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对同一种属但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两种颗石藻进行了加热模拟实验,探讨其成烃机理。实验发现,颗石藻含有丰富的石油烃类,加热生成的正构烷烃及类异成二烯烷烃分布与含颗石藻烃源岩相似。对颗石藻生烃的热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氯仿沥青大量产生及烃类组成发生较大变化的实验温度区间为200~300℃,此阶段产物相当于镜质体反射率R0为0.35~0.55的含颗石藻烃的源岩,为低成熟原油生成阶段。本文还研究了颗石藻热模拟产物中植烯类化合物和C_(20-)、C_(22-)类胡萝卜烷等类异成二烯烃随温度的变化,并检测出一种推测为C_(22-)二甲基-烷基环己烷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天然气碳同位素部分反序与乙烷碳同位素特征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郑建京  吉利明 《沉积学报》1999,17(12):811-814
通过煤系源岩热模拟烃类气地球化学研究,结合源岩自然演化形成天色气的研究,认为煤原岩在热演经进行中,随化程度增高δ^13C1值从轻变重,δ^13C2变化较小,在低演化阶段一般为-28‰±(Ro=0.45%~0.56%),当源岩进入生烃门限阶段δ^13C2值一般为-26‰~23‰左右。且随热演化程度增高进一步变重,但一般不大于-20‰。烃类气碳同位素系列4 部分反序现象,不仅仅是不同成因天然气混源特征  相似文献   

3.
张惠之  王开发 《沉积学报》1996,14(A00):107-114
本文研究了长尾复叶耳蕨孢子原生烃类及其热演化试验产烃的烷烃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蕨类孢子生烃在未成熟-成熟阶段以高碳烃烃类为主,在高-过成熟阶段以低碳烃烃类为主。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热解气相色谱(PY-GC)技术探讨了我国一些含煤油气盆地中煤系源岩热解产物的组成特征及意义。研究表明,不同盆地煤系源岩热解产物的差异主要表现在C正构烷烃+正构烯烃含量和芳环化合物的组成上,利用热解产物C1—C5、C6—C14正构烷烃+正构烯烃和C正构烷烃+正构烯烃三个端元组分的相对含量可有效地判识煤系地层源岩有机质的产烃类型,研究表明PY-GC技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煤成烃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蒋越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099-67z1100
正烃类物质的生成、运移及聚集发生于包含地层水的流体环境下。含烃流体本身富含来自烃源岩的各种有机酸、酚类、无机酸(CO_2及H_2S)油气。其化学性质明显的不同于非含烃流体。故而含烃流体的运移和聚集过程中将与岩石发生相互作用,形成一系列包括烃类包裹体在内的特征成岩产物,因此通过研究储层成岩作用和成岩产物,有助于了解沉积盆地古流体活动特征,揭示油气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非烃和沥青质热模拟生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弄清楚非烃+沥青质热演化过程中的生烃情况,对未熟非烃+沥青质进行了低温模拟生烃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非烃+沥青质在低温条件下(<250℃)生成烃类气体量很少,主要以生成液态烃为主,液态烃转化率最高可达388mg/g,所生成的液态烃表现出明显的奇碳优势,为未熟-低熟油。原始母质类型不同的非烃+沥青质模拟产物特征有所不同。非烃+沥青质对未熟-低熟油的生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真菌孢子烷烃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其热演化试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一种类似地层中无孔多胞孢的现代真菌链格孢属孢子为样品,研究真菌孢子的原生烃烷烃馏分生物标志物及其热解生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真菌孢子样品原生烃类的烷烃馏分,主要由正烷烃、异构烷烃和链烯烃相成。正烷烃约占抽提物总量的0.18%、nC19,烷占正烷烃总量的24.1%。  相似文献   

8.
贾蓉芬  邵敏  刘德汉 《地球化学》2001,30(6):592-598
为了研究高演化地区气源的生成特征与生气潜力,分别采用热解温度为560℃不加内标、CDS2000热解系统,700℃加内标(聚苯乙烯)、由实验室自制热解系统的在线热解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对不同气源岩(代表性的煤、固体沥青及四川地区以下古生界碎屑岩为主的全岩)进行5s的快速热解分析。在对实验系统加内标定量的可行性进行了认真研究后,提出了产烃定量公式。560℃的热解谱图可清楚地将烃源岩分为生油、生气和生凝析油三种类型,并可根据谱图计算出油气比(GOGI)。根据700℃加内标的热解测试结果,计算了气源岩的热解烃总量和C1-5-C5-C15组分的相对含量。热解烃总量随热演变程度增高而递减,其中以碎屑岩的热解烃量减低最快。相同样品的热解烃量与TOC和Rock-Eval测定结果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对比不同演化阶段热解产物的相对组成,显示低演化阶段的烃源岩热解产物以C1-5组分为主。由此表明,在高演化阶段,好的油源岩就是好的气源岩。较高演化阶段(测试前R^0为2.5%-4.2%)烃源岩的热解烃中C5-15含量呈增加趋势,这一结果与前人资料吻合,它除了表明C5-15 分的含量可能与烃存在的载体,如无机矿物或固体有机质对早期轻烃的包裹与吸附有关外,可能还揭示了有机质在石墨化过程中高演化阶段有着与低演化阶段不同的特性。固体沥青广泛分布在四川地区下古生界地层中,PY-GC测试结果也表明,固体沥青比相同演化阶段的碎屑岩热解产物多数倍到一个数量级,因此,在高演化地区固体沥青是不可忽视的气源岩。  相似文献   

