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余鹤书  仇永炎 《气象》1987,13(4):43-45
1986年11月25—29日,中国气象学会天气专业委员会在广州召开大气环流和中期天气预报学术交流会,研讨了自1979年全国中长期预报会议以来,我国中期环流研究和中期预报应用技术工作及所取得的成果。从参加交流的近百篇论文中,可以看到,我国中期预报的发展是健康的,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大气环流中期过程的研究正朝着纵深方  相似文献   

2.
李晓东 《气象》1991,17(2):65-65
由中国气象学会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新疆及广东气象学会联合召开的“大气环流与中期预报科学讨论会”于1990年12月25—28日在广州召开。会议还得到江苏、河北、内蒙气象学会的资助。来自有关省、市、区气象台,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的74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142篇。会议采用大会和分组两种形式进行报告和讨论,学术气氛浓厚。 会议论文集中地反映了低频振荡活动的规律,地域分布,可能的机制及低频振荡同大范围天气和气候异常的关系;大气环流对  相似文献   

3.
中国气象学会天气专业委员会于1986年11月下旬在广州召开了大气环流和中期天气预报学术交流会,这是天气专业委员会举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学术活动.会议主要交流了大气环流研究方面的一些新近成果和中期天气预报方面的业务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使我省的天气预报工作适应四化建设需要,根据全省气象局长会议精神,省局于八月中旬在两安举办了以中期预报为主的中长期预报学习班。学习时间半个月。参加这次学习的大多是来自各地区气象台站的预报员和部分地区预报业务管理人员近20人,学习班结束时省局吴亮明局长到会看望了大家,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5.
陈兴劳 《气象》1989,15(6):20-20
1989年3月27日—4月1日在北京举行了全国汛期降水预报会商会和长期天气预报学术研讨会。 参加会商会的有中央气象台和省(市、自治区)的长期预报员及其他有关单位的业务人员。会议分析了前期大气环流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国气象学会于今年七月在兰州市召开了全国天气与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这次会议是天气与动力气象专业第一次学术会议。 会议收到的论文有二百篇左右,内容涉及到天气分析和预报、大气环流以及动力气象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与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共同主持的“东亚大气环流国际讨论会”于4月10—15日在成都气象学院召开。八十余名中外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其中有以日本气象学会常务理事、东京大学浅井富雄教授及筑波大学吉野正敏教授为首的日本气象界知名学者一行七人,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蒂帕尔迪(Tibaldi)教授等。中国科学院特别顾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叶笃正教授,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陶诗言教授增加并主持了这次会议。 这次会议主要交流并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1)东亚大尺度环流,它的统计特征、变化及异常规  相似文献   

8.
世界气象组织大气科学委员会天气预报研究工作组中短期预报小组工作会议于11月27日在北京召开,至12月2日结束。参加会议的有比、中、芬、瑞(典)、美、苏等国的代表和世界气象组织的代表,国际气象和大气物理协会的代表也应邀参加会议。 通过这次会议,交流了各国在中、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和研究方面的情况,以及利用天气预报对非气象参考(如空气污染和海浪等)预报服务的情况;还对1979年比较各成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气象学会热带气象学委员会主办的全国热带环流系统研讨会,于10月15日至23日在桂林市科技中心召开。来自部队、民航、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气象系统的科技人员54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进行了热带大气动力学、热带环流系统及其研究进展,1988年澳大利亚国际热带气象会议述评,客观分析及其软件应用、热带数值预报及其应用等五个专题的研讨。中国气象  相似文献   

10.
同志们:参加这次会议,是希望对数值预报产品的应用起个促进作用。关于天气预报工作如何发展的许多看法,在去年全国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会议上基本都讲了。去年十一月在成都召开的气象学会年会上也讲了。这次主持会议的同志希望我再讲一讲。根据这一年来工作进展情况,觉得也有必要就天气预报或者说天气预报的现代化问题,进一步谈些看法。气象服务有很多方面,天气预报则是服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气象学会气候与长期天气预报专业委员会、长期天气预报理论、方法与资料建立总课题组、北京气象中心于1989年3月27日-4月1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1989年全国长期天气预报技术交流会.这次会议正式代表近百人,还有不少列席代表和旁听者.会议主要内容:一是讨论1989年全国汛期天气趋势预报,二是交流近几年来长期天气预报理论、方法与资料建立的新成果及长期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的建立情况.本文着重介绍第二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气象学会(21届)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88年4月21—23日在北京召开。主任委员陈联寿,副主任委员丁一汇、唐新章主持了会议。会上就本届委员会的大部分领域如大气环流、台风、天气预报业务现代化、极地气象学、强对流和超短期预报、暴雨和高原气象等的现状、水平、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讨。会议还对本专业委员会和各学组今后的工作进行了研究讨论,并作了具体部署。会议重申,21届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的宗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气象学会动力气象与数值预报专业委员会,于1986年3月14日至18日在杭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动力统计天气预报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41名,列席代表62名,26个省市自治区的气象业务部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国家气象局、部队、民航、长办以及有关部门的代表参加了会议。我国气象界老前辈、会议顾问么枕生教授参加了会议,并作了学术报告。浙江省气象局潘云仙局长、浙江  相似文献   

