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吴川—四会断裂北段特征及其与金属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家仪 《铀矿地质》1996,12(5):265-275
吴川-四会断裂是我国华南一条重要的深大断裂兼控矿构造,沿带分布了一系列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同时与粤北铀矿成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在论述了它作为一条大型对冲韧性剪切带的一系列特征后指出,它与其他构造的交汇复合是控制矿产分布的重要构造条件,并提出了韧性剪切带,拉伸构造,铀活化区,幔涌带“四位一体”的铀成矿构造模式。  相似文献   

2.
吴迪  刘永江  李伟民  常瑞虹 《岩石学报》2020,36(8):2571-2588
连山关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铀成矿省辽东铀成矿带,已知铀矿床(点)均发育在韧性剪切带附近。为了解韧性剪切带运动学、几何学构造变形机制及与铀矿的关系,本文以连山关岩体周缘韧性剪切带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宏观调查和室内微观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构造变形期次、韧性剪切带形成机理及其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连山关岩体周缘发育的韧性剪切带与近南北向挤压构造变形有关,其右行韧性剪切带应变类型为压扁应变,属于一般压缩-平面应变范围,Flinn指数K值在0.19~0.69之间,岩石类型属于S/SL型构造岩。研究区内铀矿体均为隐伏盲矿体,主要赋存于沿着连山关岩体和辽河群接触带右行剪切作用形成的背斜褶皱核部,和北东东向断裂关系密切。综合分析认为,连山关岩体南缘北西向韧性剪切带为一级控矿构造,是区内铀矿热液运移的通道,而剪切带边部的晚期北东东向断裂则是铀矿储存空间;铀源可能来自于太古宙古风化壳,并在大型韧性剪切活动(提供热液运移通道)和基性脉岩侵入(提供热源和还原剂)等综合因素作用下运移、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韧性剪切带分布有北、中、南三带,南北近等距分布,三条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时间均为二叠纪末一三叠纪,皆为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带,三条剪切带中以巴彦温多尔—巴润萨拉韧性剪切带最为典型。韧性剪切带及其相关次级构造是该区重要的导矿及容矿构造,韧性剪切带的长期及多期活动为成矿流体的活化及运移提供了动力及热源,第二期和第三期构造变形期是主要成矿期,形成巴彦温多尔中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4.
莲花山断裂带是中国东南沿海广东省境内一条重要的NE向断裂构造带,同时也是一条重要的锡、钨、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本文通过莲花山断裂带和典型矿区野外地质观测及断裂带内发生剪切变形作用的花岗岩体锆石U-Pb年龄测定,初步探讨了莲花山断裂带内韧性变形时限、脆性边界断裂发育时限,以及韧性剪切变形与成矿的关系。研究表明莲花山断裂带内韧性变形时限在129~127 Ma,脆性的边界断裂发育于官草湖组和合水组地层沉积时限之间,莲花山断裂带中韧性剪切变形早于成矿发生时间,韧性剪切变形为成矿提供了容矿空间。  相似文献   

5.
陕西葫芦沟金矿成矿断裂的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区的成矿断裂是发育在太古代太华群中韧性剪切带之上的一系列脆-韧性、脆性剪滑断裂。在成矿过程中,不同类型断裂、不同类型构造岩带显示出不同的断裂动力蚀变特征和成矿元素组合。活化的金等元素在构造应力驱动下,于不同构造部位以不同形式沉淀并富集成矿,从而形成了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体。  相似文献   

6.
剪切带深断裂往往是韧性-脆性(或压性-张性)断裂作用同时伴生的一种剪切变形-变质构造变动。剪切带型金矿床的形成与剪切变形-变质作用相伴随,金矿床严格分布于剪切带内。由于剪切变形-变质作用控制着成矿热液的产生和强大构造应力的负荷,促进了剪切带内金矿源层中元素产生溶解、迁移、沉淀和再分配而成矿。  相似文献   

