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下雷晚泥盆世锰矿床沉积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友寅 《沉积学报》1991,9(1):73-80
本文着重研究和探讨下雷层状锰矿床喷气热液沉积的特征和成因。热液沉积锰矿层产于浅海深水台沟沉积相中,分布面积小,但规模大,矿层由一系列热液硅酸盐矿物、碳酸锰矿物、氧化矿物及硫化物等组成,碳同位素组成表明碳酸锰矿物中的碳来自岩浆,热液矿物形成层状、豆鲕状同生沉积构造,在剖面上呈韵律层,在平面上以热液沉积为中心,往外逐渐变为分布较广的冷水沉积碳酸锰矿,滑坡重力流使锰矿再沉积富集。  相似文献   

2.
特大型的广西下雷锰矿床是一个受北东向基底构造控制,与其南部的龙州和西部的那坡地区海底火山作用有关的沉积碳酸锰矿床。含锰地层为上泥盆统三里组。该组岩层为一套有颗石藻深水相生物和竹节石、牙形剌、菊石、介形虫等浮游生物的含炭质和黄铁矿的灰岩—硅质岩、硅质岩—灰岩、泥岩—硅质岩的特殊生物和岩石组合。矿石矿物有菱锰矿、锰方解石、蔷薇辉石、锰铁叶蛇纹石、锰帘石,脉石矿物有绿泥石、阳起石、黑云母、石英和黄铁矿等。菱锰矿的含量大致和蔷薇辉石、锰铁叶蛇纹石等的含量呈正相关。条带(条纹)状和豆鲕状构造是本矿床的主要矿石构造。下雷锰矿床和位于它东南方向、与火山活动有关的宁明膨润土矿床矿石中的稀土元素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3.
鲕状黄铁矿是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中的特殊硫化物矿物之一。本文通过扫描电镜观测其矿物微形貌结构特征,并利用电子探针分析其化学成分,为认识该类矿物成因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提供依据。扫描电镜观测显示,该矿床中黄铁矿鲕粒主要由黄铁矿微晶组成,在鲕粒纹层孔隙中发现了丝状体、杆状体、球状体等微生物成因显微组构。这些微生物化石与热液喷流沉积成因硫化物矿床、热泉、海底热液喷口中的微生物化石具有诸多相似特征,表明该矿床形成过程中可能存在热水沉积成矿作用,微生物在黄铁矿鲕粒形成过程中可能起到转换硫源、吸附金属元素、粘结黄铁矿微晶等作用。电子探针观测显示,黄铁矿鲕粒中的Zn含量较高,暗示鲕状黄铁矿可能作为后期成矿作用Fe、Zn、S等成矿元素的物源之一。从鲕粒边部到中心Zn含量逐渐递减的趋势,并由交代作用在鲕粒边部形成富Zn边。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综合部分沉积型工业锰矿床矿物相特征的基础上,试就主要锰碳酸盐的矿物测定、沉积物理化学环境、分带特征的地质应用,谈几点粗浅认识.沉积锰矿床的矿物相特征1.矿石中锰矿物的组成据实验室矿物相分析查定,已知的若干沉积型工业锰矿床中原生沉积含锰矿物有:菱锰矿、钙菱锰矿、锰方解石、含锰方解石、镁菱锰矿、镁钙菱锰矿、镁锰云石、锰云石、铁菱锰矿、含铁菱锰矿、锰铁白云石、锰菱铁矿等.以上表明,矿石中的沉积含锰矿物基本上是由二价锰碳酸盐类矿物组成,且锰、钙、镁、铁普遍具有类质同象替换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贵州遵义地区是我国二叠纪锰矿的重要分布区之一,深溪锰矿是遵义地区继铜锣井锰矿发现的第二个大型隐伏锰矿床。本文结合深溪锰矿找矿实践,详细总结了深溪锰矿床地层、构造、矿石等特征,并对锰矿的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深溪锰矿严格受地层层位控制,呈层状、似层状产于二叠纪茅口组第三段浅灰至灰黑色含锰岩系中,矿石矿物主要为菱锰矿,含少量黄铜矿、重晶石、毒砂等矿物,矿石为块状、斑杂状、角砾状构造,自然类型为碳酸锰矿石,工业类型为贫锰矿、富锰矿。分析认为深溪锰矿为深部的气液成矿物质喷溢至地堑盆地中沉积成矿,为"内生外成"的"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  相似文献   

