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从耕地面积、单产潜力和中国、日本、韩国的类比问题出发,结合中国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能力研究,讨论布朗的“谁来养活中国”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好地养活、养好中国人的四项基本对策:(1)保护耕地,开发荒地,提高复种,保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稳定性;(2)努力提高单产水平,集中力量建设八大片商品粮基地;(3)面向全部国土,积极开发山区与海洋,广辟食物资源;(4)控制人口增长,提倡适度消费,建立适合国情的动植物产品并重型的膳食营养结构  相似文献   

2.
人口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资源,其收缩态势关系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性和平稳性。基于2008—2017年贵州县域人口数据,利用年均人口变化率公式测算人口收缩的空间态势,并选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定量探讨贵州县域人口变化特征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 2008—2012年,贵州县域人口收缩区域增长显著,尤其西部与南部地带;2013—2017年,贵州县域人口收缩区域锐减,且主要集中在西南部重度石漠化区域。(2)2008—2017年,贵州县域人口收缩类型以阶段收缩为主,持续增长次之,持续收缩最少。(3)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各因素对贵州县域人口收缩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别,政府财政支出是人口收缩的主要驱动因素,地形起伏度次之,到地级市中心距离和到省会距离影响较大,非石漠化地域占比、人均GDP和二三产值占比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干旱区流域开发中的人口承载力、人口超载和移民问题;资源开发和人类活动的强度及其环境问题。认为要解决和预防这些问题,必须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PRED)。在对PRED协调的必要性,可能性,理论基础和一般模式,有关措施作了初步分析之后,以宁夏黄河干流流域开发为例,讨论了干旱区流域开发中PRED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4.
该文阐述珠江三角洲人口迅速增长,原因在于人口基数大,城市规划的失控,“城市化”的急躁,农村人口政策难以落实。人口的激增导致资源的不足并造成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根据人口容量预测,应控制人口数量和落实人口发展目标。建议对策为:1)制订合理的人口政策,依法实施计划生育;2)正确引导城市化进程,合理布局城乡人口;3)搞好社会福利保障,确保社会安定和稳定发展;4)加强教育。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5.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综合性自然资源。通过中国土地资源状况与世界的对比,揭示随人口增长,中国的人地关系将日趋紧张,除人均农林牧用地日益减少外,突出表现在耕地资源缺乏和土地退化两方面。对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潜力作出分析估算。并提出扩大耕地基础。提高耕地单产,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利用草地及加强土地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分县尺度的中国人口分布适宜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以人口空间分布及其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性评价为核心,提出了一整套人口与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模型方法;以分县为基本单元,定量评价了2010 年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协调程度;根据人口分布适宜度高低和限制性差别,划分了中国分县人口分布适宜等级和限制类型,定量揭示了中国不同地区人口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和地域特征。研究表明:① 2010 年中国有3/5 以上的县(市、区) 人口分布与人居环境基本适宜,中国分县人口分布与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保持了高度一致性;② 2010 年中国有1/2 以上的县(市、区) 人口发展基本不受水土资源约束,分县人口分布与水土资源适宜性处于中等水平;③ 2010 年中国有超3/5 的县(市、区) 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基本协调,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协调性良好;④ 2010 年中国近3/5 的县(市、区) 人口分布适宜度在60 以上,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处于基本协调或相对协调状态;⑤2010 年中国分县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协调程度东部优于中部、中部优于西部;⑥ 2010 年中国分县人口分布适宜度可划分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基本协调、相对协调、有待协调和亟待协调4个适宜等级与10 个限制类型。  相似文献   

7.
铁大城市人口分布特点及变动趋势研究-以东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学界一直关注对城市空间结构的解释,如城市地区居住和非居住活动的分布区位和密度,以及它们的空间联系。本文以东京为例,对特大城市的人口分布及其变动趋势作了较全面的分析,主要包括:(1)人口数量变动及其分布;(2)人口结构变动及其分布、(3)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一、人口转型理论:现实的抽象 自近代以来,陆续有学者开始理性地思考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如洪亮吉(1793年)的《治平篇》、马尔萨斯(1798)的《人口论》等,都注意到人口膨胀可能导致的社会危机。1934年,法国学者兰德里(A.Landry)在《人口革命》中基于欧洲国家人口统计数据,首次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将西欧人口变化分成三个序列(图1):(1)古代的原始型(高高低);(2)中世纪的过渡型;(3)产业革命后的现代型(从“高低高”到“低低低”)。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口地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劲松 《地理学报》2014,69(8):1177-1189
1978年以来是中国人口地理学复兴和发展时期。中国人口地理学工作者消化吸收西方经典人口学理论,讨论中国人口容量问题,认识到中国人口总量即将达到增长极限,强调控制人口总量、努力发展生产和转变生存方式是解决人口问题的关键。针对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创建第四产业,实施环境抚育,推动劳动力就业,降低环境污染的策略。针对民生问题,提出深入开展微观社会调查,主动再造跨尺度的社区制度,推进对人口行为的尺度综合和文化自觉。针对中国人口快速转变和人口结构问题,提出了人口均衡发展理论。针对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问题,提出了区域发展均衡模型,强调通过产业转移、人口流动、转移支付等手段,形成相对均衡的区域发展格局。针对区域人口发展不平衡问题,提出了人口发展功能分区指标和分区模型,初步实现了视野综合化、指标定量化、分析模型化,将人口地理学研究推向新高度。未来中国人口地理学研究,一要围绕人口普查和人口业务数据库,建设分布式人口地理信息系统,推动人口专题数据和人口计量模型共享,巩固和发展人口地理学定量化研究之特色;二要加强不同尺度的社区微观调查,主动调控人口快速转变情景下的社区行为,提高对人口地理学定量研究结果的理解和解释;三要加强国际人口情报交流,把握各国人口演化趋势,从经济全球化的分工合作体系的视角,合理配置中国劳动力资源和人才资源。中国人口地理学应坚持走跨学科的发展道路,努力在世界人口之巅辛勤耕耘,为国家发展、学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以资源——资源生态——资源经济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对青海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系统条件的综合分析,针对各类资源之间的平衡关系、农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的匹配关系、单产潜力的预测与总生产潜力的仿真,进行人口与资源关系的综合研究,建立该地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我国资源与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基本思路,即进一步强化国家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建立节约和保护资源体系;坚持开发与治理相结合;大力研究开发并推广应用无公害、少污染、低消耗的清洁生产工艺和产品;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废物资源化;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文章最后探讨了实施上述目标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楼惠新 《自然资源》1995,(5):58-62,45
晋陕蒙接壤区是我国资源重点开发区之一,随着区内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区内人口将聚增,劳动力资源将不断转移。人们发展和劳动力资源转移是研究该地区资源开发和环境整重大课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晋陕蒙接壤区人口和劳动力的历史发展,转移规模及转移类型。  相似文献   

