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8 毫秒
1.
长江中游一次β中尺度低涡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智  翟国庆  高坤 《气象学报》2003,61(1):66-77
利用PSU/NCAR的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1999年6月29日的一次东移低涡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东移的a中尺度低涡的东南部边界层激发出一个β中尺度的涡旋,该β中尺度涡旋与一强暴雨区相伴移动,稠密的实况降水资料证实了这一暴雨雨团的存在和移动过程。模拟分析揭示β中尺度涡旋出现在停滞的α中尺度低涡南侧偏西气流与暖区偏南气流相遇处及中尺度山脉的背风坡;在中尺度山脉背风坡的地面和近地面层分别有中尺度低压和增强的东南气流存在,由此产生或加强了近地面的强涡度和强辐合,有利于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次致洪暴雨的中分析苗爱梅,吴晓荃(山西省气象台030006)1概况1993年8月3日~5日,受副热带高压、低涡切变线和地面中尺度系统的共同影响,我省中、南部出现了大范围的暴雨(见图1),其中隰县、霍州、沁县、襄垣(3日20时~4日20时),黎城(4...  相似文献   

3.
中β尺度地形与贵州冰雹和暴雨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洋  刘益兰 《高原气象》1997,16(2):197-203
用滤波方法把贵州省中西部地区的地形分解成中β尺度地形场和较大尺度地形场,从中了解到中β度地形的特殊波形及由此而形成的较大纬向梯度与冰雹和暴雨的频繁发生有关;较大尺度地形的纬向和经向梯度与冰讨饭 和暴雨的频繁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从冰雹和暴雨的个例得知,中β尺度地形引起的较大地 上升速度与冰雹的发生及特大暴雨我降水强度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2005年10月秋季连阴雨中暴雨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NL再分析资料和FY-2C气象卫星资料,应用天气学原理和方法对2005年9月28日—10月2日陕西中南部秋季连阴雨中暴雨过程的天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500 hPa稳定的东高西低形势下,乌山阻高、巴湖横槽和副高为连续暴雨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条件。低空急流、切变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影响系统。暴雨系统的动力和能量空间结构与盛夏暴雨相比有明显差异:涡度、垂直速度中心随高度升高向北倾斜明显;涡度、散度中心绝对值及垂直速度的数值偏小;降雨强度偏弱,持续时间长,具有中-α尺度系统特征。在暴雨过程中,共有2个中-α尺度系统生成发展,每个中-α尺度系统都是由多个中-β尺度系统发展加强、有规律移动、最后合并生成。  相似文献   

5.
杨福全  杨大升 《气象科学》1996,16(3):197-205
利用水平平滑滤波方法对不同等压面上大尺度场的分析结果表明:在1991年7月1日--5日的暴雨过程中,从高层到低层青藏高原北部有一急流中心,急流中心位于40°N附近。管次暴雨过程直接对应的急流中心位于29°N附近。1-5日这两个急流中心均稳定少动且中心风速比常年大。大范围降水区中的强暴雨中心和中低层的流场、风场辐合区以及低压中心吻合较好。低坟面上大中尺度系统相互作用项的区域平均值对700hPa中尺度  相似文献   

6.
7.
徐姝  易笑园  熊明明  孙密娜  林晓萌 《气象》2024,50(2):181-194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多普勒雷达、风廓线、VDRAS(Variational Doppler Radar Analysis System)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8月5—6日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控制下华北一次局地大暴雨过程中多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触发和发展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大暴雨发生在副高控制下,处于高温、高湿气团中,大气层结极不稳定。暴雨由多个相继发展的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分别是太行山迎风坡上西南—东北向、华北平原地区保定一带南北向、保定至霸州附近西南—东北向和以雄安新区为中心东西向原地生消的准静止MCS-Ⅰ、MCS-Ⅱ、MCS-Ⅲ和MCS-Ⅳ,均属于β中尺度。在相似的环境中,不同中尺度对流系统触发机制有较大差异,太行山迎风坡上的MCS-Ⅰ是由近地层偏东暖湿气流在迎风坡与山风形成的辐合抬升触发;由辐射差异和前期强降水形成的局地冷池受MCS-Ⅰ影响再次加强后,其出流与环境风形成的两条地面辐合线分别触发了MCS-Ⅱ和MCS-Ⅲ,并组织对流沿辐合线呈带状发展;而超低空偏东风增强叠加冷池出流在地形抬升作用下促使沿山暖湿气团进一步抬升,使得原本消亡的MCS-Ⅰ再次重建...  相似文献   

8.
广西特大暴雨过程中两类中尺度系统的模式预报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2008年6月12日广西特大暴雨个例,利用华南野外试验获得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采用Barnes滤波方法,分离了其中的中尺度系统。对比雷达观测资料和模式模拟结果,发现在不同的降水阶段,造成暴雨的中尺度系统类型不同。暖湿气流中的中尺度涡旋造成了对流降水,冷暖空气交汇带上的中尺度涡旋增强了层积混合降水。通过滤波前后包含不同尺度信息的初值进行模式积分,发现基流稳定的暖湿气流中的弱扰动,不能通过模式积分过程产生,基流变化较大的冷暖空气交汇带上的中尺度扰动,可以通过模式积分产生,AREM模式对不同类型的中尺度系统具有不同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9.
10.
唐毓勇 《贵州气象》2005,29(6):12-15
2005年6月20~21日夜间影响桂西的MCC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桂西MCC形成区位于滇黔桂三省交界,可预报时效只有3~6h。卫星云图、天气雷达是最有效的MCC天气监测预报工具。滇北中尺度锋区、桂西地面活跃的中小尺度低压和切变线是桂西MCC的主要影响系统。MCC将在TI〉44的区域内出现。  相似文献   

