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中国地质科学50年的简要回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世界之效科学技术大发展的现阶段,中国地质科学必将发展,因为它具箅了社会需求、科学问题和社会基础技术三个科学发展的条件。由于中国地质学奠基者的远见卓识,中国地质学在本世纪20~30年代已建立了世界声誉。新中国建立后,50~70年代中国地质科学取得迅速工。自70年代珂至今的改革开放时期更取得了全面的发展。随着地球系统科学的新概念为广大地质学者所接受,地质学各分支学科必将走向互相交驻融合,形成综合的和  相似文献   

2.
地质科学100年的发展折射了20世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曲折过程,地质学科的演化反映了工业化对矿产资源的依存度和社会进步对地质学科布局的深刻影响。通过对20世纪100年世界地质科学论文的统计、分析和综合,从计量的角度获得了反映地质科学及其各学科发展和演化的轨迹,包括:①见证了地质科学的发展动力从“供给驱动型”向“需求驱动型”的转变;②记录了工业化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对地质科学发展和演变的影响;③反映了过去100年重大历史事件对地质科学发展的影响;④体现了技术进步是地质科学发展的革命性推动力;⑤揭示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地质科学发展的差距。运用学术论文定量分析地质科学长周期发展规律,用数据反映地质学科的百年兴衰,是研究地质科学发展战略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地质科学与勘查找矿的关系。十九世纪中叶以前,地质学家并不找矿视为其工作范畴内的事情。然而,随着地质科学理论体系的成熟和发展,其知识和思想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勘查找矿,并且随着找矿难度的加大,勘查找矿越来越离不开地质科学理论的指导。勘查找矿的新发现、新成果也在不断地促进成矿理论的更新。同时也要避免迷信、盲从新理论和贬低地质理论在勘查找矿中的作用的两种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4.
环境地质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环境问题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重视,地质科学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地质环境受自然与人类两大主要因素的影响,涉及的范围大很广,所以在对环境地质科学的研究中必须用现代科学的新理论为基础,建立新的理论体系,创立一个美好的环境地质科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近代地质学源于西方,已发展成为西方科学中重要的一员,它为工业现代化、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未来地质学面对当前全球性的生态失衡和资源危机两大难题.为了解决如此巨大,多变的复杂性难题,地质工作者必须改变传统思维和方法,引进强调整体、有机、动态的、相互联系、辩证的中华科学思维和方法,中国地质学家必将对未来的新地质学做出开拓性贡献.李四光教授在把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为未来地球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两型社会改革试点试点工作中,临沂市从转变资源利用方式、统筹国土开发与保护、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临沂实际的国土资源管理和利用的新路子,有力推动了两型社会建设。但工作中存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低、资源理念和方式有待转变、地质环境保护压力大、配套机制急需跟进等问题,今后,应以优化增量用地结构、提高用地效率、推进矿山环境治理为重点,更好地推动国土资源科学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黔南台陷碳酸盐型铅锌矿床成矿条件及找矿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陈国勇 《贵州地质》2002,19(1):20-26
志留纪末期广西运动,使扬子淮地台与华南褶皱带碰拼接在一起形成统一地台后,在泥盆纪时期地台活化为张性,晚泥盆世产生了沿基地断裂的热液活动并成矿,这就是黔南台陷成矿的地质背景,通过典型矿床特征分析,把黔南台陷中的铅锌矿床分为两类;即与同生沉作用相关的锌矿床和以顺层充填和交代作用为主的热液型铅锌矿床,对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指出了区域成矿模式及找矿模型,认为黔南台陷铅锌矿床成因为产于碳酸盐岩中的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和热液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8.
中国勘查地球化学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本质特征是大数据信息与地球系统科学。勘查地球化学的全面发展坚持资源与环境并重方针,真实生动地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在科学技术领域具有典型意义。自然资源时期地质工作关于资源内涵从矿产资源、国土资源到一切自然资源,关于环境内涵从地质环境、国土环境到包括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在内的一切自然环境。本文继2008年对此有所评述后,在国家自然资源部成立之际,地质工作面临深刻转型之时,从大数据信息科学与自然资源地球化学调查、建立地球系统科学指导的自然资源地球化学理论体系与自然资源地球化学评价体系,以及针对自然资源领域重大科学问题,深化地球化学应用研究与理论研究,构建完善的科学体系等若干值得注意的方面再次就此议题加以评论。勘查地球化学的长期目标是通过大数据信息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揭示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状况,实现对地球资源的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和整体保护,创造人类与地球和谐共处的生存环境。由此,转型和升级贯穿中国勘查地球化学发展的全过程。地球化学将以形态和内涵的系统性、综合性、整体性作用,以及应用实践的多目标全方位面貌出现在国家行业部门与科技领域,极大地拓展和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勘查地球化学以方法技术优势实行大调查、大数据、大应用战略,建立大环境、大生态、大地球观,向大地质、大资源、大科学转变,为解决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地球化学方案,将全面发展时期的勘查地球化学从大数据信息应用优势和地球系统科学理论高度提升到"大地球化学"境界。  相似文献   

