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地震局局长安启元今天在记者招待会上提出一项忠告:切勿轻信地震的谣言和误传,以致造成无谓的紧张.今年,天津、上海等地都出现过类似传言.安启元指出,个人根据单项观测手段进行“预报”,是引起地震谣传、误传的原因之一.由于地震孕育过程及相应的前兆表现很复杂,所以许多手段、方法在地震预报中虽然发挥一定作用,但试图依靠某单一手段解决地震预报问题是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2.
地震谣言与地震误传的产生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近十几年来,我国曾发生多起重大的地震谣言与地震误传事件,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心理异常,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大损失。本文根据唐山地震的社会经济影响的调查材料和以往的有关研究成果,运用社会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地震谣言与地震误传产生、传播和控制的社会心理机制;提出了预防、控制和平息地震谣言与地震误传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地震谣言和地震误传事件的某些特点及其对策作了概括分析研究和探讨。文章从含义、产生原因与背景、传播途径和社会经济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地震谣言和地震误传各自的特点及其异同;并对它们的相应对策作了阐述,包括:既要有科学根据,又要注意政策性,及时进行公开辟谣;调动地方各级地震机构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地震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切实执行抗震加固计划;本着“内紧外松”的精神严守地震趋势会商的机密;特别应根据有关规定严禁泄露或擅自发布未经批准发布的地震预测预报意见;提高地震预测水平和地震预报的准确率;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对地震社会学有关地震预报社会经济影响的研究。本文另附地震谣言和地震误传事件的典型调查报告摘要六则。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要发生大地震的谣传是毫无根据的,请群众不要相信.”这是国家地震局局长安启元10月15日对记者讲的话.目前国家地震局掌握的情况表明,北京地区近期没有发生大地震的迹象.国家非常重视北京地区的地震预报和监测工作,把最好的仪器、设备安放在北京,并派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大地震的劫难,使人们普遍存在恐震心理,因此,错误的预报、谣言或误传事件,都可能引起巨大的社会、经济问题.1984年2日,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出现地震误传,短短几天内,市民从楼房搬入平房,各类食品被抢购脱销,城市的生产、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述了广东省沿海开放城市的特定社会环境、现阶段地震活动趋势和监测能力;并介绍了对地震谣言、误传和虚报事件的处理方法及“预报无震”的效应;文章最后论述了所采取的防震抗震、地震预报和地震知识宣传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评述了1995年3月发生在江苏省靖江市的一起地震谣言的误传事件,内容包括:谣言的起因、实况和对策、失真与后果以及体会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就局部地区在无震情况下,发生的地震谣言和误传,分析了人们的心理状态和形成异常心理的原因,并叙述了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评述了1995年3月发生在江苏省靖江市的一起地震谣言的误传事件,内容包括,谣言的起因,实况和对策,失真与后果以及体会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目前地震短临预测还是世界性难题,没有特别有效的观测手段和观测仪器可以预测地震的发生.寻找预报地震的灵敏手段并对其开展有效观测是地震预报的一项重要和持久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地震新闻发言人制度在突发地震危机时,在政府、地震工作部门为了顺利推进某一重要工作的开展和解决公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在平息地震谣言和误传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认为,作为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建立地震新闻发言人制度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鉴定地质构造带的活动性,大地测量是一种重要手段。确定了活动地点,加密观测周期,以了解它变化的频度、幅度、程度,是继续不断地活动,还是间歇性地活动;是小幅度地蠕动,还是大幅度地移动;据此来预报地震、研究地震,亦是当前国内外地震界大力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来,在预报地震、研究地震工作中,形变手段不仅用于中、长期,  相似文献   

12.
地震预报、地震工程和地震对策已成为各国地震工作的主体。地震预报的准确程度决定了这一主体的实际效益。地震预报对策又是主体的核心。当前,地震预报有两种主要方式:一是向实用化方向发展,二是在实验场内观测研究或实验性的预报。前者,以日本预报可能发生东海地震为目标而制订的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它囊括了预报对策到防灾、抗灾和救灾对策;后者虽不向社会发布预报,但为了控制可能产生的经济困难,美国制订了地震灾害减轻法。近年来,一些国家(希腊、墨西哥、秘鲁等)受地震预报误传或谣传造成骚乱的教训,世界地震学界制订了地震预报的实施法规,对预报者进行自我约束。可以说,地震预报正日益趋向实用化。  相似文献   

