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席会东 《地图》2014,(4):132-133
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推动了欧洲城市的繁荣和地图学的发展,而印刷术的改良又促进了地图的刻印和传播.随着“文艺复兴”以来世俗化的进程与欧洲城市的勃兴,城市地图开始成为1 6世纪欧洲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鸟瞰画法绘制的欧洲城市图开始大量出现.作为古罗马帝国的都城、中世纪天主教的圣城和“文艺复兴”的中心之一,“永恒之城”(Citta Enterna)罗马是欧洲城市图的重点表现对象.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城市图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其中15世纪的罗马城图主要以古典时期的古罗马城墙和中世纪的圣殿教堂为描绘对象,表现了罗马作为天主教圣城的城市意象.16世纪以来的罗马城图,除了描绘古典时期的古罗马城墙、广场和中世纪的教堂之外,也开始表现罗马城中的街道、广场、住宅一类的世俗建筑,彰显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作为教皇国都城的繁荣和辉煌.  相似文献   

2.
廖平 《地图》2014,(6):106-113
英格兰西南部的格洛斯特(Gloucester)是一个只有约12万人口的小城,平日空荡荡的街道略显萧索。不过若在此稍作停留,就不难发现这座表面上平淡无奇的小城其实是一部浓缩的英国历史收科书,因为从罗马时代直到现代的每一个时期里,它都写下了重要的篇章。公元1世纪,罗马军队在不列颤西南的塞文河(River Severn)东岸修建了一座堡垒,名曰“格勒乌姆”(Glevum)。这座堡垒便是后来的格洛斯特,其名称便是由拉丁语“Glev”加上古英语“ceaster”(意为“城堡”)所组成,后来演变成现代英语“Gloucester”。今天格洛斯特市中心有四条交叉的商业步行街,即东门街(Eastgate)、西门街(Westgate)、北门街(Northgate)和南门街(Southgate)。和其他英国城镇不同,这里的“gate”并没有古挪威语“街道”的意思,所指的就是罗马时期从堡垒内通往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的干道。今天在东门街的地下仍然可以看到罗马时期的建筑遗存。格洛斯特的市民在南门街上树立了罗马皇帝涅尔瓦骑马像,这位“五贤帝”之一于公元97年将格勒乌姆升格为罗马帝国级别最高的城市——殖民城(colonia),并用自己的名字为其冠名为“Colonia Nervia Glevensium”。  相似文献   

3.
Ping Chen 《地图》2014,(4):104-111
公元前后,罗马帝国正值鼎盛的巅峰,罗马军队跨过英吉利海峡,征服了不列颠岛的大部分,并筑起若干城池,其中一座就是约克.当时约克是罗马第六军团的大本营,驻扎着5000名罗马精兵,成为英格兰北部最重要的行政、军事重镇.306年,君士坦丁就是在这里受将士们的拥戴而黄袍加身的.他后来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帝王——君士坦丁大帝.罗马人撤离不列颠岛之后,约克又成为盎格鲁一撒克逊人建立的若森伯里亚王国的都城.867年,约克被北欧海盗维京人接管,“York”这个名称就是从维京语“Jorvik”(约维克)转变而来的.“York”汉译地名为“约克”.  相似文献   

4.
教会的传说中称,使徒马太蒙难之后,他的信徒为使其尸骨免遭凌辱,把它藏了起来。据说是四位福音书编撰中有一位被安葬在古罗马军团的兵士都去不了的地方。有一种说法,认为马太未腐烂的遗骸就在今吉尔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畔安息。“伊塞克说”根本不是什么教会不足凭信的记载。有不少基督教徒都深信不疑,具有传奇色彩的马太福音书的编撰马太就安葬在中亚。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图上当地名罗马化时,通名部分从拼音还是用外文意译各有所见。本文主张拼音,但倾向于用外文意译的主要依据为文件的规定和涉外工作中见过的地名不宜变动。所谓文件规定,试论已指出其中的矛盾。为此就四个国界条约附图作了统计,在约10个当地民族语言中的80余个通名都按原语拼音。虽对汉语的山、河两个通名有33次用英文意译,但有412次却从拼音。界线上和我侧带有通名的地名有2400起,其中采用拼音的高达94%,只有6%用英文意译。此外,汉字译法混乱,有时音译,有时意译,有时音意双译,而在罗马化时完全按原语拼音,符合“名从主人”原则。为此地图上通名采用拼音,正和涉外文件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6.
张伟 《地图》2004,(5):40-43
永昌是位于河西重镇武威、张掖之间的小城。在县城南头312国道旁高高地伫立着一群雕像站立中间的长者高鼻梁、卷发着汉代中原服饰.两侧男女身材高大、眼窝深凹.头发卷曲着古罗马服饰眺望着远方。一眼便可认出.这是来自西方的百姓。经笔者询问方知这是当地政府特制的纪念性景点:“骊轩怀古”。  相似文献   

7.
《地图》2008,(1):16-17
梵蒂冈城国(The Vatican City State),简称梵蒂冈,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方台伯河西岸,以四周城墙为国界,从罗马踏进圣彼得广场就算进入梵蒂冈的国境了。虽然此“城中之国”而积只有0.44平万公里,但是这实体最小的国家,却是虚拟世界力量最大的国家,影响力毫不逊色于世界大国。因为此地就是全球10亿多天主教徒的信仰中心,天主教教廷所在地,天主教的教宗——教皇也居住在此。  相似文献   

