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西藏拉萨地块西南部赛利普钾质-超钾质火山岩为一套含地幔包体的粗面安山岩,高K_2O,MgO、Cr、Ni含量,K_2O/ Na_2O比值和Mg~#,为地幔低度部分熔融的原始岩浆,或经橄榄石、单斜辉石或Fe-Ti氧化物分离结晶。岩石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富集放射性成因Sr、Pb和Nd同位素,指示岩浆源区为富集地幔。采用LA-ICP-MS测定赛利普钾质-超钾质火山岩三件样品的18颗新生岩浆锆石U-Pb年龄为15.8~19.2Ma,其中钾质岩石样品SL0628中11个点的加权平均值为17.7±0.3Ma,与他人获得的~(40)Ar/~(39)Ar年龄一致。三件样品中新生岩浆锆石的ε~(Hf)(t)变化范围为-7.6~3.9,平均地壳模式年龄(t_(DMC)=0.86~1.59Ga)变化较大,除两个分析点显示亏损特征外,总体显示富集特征,表明岩石源于富集源区,但有少量亏损地幔物质加入。三件样品共获得49颗继承锆石的U-Pb年龄介于20~1907Ma,其Hf同位素组成(ε_(Hf)(t)=-25.9~5.3)和平均地壳模式年龄(t_(DMC)=0.79~4.08Ga)变化较大;其中的37颗年龄较小的继承锆石(20~110Ma)指示地幔源区可能受到四期明显的岩浆改造事件(62.2~64.0Ma,43.3~55.1Ma,29.5~37.7Ma和20.1~27.4Ma)和两个岩浆活动间歇期(70~90Ma和37.7~43.3Ma)。在拉萨地块首次发现29.5~37.7Ma的岩浆活动,并发现与林子宗火山岩同期的、Hf同位素富集的岩浆活动(62.2~64.0Ma,ε_(Hf)(t)=-21.2~3.0)。三件样品中49颗继承锆石的Hf同位素研究表明源区富集组分可能源自拉萨地块古老地壳基底和俯冲的印度大陆地壳。赛利普钾质-超钾质岩石形成可能是印度大陆地壳前缘撕裂和分段俯冲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怀安杂岩中的董家沟变质石榴花岗岩岩体的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数据。变质石榴花岗岩高SiO_2、富K_2O+Na_2O,低CaO、MgO和TiO_2;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负铕异常;同时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高Zr+Nb+Ce+Y含量和10 000*Ga/Al比值,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通过锆石LAMC-ICPMS U-Pb定年,获得岩石形成年龄为2 031±21 Ma,并遭受1 837±12 Ma变质作用改造。变质石榴花岗岩的锆石Hf同位素分析表明,核部岩浆锆石ε_(Hf)(t)值为-0.47~+5.51,绝大部分为正值,且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主要介于2 505~2 658 Ma,与围岩TTG片麻岩年龄相近,表明其来源于新太古代TTG岩石的部分熔融。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广泛分布古元古代中期(2.2~2.0 Ga)A型花岗岩,且同时期存在大量幔源基性岩墙侵位,指示该期岩浆活动形成于伸展的构造体制下,可能与华北克拉通内部(晋冀地块)裂谷活动有关。古元古代俯冲造山启动时限应小于2.0 Ga。  相似文献   

3.
石宝沟花岗岩体位于华北陆块南缘,主要由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组成,发育岩浆暗色包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56±1)Ma(N=15,MSWD=0.34)和(157±1)Ma(N=17,MSWD=0.10)。这些花岗岩的A/CNK=0.82~1.02,Na2O+K2O=7.61%~8.91%,K2O/Na2O=1.02~1.48,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富集LREE、Rb、Ba、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HREE、P、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弱的负铕异常,个别样品具有正铕异常(δEu=0.81~1.12)。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的锆石εHf(t)为-22.6~-8.3,tDM2为2.64~1.73Ga;中细粒二长花岗岩εHf(t)为-26.9~-12.4,tDM2为2.91~1.99Ga。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石宝沟花岗岩体的源区物质以壳源物质为主,可能为太古宙太华群,但也有年轻幔源组分的参与。  相似文献   

4.
