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如许多观测所指出的那样,如果万有引力中存在现在普遍称为“第五种力”的非牛顿力项,那么此力以Yukawa位势的形式可以在地球物理观测中得到。为使观测结果更精确,现在我们至少考虑两个互相反号的Yukawa项。对于不同地壳结构的测量(陆地矿井、钻  相似文献   

2.
依据太阳光子辐射产生的光压理论,作者揭示出了自然界存在有如下两种自然现象:(1)揭示了日-地闻天然形成的能量(动量)相耦舍的"轧制"式和"摇摆"式物理机制及其存在的证据.阐明了包括地壳运动、地震和火山活动在内的地球内动力地质作用所需要的能源(力源)不是传统地质学所理解的仅来自于地球内部,而主要是来自于太阳.太阳与其系内行星之间不单是先前人们所理解的靠万有引力作用所维系的那种家族式的首领关系,而且也是靠太阳辐射的斥力作用形成的"母子"关系.地球自生成以来,主要是靠太阳光子的能量(动量)的"哺育"才"活"下来的,地球目前还生机勃勃地"活着".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及赤、黄交角的存在,不是先前人们所理解的只具有行星运动几何学上的意义,它在日一地之间能量(动量)相耦合转换机制中还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它是整个地球能有效地、连续不断地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动量)使其能"活"下去而必须具有的最为简单的天然条件.(2)揭示了自然界任一恒星系内部恒星与行星或星际物质间的斥力作用普遍存在.众所周知,太阳是一颗质量较小的恒星,在银河星云系中类似太阳的发光恒星大约就有4000亿颗,在宇宙更是不计其数.这说明宇宙中的任一恒星系内恒星与它系内的行星及星际物质(除暗物质外)之间的能量(动量)耦合与交换主要是靠光子来实现的.光予是宇宙中既普遍存在又具有特殊性能的一种物质.光子不带电,其电荷、电偶极矩和磁矩皆为零,它是一种稳定的粒子,其寿命为无限大.宇宙中任一恒星辐射出的光子可以对外任何可见物体起作用.光子对受体的作用方式是碰撞,它不但把自身的能量传递给受体,还把自身的动量(以光压斥力的形式)传递给受体,其斥力方向与恒星与受体之间的引力方向恰恰相反,以阻止行星或星际物质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向恒星内部凝聚,保持恒星系基本空间构架的相对稳定.由此推知,宇宙中物质之间的(光)斥力作用是普遍存在的,它与万有引力作用构成了相互依存的两个对立面,它们之闻的对立与统一构成了和谐一致的自然界.日一地间天然形成的能量(动量)相耦合的"轧制"式和"摇摆"式物理机制的发现与证实,为自然界星际(恒星与行星)尺度间的斥力作用普遍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这是自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之后,首次对宇宙中星际间存在的"反引力"作用这一宏观自然现象的揭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序列文章的第五篇,其内容包括: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基本理论,在考虑到地球的自引力、液核对核幔边界的压力和外部引潮力的作用下,严格地给出了地幔的角动量方程.利用前文的有关结论,进而给出了整体地球自转的动力学方程和内核地球模型的地球自转耦合运动学方程组.本文顾及了高阶岁差章动力矩对地球自转的影响,因而在理论上扩展了文献〔1〕给出的理论模型.本文的理论对进一步研究在高阶岁差章动力矩作用下的内核地球章动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Wyss在这次争论的第五周的信中说我在第三周的文章里出现了一个“重大错误”。我在这里解释为什么对此断言不能接受,并用更通俗的内容摆出我的反驳意见。需要可检验的算法无疑所有读者都学过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现了这个定律...  相似文献   

5.
天体运行的介质层壳与离散轨道引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介质层壳弯曲的唯象方法,在规整三维空间中给出了能量曲率方程及物体间的能量引力形式表述,其引力方程的二个条件解分别与Newton引力理论及Einstein引力理论的有关结果相近.讨论了目前分维微积分在函数方面的局限性,给出了相似扩展方程,随后通过讨论天体运行轨道的基线扩展特征,给出了天体运行的离散轨道方程,并以太阳系行星及部分卫星为例,给出了这些天体运行离散轨道方程的具体表述形式。  相似文献   