9.
盘星藻烷烃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其热演化试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张惠之  王开发 《地球化学》1994,23(3):291-299
本文以盘星藻作为典型样品,研究淡水水生单细胞藻类的烷烃生物标志特征及其热解生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盘星藻生烃主要分成四大类:正烷烃、稀烃、无环类异戊二烯和二环萜类。nC17在正烷烃组分中占51.6%。检出一组C20的二环萜类同分异构体,其含量相当于正浣烃含量的97.1%。盘星藻热解生烃也以低碳数烃类为主,与高等植物来源的烃类相区别;甾烷C29/(C27+C28+C29)值为0.5左右,与海洋浮游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烃源岩的成烃生物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沙河街组的成烃生物发育,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沟鞭藻、绿藻、蓝藻、颗石藻等。发育于东濮凹陷北部咸水区的成烃生物优势组合是沟鞭藻、蓝藻、颗石藻,且三者均可形成藻纹层;南部淡水区的成烃生物优势组合是绿藻及高等植物,发育于块状泥岩之中。对分别取于咸水区和淡水区的两个样品进行了热模拟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北部咸水区的蓝藻和颗石藻的生烃潜力高,生油门限低,在低熟阶段即可大量生油,生成低熟油的控制因素是蓝藻的勃发;沟鞭藻和绿藻类的生油门限较高,其中沟鞭藻由于能大量勃发,是重要的成烃生物;南部淡水区的绿藻类较沟鞭藻类生烃潜力更低,生油门限更高。  相似文献   

11.
孙永革  盛国英 《沉积学报》1995,13(2):120-127
本文运用热解气相色谱(PY-GC)技术探讨了我国一些含煤油气盆地中煤系源岩热解产物的组成特征及意义。研究表明,不同盆地煤系源岩热解产物的差异主要表现在C+5正构烷烃+正构烯烃含量和芳环化合物的组成上,利用热解产物C1-C5、C6-C14正构烷烃+正构烯烃和C+15正构烷烃+正构烯烃三个端元组分的相对含量可有效地判识煤系地层源岩有机质的产烃类型,研究表明PY-GC技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煤成烃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煤型气烃类组分的稳定碳、氢同位素组成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中的煤型气和油型气烃类气体的稳定碳、氢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研究表明:煤型气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在未成熟到低成熟阶段(R0<0.7%)与油型气无明显差别。从低成熟开始,煤型气甲烷随热演化程度的增高相对油型气逐渐富集重碳同位素。在热演化程度达到1.0左右时,二者δ13C1的差别最大(达7‰左右)。之后随热演化程度的增加,二者δ13C1的差值逐渐减小,当热演化程度达到过成熟阶段之后,二者又基本相近。煤型气和油型气重烃的碳同位素组成,主要受气短岩母质碳同位素组成的控制。重烃的碳同位素组成是鉴别煤型气和油型气的较有效的指标,通常煤型气的δ13C2>-28‰,而油型气的δ13C2<-28‰。热演化程度对煤型气重烃的碳同位素组成影响不够明显,而对油型气重烃碳同位素组成有一定的影响。煤型气(甲烷及重烃)的氢同位素组成主要与源岩沉积时的水介质有关,由陆相淡水环境沉积的源岩形成的煤型气相对富集氢同位素气。煤型气从甲烷到了烷随着碳数的增加,氢同位素组成依次增重,即δD1<δD2<δD3<δD4.  相似文献   

13.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烃源岩的成烃生物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沙河街组的成烃生物发育,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沟鞭藻、绿藻、蓝藻、颗石藻等。发育于东濮凹陷北部咸水区的成烃生物优势组合是沟鞭藻、蓝藻、颗石藻,且三者均可形成藻纹层;南部淡水区的成烃生物优势组合是绿藻及高等植物,发育于块状泥岩之中。对分别取于咸水区和淡水区的两个样品进行了热模拟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北部咸水区的蓝藻和颗石藻的生烃潜力高,生油门限低,在低熟阶段即可大量生油,生成低熟油的控制因素是蓝藻的勃发;沟鞭藻和绿藻类的生油门限较高,其中沟鞭藻由于能大量勃发,是重要的成烃生物;南部淡水区的绿藻类较沟鞭藻类生烃潜力更低,生油门限更高。  相似文献   

