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贵州中部EW向构造带位于黔中隆起北缘,西起威宁以北,向东经纳雍、大方、黔西、息烽、瓮安、施秉直抵镇远之东,大致在北纬26°25′~27°30′之间。构造形迹在中西段(息烽-纳雍间)表现最为明显,以EW向排列的"穹盆"构造(北部)和EW向断裂(南部)为其特点;东段(余庆之南-镇远以东)则以EW向断裂占主导地位。从整体看,构造形迹断续跳跃,以其横向延伸格局横亘贵州中部,脉络清晰可见,虽然它们沉淀着加里东构造阶段EW向构造──黔中隆起的色彩,但其历史定位仍属燕山构造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康滇地轴东缘铅锌矿研究的若干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滇地轴东缘铅锌矿成矿带在地质上位于凉山一昆明轴缘拗陷区内,地理范围北起康定—宝兴,中经荥经、汉源及凉山地区各县,南止会理—会东,位于东经102°10′-103°30′与北纬26°00′-30°30′之间的狭长地带。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鄂尔多斯盆地是位于华北克拉通西部的保罗-白垩纪沉积盆地。本文利用中、小型构造的解析成果重建了该盆地中、新生代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其中,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最大主压力轴的产状分别为179°~359°∠2°~3°,130°~310°∠2°~4°,30°~210°∠1°~2°。这一成果为解释它的形成与演化机制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4.
岳相元  张贻  周雄 《地质论评》2016,62(S1):69-70
矿区位于马尔康县城约240°方位,直距约22 km处,区隶属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县党坝乡管辖。矿区地理坐标范围:东经102°01′45″~ 102°03′15″,北纬31°44′30″~ 31°47′30″。该矿床是区内重要的稀有金属伟晶岩型矿床之一,与邻近的党坝、李家沟锂辉石矿床(李建康等,2006;古城会等,2014)构成了可尔因伟晶岩矿床的东南密集区。地拉秋锂辉石矿床地处松潘-甘孜造山带的中部,该造山带经历了三叠纪末期古特提斯洋的闭合以及昌都-羌塘地块和昆仑地块与杨子地台西缘发生的陆陆碰撞事件。因此,本文在总结地拉秋锂辉石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成矿规律并结合地球化学的分析方法,希望为区内稀有金属矿产找矿与勘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江西地质》2001,15(1)
阿索构造混杂岩,位于东径85°30′~86°30′,北纬31°40′~31°50′,分布于尼玛县敌卡觉、亚勒那才杰勒、土古-带,面积约300km2。其产出于班戈-八宿地层分区,相当于班戈-倾多拉退化弧中。除其北西侧被少量第四纪堆积所覆盖外,与周边白垩纪多尼组、郎山组均呈断层接触(被白垩纪地层掩盖?)。构造混杂岩总体呈NWW-SEE向延展,北西侧可与改则蛇绿混杂岩相邻,南东可与果忙错蛇绿混杂岩同属一构造带层位。 阿索构造混杂岩,为复理石和类复理石沉积的砂、板岩为基质的泥砂质混杂岩。基质为早白垩世砂岩、粉砂质泥板岩、硅质岩、灰岩…  相似文献   

6.
川东构造展布格局 川东泛指四川盆地东部,范围大致为东经106°~110°,北纬28°30′~31°30′间。东南以北东向的七曜山断裂与湘黔褶带毗邻,西至北北东向的华蓥山断裂,北邻大巴山弧褶带及川北褶带。总面积约4.5万KM~2。 大地构造位处我国东部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内一个沉积凹陷(四川盆地)中的二级构造单元,称为川东褶带。 该褶带可进一步划分为:达县—邻水褶带;重庆弧褶带;万县弧褶带;石柱褶带;涪陵褶带等五个三级构造单元。其构造特点可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7.
1 自然地理概况南岔矿区位于山西省古交市上白泉村西南3 7km处。地理位置:东经111°59′10″~112°0′16″,北纬37°43′29″~37°45′2″。矿区至原相乡为乡村公路,原相至长安为三级公路,与古吴公路干线相接,交通比较方便。该矿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9 3℃、年降水量431 3mm、年蒸发量1871 3mm,无霜期为140d。矿区地形最高为石峁子梁,标高1936m,最低为上白泉沟,标高1610m。南岔矿段地形标高为1660~1770m。南部狐偃山分水岭一带标高为2000~2100m,最高山峰为2157 5m。本区植被发育,林木繁茂。2 地质环境概况2 1 地层区内零…  相似文献   