6.
姚孝新 《地震学报》1981,3(1):49-54
本文对济南辉长岩经历不同应力途径后岩石晶粒内的微破裂特征的观测进行了研究.实验中岩石样品首先承受较高的围压(使应力差达到岩石强度的80%),然后分别按 A,B,C 三种途径进行实验.三种途径已在另一文中作了叙述(见地震学报第2卷第3期237页).实验结束后,将岩石样品切开,制成标准薄片及光片.通过显微镜的观测发现,三种应力途径所引起的微破裂性质明显不同.在 B 型实验中,长石晶粒内的微裂纹表现得短小,其长度多数不超过长石晶粒短轴的长度.整个岩石样品内微裂纹的分布密集于较小的范围内.在 C型实验中,倾斜裂纹数量增多,长石晶粒中的裂纹比 A 和 B 实验更长和更多,出现一种星状的微裂纹.观测到的辉长岩的微观现象可能说明与岩石标本过密、超膨胀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水库重力测量检测非牛顿引力的实验数据分析新方法。利用近一天两重力仪的重力差值信号,基于同液面高度变化水体重力信号相等这一具有明显物理意义的准则,建立仪器零漂信号多项式系数矢量的矩阵方程,通过极大似然反演比较严格地计算漂移信号,并从中提取检测信号。实例计算结果表明:(1)当数据充分、漂移多项式阶数取值适当时,该方法完全有效;(2)在现有水库实验的设备和技术条件下,测定万有引力常数G对实验室值  相似文献   

8.
《地球物理学报》2001,44(2):153
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于 2 0 0 0年 1 0月 1 2— 1 8日在山东曲阜举行 ,会议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肖佐主持 ,来自全国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的代表 1 1 0余人参加了大会 .会上宣读论文 1 30篇 ,学术内容覆盖了日地空间物理的各个领域 .会上 ,王水院士 :“空间物理学的回顾与展望” ,刘振兴院士 :“世纪之交的地球物理探测计划和热点科学问题” ,胡友秋教授 :“空间等离子体数值模拟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肖佐教授 :“电离层地域特征分析” ,徐文耀研究员 :“地球磁场变化对空间环境的影响” ,孙辉先研究员 :“实践五号卫星实验结…  相似文献   

9.
当层状介质中存在低速层的时候,实际提取到的Rayleigh波频散曲线往往会发生“之”字形回折.已有研究表明,“之”字形回折与各模式的激发能量有关.特别的,“之”字形回折的“起跳点”(发生“之”字形回折的点)与介质参数有一定关系,因此在应用中它反映了介质的一些特征.但是,这一关系是怎样的还没有人进行详细研究.本文计算了三...  相似文献   

10.
碳酸盐岩有机质二次生烃的化学动力学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低成熟度的灰岩样品进行人工熟化实验, 获得了不同成熟度的可用于对比研究二次生烃作用的系列样品. 之后, 将人工熟化后的样品在抽提前、后分别置于Rock-Eval热解仪上进行“二次”生烃实验, 在考察其热解产率特征的同时, 探讨各样的化学动力学特征. 结果表明, 二次生烃的是否“提前”或“滞后”及二次生烃潜力与一次生烃是否排出有关, 与初次成烃的中止成熟度有关. 人工熟化样品抽提后, 其平均活化能随成熟度的升高总体上呈增大趋势. 但未经抽提样品的动力学特征则相反. 所标定的经抽提处理和不经抽提处理化学动力学模型在渤海湾盆地和松辽盆地的初步应用表明, 两者的结合可以解释一些前人有关二次生烃研究中存在的相互矛盾的认识, 同时也可以方便地实现对二次生烃量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1.
匡自革 《地球》2012,(4):166-167
在太空中,星球与星球之间,相互存在有引力,就一定会发生星球与星球快速相撞的现象。太空中的所有星球都会聚集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也就没有地球、太阳、月球和其他星球存在。用"万有引力"观点来解释宇宙太空浮旋星球的现象,与世界上存在有神,有鬼没有什么区别。地球旋转,在大气层形成向心力区域,这是不可否定的物理现象。同时也会带动周围气体层运动。因此人们很难感受到地球在旋转,更难感受到有向心力存在。地球和其他星球浮旋太空,不是"万有引力"的作用,而宇宙太空没有向心力的原因,也是还没有被早期科学家和现代科学家发现,更谈不上认可的太空物理现象。  相似文献   