对蚌埠隆起区庄子里和磨盘山钾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以及锆石Hf同位素的研究, 以便对其岩石成因进行约束.研究结果表明, 庄子里和磨盘山钾长花岗岩中锆石发育震荡生长环带, 且具有较高的Th/U比值(0.13~1.47), 反映了岩浆成因特征.对庄子里和磨盘山钾长花岗岩中岩浆锆石进行的LA-ICP-MSU-Pb定年结果(上交点年龄) 分别为2104±20Ma和2196±190Ma, 这表明蚌埠隆起区钾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钾长花岗岩的SiO2和K2O含量分别介于69.65%~77.95%和4.98%~5.17%之间; 该类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和Zr、Hf、Rb、Th、U等元素, 明显亏损Ba、Sr、Eu、P和Ti等元素; 它们的εNd(t) 值变化于-3.4~+3.2之间, Nd的模式年龄变化于2.31~2.79Ga之间; 钾长花岗岩中锆石的εHf(t) 值和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介于-5.1~+7.8和2.26~2.83Ga之间.上述特征表明, 蚌埠隆起区钾长花岗岩的原始岩浆起源于有少量古老地壳物质涉入的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庄子里和磨盘山钾长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 形成于伸展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5.
丫江桥岩体是湘东地区重要的成矿花岗岩,为精确厘定丫江桥岩体侵位时代、查明岩石成因,本文对丫江桥岩体中粗粒和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全岩地球化学和原位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获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13.0±1.2Ma(n=12,MSWD=0.67)和212.1±1.2Ma(n=14,MSWD=0.09);岩石SiO_2含量为70.39%~72.88%和73.19%~74.85%;K_2O+Na_2O值为6.94%~7.95%和7.58%~7.96%;K_2O/Na_2O比值为1.25~1.70和1.45~1.58,A/CNK比值为1.05~1.07和1.07~1.09。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右倾,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值为13.76~24.52和7.12~11.01;负Eu异常,δEu值为0.34~0.61和0.26~0.33。富集Rb、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Sr、Eu和高场强元素Nb、Ta、Ti等。锆石ε_(Hf)(t)值为-7.01~-0.90和-6.38~+6.85,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为13.1~16.9Ga和12.7~16.6Ga。上述结果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印支晚期岩浆活动产物,属弱过铝质花岗岩,岩浆主要来源于中元古界地壳物质重熔,可能有少量地幔物质参与。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伸展的构造背景下,地壳减薄和压力降低以及地幔物质上涌的共同作用,导致地壳部分熔融形成花岗质岩浆,岩浆侵位冷却结晶,形成花岗岩体。  相似文献   

6.
王新雨  王世锋  江万 《岩石学报》2017,33(11):3675-3690
印支地块老挝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由于历史原因很少公开报道,基于最近的野外考察和室内测试,本文报道了老挝北部川圹高原A型花岗岩的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的特征,并进一步揭示古特提斯板块汇聚初期印支地块内部的伸展特性。Nuna花岗岩体3个花岗岩样品的U-Pb年龄为258.7±1.9 Ma、259.0±1.7Ma及251.0±0.9Ma。花岗岩富硅(SiO_2平均含量71.94%),富FeOT(2.91%),富碱(Na_2O+K_2O平均含量9.2%,且K_2O含量高于Na_2O),贫镁(Mg O平均含量0.11%),富集轻稀土元素和Zr、Hf、Rb、Th和U等元素,亏损Sr、Eu和Ti、Ba等元素,以及较高的锆石饱和温度(平均927℃),显示A型花岗岩的性质特征。花岗岩全岩εNd(t)值和二阶Nd模式年龄分别位于-2.4~-2.1和1.20~1.22Ga之间,表明其岩浆源区主要为中元古代古老地壳。通过与印支地块陆壳增生事件的对比,作者认为Nuna A型花岗岩岩浆源区为中元古代古老地壳与少量幔源底侵形成的新生地壳的混合。Nuna花岗岩微量元素图解投点全部落入板内环境,结合其形成时代与区域构造岩浆演化历史,作者认为Nuna花岗岩形成于华南地块向西南俯冲于印支地块之下由于板片回撤引起的弧后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7.
