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8 毫秒
1.
对造成阿图什地区1980-1989年春季(3-5月)共96次大风天气过程的700hPa影响系统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造成大风的影响系统共有7种类型。对各类影响系统着重从槽线的走向、夹角(槽线两侧风场的夹角)及槽的移向、移速、强度变化,涡的中心数值、闭合圈数等方面分析阐述各类影响系统的特点,并且从温度场与高度场的相互配置情况出发来推断槽的演变规律,以及对大风天气产生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造成阿图什地区1980年-1989年10年中3-5月96次大风天气个例的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归纳,得出造成大风的影响系统有7种类型.并从能表征槽和涡的范围、强度、强度变化等特征出发,选择了有明显物理关联的槽的走向、夹角(风向切变之夹角)、移向、移速、温度场与高度场的配置,以及涡的中心数值、闭合圈数等角度进一步阐述了槽或者涡的特点及变化情况,用于分析总结各种类型影响系统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3.
统计分析了库车、沙雅、新和3县气象站1960~1991年32年来的大降水、冰雹、大风等资料。找出一些有利于预报的气候规律,并着重分析总结了造成重大天气过程的各类影响系统:巴尔喀什湖(以下简称巴湖)低涡(槽)、中亚低槽(涡)、西西伯利亚~中亚大槽、西西伯利亚~巴湖低槽、南北槽汇合型等。  相似文献   

4.
利用1971—2008年10分钟平均日最大风速资料,统计分析了济南产生5级以上风的气候特征,根据2001—2008年的天气图资料,进一步分析了济南产生5级以上风的天气形势,最后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将各种类型天气系统进行了合成分析。结果表明:1971—2008年济南的大风日数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0月和11月与9月相比大风日数明显较多,且秋季南北大风出现的日数相当;影响济南产生大风的天气系统主要有低槽冷锋、东(南)高西(北)低、华北低压、气旋和台风,其中以低槽冷锋、东(南)高西(北)低形势最为常见;通过对各类系统平均形势场的分析又可以看出,不同路径低槽冷锋天气系统中,北路类更易产生大风,西北路类其次,东高西低型较南高北低型更易产生大风。  相似文献   

5.
王芹 《湖北气象》2002,21(3):18-20
对2002年4月15日晚到16日08时发生在湖北省内的一次大风降温天气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如:高空槽、中低层暖式切迹线、地面冷锋以及地面暖低压倒槽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对某些物理量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这次大风、降温天气是在高空500hPa冷槽与暖槽合并、中低层冷槽与暖式切变线接合以及地面冷锋切入暖低压倒槽等天气诉作用下发生的,并归纳出此类天气预报的指示系统。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一次非典型环境场的强对流过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2年5月1日发生在四川盆地大范围的大风,冰雹,暴雨天气进行了雷达回波,卫星云图分析相结合,探寻本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形成的物理机制。李漱芳副局长等人对四川盆地冰雹、大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春季冰雹大风同以下背景场有关(1)一定梯度的冷空气。(2)300hPa冷槽。(3)500bPa阶梯槽。(4)对流层中层强冷空气挟卷。(5)西北区到盆地西北气流中冷湿度槽以及盆地空气层本身高能不稳定很重要。发现这次过程前许多指标不够标准,模式套不上,也无上述流场存在。这是一次发生在非典型环境场下的地面冷锋前部暖区内的强对流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大风预报水平,对造成阿图什地区1980─1989年3—5月中96次大风天气个例,进行了500hPa、700hPa、地面影响系统的普查,并以500hPa影响系统为基准,从不同角度,对应分析了500hPa、700hPa、地面影响系统之间的关系。得出,500hPa和700hPa出现最多和次多的影响系统均为南支槽、巴尔喀什湖槽;地面影响系统最多为哈萨克丘陵地区高压,次多为中亚地区高压、乌拉尔山高压。不同的大风天气个例,在各层出现的影响系统也不尽相同;在同一次大风天气过程中,50OhPa和700hPa的影响系统也不是完全相同,即使在500hPa或者700hPa的影响系统类型相同,对应于地面的影响系统类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各层影响系统多以东移为主,移速自下而上逐渐减小,且影响系统以深厚系统居多。  相似文献   

8.
十一运会沿海赛地大风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了十一届全运会比赛地烟台、威海、日照3站1971—2008年逐日10min平均最大风速,统计分析了比赛期间(9—11月)大风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秋季大风随着年代的变化,大风日数逐渐减少,共同点是9—11月大风日数逐渐增多;不同区域大风发生几率差异较大,位于北部沿海的威海、烟台出现大风的几率明显大于南部沿海的日照,尤其以威海几率最大。利用2001—2008年的天气图资料,对产生大风的天气系统进行了普查,结果表明,9—11月造成烟台、威海、日照大风的主要有低槽冷锋、气旋、热带气旋等天气系统以及东高西低和南高北低两种形势场。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产生大风的各类天气系统天气形势进行了合成分析,并给出各类天气系统产生大风时平均形势场。  相似文献   

9.
2000—05—11河南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0-05-11河南省出现的雷雨大风、冰雹天气的影响系统、稳定度参数、高空风切变、3θ曲线、云中负温区、雷达回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下滑槽及西路冷空气为强对流天气提供了动力条件;低层高温、高湿及低层暖平流、高层冷平流,为强对流提供了层结条件;高空风的垂直切变有利于对流天气的加强和维持。强对流天气在速度场上表现为中尺度辐合线、风向风速辐合区、风速辐合区、大风区等中尺度系统。  相似文献   

