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这次小口径钻探工作座谈会,从五月九日开始,到今天结束了。会议开始时钮形平同志讲了话,他回顾了以往小口径钻探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到会同志一致同意这个讲话。会议期间,有十多位同志在大会上介绍了经验,大家还参观了湖南局四○五队茶田矿区的施工现场,此后又分组进行了专题座谈讨论。通过会议,沟通了情况,交流了经验,商订了今后发展小口径钻探的初步规划,明确了有关技术政策,从而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对这项新技术的推广必将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这里,我根据会议讨论的情况,谈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兰州市滑坡泥石流灾害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研究兰州市滑坡,泥石流类型、分布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论述了滑坡,泥石流防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加强防治工作的紧迫性,提出了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对策,强调了开展系统的防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蓟县电厂主厂房冲击钻孔灌注桩施工的监理,在详勘地质报告与实际不符的情况下,经少量的补勘工作,弄清了场地的地质条件,用冲击钻孔的岩渣差别基岩风化程度,对场地进行了工程地质分区,使桩基施工缩短了工期,节约了造价,经检测,桩基强度完全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凌泽民 《中国岩溶》1996,15(1):124-131
论文讨论了宁波市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作者对由于长期开采承压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及海水入侵问题进行了探讨了,研究评价了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在通过资料收集,分析,对软土的变形及强度特性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建立了岩土数据库,并对软土的微结构及演化历史作了定量研究,还综合分析了影响地基稳定的各种因素,利用模糊数学对地基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在考虑地面沉降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5.
许静  黄启海  宫延之  许刚 《地下水》2003,25(3):155-155,162
冠县水资源严重匮乏,属水危机区。近十几年来,结合区内缺水现状和农作物种植情况,因地制宜,推广发展了管灌、地膜灌、喷灌、滴灌、微喷灌等节水工程。推广应用了农艺节水技术,实行科学用水,计划用水,优化节水灌溉制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缓解了区内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实现了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第二轮区域地质调查主要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东省第二轮区调工作始于70年代末,完成了1:20万填图面积112326km^2和1:5万填图面积63137km^2,基础地质研究取得巨大进展:地层方面,建立了一些新的岩石地层单位,重新厚定了地层层序,进行了以岩石地层为主的地层多重划分对比,对各时代地层的沉积作用进行了探讨;侵入岩方面,初步完成了我省侵入岩岩石谱系单位的统一划分工作,研究了侵入岩的演化,成因、侵位机制和形成时代,尤其是从前寒武纪基底中识别出大量变形变质或未变形变质侵入岩,并对其进行了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变质岩方面,分析了原岩建造及形成环境,划分了变质岩系的变质相,变质相系和叠加变质作用,测定了大量pT数据,确定了一些变质岩的PTt轨迹,对变质作用类型进行了研究,发现了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并对其进行了探讨;构造方面,发现了研究了大量韧性变形带,对胶南-威海造山带7和郯庐断裂带进行了深入研究,矿产方面,主要是对各种矿产的成因和形成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航磁资料电算处理的基础上,研究了磁异常特征,断裂,隐伏岩分布规律,论述了磁异常区与煤变质带的分布关系,探讨了本区煤变质特点,对城子河组煤变质带分布进行了预测,指出了寻找焦煤方向和主要分布区。  相似文献   

8.
火山岩熔融,结晶,淬火实验及其岩石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我国福建,江西,河南等地某些典型玄武岩和部分安山岩以及意大利威苏维火山的白响岩质碱玄岩进行了实验研究,其中包括熔融,结晶,淬火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熔浆成分对首晶矿物的影响,阐明了晶体形态与结晶温度,生长速度及成核密度的关系,研究了斜长石,白榴石的晶出及其矿物学,岩石学意义,论述了橄榄石,辉石的成分特生上春晶出后熔浆成分的演化趋势,讨论了单斜辉石的淬火效应与压力效应。  相似文献   