6.
西昆仑造山带北段玛尔坎苏地区石炭纪沉积岩系中探明一大型碳酸锰成矿带,是中国北方近年最重要的锰矿找矿新发现。该锰矿带层位稳定,厚度较大,且品位富。奥尔托喀讷什锰矿是该锰矿带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矿床。区域和矿床地质系统研究表明,奥尔托喀讷什锰矿属典型的海相沉积型碳酸锰矿床。该锰矿的形成可能与伸展背景的弧后盆地沉积—海底热液活动系统有关,浅海陆棚环境中的局部洼地是沉积锰矿形成的最有利地段;推测该碳酸锰矿床是成岩过程中由原始沉积的锰氧化物经有机质还原而形成,且微生物参与该成矿过程;后期构造作用使矿体与顶底板围岩发生了明显的滑脱,沿滑脱碎裂面发育热液方解石脉,同时形成锰硅酸盐矿物。  相似文献   

7.
黔东松桃地区凉风坳锰矿床是我国较为典型的"大塘坡式"锰矿床之一,由于矿物组成复杂,锰矿物晶形较差且粒度细小,对其矿物学的认识程度较低,矿床成因方面尚存在较大争议。野外地质调查和矿物学的研究表明,凉风坳锰矿床的锰矿层,主要产出于含锰岩系的菱锰矿-碳质页岩组合和菱锰矿-含锰碳酸岩-碳质页岩组合中,矿石类型有致密块状、条带状、角砾状和含方解石脉4种,主要锰矿物为菱锰矿和钙菱锰矿。矿物化学研究表明,由致密块状锰矿石→条带状锰矿石→角砾状锰矿石→含方解石脉锰矿石,锰矿物的MnCO_3、MgCO_3和FeCO_3总体上具逐渐减少,而CaCO_3具逐渐增多趋势;Mn/Fe比值变化范围为22.7~84.9,MnO_2+FeO与CoO+NiO呈极差的负相关关系。综上表明,凉风坳锰矿床形成于一个地堑式同沉积断陷盆地中,形成过程中处于较强的还原沉积环境,锰矿物为成岩成因类型,Fe、Mn两种元素的沉积受到强烈的陆源和火山活动等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黔东南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及南华纪大塘坡期含锰岩系进行研究,结合研究区内主要矿区外围锰矿岩(矿)石、矿物和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确立区内锰矿床所具备的热水沉积成矿的特征。并通过对该地区含锰岩系和锰矿床的构造、控矿规律以及分布规律分析,总结"大塘坡式"锰矿的找矿标志,确定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广西第三纪锰矿过去被误划为下二迭统孤峰组或第四纪锰矿。笔者通过地层剖面测量和古生物鉴定,确认为第三纪锰矿,该含锰岩系可分4部分:①底部为灰白色角砾岩夹“花锰”,不整合于C_3和P_1之上;②下部为黑褐色锰质角砾岩;③中部为鲕状锰矿层;④上部为杂色粉砂岩、泥岩,含植物化石。第三纪锰矿主要分布于柳州及思荣、风凰盆地。锰矿成因类型有湖相沉积型(层状、鲕状,豆状锰矿)、堆积型(角砾岩中网格状“花锰”,矿体极不规则,含矿率悬殊),淋滤型(下孤峰组古风化壳淋滤矿)三种。锰矿沿北北东向断裂发育的第三纪盆地分布,矿质主要来源于孤峰组古风化壳。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磁化率在沉积锰矿床中的应用,对广西下雷锰矿床的钻孔岩心进行了磁化率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含锰岩系中矿层磁化率与围岩磁化率明显不同,通常碳酸锰矿磁化率值比围岩要高出1~2个数量级,而围岩中硅质岩、灰岩、泥岩的磁化率无明显差异。磁化率可作为野外快速判别含锰岩系的代用指标。通过讨论下雷原生碳酸锰矿的磁化率异常,认为碳酸盐矿物磁性很低,对磁化率的贡献极小,磁化率异常高值指示与其伴生的铁质矿物;碳酸锰矿中含有磁性矿物,其磁性强弱决定了矿层磁化率的大小;黏土矿物中的绿泥石可吸附含铁的强磁性物质,绿泥石及其含量是影响碳酸锰矿磁化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河南嵩箕地区的关庙—大坪铝土矿是位于华北陆块南缘的一个大型铝土矿床,产于上古生界中奥陶统或上寒武统古风化面上,属典型的古风化壳沉积型铝土矿床。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方法对矿石结构、矿物成分等进行深入的研究:铝土矿中含铝矿物主要以细粒一水硬铝石为主,并可见(高岭土、伊利石)等胶状黏土矿物,其他还有赤铁矿、黄铁矿、锐钛矿、锆石等矿物,含铝岩系中由下至上具Fe→Al→Si层分特点,对应其致密块状→含豆鲕状→豆鲕状→碎屑状结构,间接说明了水动力条件由强变弱的转换过程,这是个多次形成的过程。豆鲕粒结构的出现都表明了矿石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机械搬运或胶体溶液沉积的特点。矿石中矿物颗粒变化趋势反映了当时沉积由河湖沼泽洼地低能的沉积环境向潮下带高能海水环境的过渡;岩相学特征结合前人关于岩相古地理特征及碎屑锆石U-Pb测年等方法对研究区沉积型铝土矿成矿物质来源进行分析,认为成矿源区应为研究区南部的秦岭古陆。  相似文献   

