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目前,地震系统先后在全国建立了六个有线、无线传输地震台网,台网记录和分析处理中心配置了两台DJS—131电子计算机。一台计算机系统是在XRTOS控制下的地震数据实时预处理——称为台网的预处理机系统。主要完成对地震前兆数据和大动态范围的地震数据汇集和初步编排工作。另一台计算机系统是在DTSS控制下的台网主机处理系统,这就是本文所  相似文献   

2.
“768无线地震遥测设备”是为在电信传输地震台网的网点间不易架设明线,或线路容量不足的场合使用而专门设计的,当然,也可用于受大地震破坏的现场.该设备是由一对超短波发射机与接收机构成,采用二次调频.它既可直接与单分向短周期地震计连接传输0.5HZ—25HZ 的地震模拟信号,也可直接与专门设计的多路数字前兆遥测设备配合使用传输0.2HZ—20HZ 的 CHDB_4码(相容高密度二进制码).因而可用来传输地电、地磁、地应力、地倾斜等多种地球物理量.该仪器自1977年7月起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台网进行了实地传输试验,其后又在昆明地震台网使用了一年多.结果表明,该仪器轻便、灵活、稳定、可靠,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当天线架设高度足够时,最远传输距离可达115公里.  相似文献   

3.
一、干扰原因分析地震无线遥测是传输测震参数和其它地震前兆参数的专用设备.基本制式为FM—FM制,工作频段常设置在甚高频VHF至特高频UHF之间.设备中集总参数电路和分布参数电路使用频段,几乎从甚低频VLF到UHF特高频段,电平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120分贝.这样的电子设备只进行常规屏蔽不易达到设计要求.在调查干扰时发现,未经屏蔽的遥测设备极易出现低频自激、增益跌落、通道阻塞.还发现自激过程的振荡周期和幅度与周围导电物体的位置有关.试验证实这种干扰主要是空间的电磁波辐射.而设备内部噪声、电路结构、布线等引起的干扰不是主要的.要保证线路正常工作重点应  相似文献   

4.
马庆芸 《地震学报》1981,3(1):81-89
768无线地震遥测设备是为在电信传输地震台网的网点间不易架设明线,或线路容量不足的场合使用而专门设计的,当然,也可用于受大地震破坏的现场.该设备是由一对超短波发射机与接收机构成,采用二次调频.它既可直接与单分向短周期地震计连接传输0.5HZ-25HZ 的地震模拟信号,也可直接与专门设计的多路数字前兆遥测设备配合使用传输0.2HZ-20HZ 的 CHDB4码(相容高密度二进制码).因而可用来传输地电、地磁、地应力、地倾斜等多种地球物理量.该仪器自1977年7月起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台网进行了实地传输试验,其后又在昆明地震台网使用了一年多.结果表明,该仪器轻便、灵活、稳定、可靠,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当天线架设高度足够时,最远传输距离可达115公里.   相似文献   

5.
遥测台网传输信道选定陈阵阳(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主题词:遥测台网,地震数据,传输信道1前言遥测地震台网就是把不同空间分布的地震台网检测到的地震信号用遥测的方式实时或准实时地传送到台网中心进行集中记录和统一授时并用计算机处理地震数据的一种地震台网。遥...  相似文献   

6.
使用Bungum和Huseby方法对地方地震台网的监控能力和可靠性进行了分析。用震源位置的标准计算机码重新定位地震事件。由频率震级分布导出50%,90%和100%的累积监控能力阀值,对这些阀值23年内记录资料的监控能力水平作了估测。分析表明,在台网内发生的地震事件的台网100%监控能力水平为ML=1.7,从台网内固定实时震源对台网震源解精度作了分析。地震事件在台网内发生时,震中误差低于4km。最后讨论了地方地震台网连续运行期间影响监控能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1966年,我国邢台地震发生后,为加强对北京地区地震危险性的监测,由地球物理研究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技术系统比较简单的遥测传输地震台网。直至1975年,在国家地震局的统一规划与组织实施下,又在我国的昆明、成都、上海、沈阳、兰州等地区新建了一批遥测传输地震台网。同时对北京地区的遥测传输地震台网进行扩建与技术改造。目前,这些台网都已具备相当规模,从1981年6月正式投入了观  相似文献   

