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中地区冬小麦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李兆元,陈建文,王秀琴(陕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西安·710015)1冬小麦各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1.1播种~苗期~越冬前关中9月中、下旬~10月上旬平均气温12.3~15.8℃,北部和西部较东部、南部为低。越冬前≥0℃积温...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是我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三分之一。如果越冬条件不好,就会造成严重死亡。在常年情况下,越冬死亡面积达6—8%,灾害特别严重年份,可达20%以上。在目前尚不能有效控制气象因子的情况下,开展冬小麦越冬期间的农业气象观测,随时掌握冬小麦越冬存活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于减轻冬小麦越冬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冬小麦越冬期间的农业气象观  相似文献   

3.
基于冬小麦分期播种试验,结合自然大田冬小麦越冬冻害调查实况资料,分析研究2017/2018年偏冷冬年份华北北部冬小麦越冬冻害的成因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应气候变暖,冬小麦播期推迟,但华北北部播种期不应晚于10月21日,播种期推迟或秸秆还田,应加大播种量,确保出苗率和基本苗。品种推广和生产选种时宜冬性和半冬性品种搭配种植,防御出现"冷冬"导致冬小麦越冬冻害的潜在风险。越冬冻害死苗率每增加1%,其产量减少约1 kg·hm~(-2)。冬小麦播种期受降雨且降水多的影响,晚播,播种质量差以及品种冬性、春性特性差异,除草农药使用不当等是越冬冻害死苗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秋冬气候变化对乌鲁木齐冬小麦播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976-2006年秋冬气候条件分析。得出鸟鲁木齐冬小麦冬前生长期间和越冬期间的气候条件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冬前〉0℃积温增加,越冬期初日后推,冬前生长期延长,越冬期间负积温减少。结果表明随着气候的变暖适当晚播更有利于冬小麦生长,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应在传统播种期的基础上向后推迟一候左右。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暖对鲁西南冬小麦播种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翠英 《气象科技》2008,36(5):609-611
用鲁西南1954~2007年冬小麦越冬前气象观测资料.分1954~1980年和1981~2007年两个阶段分别统计其气候要素特征和变化,采用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比分析气候变暖对冬小麦播种期和越冬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鲁西南地区1981年以来比1980年前冬小麦播种期间的平均气温约上升0.5℃,冬前积温增加17.8℃,冬小麦越冬期间的平均气温上升近1.0℃.由于气候变暖和品种更换的共同影响.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较前27年推迟7天左右.为鲁西南冬小麦确定适宜播种期,减少冬小麦冻害、形成壮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对河南南部冬小麦播种期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英慧 《气象》2005,31(10):83-85
以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区的驻马店市为研究区域,利用1961~2003年驻马店市冬小麦播种期内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气候变化对冬小麦播种期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河南南部地区,传统播种期内气温逐渐升高;气候适宜冬小麦播种期逐渐推迟;传统播种期内降水量有所减少。并利用1981~2003年驻马店市冬小麦作物观测资料进一步分析了按照传统观念播种小麦存在的弊端。从而得出结论:在河南南部地区,冬小麦的播种必须打破传统的种植观念,适当晚播,才有利于冬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渭北陕北冬春季大风分布与冬小麦北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渭北及陕北地区冬春季大风时空分布规律的分析, 结合各地区冬小麦种植情况, 论述了大风对各地区冬小麦的影响。由于长城沿线风沙滩地区风蚀严重, 建议此区不种植冬小麦, 其它地区风对冬小麦种植的影响不大。可根据光、热、水综合气象条件决定冬小麦种植区北界。  相似文献   

8.
石河子垦区是全国冬麦越冬死亡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冬小麦越冬期间的死亡问题是影响本区冬麦种植的限制因子.冻害平均3-5年一遇.冻害发生的时间一般在12月到次年3月,2-3月份发现死亡的情况较多.冬小麦越冬期间死亡的主要气候背景是  相似文献   

9.
1975—1980年中较严重的死苗现象发生四年。关于小麦越冬期间死苗的原因,观点不一,如有的强调是低温冻死的;有的说是播种过早因旺长受冻害而死,播种过晚因苗弱冻死;还有的认为是品种问题等。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又不够全面,没有抓住冬小麦越冬期间死苗的本质问题。 通过近几年死苗现象的分析和实际调查我们认为越冬期前和越冬期间水分供应不足越冬初期的气温骤变和播期过早是冬小麦越冬期间造成大面积死亡和严重冻害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播种及越冬期间气象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冬小麦在越冬过程中,存在着冻害、盐碱害、旱害、病害、冰壳害、冻涝害等多方面问题,其中冻害是造成我区冬小麦越冬死苗囊主要的气象灾害。一般年份,冬麦越冬死亡面积约占播种面积的6%~8%,冻害严重的年份达ZO%以上,给自治区小麦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因血匕,农业气象服务从防冻保苗八手,指导冬小麦越冬有很重要的意义。五冻害的类型与指标冻害是指矿C以下低温对麦苗所产生的生理伤害。冻害可分为低温冻害和融冻型冻害两种类型。低温冻害:冬小麦受冻能否致死,主要决定于小麦分奖节是否受冻。当分兴节温度降到它所能忍受的…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冬小麦播种期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张佩  高苹  刘彦丽 《气象科学》2011,31(6):763-769
利用江苏省35个气象台站1961- 2009年冬小麦播种期内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近49 a来冬小麦播种期内各气候要素的变化.结果表明:江苏省冬小麦主要播种期内的日平均气温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且相关显著,其中淮河以南地区升高速度更快;秋季稳定通过15℃的终日总体呈逐年推迟趋势,尽管部分年际间波动较大;按传统播期播种到越冬的≥0℃有效积温与年序也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分析沭阳、淮安、盱眙、滨海、赣榆和徐州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冬小麦发育期资料,及当地冬小麦播种至越冬前积温资料.结果表明:各地冬小麦播种至越冬≥0℃有效积温总体上逐年增加.此外,冬小麦播种期内降水量的波动较大,尤其自1990s中期以来,各地降水量呈逐年递减趋势.得出结论:江苏省冬小麦应适时晚播,并应趁墒及时播种.  相似文献   

