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湖南黄金洞金矿床毒砂中金的赋存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湖南黄金洞金矿主要载金矿物毒砂进行了金含量、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扫描和透射电镜、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及穆斯堡尔谱等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含金毒砂在成分上及结构上都明显地偏离理想毒砂;金含量高而稳定;毒砂中的铁为F_e~(3+);金主要呈晶格金存在,以类质同象形式置换毒砂中的砷.  相似文献   

2.
含钴黄铁矿特征及其工业意义的研究梁有彬黄铁矿中的杂质元素与矿床类型及成矿温度有关;不同成因的黄铁矿含有不同的特征元素;黄铁矿中的Co含量与杂质元素可作为不同成因矿床的参数,具一定成因意义;黄铁矿中的钴除类质同象外,还成钴的硫化物,呈显微或超显微细粒包裹体;含钴的黄铁矿具重要的综合利用价值。(《矿物岩石》,1984,3,63—69)  相似文献   

3.
次显微金在黄铁矿和毒砂中的赋存状态新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新认以了含金黄铁矿、含金毒砂中次显微金的电子顺磁共振实验和溶解实验的结果。指出它们均不能作为存在类质同象金的证据,含金黄铁矿和含金毒砂中的顺磁中心可能由As、S之间的类质同象取代引起;硝酸溶解金的载体矿物后溶液中出现的Au3-离子可能来自金的硫化物的微包裹体金。进而认为含金黄铁矿和含金每秒中不可能存在类质同象金。  相似文献   

4.
孙思辰  张良  吴圣刚  高磊  彭劲松  文亭 《岩石学报》2018,34(5):1469-1483
黄金洞超大型金矿床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赋存于新元古界浅变质岩系中,受控于NNE-NE向长平断裂带,金资源储量达100吨。该矿床可由南至北分为金福、金塘、杨山庄和曲溪矿段,主要矿化类型有石英-硫化物脉型、构造角砾岩型和黄铁毒砂绢英岩型。金属矿物主要发育有自然金、毒砂、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磁黄铁矿等;非金属矿物有石英、绢云母、方解石和菱铁矿等,其中金主要以自然金与不可见金形式存在。根据野外与镜下观察,金成矿作用分为Ⅰ石英-金-毒砂-黄铁矿、Ⅱ石英-金-多金属硫化物-白钨矿和Ⅲ石英-辉锑矿-绿泥石3个阶段,前二者为主要成矿阶段。曲溪矿段Ⅱ阶段毒砂相对不发育、而磁黄铁矿和自然金显著发育,绿泥石主要发育于Ⅲ阶段中,与辉锑矿及闪锌矿共生。根据不同矿段各阶段毒砂与Ⅲ阶段绿泥石成分,计算其温度、lgf(S_2)与lgf(O_2),可见Ⅰ阶段成矿温度与硫逸度高于Ⅱ阶段:杨山庄矿段两阶段成矿温度分别为300~378℃、260~300℃,lgf(S_2)分别为-11~-7.2、-11.9~-10.1;金塘两阶段成矿温度为240~311℃、245~298℃;金福Ⅱ阶段成矿温度上限为297℃;曲溪矿段成矿温度为268~368℃,Ⅱ阶段毒砂lgf(S_2)与Ⅲ阶段绿泥石lgf(O_2)分别为-13.2~-8.7、-50.9~-40.1。根据不同阶段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成矿温度与硫逸度演化特征,推断Ⅰ、Ⅱ成矿阶段伴随强烈的硫化作用,金以类质同象方式进入毒砂和黄铁矿中,形成不可见金;其中Ⅱ阶段由于成矿流体压力骤降,含金流体发生相分离作用,H2S等气体大量逃逸,导致成矿流体中硫含量骤降,加以硫化作用持续消耗流体中的硫,促进了含金络合物分解与自然金的沉淀。  相似文献   