10.
利用高空、地面常规探测资料及ERA-interim 0.25°×0.25°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5月7日和24日影响天山南坡的两次翻山大风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两脊一槽的经向环流是两次大风的环流背景,西南—东北走向的冷槽、300 hPa高空急流、低空急流、巴尔喀什湖冷高压、南疆盆地热低压是主要影响系统;强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形产生的下坡效应是主要原因,对流层中层强冷平流侵入南疆是造成大风天气的重要热力条件;大风最强时段与经向垂直环流圈出现时间、维持时间有较好对应;大风期间,天山山区附近500~800 hPa有强烈锋生现象,自低到高呈现向北倾斜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利用实测资料和历史天气图,统计分析了1980-1997年山东中西部地区雷暴大风天气的气候规律、天气系统特点以及雷达回波特征,对其中12次强雷暴大风个例的相关物理量参数和能量、环境风分布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产生雷暴大风的前期天气系统特征及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2.
1998年4月23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大范围大风、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这次过程是500hPa贝加尔湖横槽南摆,槽前强冷空气南侵,中低层长江流域有暖中心发展及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在华南沿海上空等共同的影响而造成的。运用溃变图和V-3θ曲线图对“98.4.23”强对流天气形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溃变图对天气形势的较好的擀示意义,用V-3θ曲线图可以预报出“98.4.23”强对流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3.
广西雷暴大风环流特征和物理量诊断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钟利华  曾鹏  李勇  熊文兵  胡宗煜 《气象》2011,37(1):59-65
利用观测资料和ECMWF分析资料,对广西2006-2008年发生的雷暴大风强天气45次个例进行统计分析,并应用天气学方法进行影响模型分析,从雷暴大风发生的条件入手,探讨了一些稳定度指数和动力参数的物理意义,及雷暴大风发生区域的环境场特征,统计归纳出了:(1)造成广西雷暴大风强天气过程可分为高原深槽型,台风低槽型、副高西部型和华北低槽型等四种天气模型;(2)雷暴大风多发生在午后,峰值出现在16时左右;7月和8月出现的最多;(3)局地雷暴大风的出现与地形作用有密切关系;(4)雷暴大风产生前,四种天气影响型广西大部地区大气层结均有不稳定能量聚集,低层有强的水汽辐合,相对湿度大;高原深槽、华北低槽和副高西部影响型强的垂直上升运动和正涡度中心位于广西北部,台风低槽影响型则位于广西东南部;(5)出现雷暴大风的区域大气层结不稳定性更显著,低层水汽辐合和中低层气旋性辐合也偏强.  相似文献   

14.
九江地区一次无降水致灾大风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常规地面观测、风能观测、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09年6月5日23时-6日01时,江西九江地区出现的一次无降水致灾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hPa冷涡槽后强大的西北气流、925hPa波动型辐合线和异常3h变压是造成这次无降水致灾大风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和动力条件;中尺度对流云团在消散过程中,强烈下沉气流冲击地面形成阵风锋,即使对流云团消散后,这股下沉气流仍惯性移动,并继续影响下游长达百余千米范围;阵风锋前沿边界会造成大气折射率的改变,雷达可以从反射率和速度场上探测到这种不连续面的窄带回波。窄带回波移动速度可以定性判断地面大风级别,移速大风力大,移速小风力小。  相似文献   

15.
许园春  聂锋 《广西气象》2005,26(A01):115-116
分析2003年12月19日陵水地区大风天气的成因发现,极强的南北向气压梯度,加上中小尺度系统和地形的共同影响,引发了本次少有的大风天气。此外还讨论了造成海南几个测站风速相差较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南宁雷达责任区强对流天气的气候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阳  陆春菊 《广西气象》2005,26(2):16-17
对1958~2002年共计44a内,前汛期(2~6月)南宁雷达责任区内的冰雹、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进行了气候统计分析,以及分析了强对流天气对应的影响天气系统,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气候时空分布特征规律。  相似文献   

17.
对造成阿图什地区1980年──1989年10年中3──5月96次大风天气个例的影响系统进行了分析归纳,得出造成大风的影响系统有6种高压类型,同时对应普查了塔里木盆地的系统,得出有两种情况,一种为热低压,另一种为均压场。并从表征高压和低压的范围、强度及其变化等特征出发,选择了有明显物理关联的高压或低压的出现范围、中心数值、闭合圈数、中心数值的变化、移向、移速以及一定区域的等压线梯度(条数)和有无冷锋等角度进一步阐述了高压或低压的特点及变化情况,用于分析总结各种类型影响系统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地面、高空等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9年5月28日发生在呼伦贝尔市一次全市性寒潮大风天气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贝加尔湖冷涡和蒙古气旋及冷锋是造成这次寒潮大风天气的主导系统;高空强锋区及低层强温度平流是寒潮天气爆发的关键;高低空急流为大风天气提供能量;气压梯度大和冷锋后较大的3h正变压与大风天气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夏季高温成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邹燕  周信禹  林毅  朱艳萍  高珊 《气象》2001,27(9):26-30
通过对1961-1999年7-9月各高温过程环境背景的统计分析,探讨造成福建省高温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形势特征。结果表明:(1)夏季高温过程分布具有较为明显的空性和时间性;(2)西太平副热带高压是影响福建省高温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3)热带系统外围西北风场控制下的显著增温现象是影响高温过程的重要天气系统;(4)地形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气温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造成阿克苏地区1960——1990年88次强冰雹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分析,得出:巴尔喀什湖低涡、中亚低槽、南北槽汇合型、西西伯利亚-中亚大槽,锋区短波槽等五类是造成强冰雹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其中造成连续性强冰雹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北方路径的巴尔喀什湖低涡.本文还分析了31年来所出现的这些影响系统与天气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