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质力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论评》1982,28(2)
一、地质力学的发展历程地质力学是运用力学的原理研究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由我国卓越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开始倡导研究的,是以我国的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2.
地质力学是卓越的科学家李四光教授创立的.他立足于我国和亚洲地质构造实际,着眼地球运动的规律,将力学原理引入地质学,探索地壳运动的规律和起因,揭示了千差万别的地质构造现象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1977年,国际地科联副主席杜佩伦到我国考察后表示:中国地质是了解大陆内部构造的关键,传统的概念不能解释这种构造,这就是我们被地质力学理论强烈吸引住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近百年来,地质工作者从事构造地质的研究,一般多采用传统的构造地质理论和方法。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特别是解放以后,以卓越的科学家李四光同志为代表的我国广大地质工作者,在长期的野外地质实践中,运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认真总结经验,创立了地质力学理论,总结出一套地质力学工作方法。这套方法对地壳构造形迹的分析一般采用以下七个  相似文献   

4.
《地质论评》1944,9(Z3):347-374
Ⅰ.地质构造 1.南岭东段地质力学之研究李四光地质力学为本人新创之名词,涵义为应用材料力学之原理,并就岩层变形後其所受应力分配之现象,以解释地质构造。更由是而求出若干地质力学原理。南岭包括东江北江韩江流域与  相似文献   

5.
新概念地质力学的提出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思文 《中国地质》2000,(1):34-37,40
地质力学是由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依据中国和亚洲大陆地质特征总结出来的大地构造理论,是对地质和地球科学的重大贡献。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李四光及几代地质力学工作者不懈努力下,地质力学形成  相似文献   

6.
关于古构造研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构造的研究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李四光同志提出的,它是当前地质力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用地质力学观点进行古构造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但这一方面的工作目前尚处于摸索探讨阶段,因而及时交流一些研究方法是必要的。本文根据我院几年来师生们的野外实践,试就古构造的研究方法提出初步总结供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地质力学矿田构造的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佳 《地质与勘探》2012,48(1):102-109
[摘 要]地质力学矿田构造研究秉承李四光教授构造体系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地质构造对成矿区带、矿田、矿床及与成矿有关的岩层、岩体、脉体的形成、改造、分布的控制规律和内在作用机理,实现矿产资源找寻和勘查突破,这是矿田构造研究的基本任务。本文归纳总结了地质力学矿田构造在内生矿产资源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指出了地质力学矿田构造预期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该门学科将在指导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探开发中,为国家矿产资源的寻找和勘查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一地质力学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方法“地质力学”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科技战线一面又红又专的旗帜——李四光同志创立的。它是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成长起来的一门自成系统的介于地质学与物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是构造地质学与动力地质学之间的桥梁。它是根据力学的原理与方法,按照一定的逻辑步骤,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李四光同志说:“它的一条腿站在地质学方面,另一条腿站在力学方面。”这句话通俗形象地说明了这门学科的性质。它的出现,动摇了地质科学的某些传统观念,促使地质科学向新的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陆漂移, 板块构造, 地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文津 《地球学报》2009,30(6):717-731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主要内容及其提出的依据; 论述了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 由于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发现了大洋中脊、洋底扩张, 解释了大陆张裂的机制, 并建立了全球板块构造理论, 形成现代地学思想的革命; 李四光在大陆漂移说提出的同时已在积极地探讨和论述大陆地壳水平运动问题, 并结合中国大陆实际, 发展了陆内碰撞变形理论, 即包括全球大陆构造体系在内的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他强调地质力学是一支脚站在地质上, 另一支脚站在力学上来研究地壳运动和变形现象。后来更扩大了其在资源、环境方面的应用。文章对魏格纳大陆漂移说、全球板块构造理论及地质力学三者的关系做了深入探讨, 论述了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方法的现代意义、超前意义, 提出要重视和发扬李四光留给中国人民的宝贵遗产, 建议深入学习李四光的著述, 结合地质调查新成果去丰富它和发展它。  相似文献   