11.
散度变化在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预报中之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孙淑清 《气象》1989,15(1):3-8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进行中尺度系统的分析和预报中,对风场的散度变化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中尺度散度扬的配置及变化与中尺度天气(如强天气和暴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它往往能预示中尺度天气的出现。在此基础上,还介绍了利用散度方程某些特征项来研究未来中尺度散度扬的变化,从而达到定性地应用的目的。从近年来国内外的应用看,这种努力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13.
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和FY-2E卫星云图、自动气象站和雷达等非常规观测资料,对2010年6月8—9日广西境内一条弱准静止锋上的2个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过程,分析地面中尺度变压场、温度场、湿度场、流场、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等的中尺度系统的配置和特征。研究表明:(1) 当弱冷空气以扩散方式南下,准静止锋移入桂北后锋生加强,暖湿空气在准静止锋前中尺度负变压槽中辐合,湿舌从北部湾伸到辐合区内;(2) 准静止锋在桂中与湿舌相遇,锋面抬升触发深对流形成了第1个中尺度对流系统;(3) 随着“滇东南-桂西”低空低涡的发展,低涡东侧气流变化致使“北部湾-桂中”湿舌转向为“北部湾-桂西”,准静止锋在桂西与湿舌相遇触发了第2个中尺度对流系统。(4) 2个中尺度对流系统都是锋面抬升暖湿空气触发深对流而形成的,触发机制相同;(5) 2个中尺度对流系统都是在中尺度负变压槽中发生,中尺度负变压槽的形成或加强超前于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约2~3小时。最后,给出了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过程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1323号强台风“菲特”螺旋云带中出现“列车效应”的特征及形成开展了分析研究。研究发现,浙江钱塘江湾南岸持续性降水中具有“列车效应”特征,按照雨带的稳定位置,将其分为两次“列车效应”过程,时间跨度都在3~4小时左右,空间跨度在1~2个经度距离;暴雨区呈现出带状特征,降水效率高,每小时降水超过25 mm并向前线性传播;台风螺旋云带中强度在35 dBZ以上的雷达回波平均反射率也呈现线性带状结构;降水带走向和雷达回波运动方向与台风中心运动方向产生了大致在25°以上的向右偏离。从“列车效应”的形成来看,高空引导气流的方向和地面中尺度扰动辐合带走向与“列车效应”中对流单体运动方向基本一致,为其呈近线性排列提供依据。沿海形成的中尺度扰动辐合或扰动涡旋,为螺旋云带中对流在沿海地区发生或发展提供重要条件,形成了对流云的快速增长和后续发展的启动和维持机制,对于“列车效应”的形成、发展和维持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由加拿大大气环境局数值预报研究所和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共同开发研制的一个新的中小尺度数值模式MC2于1994年初定版后已提供给一些大学和科研单位公众使用。由于采用半拉格朗日半隐式差分格式,MC2在计算精度,快波处理和预报时效等方面具有其它中小尺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中尺度模式中辐射作用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在中尺度区域气候模式RIEMS中通过考虑和不考虑辐射对大气温度变化的影响来研究中尺度气象过程对辐射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月尺度上,辐射可以引起平均约2℃的温度差,从而影响气压形势场和中尺度气象过程,进而影响降水。但在日尺度上,辐射的作用可以不计。  相似文献   

17.
1.引言动量的垂直传输是中尺度对流系统影响大气,并且对系统的大尺度收支做贡献的途径之一.然而,中尺度对流系统不像简单、孤立的对流系统那样只是混合大气中环境场的垂直动量分布.中尺度对流系统中对流的不断再生(有时通过强迫抬升);对流单体相互作用,合并以及出现像飑线一样持久结构的倾向;以及通过加热或冷却的持续性分布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游一次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通过对2003年7月8日发生在长江中游的一场大暴雨进行中尺度分析,初步研究了暴雨的形成及发展过程,总结了暴雨的产生与中小尺度系统的关系,着重阐述了低空急流在暴雨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在低空急流左侧强正涡度中心附近形成中尺度涡旋,激发暴雨云团等。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游一次暴雨中尺度天气系统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赵玉春  王仁乔  郑启松  彭军 《气象》2003,29(11):14-19
利用多种加密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长江中游一次暴雨中尺度天气系统的观测特征。结果发现:(1)暴雨由各种尺度的天气系统相互作用造成,直接造成这场暴雨的是中α尺度切变线上活动的多个并不深厚的中β尺度对流系统,该对流系统在发生发展过程中一直伴有明显的中尺度雨团活动。(2)这次中β尺度对流系统活动可能的物理图像为:在切变线东北方和西南方各有一支气流在切变线上辐合抬升并汇入对流系统中,在暖平流的作用下,气流在倾斜的θse锋前上升(或沿锋区爬升)并随高度发生顺转,到7km高度以上开始以西南气流发散,在离对流区400~500km处下沉,并在θse锋区附近构成中尺度垂直环流圈,对流云团发生在该垂直环流的上升支一侧。  相似文献   

20.
马晓星  王晓峰  顾建峰 《气象》2003,29(11):8-13
简要介绍了最新研制的基于神威—Ⅰ超级计算机上的上海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其最高水平分辨率达到3km,并利用该系统对2002年5月29~30日华东地区的暴雨过程进行了实时预报;根据模式输出结果,分析了大尺度环境流场及各物理诊断量,探讨了该暴雨的主要成因;同时对单个站点的要素预报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具备了一定的业务运行能力,可为预报员提供较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