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大庆油田在1988~2003年期间,先后两期联合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陆相油储地球物理理论及方法>和<陆相油储地球物理理论及三维地质图像成图方法>,简称"油储"项目,产学研结合,推动了我国陆相油储地球物理的发展;1999年~2002年,又与中国科学院联手,联合实施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油气勘探二次创业的前导研究",创造性地催熟了一批新的地球物理理论和方法.本文着重阐述笔者直接参与"油储""产学研"十年研究的理论方法技术研究及在大庆油田中浅层岩性油藏、深层天然气和海拉尔复杂断块等三大勘探领域中的应用效果和所发挥的作用;文中也介绍了"油储"项目对大庆油田人才培养的业绩.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根据地球基本磁場起源的“发电机”理论而提出的地磁場倒转的电磁模型,认为地磁場的倒转是地核内部“环型”場反向的结果,若地球转速的“突然”扰动够大,则地幔与地核之间的电磁作用可以引起地球内部“环型”場的反向,从而实现地磁場的倒转,计算表明,这一扰动的性质是地球蒋动周期的减小,其数量级为10~2毫秒。文章的末尾计论了反向地磁場的维持问题,得出倒转磁場维持的时间间隔约为10~3年-10~6年。  相似文献   

3.
《地球物理学进展》1993,8(3):132-135
1993年3月29日至4月23日,以李幼铭为团长,由杨文采、马在田、朱志文一行4人组成的油储地球物理项目考察团赴美访问,旨在了解美国在油储地球物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以资对我国立项不久的油储项目舶开展有所借鉴,对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4.
攀枝花-西昌古裂谷与“活化”的地球物理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近年来在攀枝花-西昌(攀西)构造带所做的重力、地磁、航磁、古地磁、遥感、天然地震、大地电磁测深、地热和爆炸地震探测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究,得出了该构造带的深部结构和地球物理场的特征。基于此,提出了攀西吉裂谷存在的地球物理标志,论述了该裂谷带与现代强烈活动的裂谷带和已消亡的古裂谷的差异与其“活化”的证据。本文最后提出,这是一个被动“活化”的古裂谷的论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陆相油储地球物理研究历程回顾与认识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扼要回顾我国陆相油储地球物理18年的研究历程、“产学研”一体化组织实施和取得的非常规油气藏新领域的突破性进展,阐述笔者对陆相油储地球物理学科学命题提出研究目标及内涵的认识,并提出若干认识.  相似文献   

6.
地磁场的空间相关性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扼要叙述了震磁关系研究的现状,阐述了“震磁效应”分析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空间相关”和“现象相关”两种“震磁效应”分析的基本方法。作者应用我国华北地区若干台站资料,以局部地区地磁场空间相关性的分析为基础,重点讨论了“空间相关法”,给出了具体震例分析的初步结果。最后,就有关“震磁效应”分析的几个问题进一步做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7.
黎元  张宇 《地球物理学报》1975,18(3):149-152
最近,一些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提出“九星成线”灾难说:当太阳系九颗行星在太阳同侧排成一线时,将会骤然“刹住”地球自转,引起灾难性的大地震。本文对这种错误观点进行了批判。 根据中国二千七百多年历史地震的丰富记载,七级以上的大地震共发生过一百二十多次,同期“九星成线”有十五次,可这百余次大震没有一次发生在“九星成线”的年份上。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地震,既与“九星成线”无关,也并未“摧毁地球”。对地球引力的主要影响来自太阳和月球,其他行星影响总和的最大值,不过是月球的万分之一而已。地震是地球内部的一种矛盾运动,不能把行星间引力对某些地震的影响片面夸大加以绝对化。“九星成线”灾难说,缺乏事实根据,在科学上是说不通的。 这种错误观点的提出并非偶然,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为一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早在我国西汉末年(公元一世纪初年),孔孟之徒曾对这同一种自然现象宣扬过“五星联珠”吉祥说,妄图挽救反动奴隶制的崩溃。同儒家曲解自然现象的下场一样,西方资产阶级宣扬灾难说,欺骗人民,以掩盖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经济危机,也必然是完全徒劳的。  相似文献   

