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梁河盆地是滇西地区砂岩型铀矿赋矿盆地之一,现已探明砂岩型铀矿床2个。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钻探查证,对梁河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梁河盆地蚀源区铀源丰富。沉积盖层发育冲积扇相碎屑岩—辫状河相碎屑岩—湖泊相泥岩(火山岩)—辫状河相碎屑岩—湖泊相泥岩(火山岩)的岩性地层结构,区域上发育稳定的含水层与隔水层,具备形成砂岩型铀矿的岩性、岩相和水文地质条件。铀矿化与潜水层间氧化带关系密切,铀矿体定位于潜水层间氧化带前锋与上、下翼。热水改造作有利于基底岩石中铀的淋出,并沿断裂带上升进入沉积盖层中,在富含有机质、炭质的地段被吸附沉淀,叠加在潜水层间氧化带形成的铀矿体上,形成富铀矿体。  相似文献   

2.
《四川地质学报》2022,(2):241-247
梁河盆地是滇西地区砂岩型铀矿赋矿盆地之一,现已探明砂岩型铀矿床2个。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钻探查证,对梁河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梁河盆地蚀源区铀源丰富。沉积盖层发育冲积扇相碎屑岩—辫状河相碎屑岩—湖泊相泥岩(火山岩)—辫状河相碎屑岩—湖泊相泥岩(火山岩)的岩性地层结构,区域上发育稳定的含水层与隔水层,具备形成砂岩型铀矿的岩性、岩相和水文地质条件。铀矿化与潜水层间氧化带关系密切,铀矿体定位于潜水层间氧化带前锋与上、下翼。热水改造作有利于基底岩石中铀的淋出,并沿断裂带上升进入沉积盖层中,在富含有机质、炭质的地段被吸附沉淀,叠加在潜水层间氧化带形成的铀矿体上,形成富铀矿体。  相似文献   

3.
伊犁盆地砂岩型铀成矿同位素地质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对伊犁盆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及其蚀源区进行了同位素地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具有多时期成矿的特点,其成矿年龄分别为82.4,60,11.4,7.1,3.5Ma,而主要成矿期集中在第三纪的中、上新世。伊犁盆地南侧蚀源区发育有以海西期为主的花岗岩和火山岩,前为293-316Ma,后为235-259Ma,从含矿砂体精选出的锆石,其U-Pb同位素年龄为308Ma,与蚀源区花岗岩,火山岩的时代一致,从而肯定了含矿砂体的物质来源,此外,通过对含矿砂体和蚀源区岩石U-Pb同位素体系演化特征的研究,指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具有多铀源富集的特点,这些铀源分别是:地层沉积时形成的富铀砂体(主要的)和富铀的蚀源区岩石的近代风化淋滤释出的铀。  相似文献   

4.
张玉龙  董光国 《甘肃地质》2007,16(3):56-60,65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的第三大型内陆盆地。通过分析对比其古气候、岩性岩相、构造特征、蚀源体、埋深和氧化—还原条件,认为该盆地西北缘覆盖较浅、铀源丰富,并存在古、现代层间氧化还原过渡带,有利于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新城子火山盆地处于扎兰屯火山岩型铀矿成矿远景带南部,也是黄岗梁-乌兰浩特多金属成矿带的组成部分。笔者通过对盆地基底岩性、盖层火山作用及岩石铀含量、断裂活动与蚀变矿化等方面的调查研究,认为该火山盆地具有"杂盖多面、主断切壳、蚀变叠加及铀矿化显示"等特点,是寻找大型火山岩型铀矿床的有利远景盆地。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民和盆地构造、地层、地下水动力、铀源、后生层问还原蚀变发育和铀矿化等条件的分析,探讨了该盆地形成与油气有关的层间还原砂岩型铀矿的可能性,并预测了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7.
大长沙火山岩盆地铀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卫三元 《铀矿地质》1997,13(4):218-225
文章分析了盆地的火山活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点和铀矿化特征。认为盆地是塌陷式的,岩浆活动分为两个旋迥,并且不同族迥的岩浆来源深度不同。盆地发育有多期次的矿化蚀变,铀源有地幔铀、基底铀及盖层蚀变而迁移出的活化铀。盆地断裂构造发育,有较好的矿质沉淀场所,又处在有利的铀成矿区域背景之下,因此具有较大的铀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8.
三江盆地是我国黑龙江省东北部重要的中—新生代盆地。本文从三江盆地铀源条件、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构造格局、中—新生代古气候演化、主要盖层沉积建造特征及后生蚀变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以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为指导,对三江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盆地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盆地西部具有较好的铀源条件,好于盆地其他地段;盆地中生代以来存在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早期和古近纪末—新近纪早期两期构造反转,在构造反转作用的控制下形成了盆地的主要找矿目标层下白垩统猴石沟组和古近系宝泉岭组含煤碎屑岩;猴石沟组、宝泉岭组及富锦组在盆地内发育有良好的地层结构和岩性岩相条件,同时在局部地区发育有氧化带,其是砂岩型铀矿找矿的重要线索。盆地砂岩型铀成矿条件总体较好,其中西部坳陷为重点工作区,猴石沟组和宝泉岭组为重点找矿层位。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在中、新生代以来构造演化共经历了大约两次从断陷-坳陷-挤压隆升的完整大型构造演化阶段。铀矿成矿受构造条件、沉积相、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氧化作用等因素综合控制,盆地内稳定的构造斜坡带对铀成矿最为有利,沉积体系中辫状河三角洲是最有利的成矿部位,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三角洲前缘砂体是最有利的容矿砂体。盆地中铀的来源主要有基底铀源、沉积盖层铀源及蚀源区铀源三部分,其中中侏罗统的含煤碎屑岩建造,可作为后生成矿的铀源。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松辽盆地钱家店铀矿床和盆地南部铀矿化认为,松辽盆地砂岩型铀成矿作用独特,其成因可归结为双混合叠造型。其铀源也具有多源性,既有蚀源区铀源,又有盖层铀源,还有深部铀源,它们共同组成松辽盆地铀成矿的铀源。  相似文献   

