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纵湖地处江苏省里下河地区的腹部,在盐城、兴化两市之间,湖形略近椭圆,东西长6km,南北宽5.5km,面积28km~2,为里下河地区之最大湖泊。湖盆浅碟形,湖底甚平坦,高程一般在0.1—0.3m。该湖主要承受郭正湖、蜈蚣湖和得胜湖三个小型湖荡地区的来水,经由南部的鲤鱼河、中引河等入湖。排水河道主要为东北部的蟒蛇河及东部的兴盐界河。以多年平均水位1.42m计,平均水深1m,蓄水量0.285×10~8m~3;汛期平均水深1.8m,蓄水量0.501×10~8m~3,枯水期平均水深0.5m,蓄水量0.14×10~8m~3。具蓄洪、灌溉之利。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简介     
闵骞 《湖泊科学》1993,5(1):96-97
鄱阳湖(115°49′E—116°46′E、28°24′N—29°46′N)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河来水。经湖口注入长江,是一个过水性吞吐型湖泊。流域面积162225km~2,湖面积和容积高水时分别为3210km~2和252×10~8m~3,低水时分别是146km~2和4.5×10~8m~3,高水呈湖相,低水呈河相,有“洪水汪洋一大片,枯水漫长一条线”的自然地理景观。平均宽度16.9km,最宽处70km,最窄处仅3km,最大长度173km,平均水深8.4m。  相似文献   

3.
一、霞浦湖日本超过1hm~2以上的天然湖泊有483个,水库2730个。霞浦湖是日本第二大潮,为海迹湖。位于关东平原东部利根川入海口附近,距东京约50km,是利根川水系的一部分。流域面积2169km~2,湖泊面积220km~2(其中西浦171km~2,北浦37km~2,外浪逆浦12km~2),最大水深7m,平均水深4m,属浅水型湖泊。湖水容积8×10~8m~3,平均滞留日数200天。霞浦湖原是咸水湖,1963年在日立川和利根川汇合处上游500m处  相似文献   

4.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南侧,地处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北缘,面积为2425km~2,是我国五大淡水胡之一。平均水深2.12m,最大水深3.33m,容积为51.5×10~8m~3。太湖不仅是享誉国内外的旅游胜地,而且还是太湖地区的主要水源,兼有航运、灌溉和渔业等多种功能。太湖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盛名经久不衰也主要是受惠于太湖。可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太湖只知索取。不知  相似文献   

5.
太湖的泥沙与演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小根 《湖泊科学》1992,4(3):54-60
历史时期,太湖是不断扩展的,其平均扩展速率为0.37km~2/a。据沙量平衡分析与计算表明。因湖岸崩塌和太湖水系的输沙作用,近期太湖的泥沙淤积量为9.28×10~5t/a.泥沙数量虽然不大,但经过长期的积累,对太湖演变具有深刻影响。就自然演变趋势而言,近期太湖面积仍以0.168km~2/a的速率扩大,容积则以3.95×10~5m~3/a的速率减小,太湖正进一步向浅平方向演变。然而,因围湖造田,建国以来,太湖的面积则以4.58km~2/a的速率在减小。  相似文献   

6.
人类活动对青海湖水位下降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隅。近三十年来由于自然要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湖周生态环境急剧退化,湖水位下降达3.35m,湖面收缩约300多km~2。根据调查研究以及其他方面的资料。青海湖多年平均亏水量4.36×10~8m~3,而人为活动耗水量占亏水量的8.7%。仅占湖面蒸发量的1%。所以,人为耗水与湖水位波动无明显相关,湖水位下降虽然是综合效应,但主导因素是气候变化,并导致湖周生态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7.
大渡河龚咀水库泥沙特性与淤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林承坤 《湖泊科学》1992,4(2):11-18
龚咀水库库容3.1×10~8m~3,是大渡河上最大的水库,从1971年蓄水以来的15年间,淤积量达2.2096×10~8m~3,占库容的71.3%。淤积可分蓄水初期,三角洲发展和淤积接近平衡三个时期,其淤积率分别为83.5%,53%和2.9%。淤积物的平均粒径从1.82mm增加为3.38mm。卵砾推移质移动至坝前。淤积量变化过程即为输沙能力调整恢复过程。  相似文献   

