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根据岩心、测井解释、录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对姚一段的沉积微相类型、展布特征及其沉积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黒帝庙地区姚一段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本次研究建立了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沉积模式,其可划分出浅水三角洲平原、浅水三角洲前缘和前浅水三角洲,根据不同的沉积特征,各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多种沉积微相。与正常三角洲不同的是,浅水三角洲前缘河口沙坝不发育,且在该地区前浅水三角洲地带发育出露湖面的浅滩。  相似文献   

2.
西湖凹陷是东海盆地最具勘探潜力的地区,渐新统花港组为一套厚度巨大的湖相砂泥岩地层,是最重要的储层,可以分为两段。综合应用测井、岩心、地震剖面、古生物等资料并与陆上相关盆地进行对比,在西湖凹陷花港组下段共识别出3种主要的沉积体系:湖泊、三角洲、河流。西湖凹陷在花港组时期是中国东部一个大型的坳陷型湖盆,在古地形、古气候、湖平面、古水深、古物源5个地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大型浅水三角洲,以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复合体为特征,物源供应充足,汇聚成沿中央反转构造带推进的轴向物源。坳陷湖盆大面积三角洲相的发育形成了西湖凹陷大面积展布的优质储层,中央反转构造带中北段是今后勘探的主攻方向和储量接替区。  相似文献   

3.
以岩心、测井、地震、岩石薄片、分析化验等资料为基础,通过对研究区内的岩性特征、测井曲线形态及沉积微相特征分析,对塔贝尔凹陷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塔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沉积体系,其中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是研究区内最为发育的沉积体系类型.综合利用地震属性分析、砂岩百分含量、重矿物等资料,对...  相似文献   

4.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演化及物源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渤中凹陷古近系的沉积体系主要受构造升降和湖平面变化的控制,经历了3期裂陷和湖侵,发育5套沉积体系,其中沙河街组沉积时期为裂陷期,以扇三角洲、湖底扇沉积为主,并发育特征的滩坝及浅水台地相沉积;东营组沉积时期为湖侵期,主要发育大型湖泊三角洲沉积,并逐渐向辫状河相过渡。构造及沉积体系分析认为,沙三段沉积时期物源丰富,主要来自石臼坨凸起、渤南和庙西凸起,沙一、二段沉积时期物源有限,东三沉积期物源主要来自石臼坨和沙东南凸起,东二沉积期大面积的湖侵使得本区处于浅湖-半深湖环境,凹陷周边大量古水系将石臼坨凸起、沙垒田凸起的物源带入凹陷中沉积,使得大型三角洲叠覆体广泛发育。  相似文献   

5.
利用岩心、测井、地震、岩石薄片、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塔贝尔凹陷南屯组二段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塔贝尔凹陷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湖底扇和湖泊沉积体系,其中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是研究区内最为发育的沉积体系类型.综合利用各种地震相分析、地震属性分析、砂岩百分含量、地层倾角测井、重矿物等资料...  相似文献   

6.
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明下段,N1ml)为黄河口凹陷BZ34油区的主力含油层段,该时期主要发育河控型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为更好地表征前缘砂体的结构特征及展布规律,以BZ34油区明下段Ⅱ油组为例,综合应用岩芯、地震属性和测井等资料,分析总结了该地区的砂体沉积类型、砂体结构及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BZ34油区明下段Ⅱ油组砂体以浅水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主;依据测井形态和叠置关系,将其砂体结构类型划分为4种:块状切叠型河道、层状叠置型河道、层状孤立型河道和指状孤立型河道;砂体结构展布特征及成因主要受古地形、沉积物供给速率、基准面旋回和古气候等因素影响。BZ34油区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具有垂向上交错叠置、平面上摆动连片的分布特征,与鄱阳湖现代河控浅水三角洲河道的沉积特征类似。该研究对BZ34油区后期部署加密调整井和剩余油挖潜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珠江口盆地西部在早中新世珠江组沉积时期地势平坦、物源充足,基于岩石组合、旋回地层和地震反射特征等分析,认为在18.5 Ma大规模海侵之后,珠江组一段时期主要发育浅海背景下的大型浅水陆架三角洲沉积。同时盆地具有多源供砂的特点,其中海南岛和广东沿岸河流对其影响最为广泛,代表了NW方向的物源,呈现出自西向东的多期砂体进积过程。其中,在三角洲前端与浅海泥岩指状交互处,自下而上可发育多套优质的储盖组合。由于受到神狐隆起早期古高地的影响,易形成基底隆起上的披覆背斜圈闭、岩性圈闭(岩性上倾尖灭、岩性透镜体)以及构造-岩性圈闭(岩性边界与构造脊线叠合圈闭)等多种圈闭组合样式,且与新近纪以来凹陷主力源岩的生烃峰期、新构造运动和构造脊线等同步耦合,是该区有利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8.
Albert湖盆作为东非裂谷系重要的裂谷盆地,具有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但前期资料匮乏,制约着Albert盆地的研究进展,目前仍存在着构造活动背景下沉积物响应特征不明确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录井、测井及地震地质资料,结合Google Earth对该区盆地结构、湖盆断裂体系和沉积体系开展研究,并深入探讨构造对沉积物分配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Albert湖盆发育非对称式地堑结构,盆地两侧以正断层发育为主,西侧陡,东侧缓;主要为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其中三角洲包括三角洲平原及前缘亚相,湖泊包括滨浅湖及深湖亚相。不同裂谷演化时期,构造对沉积物分配控制作用明显。低扩张阶段南侧断层活动强烈,沉积物主要从北侧入湖,主要发育河流及正常三角洲;初始断裂阶段西北侧断层活动强烈,沉积物从东南侧入湖,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及辫状河三角洲;第2断裂阶段断裂活动基本终止,沉积物从东南、东北两方向入湖,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及河流相。湖盆内主要发育同向叠置型和相向平行型2类构造调节带,断层组合样式形成的构造低部位,作为沉积物搬运的有利通道,对沉积物的分配起到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泉四段扶余油层地层层序新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辽盆地泉四段扶余油层发育浅水湖泊三角洲相和浅水湖泊相,沉积构造环境属于闭塞浅水坳陷湖盆,其层序特征类似于稳定克拉通盆地层序,也类似于缓坡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层序,气候是控制陆相坳陷盆地层序形成的主要因素,三级层序内总体应表现为水进体系域-高位体系域构成1个完整的层序,而低位体系域不发育。通过岩心、录井、地震等资料研究分析,认为泉四段扶余油层是1个三级层序,发育水进体系域和顶部薄层强制水退边缘体系域;泉四段与泉三段地层分界是其层序的底界;泉四段顶界地震反射层T2也是层序边界,是泉四段三级层序的顶界。精确识别和建立地层层序格架对石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储层沉积学理论,利用岩心、测井曲线、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松辽盆地大安油田葡萄花油层沉积特征及演化。通过对泥岩颜色、生物化石、沉积构造、储层岩石学特征、特殊矿物及沉积背景等分析,确定研究区葡萄花油层发育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前浅水三角洲沉积和浅湖—半深湖沉积。其中,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可进一步细分为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天然堤、水下分支河道间湾、河口坝和远砂坝5种微相。并对研究区沉积相进行了单井岩心相分析、测井相分析、连井相对比和平面沉积微相研究。大安油田葡萄花油层沉积时期,三角洲为先进积后退积:葡萄花8—4小层(P8—P4)时期,为湖盆萎缩、三角洲进积的阶段;葡萄花4—0小层(P4—P0)时期,则为湖盆扩张、三角洲退积的过程。物源来自北西方向的白城水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