辽东王家堡子地区出露大量古元古代花岗质岩石,前人将其统称为花岗质混杂岩。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将该套花岗质混杂岩解体为条痕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两类。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具有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均显示高SiO_2、富K_2O、贫Al_2O_3的特征,K_2O/Na_2O=0.64~2.14,TiO_2含量为0.16%~0.3%,MnO、MgO、CaO和P_2O_5的含量较低,铝指数A/CNK集中分布在1.06~1.1之间,A/NK在1.50~1.62之间,均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显示强烈亏损Nb、Ti、Ta等高场强元素,富集Rb、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条痕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大部分锆石为具有清晰振荡环带的岩浆锆石,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188±13Ma,代表该岩石的岩浆结晶年龄。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大部分锆石具有明显的变质增生边,部分核部锆石具有清晰的振荡环带,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核部年龄为2214±16Ma,代表该岩石的岩浆结晶年龄;增生边年龄为1905±13Ma,应代表该岩石的变质年龄。条痕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Hf同位素模式年龄分别为2387~2584Ma和2474~2641Ma,平均地壳模式年龄分别为2495~2808Ma和2633~2868Ma,大于岩石形成年龄,暗示研究区古元古代花岗岩源区主要为太古宙基底,混有少量古元古代新生地壳。结合前人报道的埃达克质花岗闪长岩的形成环境,认为胶-辽-吉古元古代造山/活动带早期经历了2.2~2.15Ga的拉伸裂解过程和2.0Ga左右俯冲挤压的构造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LA-MC-ICP-MS方法获得班韦乌卢地块卡萨马北部正长花岗岩中锆石的~(207)Pb/~(206)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 011±20 Ma(N=17,MSWD=3.9),表明班韦乌卢地块基底中正长花岗岩主要形成于古元古代且可能与古元古代乌本迪构造带的活动有关。岩石中锆石Lu-Hf同位素的T_(DM2)年龄变化范围为3 018~2 184 Ma,明显大于锆石的形成年龄;具有不均一的ε_(Hf)(t)值(-7.1~6.6)显示形成正长花岗岩的原始岩浆具有壳幔混合的特点,可能为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地壳与幔源混染物质。  相似文献   

9.
LA-ICP-MS锆石U-Pb年龄表明,突泉地区碱性流纹岩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分别为135±1Ma、133±1Ma,属于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资料表明,碱性流纹岩具富SiO_2、K_2O和高TFeO/MgO值,低Al_2O_3、CaO和MgO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右倾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负Eu异常明显,相对富集Rb、U、Zr、Hf,亏损Sr、Ti、Nb、Ta等元素,花岗岩判别图解上,样品分布在A型花岗岩区;在Nb-Y-3Ga图解上,显示拉张构造环境的A_2型花岗岩的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示踪指出,突泉地区碱性流纹岩可能起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上分布的同时代火山岩及A型花岗岩类,可以限定碱性流纹岩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并可能与北部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的演化有关。锆石Hf同位素研究显示,本区早白垩世流纹岩ε_(Hf)(t)值为+4.2~+10.7,其二阶模式年龄平均为0.74~0.76Ga,结合松嫩地块、兴安地块Hf同位素资料,表明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具有相似的地壳增生过程。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地块西北缘的阔什布拉克钾长花岗岩富碱(Na_2O+K_2O平均8.36%8%),富钾(K_2O/Na_2O=1.27~1.47),准铝质(A/CNK=0.82~0.88),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岩。岩石的稀土含量较高(∑REE=263.90×10~(-6)~445.75×10~(-6)),富集Th、U、Ta、Nb、Hf和Y等高场强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具有强的负Eu异常(δEu=0.003~0.019),富集高不相容元素(Zr+Nb+Ce+Y=368×10~(-6)~531×10~(-6)350×10~(-6)),高Ga(Ga/Al×10 000=4.17~4.722.6),显示出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Th/U比值(平均为3.86)、Nb/Ta比值(平均为12.75)和Rb-Th富集、Ti亏损指示其壳源成因。对花岗岩进行的LA-ICP-MS微区原位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花岗岩的结晶侵位年龄为275.4±2.8 Ma。综合西南天山与塔里木盆地早二叠世花岗质岩浆活动的特点,认为早二叠世西南天山的后碰撞岩浆活动不仅在西南天山内部引起了强烈的花岗质岩浆活动,而且对塔里木地块西北边缘的花岗质岩浆活动也有显著的影响。阔什布拉克A型花岗岩也说明西南天山地区的碰撞造山作用在275.4±2.8 Ma之前已经趋于结束,以南天山洋盆为代表的古亚洲洋已基本结束了其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1.