10.
谷德振 《地质论评》1979,25(1):36-38
地质构造对工程所辖地区岩体的变形破坏起着显著的控制作用。对工程地质问题,运用李四光教授的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去解答,是有很强的说服力的。因工程地质是用土力学及岩石力学来解决土体及岩体变形破坏规律的,这与地质力学一样,都是探索力与介质相互作用关系的。根据工程建设的实践,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工程地质问题。其中由地质构造所引起的岩体失稳最突出。关键是工程施工改变了当地的平衡条件,导致地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0月20—21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组织召开的李四光思想研究与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决定成立李四光研究会,并成立筹备组,明确了李四光研究会的工作重点。李四光是我国现代地质科学的开拓者之一,他创造了地质力学,并将其成功运用到实践当中,为我国地质找矿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12.
赵文津 《地球学报》2006,27(5):385-392
提出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长历程中的三件大事:发展了李四光创建的地质力学;推进了中国青藏高原多学科的深部地质调查研究;完成了我国第一口科学深钻井,开拓了我国的科学钻探事业。这是我国地质工作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①地质力学。李四光开创的新学科,将力学原理(运动学、材料力学和动力学)和研究方法用到地壳变形构造及地壳运动的起因和演化研究中,创立和发展了地质力学这一门新的学科,并正式出版了《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李四光,1945)。李四光说:“地质力学之意义,在从地表岩体所经过各种变形或破坏之方式,根据力学原则,探求各地域地壳内发生运动之原因(作者注:即动力学的机制问题)。”他肯定了地壳大规模水平运动的存在,并提出这些运动的起因是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设想;提出要探究运动的起因和力的作用问题,为此提出要研究各种物质中应变与应力的关系,岩石的力学性质,包括岩石的强度、刚性及其随时间和在不同温度压力应力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等;提出构造变形构成体系,并深入研究了构造体系问题。这是它与传统地质学派根本意义上的不同。1956年地质矿产部专门成立了地质力学研究所,大大推动了这一学科的发展。多年实践证明其在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强大生命力,他的学术思想完全是现代化和超前的;②开展了高水平的深部地质调查。地表地质构造和地下深部地质构造不同,而矿产资源与地震都发生在深部。为深化对我国区域地质的认识,原地质矿产部从1980年中法合作进行喜马拉雅地壳与上地幔研究开始,于1985年开展了喜马拉雅山亚东—青海格尔木—内蒙鄂济纳旗南北横穿青藏高原的地学大断面研究,1992年又开展了中、美、德、加四国合作的青藏高原深剖面研究(INDEPTH),以及中法第二次、第三次地学合作研究,这些工作一直持续到今天。特别是INDEPTH项目是以深反射地震、广角地震及天然地震阵列综合地震方法为主,加上深、浅两种大地电磁法及重力、磁测、构造地质与地球化学等综合方法多学科合作,取得了很多重要的地质成果。创造了一种工作样板,引起国际地学界的嘱目;③实现了中国科学第一钻。除对构造复杂地区地球物理探测结果进行校核外,还对深部地质构造和生物赋存情况有了许多重要的新发现,对大别山榴辉岩层折返机制提出了新的证明。以此为契机,中国又开始了第二个、第三个科学钻探工作,深化了对我国矿产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认识,带动了我国钻探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地质力学理论对中国深层油气勘查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地质力学是我国著名地质科学家李四光创立的一门以系统论为基础,以构造体系为核心内容、跨学科的系统构造地质学理论。七十多年来,在区域地质、地震地质、地热勘查、第四纪地质、地壳稳定性评价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发展;在固体矿产、油气资源战略选区预测,指导部署勘探方面硕果累累。文章回顾了中国油气勘探历程,总结了地质力学理论在中国常规油气勘查思路和方法的成功经验,在松辽、塔里木及江汉等多个重要含油气盆地的发现中,地质力学理论起到了实用效果,并认为地质力学理论将一如既往,在我国深层油气勘查中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 地质力学和第四纪冰川地质是我国卓越科学家李四光同志生前根据我国地质实际情况,创立和倡导的两门地质学科。解放以来,它们不仅在找矿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水文地质工作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近几年来,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  相似文献   

15.
运用李四光教授所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对塔里木盆地进行了石油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查工作.①系统地研究了塔里木盆地的成生发展历史及构造体系的划分;②运用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对确定含油气区—选择油气富集带—寻找油气田—评价油气田全过程进行实践,并取得重大突破,进一步证实沙雅隆起是一个油气富集带;③首次实现了我国古生代海相油气田的重大突破;④初步总结了构造体系控油的几点规律.  相似文献   

16.
孙殿卿院士是我国第四纪冰川学奠基人之一.他是李四光教授最忠实的学生和助手,他不但继承了李四光教授的学术精华,在地质力学和第四纪冰川学方面还有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巩固和发展地质力学,近几年我们在实践中证明,在显微层次里岩组分析可以在若干方面作出佐证,说明李四光同志对地质构造—褶皱、断裂应用力学性质作组合分析与个别处理的准确性。在微观方面,我们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意见,扬弃了一些国外的解析和作法,走我们自己的道路,希望同行同志们给予批评指教,我们会在讨论中得出一条和谐的简单的符合客观实际存在的正确路子,因为它有我们自己的前人在这个科学上的科学理论和经过长期实践验证过的正确的哲学思维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李四光是中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他对地质科学理论有着卓越贡献,其学术理论具有超前意义,影响深远。文章从李四光对国家和人民的一片赤子之心;李四光走自主创新之路,积极探索解决中国问题的精神;李四光的重视实践,重视辩证的思想方法论;李四光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在应用中发展地质力学学科;以及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等五个方面纪念李四光。提出学习和发扬李四光的科学思想和爱国精神,以创造性地解决中国和世界面临的新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地壳应力研究所建所四十周年来我所知道的一些情况,以及地壳应力测量在我所的发展历程。一、地壳应力研究所(原地震地质大队)是李四光同志亲自组建起来的1962年新丰江水库地震后,李四光同志十分重视地震地质的研究。1962年在地质部地质力学研究所设置了地震地质的研究课题,并由广东省地质局组建了新丰江(河源)地质队,进行地震地质调查及地震监测研究。1964年四川西昌到渡口(攀枝花)一带要进行大规模的三线建设,而这一带又是有名的地震带。如何在地震活动区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是当时面临的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李四光同志认为,在…  相似文献   

20.
李四光同志指出,目前“所提出的构造型式,大都是燕山运动以来的产物。由于这些较新的构造型式比较容易鉴定,所以就把它们当作头一步的研究对象”至于更古地质时代的“古构造层”中存在着的“古构造体系”还要进一步研究。 本文试以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燕山、辽东及其相邻的胶东、晋东北地区燕山运动以前形成的主要古构造体系。在研究过程中,以各地质时期的古构造形迹分析为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