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左玉山  龚庆杰  江彪  张通  吴轩  严桃桃 《现代地质》2021,35(5):1411-1424
内蒙古双尖子山银多金属矿床是中国乃至亚洲规模最大的银多金属矿床,本研究在回顾矿床发现史的基础上对双尖子山矿床区域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再分析。采用19级累积频率法制作研究区39种元素或氧化物的地球化学图,结果发现在双尖子山矿区范围内出现明显高值的有MgO、CaO、Fe2O3、Pb、Zn、Ag、V、Cr、Ni等多达22种氧化物或元素,其中主量成分的明显富集特征应受控于研究区的岩性分布情况。采用变值七级异常法制作研究区29种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图,结果发现在双尖子山矿区及其附近存在W、Sn、Mo、Bi、Pb、Zn、Ag、As、Sb计9种热液成矿元素的异常区,而其他微量元素在双尖子山矿区的明显富集情况可能是由双尖子山矿区及其附近母岩岩性及其风化作用所致。基于地球化学基因技术制作了研究区金矿化基因和钨矿化基因的矿化相似度地球化学图,结果发现在双尖子山矿区及其附近存在金矿化相似度和钨矿化相似度的异常区,表明矿化相似度可以作为该区金属矿产勘查的一种有效指标,认为区域化探工作在该区金属矿产勘查中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鄂西南鹤峰县官庄河地区已完成的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成果,系统统计研究区内不同地质单元Cu、Pb、Zn、Ni等13种元素的含量、背景平均值、变异系数、浓集比率、富集系数等,研究了多金属元素组合异常特征,探讨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对找矿勘查的地质意义。研究显示,区内Cu、Pb、Zn等10种元素富集系数高,分异度低,Au等3种元素属弱分异型字-分异型。Cu、Zn异常主要集中在娄山关组地层中,Au异常主要集中在石牌组和天河板组地层且与后期构造热液蚀变有关。通过组合异常分析,将研究区划分成3个多金属综合地球化学异常带,并圈出了官庄金异常区和麻旺三组铅锌异常区2个重点找矿区。通过异常查证,重点找矿区内存在菱锌矿等矿化现象。因此,地表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异常可以有效地指导矿区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杜荒岭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测区地电提取元素特征参数值进行统计并探讨,采用传统异常下限计算方法确定背景值划分异常带,圈定了该区Au,Ag,Cu,Pb,Zn,As,Sb,Hg,Bi9个元素异常范围。依据各地电提取元素异常平面空间分布特征,认为应注意深部和外围的闪长玢岩、次安山岩、石英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及其接触带,以寻找Au、Cu矿化体为目标。R型聚类和R型因子分析,表明研究区深部具有盲矿体或深部还存在第二个Au富集地段的可能性,Au的富集经历了热液温度由低—高—低的过程,Au的沉淀发生在热液温度由高—低的整个降温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成矿成晕过程。根据地电提取Au元素异常分布特征、规模强度及其所处的地质环境,圈定出5个异常区,并综合评价各异常区的成矿前景,为杜荒岭外围区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普查区位于辽宁省岫岩县三家子镇王家店村,经前人研究,区内构造活动强烈,是金、铅、锌等矿产重要的成矿区,为了分析普查区成矿地质及地球化学条件,对普查区进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根据测试结果,运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显示Au、Sb、Bi、Cu、Mo、Zn、As、Pb元素相对富集成矿的可能性较高;并通过计算各元素背景值和异常下限值,共圈定单元素异常204处,其中Au异常27处,Sb异常25处,Bi异常21处,Cu异常17处,Mo异常39处,Zn异常20处,As异常32处,Pb异常23处,依据地质条件及元素异常特征,初步划分出找矿靶区3处,其中Ⅰ级靶区2处和Ⅱ级靶区1处。  相似文献   

5.
椭坡垴地区为大兴安岭森林植被浅覆盖区,是实施水系沉积物测量找矿的有利区域,针对该区热液成矿作用的特点,对该区开展了Au、Ag、Cu、Pb、Zn、As、Sb、Bi、W、Mo、Sn、Hg等12种元素的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通过对4个地质子区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的对比与分析,查明了区域元素富集贫化规律,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特征值大于1的塔木兰沟组火山岩(J3t)子区和侵入岩(ηγ∈3-O1和γπ∈3-O1)子区的因子主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火山岩子区中宝14Hs-30异常由金铅锌矿化引起,在该子区发现金铅锌矿点一处;侵入岩子区中宝14Hs-4异常由锡矿化引起。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区内金矿和铅锌矿的找矿标志,并在该区域内圈定锡成矿远景区1处。  相似文献   

