域范围,即以250 km为半径,相当于单程旅行2.5小时的通达范围。并发现西安TDD对周边地区旅游客源产生了明显的截流效应。分析了主要旅游景点(3A以上)的空间分布特征,认为呈现集聚分布,有利于旅游资源组团式开发。运用洛仑兹曲线,发现西安市出行的5条主要旅游路径利用强度存在严重不均衡。文章结论主要包括:TDD的核心表现为旅游区、旅游节(景)点和旅游路径三种空间要素,其中对旅游目的地区域发展影响较大的两个要素是高级别景区与旅游路径,二者决定了区域旅游产业的规模、空间分布和旅游流向。随着区域旅游一体化的推进,客观上要求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旅游热点地区要逐步打破地区壁垒,共同开拓市场,优化旅游景点组合,打造旅游精品群,以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目的地的研究在国外起步较早.该领域的研究已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近年来旅游目的地研究在国内也受到了重视,有诸多学者围绕旅游目的地发展进行了各类研究。由于旅游目的地内涵丰富、外延较广,国内外对于旅游目的地研究所涉及面较繁杂。本文基于对近10年发表在国内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刊物上的相关文献分析和整理.对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进程进行了回顾,重点分析了近年来的研究情况。文章主体部分对旅游目的地研究脉络和研究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和总结,得出国内主要从地理学、市场学、管理学、消费者行为学、人类学等方面对旅游目的地进行研究。本文以期能够为旅游目的地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为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旅游地形象研究管窥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旅游业的发展呈迅猛之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旅游地的形象因素已成为吸引游客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对旅游地的开发规划工作和市场营销工作都有重要意义。国内外旅游界对旅游地形象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其发展历程可概括为:(1)“自然”旅游地形象研究阶段,(2)“人为”旅游地形象研究阶段,(3)不同学科理论对供求双方的互动效应的探索阶段;其主要内容概括为:旅游地形象定义及其效应等理论研究、旅游地形象设计及其传播等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基于顾客价值理论的旅游地选择意向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李华敏 《地理研究》2010,29(7):1335-1344
旅游地选择意向是旅游者行为研究以及旅游市场营销实践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尽管现有研究已经证实旅游者价值对旅游地选择意向确实存在显著影响,但对其形成机制的研究还报导不多。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旅游者价值、旅游地形象、服务质量和替代旅游地吸引力等变量在内的旅游地选择意向形成机制概念模型,设计了各变量的测度量表并通过德尔菲法和试调查确定量表,利用量表调查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者价值、旅游地形象和服务质量对选择意向有显著影响,旅游地服务质量和旅游地形象对旅游者价值具有显著影响,但由于交通条件的显著改善,旅游目的的休闲化以及旅游方式的近郊化和长途化并存,替代旅游地吸引力对旅游地选择意向没有显著影响,这和以往的研究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13.
林玉虾  林璧属 《热带地理》2019,39(2):278-287
采用Q方法,通过收集并分析受访者对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偏好排序,发现其形象间存在兼容性和不相容性,且存在5种典型旅游目的地形象偏好结构,分别是:自然生态旅游偏好型、城市旅游偏好型、自然文化旅游偏好型、漫游体验旅游偏好型和探索冒险旅游偏好型。相似性分析表明:5种偏好类型均不喜欢厚重的文化体验,而偏爱轻松及互动式的文化体验。5种旅游目的地形象偏好结构对应特征明显、区分度高,对于旅游营销及旅游线路的设计具有较高的参考性价值。  相似文献   

14.
旅行社作为联结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重要纽带,其营销行为不仅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对旅游目的地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的和潜在的影响力,在相当程度上关系到旅游地产品乃至旅游地的前途命运:旅行社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营销行为以及规避“外部经济”的产品开发行为可直接导致旅游产品的大众化趋势,继而加速旅游地的发展、成熟乃至衰退过程;旅行社特殊的业务功能和行业地位,使其自身拥有旅游开发与促销的影响优势,对旅游市场和旅游目的地均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诱导力。以滇西北旅游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指出遵循协作共生原则,实施“联合营销”举措是谋求旅游地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由于旅游目的地系统的多元和综合属性,其研究内容往往呈现跨学科的属性,涵盖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进化论和复杂系统论为理论基础,强调历史过程和空间异质性的演化经济地理学,因其超越原有的单线逻辑的叙事而受到旅游研究者的关注。作为旅游目的地研究的新范式和新理论,演化经济地理学被应用于旅游目的地的演化路径和演化动力机制,并为其提供了“结构—过程”分析视角。而另一方面,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及演变,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有着较大区别,只有在充分立足于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实际状况和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构建“中国特色”的旅游目的地理论体系,探索更为多元化的旅游研究方法。加强与政治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研究的结合能够为中国的旅游实践提供较为宏观尺度的政策分析视角,进而有助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加强中微观层面的多尺度耦合机制和多元主体行为研究,将有助于探索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下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全球地方化视角的旅游地演化理论探讨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林  张清源  黄剑锋  任以胜 《地理学报》2021,76(6):1504-1520
伴随中国城市化快速推进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新兴发展要素和新兴发展动能,不断推动全球化力量与地方化力量在旅游地空间产生联结。已有旅游地演化研究对结构主义等近现代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范式关注不足,缺乏旅游地演化的系统性研究。旅游地是一类特殊的地域空间系统,全球化和地方化是推动旅游地演化的重要力量,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基于全球地方化的整体性研究视角,构建概念框架并进行研究展望,旨在为后续的旅游地演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研究认为:全球地方化理论在旅游地演化研究方面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其从外在结构和内在机理层面为旅游地演化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通过全球地方化理论,旅游地演化的过程与机制研究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建立了联系,拓宽了传统旅游地演化命题的研究思路;多尺度、多地域、多类型的空间模式研究是开展全球地方化视角下旅游地演化研究的具体路径,为中国旅游地演化的系统性研究提供了实践方案。全球地方化视角下的旅游地演化契合中国人地关系的时空演变,为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范式转型和创新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毛端谦  张捷  包浩生 《地理研究》2005,24(6):992-999
针对传统旅游需求研究中对消费者与产品的属性和旅游流的时空特性的忽视,本文基于Lancaster的消费特性理论和旅游目的地映象理论,提出了旅游流的目的地选择的概念模式和分析模型,进一步拓展了Lancaster的消费特性理论在旅游中的应用,并以江西省国内入游旅游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玉婷  徐红罡  劳丽芬 《热带地理》2021,41(6):1246-1257
饮食符号是旅游目的地符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地方特色饮食为基础的旅游餐饮也是旅游地的重要经济活动。文章以阳朔啤酒鱼为例,分析旅游地饮食符号经济的特点与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旅游地饮食符号的形成既是对地方特色的营销与建构,也是特定饮食产品生产与消费集聚的路径依赖结果。2)从饮食生产的角度,就地取材、利润高、制作工艺简单等特点使啤酒鱼餐饮能够大规模、低成本地发展;从饮食消费的角度,啤酒鱼既具有地方特色又能够被大众口味所接受,同时满足游客的符号性和支持性的餐饮体验。3)消费性服务业的集聚能够营造良好的氛围并产生累积吸引力,使得啤酒鱼的营销成本更低、销量更高,从而形成正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9.
旅游供给与需求的空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80,自引:4,他引:80  
牛亚菲 《地理学报》1996,51(1):80-87
本文研究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地域分布规律和空间联系特征,提出了旅游供给与需求的空间模式以及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并根据我国旅游供需分布特点,以大城市为中心,分析了不同地域旅游供需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