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成矿深度测算对于矿床学理论研究和深部找矿都有重要意义。经典的成矿深度“压力/比重”计算方法,缺乏考虑构造应力在成矿过程中的影响。前人按照“压力/比重”的计算方法,提出胶东蚀变岩金矿是6 000~8 000 m深的元古宙成矿,石英脉型金矿是深度在3 000 m左右的中生代成矿,并据此建立了金矿垂直五层楼的分带模式。依据该模式指导的深部预测勘查效果不好。“成矿深度构造校正测算”是近几十年逐渐成长起来的一个新方法,即先减去“构造附加压力”后再进行成矿深度测算。本文介绍“成矿深度构造校正测算”的计算方法,指出其应用条件和预测意义。开展成矿深度构造校正测算需要以下条件:(1)确定成矿模式;(2)开展野外构造变形岩相测量;(3)测量岩石矿物应变,恢复成矿构造应力场,计算构造附加静水压力;(4)测算成矿深度。根据“成矿深度构造校正测算”方法已经获得胶东多个典型金矿成矿深度的测算结果:(1)夏甸金矿成矿深度为-1 979.51~-3 014.72 m;(2)焦家金矿成矿深度为-1 632.4~-2 331.6 m;(3)大尹格庄金矿成矿深度为-2 775.4~-4 164.5 m;(4)新城金矿成矿深度为-1 781.29~-2 750.0 m;(5)玲珑金矿成矿深度为-720.55~-3 454.97 m。根据以上典型金矿成矿深度的测算结果,本文认为胶东金矿属于深-1 000~-4 500 m的浅成热液剪切带型矿床,由此推断胶东典型金矿矿体主要部分仍然赋存在深部。按照“构造校正测算”方法得到的成矿深度,结合地质、物探和化探信息,预测金矿发育“深部第二富集带”,已经得到胶东金矿勘查工作的证实。  相似文献   

2.
盘古山地区是于都—赣县矿集区内一个重要的钨锡矿成矿区,研究区断裂构造和花岗岩体与成矿关系密切。利用重、磁资料研究盘古山地区断裂构造及花岗岩体分布,为深部找矿提供地球物理依据。利用重力异常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技术推断断裂构造平面位置;利用欧拉反褶积方法对重力异常垂向一阶导数进行反演计算,推断断裂构造平均深度;利用重磁异常垂向一阶导数技术推断花岗岩体平面位置;利用RGIS软件2.5D重磁剖面人机交互正反演技术推断花岗岩体断面位置,并用钻孔验证解释结果的正确性;利用RGIS软件3D重磁模型编辑模块展示花岗岩体空间位置。研究结果显示盘古山地区既有出露断裂,又有隐伏断裂,既有出露低密度、弱磁性花岗岩体,又有隐伏低密度、强磁性花岗岩体,花岗岩体分布受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分布受断裂构造和花岗岩体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3.
个旧锡矿高松矿田断裂构造多期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绍有 《矿物学报》2004,24(2):124-128
通过对高松矿田内主要断裂构造结构面、破碎带、旁侧派生伴生构造及其蚀变矿化等特征的系统深入观察研究,构造应力场分析,推断该矿田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印支期→燕山中晚期→喜山早期→晚近期的四期构造活动,其中燕山中晚期的构造活动为成矿构造;印支期活动为成矿前构造,其对成矿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后两期则为成矿后构造,其起到破坏矿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巴山地区金矿普查中构造地球化学方法的研究,探讨了构造地球化学测量方法的前提、概念及应用效果,得出了结论:构造地球化学方法在理论上是成立的,找矿效果是明显的,并且在研究成矿成晕机制、异常评价、推断解释方面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断裂构造是构造运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地壳发展演化的各个不同阶段都有发生。断裂构造解释推断工作是重磁资料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利用重磁场对断裂构造进行解释推断,特别是对区域性隐伏的构造的解释效果要优于其它方法。解释推断方法是以重磁场的相对变化为依据,以数据处理为手段。通常数据处理以场的转换、异常分离、定性、定量解释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用有限元模型数学模拟实验证实,处在挤压变形带、剪切变形带到引张变形带(及地域)中岩石所承受的构造附加静水压力有逐次变小的规律性。指出,构造静水压力梯度是流体及油气长距离水平运移的主要原因;建立岩石矿床形成深度的构造校正测算方法,得出胶东“玲珑-焦家式”金矿成矿深度仅3km左右、大别超高压变质带含柯石英榴辉岩形成深度≥32km;逐步形成构造通过影响物理化学环境的方式影响成岩成矿地球化学过程,即构造物理化学成矿的新认识,探讨应用化学场结构与界面成矿的分析方法,实测重建玲珑金矿田阜山矿区成矿构造物理化学参量分布场,提出参量在场强高值区与低值区转化过渡区带(及阶段)有利成矿,并预测了未知区隐伏矿床。  相似文献   

7.