7.
1 前言无论脆性剪切带和韧性剪切带都是金矿床重要的控矿构造。韧性剪切带对金矿成矿的作用以及它与大型金矿的关系近年来尤被关注。国外太古宙绿岩带的一些大型、特大型金矿,如澳大利亚卡尔古利、加拿大红湖区、西格马和印度科拉尔等金矿成矿与韧性剪切带有关。国内经近几年来的研究工作也揭开了许多著名的金矿,如吉林夹皮沟、冀东金厂峪、内蒙乌拉山—大青山区和广东河台等金矿的上述基本关系已成共识。国外目前许多人认为太古宙绿岩带大型的区域性韧性剪切带是宏观上的控矿构造。区域范围的金矿化往往是与切穿绿岩带甚至地壳规模的大型韧性剪切带共生的,而它们  相似文献   

8.
东天山脆—韧性变形转换带与金矿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东天山脆-韧性变形转换带是该地区一条重要的构造变形带,该带近EW向波状延伸,长600km,宽10-20km,分为南北两个子带。独特的构造背景,使其成为东天山金成矿带的主体部分。脆-韧性转换变形是与区域性韧性剪切带密切相关的一类构造现象,其过程是一个动力学过程,变形转换过程中的一系列动力学行为,是带内成矿流体活动的主导因素,成矿流体的活动又促进了岩石矿物变质、变形作用,因此脆-韧性变形转换带具有极其重要的成矿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疆卡瓦布拉克大型剪切带及成矿有利地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海峰  修群业  李铨 《新疆地质》2002,20(4):364-366
在东天山“中天山结晶轴”南部的卡瓦布拉克-星星峡一带,存在一条长达500km以上的大型韧性剪切带。该带中发育有变形花岗闪长岩、蛇纹石化超基性岩、辉长岩侵入体、硅质岩和砾岩,说明在中天山前寒武纪地块与塔里木基底之间存在一条构造混杂岩带,韧性剪切带叠加在在构造混杂岩带上。该韧性剪切带宏观几何分布、次级构造组合、叠加变形特征均与康古尔塔格韧性剪切带极为相似。其中大洼地东部、沙垅铁矿南部和双峰山地区是金、铅、锌、铜成矿的有利区段。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东苏旗南部金矿控矿和预查选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苏旗南部处于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区内韧-脆性剪切变质构造发育,由北至南形成3条大型韧-脆性剪切带,控制着区内所有金矿床(点)和金矿化带的分布,矿(化)体产状与韧性剪切带的大体相同,并受韧性剪切带控制。呈板状或条带状分布的具有片麻状构造和塑变流的花岗岩和闪长岩的古岩体与金矿关系最为密切,它不仅为成矿提供金等成矿物质和成矿热能,而且是区内金矿脉的直接围岩。经过长期而复杂的构造.岩浆演化,形成石英脉、蚀变岩、糜棱岩等具有剪切带特征的系列金矿床,从北至南可划分出3条金矿成矿带。在预查选区上,框定了从带入手,以带找区,再以区找体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江西相山地区中,新生低构造演化对富大铀矿形成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西相山铀矿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火山岩型铀矿田,一直是铀矿地质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大量的新资料支持以下的构造演化模型:成矿前的走滑剪切;成矿期的伸展拉张;成矿后的挤压逆冲。这一构造演化体系是形成相山富大铀矿田的有利地质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2.
唐山地震区域构造背景和发震模式的讨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6年7月28日3点42分在我国河北省唐山地区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地震的发生,是有它的区域构造背景和震区的构造条件的。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对认识地震的形成、孕育和发生是十分有意义的。唐山地震震中与深大断裂没有表现直接的联系,而是分布在不引入注目的北东向断裂上。其控制因素我们认为是包围震区的边界断裂起了重要作用。边界断裂的存在使被围限的北东向断裂得到了暂时的平衡,形成相对“闭锁”区段。当区域应力场急剧变化时,“闭锁”就被突破,产生大地震。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北缘处于强断褶带,缺乏稳定平缓的斜坡带。以中侏罗统、上新统为主的砂岩型铀成矿目的层在断陷区、褶皱区发育不同的层间氧化带样式,形成的铀矿有所不同。已经发现的层间氧化带分为陡倾型和反转型。陡倾型层间氧化带定位于山间残留断陷盆地和山前断裂附近,多数地段氧化带已经剥蚀殆尽,局部有残留。反转型层间氧化带受盆内复背斜(或隆起)的抬升隆起影响使得层间氧化带发生反转掀斜,部分过渡带及铀异常体—矿体被剥蚀出地表。主要的铀矿体呈倒卷状,部分呈透镜状。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铀成矿有利地段为断陷区、盆缘第一级褶皱露头区和隐伏的褶皱带。   相似文献   