14.
贵州水城地区晚二叠世含树皮体煤成烃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旭光  秦胜飞 《地球化学》1999,28(6):605-612
采用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以及有机岩石学等方法。对贵州水城含树皮体煤及其主要组分--树皮体的生烃潜力、烃类组成特征和成烃演化规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含树皮体煤友及树皮体的生烃潜力、氢指数和扔机碳含量都较高,含树皮 煤主要生烃温度区间和生烃高峰期分别为400 ̄500℃和420 ̄450℃;热模拟产物以轻质烃(凝析油或轻质油)占绝对优势,湿气次之;气态烃与液态烃演化模式截然不同,液态烃产率在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三叠系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与生烃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肖贤明 《地球化学》1997,26(1):64-71
应用现代有机岩石学方法,配合有机地球化学方法,通过对塔里木盆地三叠系烃源岩的研究,认识了一种较特殊的烃源岩类型,其生烃母质以菌解无定形体为主,不仅其实测镜质组反射率R°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且其生烃早,“液态窗”范围介于镜质组R°为0.40%-0.95%之间。这类烃源岩生烃潜力较强(相当于ⅡB型干酪根),实际上已进入成熟-成烃峰期阶段,并广泛分布于塔北轮南及其以南地区,预测展布面积达1.0-1.5万  相似文献   

16.
运用差热—色谱联机分析仪对不同煤阶的标准煤样及泥岩和碳酸盐岩烃源岩的热模拟研究表明,低成熟的煤具有更强的放热反应和较大的失重量,其放热反应第一峰温度和失重温度相对较低。低煤阶煤在热模拟过程中比高煤阶煤具有更强的生烃能力。烃源岩气态烃的生成量和特征不仅受控于烃源岩中有机质的丰度而且与其岩石类型、干酪根类型、成熟度等存在着密切关系。成熟度较高的烃源岩属耗尽了的烃源岩,其生烃能力相对较弱。含Ⅰ、Ⅱ型干酪根烃源岩生成的气态烃中重组分含量普遍较高,含Ⅲ型干酪根烃源岩生成的气态烃中甲、乙烷等轻组分含量普遍较高。碳酸盐岩烃源岩在热模拟的高温阶段往往能生成比较大量的气态烃。  相似文献   

17.
史基安  王琪 《沉积学报》1999,17(2):301-305
运用差热-色谱联机分析仪对不同煤阶的标准煤样及泥岩和碳酸盐岩烃源岩的热模拟研究表明,低成熟的煤具有更强的放热反应和较大的失重量,其放热反应第一峰温度和失重温度相对较低。低煤阶煤在热模拟过程中比高煤阶煤具有更强的生烃能力。烃源岩气态烃的生成量和特征不仅受控于烃源岩中有机质的丰度而且与其岩石类型、干酪根类型、成熟度等存在着密切关系。成熟度较高的烃源岩属耗尽了的烃源岩,其生烃能力相对较弱。含Ⅰ、Ⅱ型干酪根烃源岩生成的气态烃中重组分含量普遍较高,含Ⅲ型干酪根烃源岩生成的气态烃中甲、乙烷等轻组分含量普遍较高。碳酸盐岩烃源岩在热模拟的高温阶段往往能生成比较大量的气态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烃源岩生烃热模拟实验与生烃动力学研究主要采用封闭体系。然而,在某些地质条件下,烃源岩所处的地质环境更接近于开放体系。应用美国加里福尼亚州理工学院环境能源研究中心多冷阱热解气相色谱仪,结合Kinetics生烃动力学专用软件,对取自东营凹陷的1块ES3页岩生油岩在开放体系条件下进行了生烃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该生油岩C1-5、C13^ 、C6-12及C1^-生成活化能分别为:238~339、205~268、222~272和251~285kJ/mol。在此基础上,结合利津洼陷埋藏史与受热史,对烃源岩生烃史、生成烃类油气比等成烃特征进行了研究。本研究为生烃动力学方法在油气评价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9.
砂岩储层中原油微生物降解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陈传平  梅博文 《沉积学报》1997,15(1):135-140
模拟辽河冷东-雷家地区的砂砾岩储层条件,采用该地区的正常原油,在30℃恒温和充氧下以及有营养元素的水溶液中,进行了原油喜氧微生物降解实验。实验表明,经微生物降解后,原油的化学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饱和烃含量下降,沥青质、非烃含量上升;水溶液的pH值下降,并在其中检测出了有机酸,可见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中,原油中的烃类分子被部分转化为水溶性含氧酸性产物。降解实验的油样与取自同一地区的两个重质原油饱和烃气相色谱图比较,两者在组成上极其相近,其结果说明辽河油田的重油成因,是原油遭受了喜氧微生物的降解。实验对微生物降解过程的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微生物对饱和烃馏分中不同化合物的降解序列为:短链正构烷烃、长链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状烷烃。但当各组分间的浓度发生较大变化时,降解序列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栓皮栎的热模拟特征及木栓质的成烃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大多数沉积有机质或煤层中的木栓质体在很低演化阶段荧光就消失了,使得地球化学家和煤岩学家往往低估了木栓质体对成烃的贡献。利用显微镜荧光检测和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对现代植物栓皮栎的树皮进行人工热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现代木栓组织和木检质成分是一种高度偏油的有机质,在低热力条件下释放出大量的以异构烃和环烷烃为主的液态烃类,大约在镜质体反射率为0.5%之前,生成C6+烃类总量的2/3以上。现代木栓热模拟生烃现象要滞后于地质体中的木栓质体,它不能完全复制木栓质体的自然熟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