江西金山金矿成矿深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造附加静水压力的研究是构造物理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运用构造物理化学的基 本理论,研究了江西金山金矿赋矿韧性剪切带的构造附加静水压力,测算了金山金矿的成矿深度。 研究表明,金山金矿的成矿深度在 3100~4300m左右,这对进一步在该区的找矿勘查工作具有 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构造动力成岩成矿和构造物理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动力成岩成矿"的理论是地质力学构造控岩控矿研究方面的重要进展,是上世纪70-80年代初,在构造地球化学领域关于应力矿物、岩石变形-变质关系、构造控矿等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应用动力成岩成矿载体的"构造岩相带",在新疆沙尔托海铬铁矿开展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后续研究,从"动力成岩成矿"阶段,发展到现今的"构造物理化学"阶段。基于固体力学原理,研究认为变形岩石由偏应力场引起,偏应力场可分为差应力状态和各向等正应力状态两个部分,后者被命名为"构造附加静水压力"。"构造附加静水压力"不仅能引起岩石体积变化,也能影响其中化学平衡,是一个物理化学变量。结合胶东金矿的长期研究发现,元素地球化学分布是化学平衡的结果,物理化学环境才是化学作用的原因,提出"构造力改变压力温度等条件影响化学平衡"的认识。创建"成矿深度构造校正"方法,预测胶东金矿深部"第二富集带"得到证实,促进胶东从危机矿山重灾区转而成为全球第三大金矿区。经过40多年的理论研究、地质调查和找矿实践,构造物理化学取得显著进展,1996年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设立"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学组"。201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9.
涡阳-凤台地区地震活动和地震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深浅部构造对比研究,结合历史地震资料、中强震观测资料分析和地震活动性分析结果,探讨中强震过渡区地震构造环境和地震韵律的研究途径,以涡阳~凤台地区为例,对其进行综合剖析,推演未来中强震发生的空间部位,并预测该地区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震源深度、震级、地震长轴衰减方向、发生时间等参数。  相似文献   

10.
综合电法在黄花国际机场后勤基地找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湖南黄花国际机场找水工作为例,介绍了在长平红层盆地中,如何利用物探方法勘探地下水.使用联合剖面法推断了北东向及东西向断裂构造,并且北东向断裂构造错断了东西向断裂构造;通过ρs变化率分析,推断出断裂构造的复合部位岩石破碎强烈,是地下水富集的理想地段;通过激发极化测深,推断了岩溶发育段的深度,并评价了富水性.在物探确定的异常点上,经钻探验证,涌水量达到2 000 m3/d以上.  相似文献   

11.
在100号矿体工程的斜井开拓中,用构造推断及红外仪激电仪进行超前探水预测预报,经过现场实测,跟踪监测及含水曲线的研究分析,准确预报了前方含水构造部位,防止了水害,加快完成了该矿体的开拓,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北部油田精细构造识别和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精细构造研究是随着高分辨率开发地震技术和油田的深度开采而产生的。由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微幅度构造、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的储层微型构造,都属于精细构造的研究范畴,但二者在成因、识别方法上有所差异。大庆油田在高含水开发后期,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开发地震技术,对微幅度构造进行研究;进而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出以前不识别的微幅度构造,尤其是通过滑动相关、倾角扫描和关联维等方法识别井间小断层;利用测井资料,研究储层微型构造,又通过微型构造图和趋势面剩余分析方法,通过对单层的层面起状程度和形态。这些对打井找油和剩余油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遥感技术,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发现了祁连山西段旋卷构造、柴北缘赛什腾山旋卷构造、柴达木西南部祁漫塔格山弧形扭动构造及祁连东部大型旋卷构造等四个旋卷(扭)构造。分析了这些旋卷(扭)构造形成的地质条件与地球动力学过程,认为这一重要发现不但对青藏高原大陆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对进行资源预测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文还指出Tapponnier的“走向滑移线场和构造逃逸理论”存在两点明显不足,我们的发现及研究是对该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构造物理化学基本问题与金矿成矿预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吕古贤 《地球学报》1998,19(2):117-125
本文初步定义构造物理化学为研究地壳物质在构造力作用下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关系的领域,提出该领域研究的基本问题:构造附加静水压力、构造影响热和构造岩石物理性质、成岩成矿pT变化及相组成,讨论了该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本文还以《金矿重点矿化区带隐仅矿床找矿方法和预测》项目(JG947110)成果为主,介绍用构造物理化学成矿找矿理论、方法开展金矿成矿预测方面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15.