9.
王汪凯 《江苏地质》1997,21(4):248-252
在分析了温度,压力诸因素与金刚石产,质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高效的合成工艺方案,特别是在实施合成工艺方面,提出了见解和措施,并且收到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近十年固体矿产勘查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凤山 《地质科技情报》2001,20(4):57-62,76
加拿大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矿业国之一,近十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固体矿产的勘阳取得重大进展,结束了加拿大没有原生金刚石矿床的历史,发现了20多个储量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金伯利岩型金刚石矿床,同时还发现了活艾斯贝(Voisey‘sBay)世界级高品位铜镍硫化物矿床,使加拿大铜,镍保障和蔼大幅度提高,更通过深部探矿工作,延长了许多矿山的寿命。  相似文献   

11.
Oil in Chalk     
Chalk is not the sort of rock that you would expect to yield oil. Although it has a high porosity when first formed, the permeability is low. Even the porosity is normally much reduced under overburdens of more than 1000 m. Yet in the North Sea there are special conditions that allow major reservoirs in the Chalk beneath thousands of metres of Tertiary sediments.  相似文献   

12.
13.
食用油品质的检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用植物油的质量与安全问题在国内已经长期存在,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是该现象得以普遍存在的重要原因。本文介绍了劣质食用油的理化指标,包括水分含量、比重、折光率、皂化值、酸值、羰基值、过氧化值、碘值重金属、脂肪酸相对不饱和度、胆固醇、残留检测、氧化产物检测等,分析了现有的常用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包括薄层色谱技术、光谱法、水分含量法、快速检测法、色谱法、电导率法、低磁场核磁共振鉴定法、真菌霉素法和基因鉴定法。这些检测方法缺乏广泛的适用性,或特征指标专一性不强,或检测灵敏度不高,或检测准确性不高,仅能在一定范围内适用特定类型的劣质食用油的检测判定。文章提出了现代质谱技术因能够方便快捷地提供被分析样品的大量结构信息,灵敏度高、检测限低,是检测食用油品质的重要技术,而便携式质谱仪的产生将在食用油脂的快速检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Global recoverable resources of heavy oil and oil sands have been assessed by CNPC using a geology-based assessment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traditional volumetric method, spatial interpolation method, parametric-probability method etc. The most favourable areas for exploration have been selected in accordance with a comprehensive scoring system. The results show:(1) For geological resources, CNPC estimate 991.18 billion tonnes of heavy oil and 501.26 billion tonnes of oil sands globally, of which technically recoverable resources of heavy oil and oil sands comprise 126.74 billion tonnes and 64.13 billion tonnes respectively. More than 80% of the resources occur within Tertiary and Cretaceous reservoirs distributed across 69 heavy oil basins and 32 oil sands basins. 99% of recoverable resources of heavy oil and oil sands occur within foreland basins, passive continental-margin basins and cratonic basins.(2) Since residual hydrocarbon resources remain following large-scale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destruction, heavy oil and oil sands are characterized most commonly by lat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he same basin types and source-reservoir conditions as for conventional hydrocarbon resources, shallow burial depth and stratabound reservoirs.(3) Three accumulation models are recognised, depending on basin type: degradation along slope; destruction by uplift; and migration along faults.