8.
龚缨晏  邬银兰 《地图》2003,(3):30-33
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在蛮族的打击下灭亡,欧洲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这个时期的思想文化领域被基督教所垄断.人们不仅失去了追求科学的热情,而且排斥科学,只是热衷干探讨神学问题.正如11世纪的位主教所说的那样:“基督徒能从科学中得到什么呢?”与其他科学一样,地理学与制图学也急剧倒退。古代希腊罗马的优秀成果,如托勒密的投影法等被完全遗忘了,保留下来的一点知识又被基督教教义所曲解同化。  相似文献   

9.
蔡天新 《地图》2013,(6):136-137
以字母R开头的城市很少,至今我只游历过两座,它们均魅力非凡,令我难以取舍.地中海滨的罗马以其灿烂辉煌的历史闻名,而大西洋西岸的里约热内卢(南美人亲切地称之为“里约”)则以其热情奔放诱人.最后,里约胜出是因为它是我游历过的第一座赤道线以南的城市.  相似文献   

10.
陈西御 《地图》2012,(4):32-41
“曾经有一个城市叫伦敦,但如今已不复存在。”——《约翰·伊夫林日记》 今天,漫步在高楼林立、寸土寸金的伦敦城(City of London),你绝对想不到在300多年前,有一位作家竟这样描述他眼前的伦敦。伦敦是怎样建成的?伦敦又是怎样毁灭的?作为一座有着2000年历史的城市,现代伦敦的背后究竟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如果你能在位于巴比肯(Barbican)的伦敦博物馆里找到那块雕刻着拉丁文“Londiniensium”的古罗马石碑,伦敦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也就向你慢慢展开了。  相似文献   

11.
席会东 《地图》2014,(1):130-131
15世纪后半叶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如火如荼,人文主义精神郁然勃发。欧洲的制图家们跳出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藩篱,一面回首过往,从古希腊罗马文明中汲取思想遗产;另一面展望未来,吸收“大航海时代”最新的世界地理知识:再加上印刷术的改良,这样欧洲地图的绘制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地图趣闻     
《地图》1991,(3)
一天,大臣们为准备刻在拿破仑宝玺上的图案争论不休。有人提议刻上狮子,有人提议用雄鹰,还有人提议用大象。最后,选中了雄鸡,另外再刻上罗马智慧神密涅瓦的盾、一杂花、一棵橡树和一束麦穗作为陪衬。这时,拿破仑开口了:“鸡是家禽,太没有力量了。它代表不了法兰西帝国。我要选的是一头雄狮躺在法兰西帝国的地图上,随时准备把爪子伸过莱茵河去,让那些招惹我的人自取灭亡吧!”  相似文献   

13.
1996年,中国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去世 古代奴隶制度的埃及、希腊、罗马、波斯等国都曾出现过宦官,其活跃程度并不亚于当时的中国。但随着历史的演进,这些国家的宦官都较早退出了历史舞台。中国宦官制度产生之早、延续之久、影响之大都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勒芒市位于法国西部卢瓦尔河大区,是萨尔特省的首府,东北距离巴黎约190公里.勒芒古城位于勒芒市的中心,南北走向的萨尔特河从市内穿流而过,吉城静静地立于河边.她更像一座古罗马的古堡,依傍山势而建,古城墙的红色砖墙上仍保留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几何图案,据说这是除了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的城墙之外保留最为完整的古罗马城墙.  相似文献   

15.
张文 《地图》2003,(2):46-65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商贸通道,是中国西部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香格里拉”即“香巴拉”(香巴拉指藏传佛教宣扬的“人间净土”。),是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英文写做“Shangri-la”。寻求希尔顿作品素材的来源,成了勘探香格里拉原型世界的线索,激起了人拉强烈的寻梦热情。  相似文献   

16.
虞南 《浙江测绘》1996,(4):17-18
地方志与地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方志又称“图经”,“图则作绘之名,经则载言之训”。简言之,图加上文字说明,就是“图经”。方志又称“图志”,如唐《元和郡县图志》,后来图亡,只能称为《元和郡县志》。还有“图说”、“图考”都是方志的名称。由此可见,地图与方志是密不可分的,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并且常有“图冠方志之首”之说。因此,在编纂省地方志的同时,编制一部反映本省基本情况的大型地图集,作为省地方志的组成部分,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测绘》2005,(5):164-164
珠穆朗玛,这是居住于珠峰北侧的藏族人民对世界最高峰的传统称谓,这个名字源远流长,有“女神”、“圣女”、“神女第三”、“地神之母”等几种解释,它来源于藏族人民美丽的传说。  相似文献   

18.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本文仅从智能的培养阐述了一些看法。培养人才分成二方面,即“教”和“学”;前者是谆谆教导的教师,而后者是受教的学生。对于“教”众所周知除授受知识外,尚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河北国土资源》2005,(11):36-38
我省处于云贵高原东斜坡,是珠江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山高坡陡、地形破碎,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区省份。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具有“少、瘦、薄、碎”的特点。“少”就是人均耕地少,特别是人均旱涝保收耕地少,宜耕后备资源匮乏,耕地资源弥足珍贵;“瘦”就是耕地肥力低,保肥供肥能力差,中低产田土占耕地总量的,70%以上;“薄”就是土层脊薄,坡耕地多,水土流失大和石漠化程度高;“碎”就是土地破碎,山地面积占61.7%,丘陵地面积占30.8%,山间平地占7.5%。  相似文献   

20.
《浙江测绘》1994,(3):41-42
9月21日,我局在杭隆重举行了建局20周年纪念会。 省委书记李泽民、省长万学远、副省长张启楣分别题词,表示祝贺。李泽民的题词是:“发展经济,测绘先行”。万学远的题词是:“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赴山林。”张启楣的题词是:“扬创业精神,拓测绘新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