8.
论大冶式铁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本文所讨论的大冶式铁矿,在湖北省东南部大冶、鄂城一带(北纬29°08′~30°25′,东经114°40′~115°10′)面积1300平方公里范围从内。其中心区为铁山区,为本区最主要的铁矿床。铁山东距黄石市30公里,北西西距武汉市沿公路100公里。区内所出露的地层(说见[5]),自老而新,有志留纪富池页岩,泥盆石炭纪五通系石英砂岩,石  相似文献   

9.
东宁特大型金矿产于岩浆岩中,主要的矿化类型有隐爆角砾岩型、构造蚀变岩型;控容矿构造有隐爆角砾岩筒、断裂和环状、放射状断裂。矿区及外围断裂构造主要有产NE、近SN、NW和近EW向;各方向断裂构造性质复杂,矿区内断裂构造特征及性质的形成与西部近北东向绥阳深大断裂密切相关,而绥阳深大断裂力学性质演化与大地构造环境中区域应力场的变化有关,构造体系成生发展顺序为①东西向构造带;②北东向构造带;③北西向构造带;④北东向构造带;⑤北东向构造带。σ1方向变化为0°→45°→130°-140°→0°→130°。各方向断开控制相应的岩浆岩侵入,而角砾岩筒主要受东西向断裂与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控制,Ⅱ号脉群及18号脉受同一环型构造系统控制。  相似文献   

10.
Schirmacher山区的前寒武纪基底岩石位于南纬70°44′33″~70°46′30″和东径11°22′04″~11°54′00″,岩石表现出几个阶段的褶皱作用、剪切带的发育以及两期截然不同的变质-混合岩化事件。区内的岩石经受了初期阶段的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及紧随其后的紫苏花岗岩化。非常粗粒的含紫苏辉石、石榴石的伟晶岩呈平行条带状侵入,并使岩石转变成为混合岩。这一事件之后为角闪岩相退化变质作用与区域花岗岩化,形成了区内的主体长英片麻岩。某些变斑晶具有紧闭微褶的Si,它主要由针状矽线石包体反映出来。这些早期微褶  相似文献   

11.
曾佐勋  刘立林 《地球科学》1994,19(5):647-654
将节理面上的羽纹构造和蚌纹构造划分为8种类型,单羽构造,双羽构造,叉羽构造,弯羽构造,半羽构造、反羽构造,蚌纹构造和羽蚌复合构造,应用数学分析和物理实验对羽纹和蚌纹进行了定量模拟。数学模拟表明,单羽构造和半羽构造的羽缘角理论值72°和83°,天然岩石中的单羽构造和半羽构造羽缘角的统计平均值分别为75°和80°。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德勒诺尔铁矿区发育的节理为研究对象,在约20km2的研究区内布置了93个观测点,在野外共观测三百余组节理,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对节理进行分期配套,确定区内主要发育3组高倾角平面X剪节理,通过节理之间相互错断、限制关系对节理期次进行配套分析,并对不同期次构造应力场形成的共轭剪节理进行了研究,利用吴氏网绘制各观察点的主应力图解,获得各点应力轴(σ123)的产状。研究得出本区第1次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轴(σ1)的优选产状为181°∠8°,中间应力轴(σ2)为141°∠81°,最小主应力轴(σ3)为89°∠5°,可能是区内的主体构造格架的动力来源,在区内形成了近EW向的复式背斜及叠瓦状逆冲断裂。第2期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轴呈NE—SW向,最大主压应力轴(σ1)的优选产状为250°∠12°,中间应力轴(σ2)为56°∠78°,最小主应力轴(σ3)为143°∠11°,为区内形成NW—NWW向展布的逆冲断裂的主要动力来源。第3期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轴呈NNW—SSE向,最大主压应力轴(σ1)的优选产状为344°∠3°,中间应力轴(σ2)为79°∠80°,最小主应力轴(σ3)为252°∠13°,可能为区内NW、NE向展布的张性断裂的主要动力来源。研究总结了区内不同期次构造应力场的特征,并对动力来源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巴颜喀拉山南麓玉树—甘孜构造带是我国西南地区新发现的一个重要的构造结合带,这里以往地质研究程度较差,有关地质矿产问题急待进一步研究。1965~1970年青海地质局区调队在进行1:100万区调工作过程中曾发现:“三岔河、觉悟寺等地二叠纪地层中有三叠纪化石混生。”近年来,这一问题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和注意,笔者根据近两年在该区从事1:20万区调时,所搜集的部分资料执成此文,不当之处望指正。本文地理界标在东经98°~99°30′,北纬32°~32°40′之间,行政属四川省德格、石渠  相似文献   