8.
当前的地震模拟系统存在用户指令传达不及时、系统反馈不准确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地震模拟系统人机交互设计方法,构建地震模拟系统的整体交互流程。通过设计4×4按键电路、LCD接口电路,完成键盘与显示器之间的数据传输、用户指令的传递;同时引入虚拟现实技术设计人机交互的脚本、代码。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地震模拟系统人机交互模式的稳定性高达98.9%,准确率高达99.6%,能够有效实现地震模拟的人机交互。  相似文献   

9.
用PC——1500计算机确定台网内地震时空参数,不仅操作灵活,易于掌握,而且速度较快,定位精度较高。对于台网内的地震,只要输入四个台以上的P到时,即可得到较好的结果。本文仅就计算机确定地震时空参数的原理作一些探讨,并将为临汾遥测台网编制的程序作一介绍。所用语言为BASIC语言。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区域台网地震速报安全可靠性的要素,分析了影响区域台网地震速报安全可靠性因素及提高可靠性的方法。结合安徽台网地震速报安全可靠性实例,探讨了如何提高区域台网地震速报安全可靠性,并建立相应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首座卫星信道数字化地震台网落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我国第一座卫星信道数字化地震观测台网各配套仪器的性能,使用环境及整套系统的运行情况和目前在地震观测中所起的作用。作者展望了该系统的发展前景及其对我国地震观测事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架设地震无线短波数据通信网的实践,阐述了实现地震数据通信的可行性、优越性、实施技术措施,并较详尽的介绍了设备间的接口、接口连接以及对不具备专用通信接口的电台实现数据传送的接口改进等。本文对即将建立数字通信网的部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已建立数字通信网的部门可做为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裕明 《地震地质》1993,15(4):375-380
对核电厂选址的工程地震工作中常见的术语:地震区、地震带、潜在震源区、地震构造区和地震危险区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并结合HAF0101法规对地震构造区最大潜在地震的评价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开展地震宣传的形式分类及适度开展,如何建立与健全地震宣传网络,筹措地震宜传经费,完善地震宣传激励机制等进行了论述与探讨,分析了我国目前地震宣传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七五”期间建立区域地震无线数据通信网的成功经验,提出建立全国地震无线短波计算机通信网的技术方案。文中对通信网系统总体结构和组网方式、通信规程、系统功能和特点进行了介绍,重点阐述了通信网软件的设计方法和主要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16.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局域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将虚拟局域网技术引用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局域网管理中,分析和讨论建立虚拟局域网的实现方法和实际意义,解决目前局域网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局域网网络管理和网络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快速检查与处理数字化地震及前兆观测数据的网络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现有微机网络技术,实现了在不同地域的两台微机远程拨号互联、快速检查与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18.
IP SAN存储技术面向地震信息网的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晓山 《山西地震》2007,(4):16-18,42
文章对地震信息网络现行的FC SAN存储备份技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合IP SAN存储技术的特点对今后地震系统信息网络的建设提出了设想和展望。认为,IP SAN技术的应用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徐宝山 《地震研究》1994,17(4):389-395
本文根据江苏省东台市Jiang港农场综合地震测报点微观观测虎皮鹦鹉的实验资料,详细介绍了1985年以来记录到的两次地震前鹦鹉异常反应。并对观测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可靠性、异常指标的确定,地震前兆异常与非震异常特征及其鉴别方法等分别作了介绍和讨论,还对动物的微观观测可能成为监视地震的一种有希望的短临前兆手段,进行了估评。  相似文献   

20.
通过介绍焦作市地震局试行“目标管理,定量考核”的管理办法,探讨了现代管理方法在地方地震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并对其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阐述,用实际工作事例论证科学管理在地方地震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