5.
内生金矿床中毒砂的热电性特征李晓敏靳是琴(长春科技大学材料科学系,长春130061)关键词毒砂热电性金矿床毒砂是内生金矿床中常见的含金矿物,热电性是毒砂重要的找矿标型之一。本文对7个金矿床(黑龙江佳木斯地块上的老柞山、平顶山及东风山金矿床;吉林南部老...  相似文献   

6.
该省不同类型金矿的自然金均以高成色(>900)出现为特征。与金相关的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铁矿、毒砂、辉锑矿等,其产出形态、元素组合、元素比值及硫同位素组成等特征,不但可作为研究和划分内生金矿不同类型成因的依据,而且利用与金相关的矿物找金(如“锑中找金”),根据主要含金矿物与相应矿石建造的元素组成,建立不同成因类型内生金矿床的元素地球化学找矿评价指标,都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次显微金在黄铁矿的毒砂中的赋存状态新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重新认识了含金风黄铁矿,含金毒砂中次显微金的电子顺磁共振实验和溶解实验的结果,指出它们均不能作为存在在类质同象金的证据,含金黄铁矿和含金毒砂中的顺磁中心可能由As,S之间的类质同象取代引起;硝酸溶解金的载体矿特后溶液中出现的Au^3+离子可能来自金的碲化物的微包裹体金,进而认为含金黄铁矿和含金毒砂中不可能存在类质象金。  相似文献   

8.
湖南产于前寒武系中金矿床毒砂的标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产于前寒武系中的金矿床尤其是砷金矿床 ,毒砂分布甚广 ,毒砂中 Au含量一般 12 0×10 -6~ 2 50× 10 -6,金的分布率达 64.3%~ 93.1% ,是金的主要载体矿物。毒砂的形成有早、晚两期 ,化学成分为 S富 As亏型 ,并以富含微量元素 Sb、 ( Se)、 Ni、 Co而贫 Mn以及晶胞参数 a0 值增大等为标型特征。绝大部分含 Au毒砂的光片没有显微金存在 ,即使利用电子探针也难以发现金。由此产生了毒砂中的金以超微细颗粒存在或以晶格金形式存在的分歧。经有关金矿床多项实验研究结果 ,初步认为毒砂中的“不可见金”大多数是以纳米级微细粒状存在。  相似文献   

9.
金矿床中金与黄铁矿和毒砂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卡林型金矿中的金,以肉眼,甚至在显微镜下都看不到,因而称之为“不可见金”.经过金的物相分析,发现Au与毒砂、黄铁矿有关.进一步的问题是:Au在毒砂、黄铁矿中呈何状态分布,是呈微细的独立矿物?还是类质同象?是以化学键进入毒砂、黄铁矿的晶格?还是吸附在其表面?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世界上其他类型金矿,如浊积岩型金矿、造山带内太古代绿岩带金矿、变质金矿、与火成岩有关的金矿,甚至含金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其中的金除了以自然金(可见金)产出外,在黄铁矿、毒砂、辉锑矿、雄黄等硫化物中还含有不可见金.从不可见金到可见金,需经过热液蚀变作用,在高As条件下,温度和硫逸度的升高,可溶出不可见金,在温度下降和还原条件下,Au以可见金形式存在于蚀变环带中.这种从不可见金到可见金的转换过程,反映了Au、As、S以及Fe等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金矿中的黄铁矿和毒砂具有相似的结构,包括在其原始生长的晶体中含有不可见金,并且在稍后的成矿阶段内形成赋存有可见金的蚀变环带.蚀变环带以As含量高为特征,并且,后期的可见金是沿裂隙或毒砂与黄铁矿的粒间分布.可见金是热液活化了矿物内的不可见金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辽宁盖县猫岭金矿床毒砂的矿物学研究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盖县猫岭金矿床以毒砂和磁黄铁矿为主.毒砂可划分为大颗粒毒砂、细脉状及毒砂石英脉中的毒砂和细粒浸染状毒砂三种性状.毒砂与金矿化密切相关.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矿区毒砂为“硫”毒砂,形成于中低温条件、中深部位.毒砂中δ~(34)S值同辽河群的δ~(34)S相一致,表明毒砂中的硫来源于辽河群.毒砂矿物标型特征指示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11.
紫木凼金矿床载金矿物及金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木凼金矿床主要载金矿物为含砷黄铁矿和毒砂,氧化矿石中,金呈显微粒状自然金-显微金嵌布于褐铁矿,石英水云母,方解石的颗粒间或孔隙中,原生矿石中,金主要呈次显微粒自然金-次显微金包裹体,其次是类质同像形式赋存在含砷黄铁矿和毒砂矿物中。  相似文献   