11.
安徽庐枞火山盆地铀矿床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收集整理前人成果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庐枞盆地铀成矿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盆地内铀矿化与石英正长岩具密切时空关联,石英正长岩是与火山岩同源并有时空联系的潜火山岩;潜火山岩外带砂岩层间破碎带和贯通潜火山岩与砂岩的断裂及其旁侧裂隙密集带构造是主要控矿构造,隐爆角砾岩构造亦控矿;与铀矿物伴生的金属矿物为中低温热液矿床标型矿物,铀矿石伴生元素及矿床内普遍而强烈发育的硅化,与潜火山岩型金属矿床特征相似。认为火山盆地内铀矿床类型应归属于潜火山岩型矿床,并进而对今后的铀矿勘查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北西部地区砂岩型铀矿含矿建造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权志高  徐高中 《地质学报》2012,86(2):307-315
本文在分析中国北西部地区大地构造背景的基础上,依据孕育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形成的基底构造性质,将其划分为板内陆台型、板缘褶皱造山带型和板缘过渡带型3种类型,板缘褶皱造山带型又进一步划分为洋侧造山带型和陆侧造山带型两个亚类。砂岩型铀矿的产出盆地与盆地所处的构造背景和构造类型有关,砂岩型铀矿产出盆地主要为板缘褶皱造山带型,其次为板内陆台型。砂岩型铀矿对盆地沉积建造类型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其原始沉积均为一套温湿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灰色层,其岩石原生地球化学类型为黑色或灰色。中国北西部地区中新生代盆地形成可地浸的砂岩型铀矿的找矿层位或含矿建造主要为中、下侏罗统(J1-2)和上白垩统(K2),其次为下白垩统(K1),其他地质时期地层内铀矿床分布零星,成矿潜力很小。  相似文献   

13.
灵泉火山盆地位于著名的额尔古纳-克鲁伦北东向火山岩铀成矿带中南段,与俄罗斯斯特列措夫铀矿田、蒙古多尔诺特铀矿田处于同一矿带上.通过多年在该盆地的地质工作,在盆内发现了众多的铀矿化异常点(带),呈现良好的找矿前景.在详细论述了盆地的基底、盖层、火山岩岩石化学和热液蚀变等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盆地的铀矿化特征和成矿条件,认为该盆地是寻找火山岩型铀矿的有利远景盆地,指出了盆地南部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地段.  相似文献   

14.
海德乌拉火山岩型铀矿床是我国在西北地区发现的第一个火山岩型铀矿床,具有重大研究意义。该矿床地处东昆仑成矿带基底穹状隆起的塌陷式火山盆地中,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本文对海德乌拉地区火山岩型铀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断裂构造及火山机构进行了论述,探讨其成矿特征及控矿规律,建立了该铀矿床的区域找矿标志;海德乌拉火山岩型铀矿床受断裂构造及裂隙密集带控制,空间上具有多期次叠加成矿特点,成因类型为构造-热液型。  相似文献   