8.
从板块构造观点论南海的成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鑫 《地球物理学报》1981,24(4):427-437
南海是亚洲东部的一个边缘海。从板块构造观点看来,南海及其周围整个东南亚大陆边缘恰好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澳大利亚板块交汇处,即处于一板块“三叉点”上。 根据此区域内已有的地球物理及地质资料,作者认为南海海盆是新生的边缘海板块而不是沉没的古老地台。 南海的形成是由于新生代早期在其两侧存在一背离式的板块“三叉点”所致,此“三叉点”的位置在海南岛南侧和印支半岛东侧。“三叉点”以东的地壳因局部海底扩张而被推向东,至菲律宾群岛一线,导致南海深海盆(所谓“中国盆地”)的张开和上地幔物质的上涌。 根据资料分析,作者认为南海海底扩张轴是北东向平行于大陆边缘的,扩张的时代是从渐新世晚期至中新世。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无线电波在地球物理探测中的应用,最早的一次试验是由A.A.彼特罗夫斯基于1928年在苏联外高加索某一硫化矿床上进行的,而且得到了由硫化矿体所引起的无线电波“阴影”。  相似文献   

10.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身不停顿地运动的结果。认识和掌握地震及其规律问题,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世界观的斗争。 能不能“知天”?孔丘、孟轲之流大力宣扬“天命论”鼓吹“天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胡说什么“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老聃、庄周之辈则大谈“至人无为”,什么“死生、存亡、穷达、贫富……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总之,他们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统治,让奴隶们永远受压迫和剥削。因此,他们就欺骗人民,愚昧人民,他们利用人们当时对“天”认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地震科技信息工作在“八五”期间所取得的进展,提出了在新时期地震科技信息工俄服务内容。建立全国的地震科技信息服务网以及相应的文献支撑体系,以达到地震科技信息为领导决策和大震应急服务,为地震科研的检索,咨询以及为公众的咨询服务等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12.
日本南海海槽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介绍日本在其周围海域特别是南海海槽的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工作,首先介绍其研究简史,研究计划,研究队伍及早期研究成果,其次,介绍了西南海海槽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研究状况,然后,介绍了五年计划实施的东南海海槽地球物理勘探、钻探状况,最后指出,南海海槽的一些新资料深入的综合研究无疑会给世界水合物研究增添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数字强震台网建设与运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辽宁省在“十五”、“十一五”期间,已建成一个具有72个强震台站组成的数字强震动台网。本文从台网布局、技术系统、设备运行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辽宁强震台网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对1998年3月19日新疆阿图什6.0级地震的预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九五”研究成果,根据较大地震发生时间间隔不断缩短,较大地震地方平太阴时夹角较小以及稍小地震的密集发生,对1998年3月19日新疆阿图什6.0级地震作出了较好的预报。  相似文献   

15.
“九五”期间,辽宁省地震局按照中国地震局的统一部署,应用先进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原有的前兆与地震观测的模拟技术系统进行了改造,新建了辽宁省地震信息网络系统和防震减灾指挥中心,这是辽宁省第一次这样大规模地对防震减灾技术系统进行建设和改造。本文对“九五”重点项目的任务、技术系统构成及建设成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地震局地磁仪器工作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黑龙江省地震局“十五”地磁仪器的工作状态与产出数据的一致性分析,说明仪器的工作状态较理想,产出数据的一致性不是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17.
自"九五"数字化改造以来,作为国家数字台网重要组成部分的大连地震台配备了数字地震观测系统(CTS-1),使台站的地震观测水平和观测质量有了质的飞越。大连地震台通过长时间对不同类型及不同震中距的地震震例分析、讨论与研究,总结出了大连地震台的地震波形及震相特征。大连台使用CTS-1记录波形特点。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十五"地磁台网引进的秒级MINGEO DIM磁通门经纬仪的性能特点,结合台站地磁场背景值及仪器格值精度,对地磁整10′位近零观测方法的注意事项和约束条件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将MINGEO DIM磁通门经纬仪格值标定精度控制在不大于2‰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研究所科研管理的角度出发,依据较翔实的统计资料,对“七五”计划期间科学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所取得了良好的科学活动效益,但科技开发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1961-1971年我国五个地磁台北向强度的资料,采用长期变化二次项的残差ΔX,讨论了我国境内太阳活动周期的地磁效应。结果表明,各台ΔX的变化与太阳黑子数平均为11年周期有关,其相关系数平均为-0.77;ΔX的变幅随纬度的增高而有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