12.
固体潮 地球处于月球的引力场内,月球在地球内部某点的引力(指月球作用在该点上的质量为一个单位的质点上的力)减去月球在地球质心处的引力,称为月球在该点的起潮力。月球在地球内部各点的引力方向和大小都不相同,但月球在地球内部形成的起潮力,对过地心且垂直于月心和地心连线的平面来说,大体上呈对称分布。它使地球在月心和地心连线的方向上,向两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序列文章的第四篇,其内容包括: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基本理论,给出了固体外核(SIC)自转的动力学方程,考虑了地球的自引力、液核对内核边界的压力和二阶外部引潮力位对SIC自转的影响,并在O(mε)的量级上给出了其实用的表达式.本文的理论推导更加严密和细致,改正了文献〔1〕在推导过程中的某些错误(例如:(B39)、(B44)和(B59c)式).本文的工作是对文献〔1〕有关理论的扩展和改进,对进一步研究内核地球自转的动力学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1993年1—2月中国科技日报副刊部与“CT 理论与应用研究编辑部”举办“1992年中国CT 科技十大进展”的评选活动,已在我国七种报纸上刊登了消息报导.多数人认为,我国在CT 科技研究与应用的水平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其中有个别领域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现在1992年中国CT 科技中国十大进展之五,中日友好医院和大庆第四医院的有关人员希望在本刊刊登中日友好医院放射科主任张雪哲教授的生平事迹,主要是突出他在CT 科技方面的成就与贡献,《CT 理论与应用研究》杂志1991年第3期巳刊登了他的论文:“国产CJF-1型颅脑CT 立体定向系统的研制和应用探讨”,他与其研究生杜荣才在中国引进“介入放射学”的研究与应用,张教授的突出贡献,巳得到英国皇家学会的赞誉,被聘为英国皇家医学会的会员.  相似文献   

15.
岩石标本受压时氡和钍射气量的实验结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光伟  石锡忠 《地震学报》1980,2(2):198-204
本文叙述继续过去已进行的工作[1],对岩石标本在实验室内加压,观测其氡和钍的射气量.所用实验装置与过去基本相同. 实验结果仍说明地下水中氡含量的变化作为地震的一种前兆现象是与岩石破裂有关,但局部地区的破裂过程、岩性等有差异,可使地震前后氡含量异常变化呈现多种状态.   相似文献   

16.
叙述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应用物理学教授斯特西所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来验证“非牛顿引力”的存在,如果这一点被确认,将对地球物理学、理论物理学及天体物理学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引力位及其一、二阶导数的计算在卫星精密定轨和重力场解算等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综合已有方法,选择了其中的3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即传统Legendre方法,Cunningham直角坐标递推方法,Zhang方法.首先对3种方法重新推导整理,给出较为准确的计算公式,并采用最新月球探测器GRAIL得到的660阶次重力场模型GRGM660PRIM,从计算效率和精度角度对3种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Zhang方法在效率和精度方面有较高优势.本文结论可为月球卫星精密定轨和重力场解算等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地震局关于地震台站观测规范化的精神,为广东省地倾斜台站从1987年元月一日起正式执行新的《地倾斜台站观测规范》作好业务、技术上的准备,局监测处组织了汕头台、五山台、信宜台、茂名台和综合室有关同志在广州举办了为期三天的新规范研讨班。研讨班首先听取了1986年9月在上海台开的“《地倾斜台站观测规范》研讨班”、“第三次全国基本台站定点形变连续观测工作会议”及“DQG综合监控仪鉴定会”三个会议的情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9年4月2日至6日在巴黎主持召开了国际地震预报讨论会,这是以地震预报为主题的首次世界性大型会议(关于会议概况详见本刊1979年第8期的有关报道)。会议组织委员会评选了16个国家的82篇论文,其中72篇在大会宣读讨论。在此之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于1979年1月31日编印了《提交的论文文摘》专辑初稿(编号:SC—79/Conf.801/Col.2),内分七个专题,计:一、“地震前兆”25篇,二、“震源物理过程、实验和理论”11篇,三、“地震预报的方法”12篇,四、“个人和集体的反应”7篇,五、“地震预报的经济意义”10篇,六、“组织机构的作用”11篇,七、“预报和警报的传播”6篇。现从大会讨论过的前三个专题论文,即“自然科学部分”中选译出27篇文摘登在本期(按原文顺序),以后拟再从其余专题,即“社会科学部分”中选译有关文摘,陆续在本刊登载。  相似文献   

20.
重力探潜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非声学探潜技术,目前仍处于理论探索阶段.本文推导了垂直偶极子模型的引力和引力梯度垂向分量的解析公式,分析了它们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偶极子模型给出了一种潜航器异常重力场的仿真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分析了潜航器重力异常和重力垂直梯度的空间变化,及其对重力探潜传感器精度和平台稳定性的需求.根据实例分析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利用重力异常信号探测潜航器不具备可行性,但是基于重力梯度的重力探潜方法具有实用化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2)本文建立的偶极子模型能够有效用于估计潜航器异常重力场的量级、探测平台的精度需求和可探测范围,为重力探潜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