6.
架上钨钼普查区位于赣东北地区,区域上具有良好的钨钼矿成矿地质条件。为了分析矿区成矿地质及地球化学条件,根据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果,运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显示W、Mo、Bi、Cu、Ag元素相对富集成矿的可能性较高,通过迭代方法,计算10种元素的背景值和异常下限值,共圈定单元素异常219个,其中Au异常12个,Ag异常30个,Mo异常12个,Cu异常25个,Pb异常35个,Zn异常23个,W异常20个,Sn异常20个,Bi异常22个,As异常20个。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及各元素异常特征,圈出找矿靶区2处,其中Ⅰ级靶区1处(Ⅰ甲),Ⅱ级靶区1处(Ⅱ甲)。  相似文献   

7.
龙天祥 《地质与勘探》2024,60(2):222-235
云南金平地区是哀牢山南段重要的Au、Cu多金属矿集区,而Au、Cu为该区主成矿元素的论断和依据缺乏,Au、Cu等成矿元素时空富集配分规律、约束机制尚无论断,该区找矿方向及靶区需进一步明确。本文通过开展1:5万金平县幅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统计分析全区及各主要地质单元元素含量平均值(X)和相对富集系数(K)等,结合金平地区的地球化学参数特征和元素间组合关系、元素异常与成矿相关性,确定了 Au、Cu、Pb、Zn、Ag为金平地区主成矿元素。通过分析元素地球化学时空分布富集规律,可知金平地区元素地球化学富集配分受时间、空间限制,该地区Au、Cu、Pb、Zn、Ag主成矿元素富集峰期为两个阶段(300~400 Ma、470~485 Ma),进而确定了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为该地区最具找矿潜力的时代及地层。通过系统研究元素异常与构造、岩浆和成矿的关系,发现区内三家河断裂、马过河断裂、甜竹山断裂对元素富集有明显的影响和控制作用,金平地区元素异常与成矿具有密切相关性。结合金平地区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等,圈定了12处综合异常,划定了2个找矿预测区,对2个找矿预测区进行找矿潜力分析,指明了找矿方向,提出了进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8.
矿区位于丽江台缘褶皱带东侧边缘,南北向程海断裂与北东向箐河断裂交汇部位,同属马厂箐至宁蒗斑岩成矿带,区域上斑岩体成矿元素丰度值较高,含Cu 50×10-6500×10-6、Pb 50×10-6500×10-6、Pb 50×10-6300×10-6、Zn20×10-6300×10-6、Zn20×10-6200×10-6。结合遥感影像及地球物理特征,圈出了约400 km2的光茅山-分水岭斑岩铜、钼矿成矿远景区。而后以分水岭岩体及其蚀变域(角岩)分布范围为依据,将重点工作靶区面积缩减为30 km2。分水岭矿区位于Cu、Mo、Pb、Zn组合地球化学异常范围内。矿区内H3异常Cu元素平均含量295×10-6、最高含量1461×10-6,Mo元素平均含量5.46×10-6、最高含量61.1×10-6,H3异常范围是本区首选最佳找矿地段,靶区面积进一步缩小到15 km2左右。在该靶区内,金属矿物分带较明显,由内向外依次为石英+钾长石+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黄铁矿-黄铁矿,同时高极化率、低电阻率,为寻找硫化物的有利条件,所以金属矿物分带、激电异常结合磁异常及地表直接矿化为区内矿体直接定位的重要标志。本文就上述逐级筛选靶区的过程进行探讨,初步建立了该区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9.
冯亮  李冰 《江苏地质》2022,46(4):398-404
广东紫金风门坳矿区富集Sn、W、Pb、Zn、Cu、Mo、Au、Ag、As等元素,但分布不均匀,具有叠加富集特征。通过在风门坳矿区开展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圈定了2处矿致综合异常,结合各矿床(点)成矿特征,认为风门坳矿区成矿元素自北西向南东依次为Sn、W、Pb、Zn、Cu、Mo→Sn、Cu、Au→Pb、Ag、Zn,呈规律性水平分带。结合矿区3号勘探线矿化(体)特征,认为矿床成矿元素在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分带为Sn、W、Pb、Zn→Cu、Zn、Ag→Sn、Zn。上述规律可为今后在该区继续开展扩大扩深找矿工作提供有利线索。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胡家店地区的地质特征,并对该区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元素含量特征及元素组合特征进行了细致研究,认为该区Au、Ag、Cu、Pb、As、Mo、Hg等地球化学异常显示明显,其中Au、Ag、Cu、Mo是找寻金矿的土壤地球化学指示元素。Au、Ag、Cu、Mo异常强度大、分带好、浓集中心和峰值明显,异常范围受测区内张性构造破碎带及闪长玢岩小岩株或小岩脉等控制。在该区圈定出H-1~H-8八处组合异常,其中H-1~H-4四处组合异常的地质成矿条件优越,各单元素异常内带规模大、强度高,浓集中心和峰值明显,异常叠合程度好,Au、Cu异常浓集中心较吻合,具较好的金矿找矿前景。对H-1组合异常开展了槽探查证工作,新发现2条金矿脉,平均品位(2.03~2.37)×10-6。结合测区地质成矿条件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初步总结了胡家店地区金矿找矿标志,并圈定出测区西北部西寨山—龙宫山一带为金矿找矿靶区,为该区进一步找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甘炳艳 《江苏地质》2021,45(4):411-419
广东紫金风门坳矿区富集Sn、W、Pb、Zn、Cu、Mo、Au、Ag、As等元素,但分布不均匀,具有叠加富集特征。通过在风门坳矿区开展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圈定了2处矿致综合异常,结合各矿床(点)成矿特征,认为风门坳矿区成矿元素自北西向南东依次为Sn、W、Pb、Zn、Cu、Mo→Sn、Cu、Au→Pb、Ag、Zn,呈规律性水平分带。结合矿区3号勘探线矿化(体)特征,认为矿床成矿元素在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分带为Sn、W、Pb、Zn→Cu、Zn、Ag→Sn、Zn。上述规律可为今后在该区继续开展扩大扩深找矿工作提供有利线索。  相似文献   