赞比亚北部地区广泛发育古元古代花岗岩,是研究班韦乌卢地块构造岩浆作用特征的天然实验室.本文对赞比亚北部卡帕图地区大面积出露的花岗岩体开展较系统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卡帕图地区主体花岗岩形成于2012±11~1970±20Ma,晚期浅肉红色似斑状正长花岗岩侵位年龄为1959±16Ma,均为古元古代岩浆活动,大量太古宙捕获锆石信息显示班韦乌卢地块可能存在太古宙地壳组分残留.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卡帕图花岗岩具有高硅(SiO2=67.93%~72.80%)、高铝(13.85%~14.91%)、富钾(Na2O/K2O=0.29~0.89)、低镁(0.38%~1.93%)、低磷(0.10%~0.23%)的特点,铝饱和指数A/CNK在1.04~1.19之间,CIPW刚玉标准分子指数大于1%(1.01%~2.51%);稀土元素分配模式整体右倾,其中主体花岗岩稀土含量较高(ΣREE=191.79×10-6~294.25×10-6),Eu负异常(δEu=0.26~0.53),晚期浅肉红色似斑状正长花岗岩稀土含量相对较低(ΣREE=48.58×10-6~54.00×10-6),Eu弱正异常(δEu=1.04~1.37);微量元素中,卡帕图花岗岩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Ba、Sr和高场强元素Nb、Ta等,并具有较低的Cr(3.56×10-6~65.6×10-6)、Co(1.99×10-6~12.5×10-6)和Ni(2.16×10-6~33.7×10-6)含量;以上特征表明研究区古元古代花岗岩属于S型花岗岩.Hf同位素结果表明,卡帕图花岗岩的εHf(t)值和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值分别介于-15.9~+4.7和2289~3596Ma,远大于其锆石的结晶年龄,指示岩浆源区成分的强不均一性,岩浆源区系太古宙-古元古代陆壳部分熔融产物,存在不同程度的地幔物质混入.此外,主体岩石较高的CaO/Na2O和低的Rb/Sr比值,表明主体花岗岩原岩是由地壳砂质岩部分熔融而来;晚期浅肉红色似斑状花岗岩低的CaO/Na2O和高的Rb/Sr比值,指示泥质岩源区熔融.综合区域和全球构造演化历史,本次研究认为卡帕图花岗岩形成于坦桑克拉通与班韦乌卢地块同碰撞的构造环境,该期岩浆活动可能是Columbia超大陆的碰撞造山事件在班韦乌卢地块的地质响应.  相似文献   

12.
北阿尔金西段出露大量中酸性侵入岩,为探讨西段地区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形成环境以及北阿尔金地区岩浆活动特点,本文选取北阿尔金西段的正长花岗岩体和闪长岩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正长花岗岩体形成时代为495.7~502.0Ma,铝饱和指数A/CNK为0.86~1.09小于1.1,P_2O_5与Si O_2含量呈负相关,具I型花岗岩特征。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富集Rb、Ba、Th、U、K等元素,相对亏损Nb、Ta、P、Ti等元素。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特征暗示其源区物质成分不均一,源岩主要为0.95~1.4Ga的新生地壳(变中基性岩),并有1.42~1.83Ga的古老地壳物质的参与。闪长岩体的侵位时代为497.1±3Ma,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较弱的负Eu异常,相对富集Rb、Ba、Th、U、K等元素,而亏损Nb、Ta、P、Ti。锆石ε_(Hf)(t)值为-1.61~+2.16,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1.34~1.56Ga,暗示其源岩可能主要为新生地壳,并有古老地壳物质参与成岩。北阿尔金西段正长花岗岩、闪长岩均形成于早古生代,具弧型花岗岩特点,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其形成可能与北阿尔金洋壳俯冲有关,产于陆弧环境。  相似文献   

13.