12.
藏南查拉普金矿床载金矿物特征与金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铁矿和毒砂是卡林型和造山型金矿床重要的载金矿物。文章通过电子探针(EPMA)分析研究了藏南查拉普金矿床不同类型黄铁矿和毒砂中Au、As、S、Fe等元素的含量变化和分布规律,发现不同阶段的黄铁矿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和元素组成特点。沉积成岩期黄铁矿(Py1)主要呈草莓状、胶状,常构成环带状黄铁矿的核心,其中金的含量最高,显示了金在沉积成岩期的大量富集。热液期早阶段黄铁矿(Py2)主要呈自形-半自形的立方体,与Py1元素(S、Fe、As)组成相近,显示了一定的继承演化关系。热液期主阶段黄铁矿(Py3)与毒砂共生,多呈自形-半自形的五角十二面体、立方体,常包裹早期的黄铁矿形成环带结构。Py3中As的含量明显升高,其增加量近似等于S的减少量,说明As主要进入黄铁矿晶格替代了S的位置。各个阶段的黄铁矿和毒砂中Au的分布在EPMA微束的分辨率下均显示是不均匀的,Au在Py1和大部分Py2中主要以纳米级自然金(Au0)的形式存在;而在Py3中主要以(Au+)的形式存在,少部分以纳米级自然金(Au0)形式存在。Py1的结构及元素组成与典型卡林型金矿和造山型金矿沉积成岩期黄铁矿的特点相似,而Py3的大量发育则符合卡林型金矿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龙王江锑砷金矿床具明显的层控特征,空间分布严格受构造控制,褪色蚀变带是矿床赋存的重要标志,矿化主要与毒砂化和硅化有关。原生晕综合异常是成矿作用的地球化学标志。矿石中的金、砷含量呈正相关,金和砷的相关系数近于1。毒砂可作为寻找锑砷金矿床的标型矿物,而砷则是其标型地球化学指示元素。成矿作用是在中低温(330—178℃)条件下进行的,硫同位素组成具变质还原硫特点。该矿属于与元古界浅变质岩有关的变质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长沙-平江(长-平)成矿带位于江南造山带中段,金资源储量达250余吨。该区金矿床是典型的沉积变质岩容矿的热液脉状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清晰,然而巨量金来源与矿床成因尚不明确。正冲金矿床主体赋存于新元古代变质沉积岩中,矿区内同时发育少量花岗岩体,是识别不同地质体对成矿贡献的理想选择。因此,本文选取正冲金矿床,在野外宏观地质工作基础上,系统开展了成矿阶段划分与载金硫化物同位素地球化学测试等工作。正冲金矿床严格受控于NNE-NE向的长-平断裂及其次级断裂系统,矿体呈脉状,走向NW或NNE,蚀变分带不明显。正冲金矿床矿物组合简单:早阶段发育有乳白色贫矿石英与白云母;成矿主阶段为石英细脉与自然金黄铁矿毒砂-多金属硫化物-少量绿泥石;成矿晚阶段发育有石英-方解石脉。其中,黄铁矿与毒砂是矿床内自然金与不可见金重要的载体。为弱化毒砂和黄铁矿裂隙中细粒多金属硫化物对同位素地球化学结果的干扰,本次研究挑选自形、未变形的毒砂、黄铁矿颗粒测试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载金毒砂铅同位素组成~(208)Pb/~(204)Pb、~(207)Pb/~(204)Pb与~(206)Pb/~(204)Pb分别为37.867~38.285、15.555~15.663与17.743-18.073,略高于黄铁矿铅同位素组成37.774~38.268、15.547~15.660与17.670~18.021;毒砂δ~(34)S变化幅度较小(-4.7‰~-0.9‰,均值为-3.0%),略高于黄铁矿δ~(34)S值(-9.1‰~-1.1‰,均值为-4.4‰),成矿流体氧逸度约为10~(-30.7)。正冲金矿床硫、铅同位素组成与赋矿围岩、区域内岩体和斑岩型矿床同位素特征具有较大差异,说明区内岩体与赋矿地层并不是正冲金矿床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金矿床成矿物质具有深源特征,可能来源于比冷家溪群地层变质程度更高、沉积位置更深的变质沉积岩。结合区域地质背景、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年代学资料,推断正冲金矿床为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张一帆  范裕  陈静  刘兰海  李梦梦 《岩石学报》2021,37(9):2791-2804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作为我国矿床学研究程度和矿产利用技术水平最高的成矿带之一,大部分矿床中除了主要成矿元素铜、金、铁和硫等,还伴生潜在可利用的关键金属资源镉、钴、硒、碲和铼等。由于目前矿山主要选矿回收铜、铁、硫、铅、锌、金和银等主要矿种,在不改变选矿工艺的条件下,矿山产品矿精粉中关键金属的分布特征和可利用性是当前关键金属资源利用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对成矿带内玢岩型铁矿床、矽卡岩型铁矿床、矽卡岩型铁铜矿床、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斑岩型铜金矿床和角砾岩筒型铜金矿床等六类矿床的矿山产品(铜金粉、硫精粉、铁精粉和金精粉)进行了系统化学成分分析,发现目前的矿山产品中关键金属元素含量普遍不高,但矽卡岩型铁矿床中的龙桥铁矿床硫精粉中富集钴,具有综合回收利用钴资源的潜力。在此基础上,本次工作利用综合矿物分析技术(TIMA),扫描电镜(SEM)和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三种测试方法,系统开展了富钴硫精粉中钴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龙桥硫精粉中钴矿物为辉砷钴矿、铁硫砷钴矿和硫铜钴矿,分别占硫精粉中总钴含量的9.93%、0.64%和0.01%。黄铁矿晶格中类质同象形式产出的钴占总量的81.97%,此外还有7.46%的钴赋存在其他矿物中。通过对比研究,初步建立了矿精粉中关键金属元素赋存状态的研究方法流程,为矿精粉中钴的回收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湖南及类似地区的金矿床,金高度富集在黄铁矿、毒砂和辉锑矿中.这些载金的硫(砷)化物具有各自特征性的标型.由于黄铁矿、尤其是毒砂中的金大多属于质点小于0.1 μm的不可见金,不仅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找到,即使利用电子探针和在高倍电镜下进行金的特征X射线扫描亦未发现金矿物富集区.由此引起了这类矿物中的金是呈超微细粒形式存在,还是以类质同像存在于其矿物晶格中的不同看法.所以,研究黄铁矿和毒砂的标型特征,查明金的赋存状态,对金的利用十分重要.经有关矿床多项实验研究及选矿试验结果,认为黄铁矿与毒砂中的不可见金,除次显微金外主要应为“纳米金”(矿物金),而非晶格金(结构金).  相似文献   

