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 0 3年 5月 2 1日当地时间 1 9时 4 4分 ,在阿尔及利亚宰穆里以北 ( 37 1°N ,3 9°E)发生里氏 6 9级地震 ,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震后先后有 32个国家派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到灾害现场进行紧急救援活动。中国国际救援队首次赴国外实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工作 ,其反应速度、现场救援的表现、救援后期的医疗救助和建筑物受灾情况鉴定等工作受到联合国和阿尔及利亚政府和人民的充分肯定。中国国际地震救援队除在地震现场从事紧张的地震救生任务外 ,随队的地震专家还与阿尔及利亚同行就这次地震的地震活动、发震构造和地震监测等方…  相似文献   

2.
准实时地震灾情综合评估系统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震后如何快速获取灾区震情信息、准确评估地震灾情,是震后应急救援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从县市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需求出发,开发了准实时地震灾情综合评估系统,基于MEMS强震台网的强震观测数据、县域承灾体基础数据和手机终端获取的震后地震现场实时灾情信息,综合采用承灾体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和灾情动态修正算法,实现了县市地震灾区灾情准实时评估,为灾区地震应急指挥、救援和辅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市县防震减灾信息服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防震减灾信息服务系统是面向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和灾害应对辅助决策等的多元服务系统,是GIS在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体系的综合应用。目前,我国一级城市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但急剧扩张的市县二三级城市的防震减灾特殊需求却缺少足够重视,其城市震防与公共服务职能也相对滞后。因此,文中阐述了建立市县防震减灾系统的重要意义,分析设计了基于服务器端.Net平台开发的WebGIS应用系统,以实例介绍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最终实现功能完善的市县防震减灾服务系统并通过测试达到预期效果。应用实例表明,该市县防震减灾信息服务系统能满足社会需要和行业需求。  相似文献   

4.
伊朗巴姆地震中的国际救援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伊朗巴姆地震后伊朗国内及国际应急响应、联合国灾害评估与协调队(UNDAC)及其现场协调中心在灾区进行的国际搜救协调行动,介绍了前往巴姆地震灾区救援的各国国际救援队的情况。最后给出了巴姆地震灾害所提示的在紧急救援及震害防御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地震灾场模拟及救援虚拟仿真训练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证明,开展地震紧急救援工作是防震减灾的关键举措之一,是震后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的必要政府行为。"科学救援"是现代救援的重要理念,如何确保"双安全",即幸存者和救援人员本身的安全是救援行动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救援技能和水平的提高依靠科学的培训,现实的情况往往无法不断提供大震巨灾的模拟训练环境,而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构建出逼真的虚拟震灾场景和救援废墟环境。不同规模的虚拟地震灾场,能让救援队员了解严酷的真实救援环境,并可根据具体虚拟废墟开展救援策略和方法的研讨。由此可见,开展灾场模拟和虚拟仿真训练系统对救援训练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地震灾害场景仿真模拟技术与方法、地震救援虚拟仿真训练系统等开展初步的探索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6.
玉溪地震减灾信息系统研究:GIS在地震减灾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景来  金志林 《地震研究》1999,22(3):285-289
在以往的研究中, 地震学家对地震灾害的分布规律做过大量工作, 然而灾害时空分布的分析主要停留在传统的图表描述上。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地震灾害的时空分布的分析方法在不断发展。人们可以利用 G I S 所具有的功能和地震灾害的特点,实现地震灾害空间信息的存贮、管理、检索、统计分析、自动制图和建立灾害的评估模型等, 使地震灾害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向深层次发展。本文阐述了玉溪地震减灾信息系统的作用、功能、主要内容、创新、特点, 以及应用举例。  相似文献   