对青藏高原冈底斯带西部中生代花岗岩的研究依然十分有限。本文选择青藏高原冈底斯带西部狮泉河-革吉-雄巴地区的三个花岗岩基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并探讨了中冈底斯带中侏罗世-早白垩世花岗岩的分布特征及其揭示的地壳基底的属性。定年结果表明,江巴岩体花岗闪长岩年龄为170±3Ma,雄巴岩体碱长花岗岩年龄为149±3Ma,它们形成于中晚侏罗世;邦巴岩体寄主岩石正长花岗岩和其中的石英二长闪长岩包体年龄分别为144±3Ma和133±3Ma,形成于早白垩世。锆石Hf同位素和地壳模式年龄结果表明,中晚侏罗世的江巴岩体(εHf(t)为-16.8~-13.4,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为2.1~2.3Ga)与雄巴碱长花岗岩(-11.3~-6.2和1.6~2.0Ga)具有富集的Hf同位素特征,显示了新元古界的地壳基底年龄。邦巴正长花岗岩(-4~-0.8和1.2~1.5Ga)与其中的闪长质包体(-2.8~+0.6和1.2~1.4Ga)具有一致的Hf同位素特征,显示了岩浆混合作用。本文花岗岩定年与Hf同位素结果进一步揭示出中冈底斯带存在未出露地表的古元古代地壳基底。  相似文献   

14.
龙王(石童)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龙王花岗岩岩体产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局部见有霓辉石花岗岩。岩体高硅(SiO2=72.17%~76.82%)、富碱(K2O+Na2O=8.28%~10.22%,K2O/Na2O>1),碱性指数AI(agpaitic index)=0.84~0.95,分异指数DI=95~97,铝指数ASI(aluminium saturation index)=0.96~1.13。含铁指数高(FeO/(FeO+Mg)=0.90~0.99),岩石为准铝质至弱过铝质、碱性—碱钙性、铁质A型花岗岩。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含量很高(854~1572μg/g);高场强元素(Nb、Ta、Zr、Hf)的富集程度明显低于大离子亲石元素,因此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呈相对亏损特征;岩石显著亏损Ba、Sr、Ti、Pb;εNd(t)=-4.5~-7.2,Nd模式年龄为2.3~2.5Ga。εHf(t)=-1.11~-5.26,模式年龄tHf1=2.1~2.3Ga,tHf2=2.4~2.6Ga。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中的锆石主要为无色透明柱状晶体,CL图像多数显示清晰的岩浆成因的韵律环带结构,锆石LA-ICPMSU-Pb年龄为...  相似文献   

15.
大干沟花岗岩体位于东昆仑金水口地区,其岩石类型主要为中粗粒正长花岗岩。该花岗岩的SiO_2含量为68.68%~71.12%,平均含量为69.84%;Al_2O_3含量为14.01%~15.40%,平均含量为14.82%;K_2O/Na_2O值高,为1.19~1.64,平均为1.40;铝饱和指数A/CNK值为0.98~1.02,平均为1.00,具有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的特点。岩石稀土元素总量较高,LREE元素富集,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相对原始地幔明显富集U、Th,亏损Ti、P、Nb、Ta等高场强元素和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花岗岩εNd(t)0,为-5.6~-7.3,tDM=1.54~2.27 Ga,表明其物源可能主要为中元古代物质(金水口群),LA-ICP-MS锆石εHf(t)=-2.2~2.6,显著不同于地壳岩浆的Hf同位素组成,显示有地幔物质添加。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92±2 Ma(MSWD=1.14)。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和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大干沟岩体为早古生代造山后伸展阶段的产物,是东昆南地体与东昆北地体碰撞后地幔岩浆上涌及地壳熔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大兴安岭地区晚古生代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及其构造背景,笔者对雅尔根楚地区二长花岗岩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与地球化学测试分析。锆石U-Pb年龄结果显示研究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晚石炭世(312±2 Ma)。二长花岗岩具有较高的SiO_2(75.16%~75.32%)和全碱(8.45%~8.76%)含量,较低的MgO(0.12%~0.14%)含量,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K)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Ti及P元素为特征,并且其ε_(Hf)(t)值和Hf二阶段模式年龄变化于+3.5~+9.5和1 103~715 Ma,表明其原始岩浆来源于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与区域地质调查结果,认为研究区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的形成与古亚洲大洋板块向兴安地块下的俯冲作用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7.