13.
汪智 《四川地震》2002,(1):40-43
2001年2月14日,23日先后在四川省的雅江县发生了5.0,6.0级2次中强地震。作为地电视观测手段的分析预报人员经历了地震地电异常的出现,发展,预测直到地震发生的全过程,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回顾,并对以往工作和预报实践进行了总结,其目的是今后的监测预报工作提供更好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六六年邢台地震之后,我国从预报地震出发,逐步建了一些地电台站,华北、西北、华东部分地区渐趋形成了地电观测网,部分台已积累了十几年的观测资料,而且在这些地区近几年发生了一系列中强地震,这对深入研究形变电阻率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对于形变电阻率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我国地震工作者作了大量的工作.在预报实践中起到了很大作用.所以把这些方法进行较详尽的分析对比,有利形变电阻率方法较快地发展.本文以太原形变电阻率台几年的观测资料,对该手段数据处理及预报方法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5.
叶保均 《华南地震》1998,18(2):63-68
介绍了广东省开展钻井高精度地温观测试验的基本情况.对1993年至今的观测资料分析表明,在无震背景下.单井日平均温度值维持在千分之一度左右变化,其中个别测站在100km范围内的4级地震前数日,日平均温度出现上升至百分之几度的现象,震后回复正常.表明地温观测是地震短临预报和无震判别研究的有希望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准确的地震预报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之一.地电阻率是一种被证实了的、有效的地震前兆参量,在我国自1966年以来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中发挥了且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伴随着地电阻率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应用,关于电阻率变化特征和规律及其机理的实/试验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从未间断.在实/试验中,主要采用了单极距观测系统.它的测量值代表了其探测深度到地表的整个深度层的综合效应,无法确定地下各层的贡献.为此,一些研究者探索新的地电阻率观测系统,进行了地电阻率多极距和电阻率层析成像观测的实/试验研究.本文对单极距观测系统的实/试验结果进行了简述,详细介绍、总结了多极距和电阻率层析成像观测的实/试验研究状况,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7.
陈有发 《内陆地震》1989,3(3):292-298
苏联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研究电磁参数预报地震的国家。早在1924年E.A.切尔尼亚夫斯基就在札拉尔—阿巴德采用大气电位方法进行观测,离测点120—150km处4.5级地震前4小时,观测到大气电位增高的现象,场强达100v/m。1948年10月4日土库曼首府阿什哈巴德7.2级地震后,苏联在地壳、大气层、电离层相继开展了介质电磁参数预报地震的观测和研究工作。地震电磁辐射()前兆是最有希望突破地震短临预报的方法之一。本文主要介绍苏联近十来年地震短临前兆的现场观测,室内实验和理论研究的观状。  相似文献   

18.
1 研究背景 地电阻率是进行中短期地震预测的有效观测手段,其观测物理量是测区地下探测范围内介质电阻率的综合反映,其变化主要反映构造应力作用下因测区介质变形而诱发微裂隙活动所引起的电阻率变化(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2010).影响介质电阻率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介质岩土成分、孔隙度、温度、裂隙走向及裂隙率、流体饱和度和流体矿化度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在我国处在新的地震活跃期,地震部门在以监测预报为首要任务的新形势下,将会给平息地震谣传工作带来更为繁重的任务。在阐述发生地震谣传的原因方面,力争较系统地综台归纳出地震谣传(包括地震谣言、误传)的诸多相关因素,并以相关图解的形式,试图系统地展示主观与客观、自然与人为等相关因果关系;对谣传的生息演变过程与表现特征,做了分阶段的描述,并依一系列地震谣传事件的生息始末,勾划出其演变过程的基本规律。最后,提出了“以政辟谣,以法治谣,防范与平息相结合”的平息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生的3次地震谣言、误传和恐震心理事件的介绍及分析,阐明了其发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并提出了加强今后工作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