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五十年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地名管理提出了一个如何应对快速发展的城市地名问题。目前我国以“市”称谓的城镇几乎覆盖了不同级别的大、中、小城市的通用名称,让人们难以分清城市的层次,无法区别行政区域的大小,从而影响到我国对外交往和经济贸易的发展。纠正城市地名中的弊端、理顺城市地名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1998年11月30日,辽宁足球(股份)俱乐部同抚顺方面正式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合作协议,根据双方签订的《辽足城市冠名协议书》的规定,届时辽宁足球队将以“辽宁抚顺XX队(XX为企业冠名)的名称,出现在1999年的甲A赛场上。众所周知,“辽宁”与“抚顺”均为两个地名,“抚顺”是“辽宁”的一个地级市。在此命名之前,辽足是以企业冠名的方式命名的。按照足球俱乐部对球队命名的“惯例”,球队名称中所代表区域称谓的后面所冠称谓应是出资者的称谓,这已是一个不说自明的事情。例如:沈阳海狮队。人们在听到或看到这样一个名…  相似文献   

3.
“问路难,难于上青天”。成了初到大城市的外地人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却道出了行路、问路中存在的问题。反映了我国部分城市的地名问路信息系统的缺失。人们在行路、问路中的遭遇。所面临的尴尬、碰壁的情景,令人愤然,令人扼腕顿足..  相似文献   

4.
七彩坪     
江苏加强高层建筑和住宅区等地名标准化管理 江苏省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民政部《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江苏省地名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规定、省地名委员会,省民政厅发出“加强高层建筑和住宅区等地名标准化管理的通知”。《通知》中对高层建筑、住宅区专名及通名作了具体规定。如一般建筑物不使用“中国”、“中华”、“全国”、“国际”、“世界”等词语;同一个城市内建筑物的名称不得重名、同音,对大厦、商厦、广场、城、中心、园、新村、别墅、山庄等通名作了具体界定;对高层建筑,大型建筑,居民住宅区名称的审批作了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突出重点,切实把地名标志设置工作抓紧抓好,这是推广标准化的有效手段,也是取得两个效益的重要举措。……能否提出从贫困地名走向富裕地名”。这是浙江省地名学会会长、浙江省民政厅李强副厅长在全省市(地)地名办主任会议上所强调的一个观点,道出了地名工作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为地名脱贫致富进行不懈的探索。地名部门是很清贫的,有的县地名办公室开办经费无着落,有的开展地名补查工作购买基础图  相似文献   

6.
当你看到“运盛美之国”这个地名时,不知你会有何感觉?你恐怕很难把它与一个居民住宅区的名称联系起来。笔者可以负责地告诉大家,这的的确确是一个经过江苏省××市(县级)人民政府发文批复的一个住宅小区名称。此时你心中定会顿生疑窦,居民地竟如此命名?经笔者向有关部门进一步了解,“‘运盛”为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展商)的专名,“美之国”是该公司为了将该住宅小区建设成“美丽的国度”而特意这样称谓的,就如同眼下许多城市时兴将住宅区名称命名为“花园”一样。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名称从字面上看似无多大问题,但作为一个居…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城市建设地迅速发展,对于建筑实体的命名显得越来越重要,成了地名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实践说明,要管理好这些越来越丰富的城市地名,使其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单靠原有一些法规和细则已经远远不够了。 本文试就建筑物命名工作中在通名与专名的取法用法上所出现的一些冲突而造成重名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人有姓名,国有称谓。所谓“中国”古今称谓,指的是由古迄今“中国”这一区域的称谓,包括自称与他称。在地名学上,这些称谓属于面状地名,即“中国”这个人文地理实体的名称。“中国”古今称谓的研究,是历史学、地理学、民族史、文化史、地名学的重要课题。 有着四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国,古今称谓繁多而又可大别为三类。第一类即国号,包括夏、商、周、秦、汉、  相似文献   

9.
地名规划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生事物,1992年以来,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能力的增强,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发展逐步趋于协调,城镇经济发展的有序化迫切要求城镇地名形成一个层次清楚、等级分明,既具有文化特色、又渗透了现代意识的便于管理、促进交流的标准化地名体系。然而由于地名管理的相对滞后,在许多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地多名、异地重名、地名书写不规范、地名炒卖等问题。特别引起注意的是由于地名管理法规不完善甚至缺位,造  相似文献   

10.
中街,沈阳著名的商业街,是沈阳最早形成的商业中心。中街,为城市中央之街,其时,沈阳只有一座方城,中衔位于其中央,于是得名。这是东北地区最早的商业一条街。在沈阳古城的中心地带,有一个由东、西、南、北顺城街路围成的区域,被称之为“方城地区”。  相似文献   