14.
新资断裂带的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自立  吴伟成 《铀矿地质》1991,7(3):137-145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热渗滤作用理论,对部分产出在花岗岩体外接触带沉积围岩中的热液铀矿床的形成机制作出合理的解释。在分析热渗滤作用特点及部分岩石热渗滤系数并详细对比了天然岩石中五种存在形成H_2O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参与热渗滤作用的主要是存在于矿物颗粒表面和岩石微裂隙中的结合水(薄膜水和分子结合水)。位于热渗滤带的富铀地层中的H_2O及溶解于其中的铀在热渗滤作用下将朝岩体接触带的增温方向迁移。与传统的概念相反,作者指出。成矿溶液是从矿物粒间和岩石微裂隙朝成矿断裂构造方向运移,尔后在物化条件急剧变化的地段沉淀并逐步富集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铀矿床。  相似文献   

16.
湘赣边区鹿井矿田走滑构造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湘赣边鹿井矿田是我国重要的铀矿产地之一。野外构造解析表明,NNE-NE向遂川—热水左行走滑断裂直接控制了该区沉积特征、构造格局和铀成矿作用。本文从地质构造背景出发,重点讨论了走滑断层的结构样式及岩石变形特征、走滑伴生构造、拉分盆地及其对铀矿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土壤天然热释光法是一种能达到攻深找盲的方法,而且它的异常重复性很好.天然热释光法在火山岩铀矿床上的应用研究表明,矿体上方异常较大,无矿区域异常较小,矿体的分布范围与高值异常范围一致.同时,在一些构造薄弱带或者裂隙、断层处出现大的异常,该方法可以为评价火山岩铀资源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8.
浅析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床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黄世杰 《铀矿地质》1995,11(4):193-200
碎裂蚀变花岗岩型铀矿床是当前我国找矿的主攻方向之一,它具有大碎裂带、以交代作用为特征的大蚀变带。低品位大矿量易浸出的特点。该类型矿床形成的主要地质条件是:地台边缘活动带或褶皱带的花岗岩隆起区;受非造山的大复式花岗岩基内自变质作用发育的小岩体和双断裂夹持区或断裂构造结的双重控制;酸交代或碱交代蚀变发育区;红层不整合覆盖、负地形、表生叠加富集区。同时,强调了在找矿过程中要加强地浸试验和经济技术评价。  相似文献   

19.
512—1铀矿床矿化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汉 《铀矿地质》1990,6(4):203-212
512-1铀矿床位于白依背斜北翼志留系下统中,含矿岩层为碳质泥质板岩所夹的硅灰岩透镜体。区内岩浆岩不发育。铀矿体受地层、岩性、东西向走向断层和北东向切层断裂破碎带控制,呈透镜状,以边幕式斜列产出。合矿岩石主要为破碎或碎裂的硅质灰岩、硅岩。铀赋存形式以吸附状态为主,有少量的沥青铀矿、铀黑和铀的次生矿物。铀通过同生富集,后生再造等多期地质作用富集成工业矿体。  相似文献   

20.
对大洲铀矿田定位条件分析认为,江山一绍兴地壳裂解拼接带制约了大洲铀矿田的定位,燕山晚期拉张裂陷作用则直接控制了铀矿床(体)的定位,而成熟陆壳、富铀基底及燕山晚期酸性火山喷溢作用形成的特定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块体是铀成矿的重要物质基础,两次推覆逆冲构造为铀成矿提供了必要的空间环境。研究表明,大洲盆地内已知的铀矿资源具有重要工业意义和良好的经济效益,该区是寻找大型、超大型层状火山熔岩型铀矿的重要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