12.
西南三江中段兰坪盆地是著名的金属成矿区,区内矿产资源丰富,以铜、铅、锌、银为主。2012—2016年云南省地质调查院完成了1∶25万丽江市幅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平均采样密度为1.02个/km2,采样介质为代表汇水域基岩成分的岩屑,样品粒级为-10~+60目。以兰坪盆地内的1∶2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为基础,首先分析了盆地内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指出仅从元素富集系数的大小来判断研究区内有利矿种的方法欠妥;进而为消除元素的风化富集效应而采用变值七级异常划分方案绘制了该区地球化学异常图,并对区内的主要成矿元素进行异常圈定和分级评价。结果表明所圈定的异常区不仅与该区典型矿床在空间上相吻合,而且单元素异常级别或平均异常强度也与矿床的规模相一致,已知矿床均位于平均异常强度达3级以上的异常区。除典型已知矿区外,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显示兰坪盆地东北部老君山地区和盆地中南部白洋厂南部地区是盆地内寻找多金属矿床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矿区实施1∶5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确定该区的指示元素为Au、Cu、Pb、Zn、As,选用传统的统计方法确定各元素的异常下限值分别为6×10-9、30×10-6、40×10-6、150×10-6、50×10-6,据此发现了一批有价值的地球化学异常区。对各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区的找矿潜力进行分析,结合地层、岩性、构造等有利控矿因素综合评判主成矿元素异常、元素组合异常,圈定出3个找矿靶区。在Ⅰ号异常靶区内,Au与As、Cu、Pb在空间上具有良好的叠合性,经工程布置发现了M1~M7含金石英脉矿体,圈定了Ⅰ号、Ⅱ号矿体;在矿区西部Ⅲ号异常靶区,Au与As、Zn异常叠合良好,经工程验证,在此发现M11、M12、M13等多条含金石英脉体,圈定了Ⅲ号矿体。总的来说,对异常区进行钻探和槽探等工程验证,异常的位置、规模、走向与新发现矿体(矿化点)吻合较好,表明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该区找矿是有效的,值得向邻区推广。  相似文献   

14.
衡阳盆地北缘国庆矿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笑笑 《地质与勘探》2018,54(4):762-771
对国庆矿区开展了1∶10000地质简测,在了解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Cu、Pb、Zn、Au、Ag、W、Mo7种微量元素含量特征(变异系数、富集系数和浓集比率)显示,Cu、Au、W元素为区内成矿有利元素。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9对7种微量元素含量值进行R型聚类分析和R型因子分析,划分出Cu-Pb-Ag和Au-Mo两组主成矿元素组合。采用衬度异常法对成矿有利元素和两组主成矿元素组合进行处理成图,共圈定了2个异常靶区。经过地表工程和深部工程验证,确定了一条一定规模的工业铜矿体。  相似文献   