17.
刘珉 《甘肃地质》2021,(1):68-75
老豆金矿床是西秦岭夏河—合作矿集区典型金矿床之一。本文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确认矿石中存在黄铁矿、毒砂、方铅矿、闪锌矿、辉锑矿、辉锑铅矿、脆硫锑铅矿、块硫锑铜矿、方黝锡矿等多种矿物,确定老豆金矿成矿金属元素组合为Au-As-Sb-Cu-Pb-Zn,根据金元素含量特点判断金元素主要以超显微纳米级自然金(Au0)和固溶体金(Au+)的形式附存于闪锌矿等载金矿物中,方黝锡矿等还原性矿物特征指示矿床形成于氧逸度较低,硫逸度较高的还原环境中。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野外地质勘查、研究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三官庙金矿床基本地质特征.通过系统的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将三官庙金矿床热液期成矿阶段划分为成矿早阶段(S1)、主阶段(S2)和晚阶段(S3),主阶段形成大量硫化物及方解石石英脉(团块),并形成金矿化;载金硫化物主要为毒砂、黄铁矿,均为同一世代,形成环境条件稳定,总体与金同时生成.利用电子探针(EPMA)对载金硫化物进行分析,结合元素面扫描成像,认为三官庙金矿石中"不可见金"普遍分布于黄铁矿、毒砂等硫化物中,在黄铁矿中主要以超显微包裹的纳米金形式存在,在毒砂中以固溶体金形式存在.三官庙金矿床热液黄铁矿电子探针(EPMA)分析具有较高的Co/Ni比值,在As-Co-Ni微量元素图解中位于岩浆热液区,这些特征指示黄铁矿为岩浆热液成因;依据金矿石、围岩、钠长角砾岩全岩稀土元素数据,认为三官庙金矿床矿石显示了对钠长角砾岩稀土元素特征的继承演化,说明二者之间具有成因联系;Au/Ag比值、热液硫化物共生组合、毒砂标型特征等表明三官庙金矿床成矿主阶段流体性质为碱性,氧逸度logf(O2)<-28.5、硫逸度logf(S2)平均-8.4,毒砂温度计计算成矿温度约350℃.综合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认为,三官庙金矿床成因类型为与钠长岩相关的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甘肃寒山剪切带型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和成因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寒山金矿床是北祁连山地区新发现的一个大型韧脆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成矿主岩为奥陶纪玄武质安山岩类,矿化蚀变以强石英绢云母化为特征。成矿作用分为内生成矿期和表生成矿期。内生成矿期又分为微晶石英绢云母阶段、石英白云母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第二阶段成矿含有大量黄铁矿等硫化物,为主要金成矿阶段。表生成矿期由硫化物氧化为硫酸盐类,自然金沿风化空洞或裂隙存在。在内生矿化蚀变过程中,大量硅质、碱质、CO2、REE,尤其是LREE带入成矿体系  相似文献   