9.
牛晓莉 《吉林地质》2005,24(3):92-94
在当今信息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地质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而突飞猛进,地质科学与其它科学相互渗透、交叉,而产生新的学科、新的分支,地质期刊的内容也随之而不断丰富和扩展。信息专家认为:谁有效地开发利用了信息资源,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迅速占领制高点。信息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主导,而期刊信息是整个信息资源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地质科学,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引入,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地质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中,对各种地质现象及其发生机制、发展规律的认识,目前已经达到新的历史水平。尤其近十几年来,一系列新的地质理论的提出,说明了地质科学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现代地质学阶段。地质工作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之一,是人类同自然界作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科学既是在  相似文献   

11.
聚源钨矿是华南地区为数不多的大型石英脉型白钨矿矿床之一。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本文利用α径迹蚀刻、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电子探针等实验手段,对该矿床含钨和含铀矿物开展了精细矿物学的研究工作,探讨了成矿过程中钨和铀的富集规律。研究显示,该矿床钨铀矿物的形成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钨铀主要进入富含Nb、Ti的氧化物矿物,形成铌铁矿、钇易解石等富钨矿物,另有极少量的钨进入黑钨矿和早阶段白钨矿;第二阶段,铌铁矿与钇易解石被后期流体交代,形成含钨富铀的骑田岭矿、铌锰矿以及钛-钇易解石;第三阶段,钨进入中阶段白钨矿,这一阶段也是钨最主要的矿化阶段;第四阶段,钨进入晚阶段白钨矿。最后两阶段白钨矿中铀含量不高。骑田岭矿(WO_3 26.74%~29.68%),是聚源钨矿中除白钨矿和黑钨矿之外钨含量最高的含钨矿物。该矿易解石族矿物WO_3最高可达9.80%,极度富钨,是目前有文可查的钨含量最高的易解石。聚源钨矿中的含钨矿物大多数为白钨矿,但绝大多数的白钨矿却在骑田岭矿、易解石族矿物、铌铁矿族矿物、黑钨矿之后形成,说明成矿流体在演化过程中,绝大多数W首先进入富含Nb、Ti的含铀矿物和少量黑钨矿,之后才是白钨矿的大量结晶。  相似文献   

12.
冀东“长城式”金矿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区域构造和成矿特征研究表明,进入燕山期,华北地区开始了幔枝构造活动期,沿冀东茅山-金厂峪-肖营子EW向韧性剪切带与NNE向迁安-青龙韧性剪切带强烈活动。特别是2条韧性剪切带并汇部位的肖营子一带,岩浆大规模侵入,形成了以肖营子斑状花岗岩为主体的一系列大小侵入体。并带动变质围岩一起强烈隆升,中上元古界盖层则向外大幅度拆离滑脱,以致于轴部岩浆-变质杂岩呈揭顶式裸露,冷口-清河沿岸块就是由于受冷口断裂或反向铲状断理解活动影响,而残留在岩浆-变质杂岩之上的中元古界岩块。在岩块拆离滑脱过程中所形成的主拆离滑脱带、次级拆离滑脱带及层间滑动断裂成为较发育的构造扩容空间。主成矿期含矿流体沿构造扩容带贯入、聚集和成矿,形成一系列构造蚀变岩型、脉型矿体。新房子金矿的深部钻孔已证实了这种认识。矿体顶部的变宽及变富则是隆升过程中崩塌及风化淋滤造成的浅部表现,因此,应注意寻找深部矿体。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与地质学的未来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冲龙  刘刚 《地质通报》2019,38(7):1081-1088
地质学定量化是地质学自身发展臻于成熟的重要标志。地质学家们经过长期艰难的探索和尝试,扫清了许多障碍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并未越过定性描述和不确定性门槛。在人类进入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的今天,地质学家们发现并找到了越过定量化之门的捷径。在以大数据和数据密集型计算为基础的第四范式支配下,地质学家有可能突破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使地质学进入更全面的定量化发展阶段,并取得地质科学原理和规律方面的新发现。换言之,在地质信息学的引领和支撑下,地质学将在新世纪得到快速发展。地质学家需要逐步建立与第四范式相适应的新地质科学观,即以查找和揭示隐藏于大数据中的多种地质要素关联关系为主要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追究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14.
On the occurrence of the celebration of the Fiftieth An-niversary for the establishm 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China,we contribute this paper entitled“Developm ent of Ge-ological Science in China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Thiscomes out from a review of the newly published book aboutthe history of geological disciplines:“Fifty Years of Geologi-cal Science in China”.The draftof the paper was formed aftera discussion between the authors.It deals with the existingstate of geologica…  相似文献   