12.
张建华  李迎春 《气象》2000,26(8):50-52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农业气候相似原理对新疆棉铃虫越冬的气候指标进行了分析,初步认为,棉铃虫与冬小麦越冬的气候指标相似。  相似文献   

13.
1995-1996年在哈尔滨市农业气象试验站的试验地进行了冬小麦种植试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采取必要的人工措施,冬小麦是可以越冬的。这为在黑龙江省适宜地区推广冬小麦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万荣麦田土壤湿度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1964—2008年万荣县麦田土壤湿度资料,发现:年平均土壤质量含水率呈0.78%/(10a)速率递减,进入21世纪水分条件较差,特别是冬小麦生育期土壤干旱严重;旬平均土壤湿度基本呈一峰一谷型分布;越冬开始前土壤湿度与越冬开始冬小麦分蘖数呈明显的反相关,春季拔节前和拔节抽穗期的土壤湿度与茎杆重呈较明显的正相关,越冬前和春季拔节前的土壤湿度与有效茎数呈明显正相关;越冬前及春季拔节前土壤湿度与全县冬小麦气象产量呈明显的正相关,扬花灌浆期土壤湿度与观测地段的气象产量呈一定的反相关。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冬小麦水分盈亏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浩  马晓群  王晓东 《气象》2015,41(7):899-906
利用安徽省1971—2010年的气象资料和冬小麦产量资料,采用水分盈亏指数分析了安徽省冬小麦全生育期和关键期(孕穗至乳熟期)水分盈亏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旱涝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全生育期和关键期水分盈亏指数基本呈纬向分布,合肥以北水分亏缺明显,江淮南部及其以南地区水分供应基本充足,越往南水分盈余程度越大,总体来看缺水程度关键期大于全生育期;近40年冬小麦水分盈亏指数的时间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年际波动大,旱涝灾害风险增加。干旱主要发生在沿淮淮北地区,涝渍在江淮及其以南地区发生频率较高,典型旱涝年平均减产率分别为4.2%和12.4%;造成冬小麦减产10%的中度旱灾风险北部大于南部,中度涝灾风险南部大于北部。南部涝渍风险和造成的产量损失明显大于北部的干旱,水分偏多的南部地区要尽量减少冬小麦的种植。  相似文献   

16.
徐良炎 《气象》2003,29(4):62-63
1月份 ,北方冬麦区再次喜降瑞雪 ,对冬小麦越冬十分有利 ;南方雨雪天气比较频繁 ,部分地区遭受雪灾或冻害。全国大部气温偏高 ,但变化波动较大。大雾天气发生频繁 ,对交通造成较大影响。1 北方冬麦区再次喜降瑞雪1月份 ,江南大部、华南大部及云南南部、贵州东南部等地降水量一般有 5 0~10 0mm ,其中湖南、广西、广东的局地超过10 0mm ;黄淮南部、江淮、华南南部及湖北大部、湖南北部、浙江北部、江苏南部、贵州大部、重庆大部、云南北部、西藏西南部、新疆北部、陕西关中等地一般有 10~ 5 0mm ;全国其余地区一般不足 10mm ,其中内蒙古、…  相似文献   

17.
选择耐寒冬小麦品种,采取分期播种及平行观测的方法,研究了小麦壮苗安全越冬的措施。以温度为指标确定了保护地的最佳播期和小麦越冬前需积温。  相似文献   

18.
冬小麦是庆阳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每年种植面积三百万亩左右,占粮食作物面积的60%以上。因本区大陆性气候显著,降水年变率大,且冬季寒冷干燥,在气候反常年份,小麦越冬期常发生冻害死苗,造成产量低而不稳。本站从1978年开始,采用分期播种,结合逆境处理和大田调查,对冬小麦越冬冻害的农业气象条件进行了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利用新疆巴楚气象站1983—2012年逐日气象资料及冬小麦生育期资料,采用线性回归、Pearson相关系数方法,分析了巴楚县气候要素和冬小麦生育期的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30 a巴楚县冬小麦生育期内气候变暖趋势明显,月平均气温、月最高气温和月最低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日照时数减少,降水量增多。(2)冬小麦播种、抽穗和成熟期提前,越冬开始和返青期延后,全生育期呈缩短趋势。冬前冬小麦生育天数增加,越冬开始—返青期、返青—抽穗期长度缩短,抽穗—成熟期延长。(3)1—2月气温降低是巴楚冬小麦返青期延后的主要原因,而抽穗和成熟期提前则主要受3—4月、4—6月的气温升高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河北省南部冬小麦产区为例,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近40 a(1971—2010年)冬小麦生育期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干旱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干旱风险特征。结果表明:河北省南部干旱在空间上具有一致性,在时间上春季干旱20世纪90年代少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冬小麦全生育期干旱无明显变化。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冬小麦产量受干旱影响较小,沧州地区影响大,其他地区一般主要受春季干旱的影响。干旱的影响与各地灌溉条件及管理水平有关。冬小麦全生育期,邯郸西南部为干旱较高风险区;邢台、邯郸局部地区为干旱低风险区;其他大部分地区为干旱中风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