20.
西秦岭造山带在晚三叠世期间由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碰撞拼合而成。其地质演化历史复杂,岩浆活动频繁,矿产资源丰富,区内累计探明黄金储量大于1 200 t。然而,金矿床成因还存在卡林型、造山型、岩浆热液型和与侵入体相关等多种观点。完肯金矿床金资源量约3.5 t,位于西秦岭造山带西南段,赋存于下三叠统隆务河组浅变质沉积岩中,矿体主要受近EW和NW-SE向断裂控制,主要发育浸染状和细脉网脉状矿化,是区域内典型金矿床,也是理想的研究对象。本文通过开展岩石学、矿相学和载金硫化物地球化学研究,拟查明金的赋存状态,并探讨其矿床成因。研究表明完肯金矿床成矿作用可以分为3个阶段:成矿早阶段为黄铁矿(Py1)-石英-绢云母-绿泥石阶段;成矿主阶段为黄铁矿(Py2)-毒砂-石英-绢云母-绿泥石阶段;成矿晚阶段为石英-方解石-闪锌矿-方铅矿-辉锑矿阶段。电子探针分析数据(已检出的样品)显示黄铁矿金的含量(质量分数)为0.11%~0.24%,毒砂和闪锌矿金的含量分别为0.11%~0.28%和0.16%~0.37%。黄铁矿、毒砂样品中的金含量大多低于检测限,闪锌矿样品中金含量相对较高,70%的测点金含量高于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