8.
发刊词     
湖泊作为地表储水域中滞水时间较长的一种自然综合体,对于周围环境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全球天然湖泊蓄水量大约有1.76×10~5km3,作为人工湖泊——水库的蓄水量有5.45×10~3km~3.我国1km~2以上天然湖泊总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0.8%,总蓄水量约710km~3;水库总库容约为430km~3.这些湖泊(含水库)内调蓄的水资源对于解决日益尖锐的水量供需矛盾来说,无疑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此外,湖泊还具有调节江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面积3210km~2,容积252×10~8m~3,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淡水湖泊,地理坐标115°49′—116°46′E、28°24′—29°46′N。鄱阳湖水文气象实验站位于江西省星子县城,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江西分院湖泊实验站,始建于1959年4月。旱期的湖泊实验站由中国科学院江西分院、南京地理研究所、华东水利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筹建,下设水文气象研究室和水生物研究室,系综合性的湖泊实验研究基地。 1961年底撤消中国科学院江西分院湖泊实验站,将其水文气象研究室保留,改建为江西省鄱阳湖水文气象实验站,作为湖泊水文、气象专项实验基地。  相似文献   

10.
《湖泊科学》2023,35(2)
三峡水库,位于长江中游,是三峡工程建成后蓄水形成的人工湖泊,面积1084km^2,是我国最大的水库。2003年开始蓄水,175m正常蓄水位高程时,水库总库容为393×10^8m^3(摄影:黄正平)。  相似文献   

11.
洪泽湖水生植被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张圣照 《湖泊科学》1992,4(1):63-70
本文对洪泽湖水生植被的种群组成、植被类型、演变动态及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研究。洪泽湖水生植被面积为550km~2,占全湖总面积34.44%,年生产量约211×10~4t(湿重),即相当于4.64×10~(15)J(能量)。另外,本文还对如何调整洪泽湖植被的组成,引进优良品种,合理开发利用水生植物资源,提出了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2.
《湖泊科学》2022,34(5)
抚仙湖,位于云南省中部,为构造断陷湖. 面积214.7 km2, 平均水深89m, 最大水深155m,蓄水量204×1088 m3(水位1722.5m时), 是我国第二深水湖泊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有限元法反演了南海及邻域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基本特征,着重讨论了应力场与地震活动、火山活动、活动断裂和地壳升降运动等的相关性,并根据最大剪应力的数值将本区划分为极不稳定区(≥1.8×10~7Pa)、不稳定区(1.2×10~7Pa-1.8×10~7Pa)、次稳定区(6×10~6Pa-1.2×10~7Pa)和稳定区(<6×10~6Pa)等4个大区域的地壳稳定性分区。  相似文献   

14.
①湖北省资料系由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提供;②淀山湖跨上海、江苏,面积已统计在上海市内;③贵州省的湖泊面积统计在云南省内;④其他系指不包括上述各省(区)的湖泊面积:1.四川省691m~2(泸沽湖已统计在云南省区);2.台湾省(日月潭7.7km~2);3.甘萧省150km~2(咸);4.宁夏回族自治区18km~2(咸);5.山西省74km~2(咸);6.陕西省18km~2(咸);7.广东省13.4km~2(淡);8.广西省3.0km~2(淡);9.河南省19.0km~2(淡)  相似文献   

15.
张之丽 《湖泊科学》1994,6(3):283-286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湖泊水面面积784km~2,位于安徽省中部。巢湖及其流域是长江下游北岸的一条主要水系,流域面积14200km~2。行政区划包括巢湖、六安两地区及合肥市,计有九县二市,人口530万人。耕地44×104hm~2,其中江淮分水岭以南丘陵地区26×104hm~2,沿江滨湖圩区18×10~4hm~2。是安徽省粮油、水禽、鱼类的主要产地之一,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建国后,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巢湖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长江大堤全面加固,巢湖闸、裕汐闸先后建成,控制了江洪倒灌,初步解除了江洪的威胁。但在流域治理中,尚有以下两个关键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一是巢湖洪水出路少,全流域排水出路仅有裕汐河一处,  相似文献   