张士英岩体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岩石类型包括钾长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和石英斑岩脉,其中只在钾长花岗岩中发育有暗色岩石包体,在包体和寄主岩中发育反映岩浆混合作用的岩石结构。钾长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和石英斑岩脉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7.3±2.4Ma、106.7±2.5Ma和101±3Ma。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钾长花岗岩的锆石εHf(t)为-15.96~-20.80,单阶段模式年龄(tDM1)为1396~1643Ma,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880~2018Ma;似斑状花岗岩的锆石εHf(t)为-18.97~-22.18,tDM1为1512~1640Ma,tDM2为1925~2080Ma;除了一粒年龄为2.6Ga的锆石具有εHf(t)为-0.71、tDM1为2943Ma和tDM2为3036Ma的组成,石英斑岩的锆石εHf(t)为-23.41~-27.95,tDM1为1678~1896Ma,tDM2为2144~2330Ma。这些数据暗示,除了存在少量太古宙地壳物质的贡献外,张士英岩体的物质来源可能主要为1.9~2.3Ga期间形成的新生地壳,但也不排除古老地壳与富集地幔源混合的可能。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表明,在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发生转变的过程中,先存断裂带发生拉张。张士英岩体与中国东部同期岩浆活动一起可能形成于这种受断裂带控制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8.
胡培远  李才  吴彦旺  解超明  王明  李娇 《岩石学报》2016,32(4):1219-1231
本文报道了羌塘中部冈玛错钾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钾长花岗岩中的锆石具岩浆生长环带,未见继承的老核,并且锆石Th/U比值大于0.5(0.58~1.05),显示出典型岩浆成因的锆石特征。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为352.4±1.9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钾长花岗岩富硅(Si O_2=74.17%~77.88%),低铝(Al2O3=10.50%~11.98%),贫镁(Mg O=0.23%~0.36%),富碱(Na_2O+K_2O=5.74%~7.24%),Na_2OK_2O,K_2O/Na_2O=0.53~0.71,A/CNK=0.87~1.06,富集轻稀土元素和Zr、Hf、Rb、Th和U等元素,亏损Sr、Eu、P和Ti等元素,10000Ga/Al=3.12~4.14,显示出A2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钾长花岗岩中锆石的εHf(t)值和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分别变化于+4.40~+12.14和549~985Ma,显示出正的、不均一的同位素组成,可能形成于壳-幔混合作用,其中幔源端元应当是伸展环境下上涌的地幔岩浆,而壳源端元则可能是扬子板块新元古代的新生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长英质岩浆。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该花岗岩可能形成于古特提斯洋壳对羌北-昌都板块北向俯冲引起的陆缘弧后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19.
对内蒙古大兴安岭中段阿尔山金江沟花岗岩体岩相学研究表明,该花岗质岩体主要岩性组合为正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应用锆石U-Pb LA-ICP-MS测年方法。测定2组年龄,正长花岗岩锆石年龄为311.6±2.5 Ma,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312.0±1.1 Ma。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金江沟花岗岩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质高分异I型花岗岩,具有高硅、高碱和低CaO、Fe_2O_3、MgO和P_2O_5的特征,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相对亏损,具有明显的负铕异常;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中高场强元素Zr,Hf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相对富集,而Ba、Nb、Ti、Sr,和P具明显的亏损。结合地球化学资料与区域地质研究成果,区内花岗岩应形成于局部拉张的构造背景,其可能与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之间的古亚洲洋的俯冲作用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Lu-Hf同位素等多种手段,系统对比松潘-甘孜地块巴颜喀拉山南口地区和中部达日地区的花岗质岩体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拟查明其岩石成因、岩浆源区和基底属性。巴颜喀拉山南口和达日地区花岗质岩石岩浆锆石U-Pb年龄为(212.0±2.2)Ma和(213.3±1.7)Ma、(217.0±1.9)Ma和(215.4±6.4)Ma。主量、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前者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I型花岗闪长岩,而后者属于钾玄岩和高钾钙碱性、过铝质S型石英二长岩和花岗岩。巴颜喀拉山南口和达日地区花岗质岩石微量元素特征表现均为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且具有轻微的Zr、Hf负异常,但前者Nb、Ta等元素亏损程度明显高于后者,Eu异常也更为明显。巴颜喀拉山南口和达日地区花岗质岩石均为轻稀土富集型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但达日地区样品轻、重稀土含量均高于巴颜喀拉山样品。锆石Hf同位素数据显示,巴颜喀拉山地区花岗质岩石εHf(t)值为-3.62~2.92,平均值为-0.54,锆石Hf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07~1.48 G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