(4) In addition to mature exploration regions such as Canada and Venezuela, the Volga-Ural Basin and the Pre-Caspian Basin are less well-explored and have good potential for oil-sand discoveries, and it is predicted that the Middle East will be an important region for heavy oi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国浅层及中深层稠油油藏,利用数值模拟研究方法,研究了不同稠油油藏的蒸汽驱开发规律和蒸汽驱中后期的剩余油分布特征,明确了稠油油藏蒸汽驱中后期的提高采收率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浅层稠油油藏与中深层稠油油藏蒸汽驱的开发规律基本一致。驱替阶段生产效果好、产量高且稳定、油汽比高、含水率低;蒸汽突破后的开发阶段也是蒸汽驱开发的重要阶段,但是该阶段油汽比明显低于驱替阶段,表明该阶段蒸汽热效率明显降低。不同稠油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特征类似,均表现出明显的垂向动用差异特征,即油层上部动用程度高,剩余油饱和度低,油层下部动用程度低,剩余油饱和度高,下部油层是剩余油挖潜的主要对象。从下到上逐层上返开发和多介质辅助是提高蒸汽驱中后期采收率的有效方式。研究结果对同类油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盆地流体成矿/成烃作用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沉积盆地中的油气聚集和某些金属矿床都是盆地演化过程中盆地流体活动的产物,是同一地质-构造格架内同一自然过程留下的物质表象。油气是被封存起来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的盆地有机流体,而固态的金属矿石则大多是以水溶液相为主的盆地流体在适当的部位将所溶解携带的成矿金属组分沉淀卸载的结果。碳氢化合物源干沉积有机质的演化;成矿金属元素则可能是盆地流体从沉积物颗粒通过流-岩反应萃取来的。有机组分在成矿金属元素的活化萃取、迁移、直至沉淀就位的全过程中均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成岩压实作用阶段(相当干油气的初次析出阶段),油气与粘土水一道从生烃层内被挤出。从这个意义上讲,油气与部分成矿水溶液具有共同的起源。但在往后的运移和聚集就位过程中,由于水和油的物理化学特征不同,二发生了分离。从而造成了金属矿床与油气藏在空间上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分离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7.
页岩储层中的裂缝和微纳米级孔隙是页岩油的主要赋存空间。岩心样品高效无损洗油是页岩孔隙结构表征和页岩油赋存研究的关键,但是目前的实验方案并不统一。通过调研总结常用的洗油方法,针对现行广泛使用的浸泡抽提法、快速萃取法以及气驱+索氏抽提法对大港油田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块样,1 cm×1 cm×1 cm)进行洗油测试,利用Rock-Eval 热解仪和气相色谱仪对洗油前后的样品以及萃取出的可溶有机质进行了实验效果对比和三种方法之间的优劣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萃取物中重烃含量逐渐增加,且低孔低渗的页岩岩心在常温常压下难以达到理想的洗油效果。升温和增压可以提高洗油效率,但长时间的高温作用会使部分重烃和吸附组分裂解,当裂解的速度大于轻烃组分被萃取的速度时,S1值会出现随着洗油时间上升的现象;合适的压力条件可以有效促进洗油速率,但如果条件控制不好会造成样品破碎或者内部孔隙被破坏。建议在洗油过程中采用较低的压力、常温或者稍微加温以加快实验速度,驱替法和抽提法结合会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凯里-麻江地区油苗与固体沥青的油源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黔南坳陷典型古油藏、残余油气藏的精细解剖对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勘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饱和烃色质及芳烃色质等技术,对黔东南地区二叠系—寒武系油苗与固体沥青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和油源分析。研究表明,凯里地区虎庄47井原油、洛棉志留系砂岩油苗和麻江地区奥陶系红花园组固体沥青三者同源,主要来自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的优质烃源岩。而麻江地区早二叠世茅口组油苗与虎庄47井原油明显不同,主要源于下二叠统栖霞组的优质烃源岩。  相似文献   

19.
王岫云  马正  王仁铎 《地球学报》1996,17(Z1):78-83
确定油田小层剩余油的数量及其分布状况总是开发后期油田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扶余油田西一、二区北高含水开发的特点,在油层精细描述基础上,以现场动、静资料为依据,以数学地质方法手段,提出了小层剩余油宏观测的研究方法,为高含水开发后期油田预测小层剩余油提供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胜利油田虽已进入含水率约99%的特高含水期,但从取心情况来看,岩心含油饱和度主体在60%~80%之间,即岩心 含水饱和度低、水驱采出液高含水、电加热采出液几乎为纯油不含水。为解释这三点看似矛盾的现象,提出了地下原油水 驱后逐渐生物降解稠化的新型解释,认为油田长期开采后,会因为水驱而发生快速的生物降解。实验状态下,生物降解至 6 级以上大约需要8 周时间。由于原油的逐渐稠化,使胜利油田早期出现地表采出液特高含水的情况。地下含油饱和度仍较 高,且主体为难于采出的稠油和沥青,使剩余油富集。水驱的增稠作用虽然对过去的采收率有一定影响,然而就目前而 言,稠化后形成的周边沥青,对剩余油的富集反而起到了有利的保存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