16.
冰后期长江三角洲沉积通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265个长江三角洲钻孔地层资料中识别出了冰后期海侵旋回底界面和(或)最大海侵面, 分别记录了它们的埋深值. 由此绘制出了长江三角洲冰后期沉积物等厚图及冰后期最大海侵以来的沉积物等厚图, 计算了冰后期沉积旋回及其海侵和海退层序的沉积物数量, 并且分析了其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长江三角洲在冰后期及其海侵和海退期间的沉积物数量分别为17742.2×108 , 9791.9×108和7950.3×108 t. 其中, 下切河谷沉积量超过三角洲两翼, 海侵期沉积量大于海退期, 南翼沉积量大于北翼, 两翼前缘沉积量大于后缘. 综合考虑冰后期滞留于现今三角洲地区的沉积物数量与长江输沙量之间比值的变化以及输沙量本身可能的变化, 可以认为冰后期长江年均输沙量应当在2.36×108~4.86×108 t之间, 总量约为35400×108~70800×108 t; 年均输向外海和相邻岸段的泥沙在1.18×108~3.54×108 t之间, 总量约为17700×108~53100×108 t.  相似文献   

17.
吴国华  罗伯华 《地震研究》1993,16(2):124-131
1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地震后,使用2台Worden重力仪在7.6级地震震中附近的大塘乡下扎二进行了定点场地重力测量,本文对这次重力测量的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观测期间在竹塘附近发生的二次强余震(11月27日,M=5.9,11月30日,M=6.7),震前引起了约30×10~(-8)ms~(-2)的重力变化,并且认为这二次强余震的孕育过程可以用DD模式来进行解释,据此初步估算这二次强余震之前的最大应力值约4×10~7达因/厘米~2,应变值约4×10~(-5),震源体的隆起约12厘米。  相似文献   

18.
重力复测资料表明,沧州地区出现趋势性变化,最大变幅达92×10~(-8)m/S~2。本文的分析结果认为,这种变化部分与沧州地区地面沉降有关,部分与地壳深部的变异因素有关,不排除该地区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需水量评估方法与例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首先评价了生态环境需水量概念内涵, 包括概念的界定、生态环境水的组成结构和需水特点.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生态环境需水量分级和计算方法. 以黄淮海地区为研究实例, 估算了研究区生态环境现状用水量、最小需水量、适宜需水量, 并计算了相应的缺水量. 然后根据相关的规划, 对未来的水平年2010年, 2030年和2050年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了预测. 结果显示, 随着功能设定的不同, 水资源参照平台的差异, 最小和适宜生态环境需水量不同, 相应的缺水量也会产生差异. 研究表明, 黄淮海地区最小生态环境需水范围在2.84×1010~1.02×1011 m3, 适宜需水量范围在6.45×1010~1.78×1011 m3, 最小需水时的缺水量范围为9.1×109~2.16×1010 m3之间, 适宜需水时的缺水量范围为3.07×1010~7.53×1010 m3之间. 通过不同的缺水量数值, 可以安排配水的优先性. 三个预测年的生态环境需水量范围分别为4.49×1010~1.73×1011 m3, 5.99×1010~2.09×1011 m3和7.44×1010~2.52×1011 m3.  相似文献   

20.
利用树轮资料重建黑河近千年来出山口径流量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依据黑河上游流域内获取的树木年轮样本和该河上游及出山口水文站径流资料,利用树木年轮水文学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年轮年表.年表与河流径流量的相关关系,重建了黑河上游及出山口径流.得出在距今1319a以来,黑河莺落峡出山口最大年径流量为26.74×10~8m3/a,最小为6.44×10~8m3/a,年际变率Cv=4.17,多年平均为15.284×10~8m3/a.特枯、偏枯水年以及平水年、特、偏丰水年出现的概率分别为18.9%,23.9%,20.5%.19.0%,17.7%.相对而言,枯水年稍多一些.持续5a以上的枯水段出现过37次,共358a,持续最长的枯水段达22a;丰水段为38次,共390a,最长达39a.这两种现象仅占总数的一半,另一半是2~3a间的丰、枯水循环和平水期.小周期循环是出山口径流量的主要变化方式.同时也有较明显的中、长周期变化.据历史文献记载中所描述张掖(原甘州)旱涝灾害与出山口年径流量的对比中,旱灾的吻合率高达80%以上.而涝灾也在60%以上.从中长周期的变化趋势来看,目前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出山口径流量正处在一个百年尺度的丰水期中.这一结果是目前我国在利用树木年轮重建千年以上长度水文资料的首例工作.它为黑河流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合理利用地表水资源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