15.
以漠河地区4 830个样品的化探数据为基础,采用“-”(含量-面积)分形模型,通过对Au、Cu、Zn、Pb分维计算,揭示出各元素空间分布的分形结构特征和无标度区范围,得出Au、Cu、Zn、Pb元素化探异常下限值分别为3.1×10-9、28.1×10-6、114.1×10-6、28.4×10-6,圈定出33个金异常区。根据金异常区与主要地质要素及Cu、Zn、Pb异常区的关系,确定远景区分布于白卡鲁山-长缨站、笔架山-马林林场、蒙克山-防火站、富乐-阿木鲁山,共8个区域具有金矿找矿前景。预测结果表明,5个已知金矿化点落入其中2个预测区内,其余6个预测区中呈无已知矿化点,但具有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阿巴嘎旗包尔敖包银铅矿勘查过程中土壤地球化学的应用,为该区找矿指出了较好的方向。通过土壤地球化学扫面,分析研究该区元素的富集、组合及分带特征,圈定了4个Cu、Pb、Zn、Ag、W、Sn、Bi综合异常区,认为元素组合呈现自西向东由中高温向中低温变化的趋势,初步确定了该区的地球化学特征模型7.对化探异常中心和部分高值点进行工程验证,发现4个脉状Pb、Zn矿体和2个脉状Cu矿体.  相似文献   

17.
以1∶1万物化探异常工作成果为基础,初步分析了贝岭矿区的物化探异常特征。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了矿区以Pb、Zn为主要成矿元素,成矿元素组合为Ag、Pb、Zn、Bi,并有W、Mo、Cu等多元素异常叠加;对1∶1万激电中梯资料分析得出,含矿岩体具有低阻、高极化率特征。通过分析物化探异常特征并结合异常区成矿地质条件,确定Ⅱ、Ⅲ异常为成矿最有利区段;布置6条激电测深剖面开展异常查证工作,在Ⅲ号异常区优选有利成矿部位实施了2个钻孔,均见到铅锌矿(化)体。根据矿区物化探异常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结合钻探工程验证结果,总结出该区的物化探找矿标志,指出Ⅱ号异常带应为下一步工程验证区。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河南洛宁石龙山金多金属矿预查区的找矿工作,在深入了解该区地质特征后,对此预查区进行了1∶10000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基于测量数据,利用元素变异系数、浓集系数及分形特征等方法对Au、Ag、Cu、W、Mo、Pb、Zn、As、Sb、Bi十种元素含量进行了统计,并分析各元素的空间分布与富集情况,结果表明区内Au、Ag、Cu、Mo元素成矿潜力较大。运用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将SPSS软件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划分出F1(As-Sb-Au)、F2(Cu-Zn-Pb-Ag)、F3(Mo-Bi)、F4(W)四组元素组合并做出因子得分异常图。根据因子得分异常分布的套合情况以及元素在区内的成矿潜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圈定找矿靶区5个,这为该区后续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湖南汝城县蕴坪矿区的地质特征,并对该区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元素含量特征及元素组合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Ag、Pb、Zn、W、Sn、Mo、Bi等地球化学异常显示明显,其中Pb、Zn、W为矿区主成矿元素。Ag、Pb、Zn、W、Sn、Mo、Bi异常强度大、分带好、浓集中心和峰值明显,异常范围受区内断裂构造破碎带、棋梓桥地层等控制。在矿区内圈定出YP1~YP3三个预测靶区,通过槽探及钻探工程验证于YP1和YP2内发现了Pb-Zn-1号铅锌矿体,在YP3内发现了Pb-Zn-2号铅锌矿体。结合矿区地质成矿条件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初步总结了蕴坪矿区铅锌矿找矿标志,为该区进一步找矿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20.
在广西龙胜县平等金矿区开展了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结合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特征,进行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找矿工作研究。通过元素含量分析,得出矿区Au、Pb、Ag、As、Sb、Hg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其中Au的变异系数最大,说明Au参与了次生富集作用;通过元素组合分析,得出矿区As-Sb、Pb-Ag-Zn-Hg、Au三类元素组合,主成矿元素Au与其他元素的相关性都很低,反应金矿化的成矿物质来源比较复杂;通过单元素异常及综合异常的分析,圈定出了3个找矿重点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