油气田开发阶段的构造地质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东部复杂断块油田滚动勘探开发的需要提出的小断层数量与可能分布位置的定量预测及其导流性研究,对油藏渗流系统的评价具有重要作用.油层和储层顶面的微幅度构造研究,对油水运动规律和油田开发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的预测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储层中裂缝的分布影响着低渗透油田开发井网的部署及注水开发的效果,对裂缝参数的定量描述与井间预测以及分组裂缝渗透性的综合评价是低渗透油田合理高效开发的关键.古构造应力场控制了储层构造裂缝的形成与分布,现今构造应力场影响着各组裂缝目前的保存状态及其渗透率各向异性,同时还是确定合理注水压力、射孔方案和压裂改造设计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徐宿地区大型深层滑脱构造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徐州—宿县地区地台盖层构造变形的研究,本文借助弧形构造、隔档式褶皱、叠瓦状铲式断层等浅表地质构造播示了该区盖层与基底之间的大型深层滑脱构造。对该构造的预测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构造与成矿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构造成矿动力学的含义及其研究对象,认为构造成矿动力学应用于隐伏矿预测研究是在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从矿田构造地球化学、矿田构造、成矿构造应力场、构造流体动力学和金属矿床流体地球化学等方面着手,结合实验模拟,借助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综合信息提取(成矿环境→成矿作用过程→构造条件→构造地球化学条件→构造动力条件→流体动力学条件)→模型建立(矿床成矿模式→构造控矿模式→构造地球化学场→构造应力场、能量场→流体运移势场→构造成矿动力学模型)→模型检验和优化→矿床(体)定位预测的研究,从而构成了构造成矿动力学研究内容的基本框架。实践表明它对隐伏矿定位预测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下辽河盆地外围深部构造特征及中生代构造演化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深部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表明,辽西地区与松辽南部地区在莫霍面起伏、岩石厚度、壳内高导层深度和分布形式及岩石圈的有效弹性厚度方面的均存在着重大差异,这种差异是造成辽西盆岭区与松辽盆地中生代构造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软流圈顶面积深度和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决定了盆地类型,壳内高导分布控制着盆地构造样式。辽西盆地岭区和松辽盆地南部构造的差异可以解释二者之间构造演化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由地质力学研究所矿田构造研究室承担的、包括东华理工大学在内的10家单位参与的"重要成矿区带矿田构造研究与找矿预测"计划项目,在矿田构造找矿理论研究和找矿预测、找矿突破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玲珑金矿田深部资源第二富集带的研究和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展构造变形岩相形迹地质方法填图,确立矿田NEE、NE和NNE三组方向的构造蚀变矿化带的成矿和控矿的构造分布模型,用构造校正方法 测算玲珑-焦家式金矿典型矿田的成矿深度。玲珑金矿田四期成矿的深度分别约为3 454.97 m(213 Ma),1 914.42 m(100.28 Ma),1 090.97 m(80.67 Ma)和720.55 m(71.86 Ma)。在地物化资料基础上开展综合预测,预测了3组方向构造蚀变矿化带深部第二富集带的赋存深度、富集金矿的概量。胶东金矿深部存在第二富集带已被地勘部门和矿山近10年的深部地质勘查工程所证实。胶东金矿深部第二富集带揭露数百吨新增储量的事实还表明,中国东部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有关的金属矿,主要和燕山期基底逐渐上隆及反钟向区域压剪的大地构造环境有关,其大型矿山深部发育深部第二资源富集带的现象可能是普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