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地震显著增强是大震前应力增强到一定程度的显示。强震前震源区周围一定时空范围内经常出现地震活动增强的现象,这是国内外学者早已注意到的异常现象。川滇地区M≥6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以增强为主,但异常出现的范围因地震而异。2017年10月以来,尤其是2018年1月以来,滇西南地区连续发生多次ML≥4.0地震,中等地震活动增强显著,截止5月31日,共发生9次ML≥4.0地震,最大地震为2018年2月9日景  相似文献   

2.
云南地区4级地震频度异常特征与强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兰兰  刘丽芳 《内陆地震》2004,18(4):359-364
对云南地区18次MS≥6强震事件前中、小地震活动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在这些地震发生前1—3年近场区2°×2°范围内4级地震频度基本上出现了显著增强现象,可以用4级地震年累计频度进行定量描述。通过全时空的扫描,确定年累计频度N≥4为异常阈值,该指标通过了置信度97.5%的R值内符检验。并用调整单元对强震附近4级地震活动增强现象给予了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3.
有关波速比异常预报地震的震例已有不少论述,然而就一个地区的波速异常区域特征则很少讨论。为进一步监视地震活动,做好地震预报工作,我们以甘肃及邻近地区近十年来发生的一些中强地震为例,研究了它们的时空特性,並同其它一些地区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4.
如果知道一个大地震的震源参数,就可以计算出发震前的应力场。这个应力场可用来划分出震前呈现出比其他任意形状的地区拥有更大地震矩速率变化的区域,这使我们可把大震前的库仑应力相互作用和地震活动的加剧这两个先前并不相关的课题联系起来。作为实例,我们检验了1950年以来加利福尼亚所有M≥6.5的地震。尽管我们是用加利福尼亚的地震活动性阐述了这个模型,但这种方法是通用的,适用于任何构造活动的地区。同时我们还指出,在已充分了解区域构造情况的地区,这种方法能够用来作为地震危险性评估的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5.
7级大震和中强震的前兆异常有本质区别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韩渭宾  任越霞 《地震》2002,22(2):42-46
据震前次一等地震活动增强、空区和条带等地震活动图像,以及各学科前兆异常持续时间和空间分布等方面,比较了7级经震和中强震的前兆异常特征,结论是没有质的区别,但在量上有明显的差异。中分别对7级强震前5级、6级地震活动增强,和6级地震前4级、5级地震活动增强,选择了时空阈值和预报规则,进行了预报评分检验,得到了肯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广泛收集、整理华北地区地震目录资料的基础上,应用地震活动度S定量地描述地震活动性的方法,通过S值时空扫描,给出了华北地区地震活动性的时空分布图像及其特征。还重点分析了唐山地震前后S值的时空分布现象。我们认为,用地震活动度定量地描述某时空域上的地震活动性的方法是可行的。同时还应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张勇利 《地震研究》1991,14(1):87-93
本文运用分维的概念和方法,对我国部分强震前地震活动时间分维,前震震群活动时间分维,7级以上大地震的余震活动时间分维和小震群活动时间分维进行了计算。初步结果表明,同一类型的地震活动(如强震前较大时空范围内地震活动、强震的余震、前震震群、小震群等类型)的时间分维十分相近,而不同类型地震活动的时间分维存在着差异,一般说来,强震前的地震活动比较普遍地存在降维现象,表现出临近强震时,震源及附近地区地震活动时间结构的有序性增强。这为地震预报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地震活动是地壳构造运动的一种表现。一定地区的地震活动规律密切联系着该地构造运动的特性,本文利用C~(14)测年资料,定量比较粤东、雷琼地区的陆壳上升率,并与地震活动做了对照。  相似文献   

9.
大陆板内地震活动通常表现为偶发性、丛集和迁移。地震观测数据显示了沿地震带的空间聚集和散布于板内的大部分区域、长期平静后的地震活动时间丛集,以及地震带间的迁移。这里,我们使用三维粘-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对板内地震活动时空图像的复杂性进行了探索。模型模拟了动力加载、地震的地壳失稳以及同震和震后的应力演化。对于地壳强度预设随机扰动的横向均匀岩石层,模型预测了不同时间尺度下地震活动不同的时空图像:经过数百年后,空间聚集于窄带和散布于大区域,在数千年后,连成地震带,以及数万年后遍布于模型区域。地震带的方位与动力加载引起的最优失稳方向一致。应力转换和迁移造成地震的时空丛集。当考虑弱化带的影响时,模型预测地震初期在带内活动,之后扩展至远处。如果大震后断层带发生弱化,则在没有强动力加载的条件下,同一断层带也可能再次发生大震。通过简单模型揭示的板内地震活动时空复杂性表明,依赖于有限地震记录的地震危险性评估可能存在偏差,以致于在近代发生过大震的地区高估地震危险性,而在近代少震的地区低估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戚镇英 《华南地震》1992,12(1):38-43
本文以历史地震资料为基础,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比较直观地反映了粤西—桂东南地区未来30年的地震活动趋势。在探讨的时空范围内,估计存在发生1—3次中强破坏性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利用油水深井动态监测油田地区的地震活动是油田地震测报工作的一项主要工作。我们在监测地震时,发现在油田的某些地区,油水井的动态异常反映比较敏感,有时其变化量比较大,而另外一些地区则反映不甚明显。我们在总结唐山地震和菏泽地震时也发现有类似的震兆异常变化。根据有关资料的分析研究,我们认为在某些特殊的构造部位,它对于地震的反映比较敏感,也就是说存在着震兆敏感区。  相似文献   