14.
长坑-南蓬山一带的线性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数字镶嵌、几何纠正、假彩色合成、比值法、主分量分析、空间滤波和彩色坐标变换等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对西江流经的长坑一南蓬山一带的遥感TM图像进行处理,获得了多种可供解译的图像.主要依据间接标志,解译出研究区内多条北东向的线性构造,它们都没有穿越过西江.认为30~45°走向的线性构造与已知矿床关系密切,粗略推断⑤、⑧号线性构造与西江断裂的交会部位是有意义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据区调成果写成。所述范围:北纬35°40′—36°20′;东经94°00′—97°00′。即昆仑山中段的布尔汗布达山地区。五十年代中期,很多地质学家曾根据区内部分地段的路线地质调查资料,论述过本区大地构造的性质,但各家观点不一,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1)加里东晚期褶皱带;(2)早华力西期褶皱带;(3)青藏准地台。据1:20万区调资料,笔者认为,本区地处古  相似文献   

16.
山东蓬家夼金矿的基本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方向   总被引:47,自引:10,他引:37  
通过工作,认为该区中生代构造体系以走滑构造为主,走滑以在蓬家夼地区转换为拉张,在白垩纪莱阳组砾岩与下无古界荆山群变质杂岩之间一剥离断层,蓬家夼金矿产于该剥离断层内,为区内火山活动期间在大气水参一下形成的层间滑动角砾岩型金矿。通过对区内地质体变形特征的研究,认为蓬有夼金矿在三维空间上的应呈倾向155°±10°、倾角45°±10°的大的复式透镜体,可望成为大型金矿。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地台的东部边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德润 《地质论评》1992,38(1):28-32
本文依据航磁资料,对塔里木地台东部罗布泊地区及其外围的磁场特征,以及基底岩相构造进行了分析,进一步阐述了该区的构造特征。文中根据强磁性基底所反映前寒武纪塔里木中央纬向升高异常带的向东延伸情况,指出塔里木地台向东延伸止于东经91°30′附近,继而为反映褶皱带的弱磁场所取代。据此,文中进一步推测塔里木地台与华北地台自古生代至今可能是不相连的。  相似文献   

18.
在对沁水盆地北端发育的中生代褶皱、断层和节理等构造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并总结了区内的构造变形及构造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西部构造线以NE-SW向为主;东部构造线以近SN或NW-SE向为主;两者之间的构造线方向主要表现为近EW向。研究区内的褶皱、断裂、节理以及水系的发育特征均表明:本区在晚古生代—中生代经历过一期近SN向的挤压作用,其最大主应力方位为161°~174°,倾角在10°以内,这期挤压作用可能是对印支期构造活动的响应;此外,在距今165±5 Ma至136 Ma期间,本区可能还经历过一期NW–SE向的挤压作用,其最大主应力方位为152°,倾角1°。   相似文献   

19.
从河南板内 35°构造带地质历史时期的跷板式升降 ,以及构造带南北两侧成煤环境、构造差异、煤变质分带等方面 ,论述了河南板内北纬 35°构造带的主要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哲 《地质论评》1959,19(4):163-164
本文所介绍的小江深大断裂位于东经102°—103°30′北纬24°—26°的地带。根据我们的研究,所谓“小江断层”(及其南部隐蔽带)是一个深大断裂。它不仅对其附近区域的地质作用——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等起着主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