12.
鄂东北地区红安群地层里广泛发育锰矿床(如鹰咀山、四方山-团山沟和孙冲等锰矿床),目前对该类锰矿床的成因研究相对较为薄弱。本文以鄂东北地区鹰咀山锰矿床为研究对象,在详细论述其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对其进行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认为鹰咀山锰矿床属于沉积变质型锰矿床。其形成后经抬升剥蚀至地表,遭受了表生氧化作用。锰成矿过程可分为3个期次:第1期为沉积成岩成矿期,锰矿物由菱锰矿、锰方解石及锰白云石组成;第2期为变质改造期,锰矿物主要由重结晶菱锰矿、黑锰矿及锰铝榴石等矿物组成;第3期为表生氧化期,锰矿物则主要由硬锰矿、软锰矿及锰钡矿等矿物组成。鹰咀山锰成矿物质来源应主要来自火山喷发和海底热液喷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鄂东北地区红安群地层里广泛发育锰矿床(如鹰咀山、四方山-团山沟和孙冲等锰矿床),目前对该类锰矿床的成因研究相对较为薄弱。本文以鄂东北地区鹰咀山锰矿床为研究对象,在详细论述其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对其进行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认为鹰咀山锰矿床属于沉积变质型锰矿床。其形成后经抬升剥蚀至地表,遭受了表生氧化作用。锰成矿过程可分为3个期次:第1期为沉积成岩成矿期,锰矿物由菱锰矿、锰方解石及锰白云石组成;第2期为变质改造期,锰矿物主要由重结晶菱锰矿、黑锰矿及锰铝榴石等矿物组成;第3期为表生氧化期,锰矿物则主要由硬锰矿、软锰矿及锰钡矿等矿物组成。鹰咀山锰成矿物质来源应主要来自火山喷发和海底热液喷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四川黑水地区锰矿床特征与找矿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水地区锰矿床主要赋存于下三叠统菠茨沟组地层中,受构造控制。矿石矿物主要有硬锰矿、软锰矿、褐锰矿、菱锰矿、钙菱锰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磁铁矿、针铁矿、黄铁矿等。主成矿元素锰的资源量可达特大型以上,属于沉积变质型锰矿床。该区及外围均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5.
钙锰矿(todorokite)是当前矿物学家比较关注的矿物之一。自Yoshimura 1934年在日本Hokkaid的Todoroki矿区首次发现,并以产地命名以来,先后又在古巴、法国、美国、澳大利亚、苏联等地的沉积型锰矿床中发现过该矿物,此种矿物也是海洋锰结核中最普遍的一种锰矿物。因为其颗粒细小、结晶程度差,常与其它矿物密切共生,难以获得可供多  相似文献   