7.
简要回顾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的由来与发展;讨论了组建广东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对策;提出救援队建设的原则和形式,探讨今后地震救援事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阶段地震人员死亡评估模型在评估特定区域地震时评估结果误差较大的问题, 结合中国地震灾害特点、 人口分布情况等, 将中国大陆划分为西北、 西南和大陆东部三个地区, 并对各区域按照人口密度进行分级。 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 选取震中烈度、 震区面积、 抗震设防烈度参数建立分区域的地震灾害人员死亡评估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 该模型在西北、 西南地区的验证结果较好, 适用于中国地震灾害情况, 可以用于震后快速盲评估,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评估不同震级、 相同震中烈度和人口密度的地震时, 出现相同结果的情况; 虽然该模型在震例较少的大陆东部地区以及城市直下型地震中评估结果需要进一步改进, 但为解决特定区域地震死亡评估中误差较大问题提供了思路, 能够为震后应急指挥和救援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了解普通民众对汶川MS8.0地震灾害的认知与响应程度,并为政府防震减灾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结构体系设计了普通民众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调查问卷,主要指标体系包括地震灾害知识、防震减灾技能、自救互救和震后信息传播等4个方面。基于权重和赋分,构建了指标体系各部分评价模型和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总体评价模型,以此来计算普通民众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的综合得分。测评结果表明:1)勉县灾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综合水平与能力均处于不及格水平;2)在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方面,民众的防震减灾技能最差,对地震灾害知识的了解水平次之,而震时及震后自救互救与震后信息传播2个层面稍好一些;3)普通民众对地震知识和观点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对复杂、抽象的地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地震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和深层次理解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4)从震后民众获取地震灾害信息的主渠道来看,加大政府关于地震灾害知识和防灾技能的宣传力度以及使地震信息公开透明化是降低地震灾害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合评述了国际灾害搜索救援工作的起源、发展现状和管理理念,以及在联合国框架下实施国际灾害应急救援的相关组织和机构的职能及其在国际灾害紧急救援行动中的重要作用。还介绍了我国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事业的发展和当今应急指挥体制。详细阐述了云南省地震局在推进地震应急管理工作方面从经验型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迈进的历程和经验。并就今后进一步搞好云南的地震灾害危险性管理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航空救援是目前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最有效的灾害应急救援手段。在我国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及芦山地震应急救援中,航空救援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地震航空救援能力的强弱对于各国能否最大程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我国地震航空应急救援能力严重不足,与地震灾害频发的国情不相适应,也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通过研究近年来我国大震巨灾航空救援震例,分析我国地震航空救援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参考国外相关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地震应急救援专业特点,提出了推进我国地震航空救援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综合河北阳原—蔚县盆地内的地震构造、地震活动特征的研究,科学设定4个地震并通过现有的3种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系统进行计算,并结合对研究区内房屋、人口、经济等情况实地调研,对设定地震评估结果进行修正,确定了适合研究区的地震灾害预测结果,对指导当地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依据,为政府地震应急准备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3.
2001年MW7.8昆仑山地震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青藏高原发生的最大震级地震。同震破裂产生的巨大应力扰动驱动控制着显著震后形变。二十年尺度的大地测量数据记录了地震后长时间、大范围、时空依赖的震后形变演化过程及差异,揭示了昆仑山地震破裂段复杂的断层分段震后运动学特征、分段摩擦性质差异和青藏高原中北部岩石圈流变性质/结构横向各向异性。本文简要回顾昆仑山地震后基于二十年尺度时序InSAR和GPS的震后形变观测方法和时空特征,特别是时空密集的InSAR观测,是该构造区震后GPS观测的重要补充及其不可替代的观测手段;总结大范围震后形变模拟方法及其揭示的震后运动过程、多种动力学机制及其关系。最后总结提出昆仑山地震震后形变20年研究取得的科学认识及尚待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一方面要持续性地对东昆仑断裂带大范围地表形变进行观测研究;另一方面,要不断更新震后形变模型,进一步深化对该断裂带地震周期形变、区域构造对周期形变控制作用、复杂断层运动时空演化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都江堰市汶川地震死亡人数的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汶川地震灾区都江堰市死亡人数的统计分析,归纳出都江堰市地震死亡人数的时空分布规律,发现死亡人数随时间、地震烈度、年龄不同的分布规律,为政府决策和震后救援方案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震是群灾之首。基层是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危机管理、大力推进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防范化解地震灾害风险的重要基础。本文结合我国地震应急救援发展与基层地震应急救援管理工作,阐述了凉山州地震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实践。四川凉山,立足“防大震、抢大险、救大灾”,开展地震灾害风险管理,提高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初步形成了以法制体制机制建设促进地震应急救援管理,以地震应急救援管理振兴防震减灾事业,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国家地震应急救援物资综合管理平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中国地震应急救援物资管理中办法互有差异、系统各有不同,信息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难以统计物资储备的现状,且不易在震后应急救援中对物资进行快速合理地调度等问题,提出数据资源化、业务标准化和服务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以此研究并建设面向全国各地震应急救援物资管理单位,统一化的服务于地震应急救援保障与决策的物资信息综合管理平台。该平台已在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上线,运行结果表明,有效提升了地震应急救援物资综合管理、使用和分析的水平,可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对地震应急救援保障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地震应急;应急救援物资;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17.
地震救助生命搜索与定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搜索是地震紧急救援中最重要的问题,由于时间紧迫、环境条件恶劣也是最困难的问题。先进的技术与装备是提高救助成功率,最大限度减轻人员伤亡的技术保障。本文简要介绍了利用国内外目前较为成熟的相关技术,研制开发光学探生仪、声波/振动探生仪、红外热像仪3种先进、轻便、高效、实用的地震救助现场生命搜索与定位技术设备,以及利用系统工程学原理和现代管理理论,开展地震灾害现场生命搜索与救援支持系统的研究,从而初步建立地震救助生命搜索定位技术系统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8.
构造地质学     
《地球》2011,(11):89-89
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岩石圈内地质体的形成、形态和变形构造作用的成因机制,及其相互影响、时空分布和演化规律的地质学分支学科。构造作用或构造运动常是其它地质作用的起始或触发的主要因素,因此,构造地质学说通常也就成为地质学的基本学说。构造地质学最先是对构造要素,  相似文献   

19.
三种生命探测仪及其在地震救助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命搜索是地震紧急救援中最重要的事,时间紧迫、环境条件恶劣是最困难的问题。先进的技术与装备是提高救助成功率、最大限度减轻人员伤亡的技术保障。利用国内外目前较为成熟的相关技术,研制开发的光学探生仪、声波儒动探生仪、红外热像仪是先进、轻便、高效、实用的地震救助现场生命搜索与定位技术设备,利用系统工程学原理和现代管理理论开展地震灾害现场生命搜索与救援支持系统的研究,从而初步建立地震救助生命搜索定位技术系统。  相似文献   

20.
在最近40年的管道工业中,地震灾害导致了大量管道破坏事故.长输管道地震监测预警的目的不是震前预报,而是震后紧急速报,为管道震后决策和紧急救援提供依据.介绍了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在阿拉斯加管道、冀宁管道、东京煤气公司等管道上的典型应用,对地震监测预警的硬件和软件技术手段进行了分析.硬件手段有地震动参数监测、断层位移监测、管道泄漏监测以及数据传输;软件手段包括地震动参数处理、自动报警,以及灾情评估与管道维修咨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