15.
大铜厂铜矿位于会理断陷盆地,产于中生代白垩世小坝组砂、砾岩地层中,是砂砾岩型铜矿床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常、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及碎屑物等特征分析,发现矿石与围岩具有明显的同源性,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建造,远端矿源为摩挲营花岗岩体和龙帚山玄武岩体.同时综合其他成矿特征,对矿床成因做出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碳硅泥岩型铀矿成矿特征、形成机理及找矿前景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曾天柱 《铀矿地质》2002,18(1):46-51
碳硅泥岩型铀矿床主要产于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简称为红盆)的附近。本概述了红盆边缘及盆下基底碳硅泥岩型铀矿成矿特征及形成机理,提出该类铀矿的形成与红盆形成的直接的成因联系,用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和勘查技术重新认识及评价这类铀矿床,可望会拓宽找矿领域,取得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研究区位于酒东盆地东北缘红山地区。通过对下白垩统新民堡群后生氧化改造作用的研究,认为灰白色弱氧化、强水解蚀变带是层间氧化带的一部分。铁和有机质是沉积岩中常见的色素,当含氧水进入目的层砂体时,砂体中的有机质、低价铁(Fe2+)等化合物被氧化,导致岩石褪色;同时氧化作用导致砂岩中长石水解,形成以高岭石为主的白色黏土矿物,使岩石增白。增白与褪色的双重作用是砂岩总体上变白的重要原因,其所形成的灰白色蚀变岩位于强氧化的紫红色-黄色蚀变亚带与灰色原生岩石带之间的一定范围内。铀矿化(体)产在弱氧化、强水解灰白色砂岩与原生灰色砂岩界面附近偏灰色岩石一侧[1-2]。灰白色蚀变带与铀成矿关系密切,可作为区域性白垩系砂岩型铀矿的找矿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8.
福建浦城毛洋头铀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密 《福建地质》2010,29(1):8-16
浦城毛洋头铀矿床产于福罗山—大坑火山盆地内,盆地基底为上元古界麻源群大金山组变质岩系和燕山早期高溪复式花岗岩体。受断裂控制,矿体形态复杂,矿体群带具有向主干断裂侧伏,同时又向火山通道中心侧伏的"双侧伏"特点。中酸-酸性火山岩是有利的铀源层,构造产状变异部位、不同岩性接触界面,为铀成矿的有利富集地段。  相似文献   

19.
随着铀矿床尤其是砂岩型铀矿勘探和开发的迅速发展,砂岩型铀矿沉积学的概念应运而生。铀矿沉积学是研究沉积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铀的成矿作用、形成环境、含铀岩(层)系特征,以及沉积作用控制下铀的富集机理和分布规律的学科。它综合了铀矿地质学、盆地分析等学科的内容,具有较明显的学科交叉特点。砂岩型铀矿沉积学是铀矿沉积学最典型的代表,它以盆地分析、砂岩型铀矿地质学为重要理论平台,结合沉积学技术方法,具体研究砂岩型铀矿形成的物质来源、成岩作用与铀的预富集、沉积物的结构构造与渗透性、沉积体系与含铀岩系分析、流体作用与后期改造、层序地层与铀的空间分布、铀富集因素与沉积和古气候环境,沉积作用因素与砂岩型铀矿预测,以及管理信息化的三维可视化建模等。以新疆伊犁盆地、吐哈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等地区代表性砂岩铀矿为实例,从铀矿聚集与沉积物形成—演化过程、沉积物特征及沉积体系分析与铀矿聚集、层序地层学与铀聚集作用等方面分析了铀矿沉积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认识。同时对铀矿沉积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认为砂岩铀矿“大规模成矿作用”和铀的“超常富集”关键地质环境、含铀岩系沉积与铀的空间分布、多种高新分析测试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将是铀矿沉积学未来研究和发展的重点。由于铀矿沉积学与人类生存环境关系的重要性,并且其涉及沉积学学科的方方面面,因此有理由相信,铀矿沉积学未来可能作为沉积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将得到更好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黔东地区含矿主岩为震旦一寒武系碳硅泥岩型铀矿床为例,在分析其成矿条件及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从区域含铀层、成矿条件等方面对研究区内该类型铀矿的成矿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该类型矿床受莫霍面构造变异部位控制,是深、大断裂长期活动,并导致该区的铀活化、转化,在局部富集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