14.
1985年3月18日至22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了国际应用气象和气候会议。会议由美国气象学会,菲律宾气象学会,世界气象组织等联合召开。出席会议的共六十六人,来自美国、菲律宾、中国、日本、泰国、南朝鲜,印度尼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这次会议涉及的范围较广,主要有:大气环流、气候学、农业气象、热带分析和预报、卫星资料应用、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等许多领域。会上共报告了三十多简论文,每个报告后都有热烈的讨论。我国的三位代表均在会上做了报告。  相似文献   

15.
新书架上     
《中长期天气预报基础》章基嘉、葛玲编著,气象出版社出版,1983年6月,445页。本书有机地结合太阳物理学、地质学、海洋学、日地物理学、大气环流、中长期天气过程以及数理统计等的基本知识,介绍国内外近几十年来,特别是我国近三十年来中长期天气预报方法,以使读者获得较系统的中长期天气预报基础知识。全书共五篇二十章,主要内容:大气环流的基本知识;中期天气预报;长期天气预报;气候变化和超长期天气预报;中长期天气数值预报概论。本书可供气象、水文和海洋专业人员以及有关大专院校师生和研究生参考。×××《云物理学简编——云、雨和人工造雨》(英)B.J.  相似文献   

16.
剖析山东省首届无人机大赛气象服务全过程,在深度分析组委会气象服务需求、研究大气环流背景场和数值预报形势场的基础上,确立气象服务的关键点和难点,通过挖掘预报员气象服务经验,发挥最新气象资料的作用,重视多普勒天气雷达实时探测资料应用,科学使用天气预报结论,灵活运用气象服务心理学,最终成功实现精准气象服务。以此为例,探讨精细气象服务的工作技巧,为更好地开展气象服务工作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大气运动过程的深入了解,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的业务化,高分辨率的包含复杂物理过程的中尺度业务预报模式已成为1990年以来数值天气预报发展的方向.预报员在实际业务工作中可参考的指导产品不仅有大尺度的天气形势信息,还包括各种中尺度及地面气象要素在内的大气运动的物理参数,从而以数值天气预报产品为基础的数值天气预报释用水平也得以提高.这不仅使得预报员能更方便地利用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制作当地的各种天气及要素预报,而且使得气象服务更加准确及时.该文对武汉气象中心数值天气预报释用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开发环境、特点、技术方法和应用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围绕天气预报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对中国18个省(市、区)229名代表了国家、省和地市3级以及不同岗龄的预报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具体调查内容包括了以下3个方面:(1)应用数值预报的情况;(2)对天气预报准确率的看法;(3)对天气预报(数值预报)中不确定性、集合预报产品以及预报发布形式等问题的看法。结果表明,数值预报产品目前已经成为预报员们制作日常天气预报的主要工具。因此,数值预报所固有的可预报性(不确定性)问题已是预报员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科学问题。最后,介绍了一项新近关于美国预报员在日常天气预报中应用集合预报信息所遇到的一些挑战,这包括"资料不全面、分析工具不足、培训教育不够、缺乏检验、工作负荷重、模式分辨率低以及预报规范格式的限制"7方面。这些可供气象学科带头人和业务管理决策者思考和计划。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多年从事天气预报业务工作、管理工作、天气预报科研工作经验,结合当前我国天气预报工作的实际,分析影响天气预报业务发展的各个工作环节和业务流程,总结出提高天气预报水平的几个重要环节:天气图分析应用、数值预报产品科学使用、天气预报可视会商互动、天气预报档案归档、预报经验积累与升华、预报员工作业绩客观考评和使用、预报技术开发连续性、预报员心理压力及时释放、天气预报与气象科技服务协调发展。针对这九个环节,结合当前预报业务人员的状况、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这些环节进行逐一探讨,最后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世界新技术革命,有力地推动着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突出的一个表现是中期数值预报的业务化.同时,由于探测手段的改善,探测资料的积累,人们对中期天气演变的本质,认识上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在理论研究上也出现了新的突破,尤其是大气环流和大尺度动力学研究.近十几年来,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气象台中期天气预报技术在概念上得到扩充,认识上得到加深,方法上出现了明显的改进.气象台中期天期预报技术正在发生某些质的变化, 天气预报业务技术追求有效性.中期天气预报业务技术工作者必须紧紧抓住这种发展趋势,并作不懈的努力,使各种新技术、新观点、新方法不失时机地应用到业务工作中,从而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 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刊登《中期天气预报业务技术讲座》.从有助于气象台业务预报出发介绍我国中期天气预报技术的一些新进展或采用的适宜技术.希望通过天气预报理论和技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推动这场中期天气预报技术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