13.
山东耕地动态变化与粮食总产量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收集1949—2000年山东省耕地、人口、粮食等资料,定量定性分析耕地的数量、质量变化与粮食产量的相关性。用SPSS中的一元线性回归法预测人口变化趋势,对粮食总产量与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粮食单产对粮食总产量影响最大,同时耕地质量的逐年下降是粮食增产是重要的制约因素。提出外延式和内涵式开发耕地资源是增产粮食的有效途径,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田地规划要实现的几个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的需要,传统的国土规划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1)由计划型向引导型的转变;(2)由开发利用资源向开发、利用与保护资源相结合的方向转变;(3)由单一的经济观点向人口、经济与社会相结合的方向转变;(4)对国土资源的研究由自然资源扩展到社会、经济资源;(5)规划的侧重点由产业发展向空间适宜性研究和公益事业的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来中国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变及其对比分析   总被引:83,自引:9,他引:83  
徐建华  岳文泽 《地理科学》2001,21(5):385-389
采用近20年来中国各省(市、区)的人口、GDP、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的产值及消费额数据,计算出其各年的重心坐标,定量表示出中国近20年来人口、GDP、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及消费重心的动态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人口、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区域差异的动态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要素动态演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中国人口重心表现为缓慢地向西南方向移动;GDP、工业、第三产业和消费额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与中国几何中心比较,区域差异在总体上是扩大了;与人口重心相比较,东西方向呈不平衡态势发展,南北方向则开始趋于平衡;而农业重心则表现为无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宁夏人口地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运用人口地理学基本研究方法,详细论述了宁夏人口地理问题。研究结果指出,宁夏人口质量显著改变,但人口文化结构依然落后;人口过快增长与人均GDP低下相矛盾;人口产业结构单一,人口职业结构为体力主导型及人口技术结构层次低下;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但人口空间结构依然不合理等。文章指出解决宁夏人口地理问题,进一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加强人力资源的投资与开发;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区域合作与分工;推进区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农村老年人口问题的透析彭珂珊,张俊飚(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咸阳712100)人构成了社会,又影响着社会变迁。一时期的人口结构可以预示出一个社会发展的未来景观。在世纪之交,我国人口结构将实现转型并迈人“老年型”国家行列,不仅老年人口绝对...  相似文献   

18.
国土规划要实现的几个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的需要,传统的国土规划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1)由计划型向引导型的转变;(2)由开发利用资源向开发、利用与保护资源相结合的方向转变;(3)由单一的经济观点向人口、经济与社会相结合的方向转变、(4)对国土资源的研究由自然资源扩展到社会、经济资源;(5)规划的侧重点由产业发展向空间适宜性研究和公益事业的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9.
汪菲  杨德刚  王长建  夏文进  杨帆 《中国沙漠》2013,33(5):1605-1614
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禀赋是支撑区域人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利用改进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计算2000—2010年新疆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和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探讨新疆15个地区(州、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演变及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以中国西部地区为参照区,新疆2000—2005年处于人口非常富余、经济超载阶段;2006—2010年是人口、经济双重非常富余阶段。(2)与西部12省(市、区)相比,能源资源是新疆的优势资源,水资源是制约新疆人口、经济发展的劣势资源。(3)以新疆为参照区,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非常富余度最大的是克拉玛依市,超载最严重的是喀什地区;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超载最严重的是吐鲁番地区,非常富余度最大的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4)依据相对资源人口、经济承载力超载、富余状态将15个地区(州、市)归为4类资源承载力匹配区。  相似文献   

20.
傅亚维 《地理教学》2007,(12):26-28
一、调整“人口增长”专题教学策略的由来 人口问题是关系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之强,中国人口的增长、发展和变化对世界人口的发展变化影响很大。上海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人口增长”专题,是通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金字塔图的分析、讨论,使学生认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理解两类不同国家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的差异。因此,“人口增长”专题是对学生进行我国人口国情和人口政策教育的好教材和好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