12.
2021年青海玛多7.4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青海玛多7.4级地震前日常跟踪工作中出现的地震活动异常,系统梳理羌塘块体6级地震成组、中国大陆5级地震低频活动、青藏高原东北缘中等地震活动显著增强以及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震群活动的时空异常特征,总结多项指标的预测意义,并对部分重要指标做了预测效能评估。同时,通过研究碌曲震群的时空分布特征,认为碌曲地区是一个应力敏感区域,对周边地区中强地震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意义,在后续震情监视过程中应该作为重要指标来跟踪。  相似文献   

13.
使用时空扫描方法,研究了2007年宁洱6.4级地震震前川滇地区地震频度的空间演化过程,发现自2007年2月到震前,川滇地区整体上地震活动呈现持续增强的变化;而思茅地区的地震活动自2007年2~4月增强,5月份减弱,同期文山地区出现地震活动的增强.从应力场演化的角度探讨此次地震的孕震过程,认为2007年4~5月间,思茅与文山地区地震活动演化的差异与宁洱地震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正>南北地震带南段的地震活动非常活跃,另外盆地地区人口密集,易损性高,尤以昆明、玉溪盆地最甚。研究和评估强烈地震可能产生的人员伤亡,对于地震活跃地区的防震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十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从各种角度对地震伤亡的规律进行了探索研究,但地震灾害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各地区的建筑结构和抗震性能以及地形地貌等均有较大差异,因此需要研究一种适用于玉溪盆地的震后人员死  相似文献   

15.
2006年荣昌地区地震活动增强,调查发现,荣昌县发生的一系列小震活动与附近油气井注水密切相关。荣昌井孔注水与地震活动之间具有时空关系,对注水与地震序列的时序分析表明,该序列具有前震一主震一余震和丛集性地震活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喜马拉雅地区的均衡重力异常与地震活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50—1975年的地震资料,用地震迭加法绘制了喜马拉雅中、东部地区地震活动性图。并与该地区均衡重力异常进行定量比较。结果表明:在喜马拉雅地区地震活动性随均衡重力异常下降(上升)而增强(减弱),大的负均衡重力异常往往与高地震活动性有关。较强的地震活动通常出现在均衡重力异常水平梯度变化较大的地区,缅甸西北地区地震释放的能量为喜马拉雅中部地区的二倍,结合该地区大地构造,探讨了造成高地震活动性和均衡重力异常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7.
四川地区5级以上强震前弱震活动的频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于1970年7月到1983年12月四川地区16组5级以上地震前,分别统计Δ≤30km,30km<Δ≤50km,50km<Δ≤100km范围内(对于7级以上地震另加100km<ΔA≤150km和150hm<Δ≤200km)弱震活动逐月频度的变化。其中15组震前弱震活动出现较明显的变化。 临震前震中附近弱震活动频度变化的主要特征,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种在临震前一段时间里,震中附近以平静或弱震活动减弱为主要特征。另一种在临震前,震中附近弱震活动增强。如果观察的时间尺度放长一点,可以发现,大多经历过起伏。凡是有较长观测资料的,一般都有增强一减弱,或增强一减弱一增强(有的再稍下降)的过程。 本文借鉴陈顒、耿乃光、姚孝新和马瑾等岩石破裂实验研究成果,对上述强震前弱震活动频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我国一些主要沉积盆地的较强地震与石油天然气在空间上的分布关系,发现在油气储集的地区往往没有地震发生,而在地震发生的地区也往往没有油气储集。根据这一认识,我们可以把蕴藏油气的地区作为识别地壳稳定性的一种标志,无疑对地震危险区划是有意义的。同时,我们又把地震活动地区作为识别非含油气构造的一种标志,无疑对寻找地下油气资源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引言 地震的时空分布是地震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一个地区的地质构造、介质性质、地热分布和均衡补偿作用等因素,决定了该地区的地震总体特征和能量分布特点。在没有大震发生的时期,地震的时空分布相对稳定;在临近大震的时期,地壳应力状态会发生急剧变化,导致地震时空分布的异常,造成形形色色的震前地震活动图象。已经发现的有空  相似文献   

20.
1974年12月22日辽宁参窝水库区发生5.2级(M_L)地震,本文通过分析5.2级地震在海城7.3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中的地位、测定地震序列在各台的P、S波振幅此以及P波初动半周期等地震学参量,认为该地震序列中最大地震发生前后,参窝地区构造应力作用形式及应力集中程度基本上没有变化,只在海城大震后才发生显著改变。作者认为,在监视大范围地震活动时空变化的同时,如果一次中等地震序列中的最大地震发生前后,某些诸如振幅比(反映构造应力作用形式)和P波初动半周期(反映地震应力降及应力集中程度)等地震学参量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则可能表明,不久将在附近地区发生更大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