11.
联合管理建筑物名称效果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名管理工作中,建筑物(指居民区、开发区、自然村、建筑单体和建筑群体等)名称的管理,一直是工作中的难点。以深圳特区内建筑物地名资料为例,在1984年地名普查成果资料中,共收录建筑物名称的241条,十M年后的地名补更成果资料中(1996年),共收录建筑物类名称约1220条,其中,经地名办审批的标准地名约570条。除去84年登记的241条,在这12年内,就产生了400多个非标准地名。其中名不符实的比比皆是,重名现象也屡有发生。使得城市地名标志出现了混乱现象,给广大市民带来了诸多不便。1996年下旬…  相似文献   

12.
威虎山、猛虎坪、虎啸岩、虎豹口、虎跳峡……如果你听到一个这样的地名,内心十有八九会陡生寒意。虎字当头,虎虎生威。2010年.时逢中国的农历虎年。这一期我们为广大读者精心准备了一组“虎”字地名。谈“虎”地名,自然绕不过“老虎”,我们就先来聊聊“老虎”吧。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后半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地名事业蓬勃发展,尤其是中国地名委员会建立后,地名事业由基础性工作发展到行政性管理、法制化管理。地名理论研究也由探索性研究发展到初具地名学框架。首先通过地名普查和补查 ,摸清了我国地名情况 ,在普查基础上又进行了地名标准化工作,基本上清除了那些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有损我国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带有民族歧视性质和妨碍民族团结的,带有侮辱劳动人民性质和极端庸俗的地名,同时在重要地名中清理了一地多名、一名多写、重名和用字不当等混乱现象,有了一个标准名称。我国重要地名基本实现了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近20年来北京二环以内地区历史地名消失的程度以及原因进行了统计,发现城市实体空间变化是历史地名消失的主要原因,但城市实体空间变化不是历史地名变化的充分条件。本文最后提出延续城市历史地名文化的三点建议:第一,城市实体空间的建设没有改变原来中地名所指示的空间的“点、线、面”形状时,原来的历史地名必须保留。第二,由于实体建设改变历史地名指示的空间的“点、线、面”形状的,要求实体开发建设者在设计方案中,将原来的历史地名的“专名部”以可见形式体现出来。第三,在变更城市历史地名的前期,应引入公众参与机制,从而确定成为当地“地方性”组成部分的历史地名并给予保留。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美化市容,完善南宁市政设施,方便民众的生活交往,根据《地名标牌城乡》、《关于在全国城市设置标准地名标志的通知》,南宁市人民政府把设置新标准地名标志作为2001年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予以落实。经过半年时间的前期准备和三个月左右时间的制作、安装,2001年11月“南宁国际民歌节”前,全市500多条街、路、里、巷,如期立起了2700多块符合国家标准的新路牌,合计投资242万多元,使南宁市一跃成为全国第一个路牌一次性全部过渡达到国家标准的城市。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已成为城市科学化管理的一种新的方式,它的出现给城市管理带来了生机,同时也给城市地名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一、城市住宅小区地名命名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多种原因,城市住宅小区地名在大连市尚未正式纳人地名管理轨道,现正使用的小区名称尚未经地名管理部门正式核批,存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随意性较大。有的以小区相对位置命名,如“东山小区”、“西沟小区”等,有的以企业名称命名,如“水产企区”、“小野田小区”等,有的以附近地物命名,如“球罐小区”、“三争小区”等,有…  相似文献   

17.
看了《中国地名》今年第一期“笔会”栏目,很有感触,我愿结合吉林市地名工作的实际,谈一些个人的感受和打算,与地名界的同行们沟通、交流,并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地名管理服务的现状,从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出发,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地名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地名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为目标,重点加强城镇地名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使地名工作更好地为国际国内经济文化活动和人们的交往交流服务。 一、健全完善地名管理法规和技术规范,理顺地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过去20多年,我们在地名管理研究方面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法规和技术规范,为规范地名管理工作奠定了较好基础。国务院制定颁布了《地  相似文献   

19.
地处新疆北坡经济带的石河子市,方圆460平方公里,近56万人口,辖一镇、一乡、一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五个街道办事处和42个居委会。近几年,随着我市政治、经济、文化、城市建设等各方面迅速发展,地名工作愈加显示出它在城市中的重要地位,而如何与时俱进,努力做好城镇地名管理工作、是我们不断探索,勇于实践的中心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在服务城市管理和经济建设的大局中,坚持积极搞建设,重点抓管理,整体上水平的工作思路,逐步形成了一套形之有效的做法。即“领导重视、建法有章、部门协调、管理有序”,从而让全市地名由“乱”到“治”,真正纳入到城市各项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的管理轨道。  相似文献   

20.
薛光 《中国地名》2010,(8):70-70,77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朝诗人谢眺1500多年前发出的慨叹至今千古传颂,经久不衰。南京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但对这句诗文的真正理解,却是30年前从野外测绘转向地名工作后逐渐开始的。各类新意地名的目不暇接和美不胜收,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变迁的真实写照。城市建设的速度越快,新地名问世得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