15.
国外军事地质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金荣  杨宗喜  郑人瑞  李鹏远  周平  金玺 《地质通报》2016,35(11):1926-1935
军事地质伴随着军事活动而生,并伴随军事活动和地质科学的发展而发展。通过对国外军事地质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系统的研究,将国外军事地质分为早期孕育期、快速发展期和稳定发展期3个阶段,介绍了国外在军事工程地质、军事水文地质、军事矿产地质、军事海洋地质、军事地球物理和军事遥感地质六大研究方向取得的进展,总结了国外军事地质工作的3个特点,分别为军民共同推进军事地质工作、地质工作与国防建设统筹部署,及军民联合攻关技术成果双向转化应用。提出了未来军事地质的三大趋势,大数据和云计算将成为军事地质工作的重要支撑技术、军事地质将由资源保障走向空间拓展、现代军事地质的保障工作由国内(局部)扩展到全球(全时域),为中国国内军事地质工作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地质大数据存储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婧  陈建平  王翔 《地质通报》2015,34(8):1589-1594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地质大数据的研究及大数据相关技术为实现地质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和信息化提供了有效的支撑。而当代大数据发展趋势,就是海量数据的存储及越来越多的事物的数据存在形式。通过梳理大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总结归纳了大数据背景下现有存储技术及数据库的类型。在地质大数据和地质云架构的基础上,讨论适合当前地质大数据的存储技术,地质数据具有多源、多元、异构、时空性、方向性、相关性、随机性、模糊性、非线性等特征。因此,对于存储与管理方式的选择应该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立多技术支持下的大数据架构,才能满足地质大数据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7.
崔宁  邢树文  肖克炎  丁建华 《地质学报》2016,90(7):1623-1635
随着地质大调查的开展和班公湖-怒江地区新的找矿进展和预测成果不断涌现,班公湖-怒江作为我国找矿的重点成矿区带之一,故对其开展系统的成矿区划和部署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找矿突破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在该地区划分新的重要成矿部署区带,厘定边界并将其命名为"班公湖-怒江Cu-Au-Fe-Li多金属成矿带"。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综合研究,在区内划分了3个Ⅲ级成矿带,初步建立了班公湖-怒江Cu-Au-Fe-Li多金属成矿带成矿谱系,其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次发育的特点,其中喜山期与燕山期是该矿带的主要成矿期。研究区主要成矿类型为斑岩型铜金矿、矽卡岩型铜金矿、变质碎屑岩中脉型岩金矿、矽卡岩型铁矿、现代盐湖型钾盐、硼矿、锂矿等。结合区域找矿进展和潜力评价最新成果,认为本区Cu、Au、Fe、Li、K、B找矿潜力巨大,为下一步勘查部署的主攻矿种,同时在本区划分了3个远景区,其中2个为重点远景区,1个为一般远景区,对研究区下一步矿产勘查部署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Quantitative Geoscience and Geological Big Data Development: A Review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fter long-term development, mathematical geology has today become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 Big Data science, which has become a new scientific paradigm in the 21 st century, gives rise to the geological Big Data, i.e. mathematical geology and quantitative geoscience. Thanks to a robust macro strategy for big data, China’s quantitative geoscience and geological big data’s rapid development meets present requirements and has kept up with international levels. This paper presents China’s decade-long achievements in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and assess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geoscience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systems, geological information platform development, etc., with an emphasis on application of geological big data in informatics, quantitative mineral prediction,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disaster management, digital land survey, digital city, etc. Looking ahead, mathematical geology is moving towards "Digital Geology", "Digital Land" and "Geological Cloud", eventually realizing China’s grand "Digital China" blueprint, and these valuable results will be showc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arena.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地质大数据理念的模型驱动矿产资源定量预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于萍萍  陈建平  柴福山  郑啸  于淼  徐彬 《地质通报》2015,34(7):1333-1343
在大数据科学成为新的科学范式的背景下,基于地质大数据理念,提出了模型驱动的矿产资源定量预测评价的新方法,以及模型流程建模技术贯穿整个矿产资源预测评价过程的新思路,以地质理论指导地质大数据分析和计算机技术实现地质大数据挖掘2条主线展开研究,实现了面向地质大数据的数据挖掘与矿产资源的定量预测评价。结合青海祁漫塔格铁铜多金属矿床、山东焦家金矿床、云南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床等不同地区、不同成矿类型和矿种开展了应用研究,完成了找矿模型工作流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有利成矿信息的挖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大数据时代数字地质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