16.
盖塔哈(GUETTARA)锰矿含矿地层为上元古代的湖相火山—沉积岩岩系,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体矿石矿物多样,因此,该矿床以锰矿为主,还伴生中型砷矿床。属湖相火山—沉积变质锰矿床。  相似文献   

17.
陈龙 《地质与勘探》2020,56(5):915-927
城口锰矿整装勘查区空白区块全隐伏锰矿体的揭露,标志着城口锰矿整装勘查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红籽矿区锰矿呈层状产于陡山沱组顶部,层位稳定。根据岩芯观察、剖面观察、薄片观察、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等,展开了岩石学、地层学、沉积学、矿田构造地质学研究,认为红籽矿区菱锰矿层为陡山沱末期深海相向碳酸岩台地过渡时期产物,具台地边缘斜坡沉积特征。首次报道城口锰矿锰质热液运移通道疑似证据以及南大巴山北相区龙潭河组为城口锰矿锰质物源潜力大陆风化源区,红籽矿区矿层中微体藻类降解集合体以及红籽矿区西侧锰质叠层石的发现,再次证实了微生物在成矿过程中的富集作用。锰矿矿石矿物为菱锰矿,矿石结构以微晶、藻鲕为主。综合研究表明沉积相及物质来源控制了矿层沉积,区域叠瓦状-逆冲推覆作用与右型走滑作用控制了矿区锰矿产出形态,红籽矿区B断块、修齐矿区以南至坪坝-修齐断裂之间区块为下一步2000m以浅深部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18.
茶陵式鲕状赤铁矿是湖南省的重要铁矿资源之一。研究这种矿石的物质成分及其相互关系,对选择合理的选矿手段及其工艺流程,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来,一些单位对茶陵式铁矿进行了多种选矿流程试验。采用通常的重、磁、浮选方法,铁精矿只能达到赤铁矿鲕体的品位,采用直接还原焙烧—磁选法也难获得炼钢所需的合格精料,必须打破赤铁矿鲕体,使有用矿物充分解离,才能获得较好的结果。大多认为鲕状赤铁矿是浅海相胶体沉积的。茶陵式鲕状赤铁矿沉积成矿后,又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和表生风化作用,使矿石的结构构造、物质组成更趋复杂。根据七个矿区选矿物料的研究,茶陵式铁矿的矿物组成有:赤铁矿(包括水赤铁矿)、磁铁矿、褐铁矿、菱铁矿、磁黄铁  相似文献   

19.
广西下雷碳酸锰矿床风暴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下雷锰矿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锰矿床。笔者根据该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构造和矿石矿物组合等特点,认为是一个具有沉积作用、海底火山-热水沉积和风暴作用等,多因素多阶段、连续成矿的国内少有的矿床。  相似文献   

20.
周琦  杜远生  覃英 《矿床地质》2013,32(3):457-466
黔湘渝毗邻区"大塘坡式"锰矿床形成于南华纪裂谷盆地中,矿床主要分布于裂谷盆地中的次级断陷沉积盆地中心,受古断裂控制。矿物成分主要是菱锰矿和钙菱锰矿,具有低δ13C值(-7‰~-10‰)、高δ34S值(+40‰~+63‰)的特征。含锰岩系中,碳质页岩的Mn/Cr比值在40左右。结合菱锰矿体及相邻岩层中普遍发育由古天然气泄漏沉积形成的气泡状构造、底辟构造、渗漏管构造、帐篷构造、泥火山构造及相关的软沉积变形纹理等特征,提出该地区南华纪"大塘坡式"锰矿床是古天然气渗漏沉积成矿成因,并建立了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成矿系统与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