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氟是地壳中广泛分布的元素之一,其克拉克值为770ppm,主要赋存在萤石、冰晶石和氟磷灰石等矿物中。在人体内,微量的氟对硬组织的正常矿物化是必须的,对抵抗和治疗龋齿的作用也为很多研究者所承认。然而,过量地吸入氟则会产生氟斑牙和氟骨症等氟中毒。地方性氟中毒广见于世界一些水及土壤中含氟量过高的地区,主要是饮用高氟水引起的。由于人性内96%的  相似文献   

2.
100多年以来,各领域的学者一直在研究着环境中的氟化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大多数学者认为,摄入少量的氟有助于预防龋齿、强健骨骼,而长期摄入大剂量的氟会给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包括氟斑牙、氟骨症,骨折机率增加;生育能力下降;尿结石机率增加;甲状腺机能下降;儿童智力下降。长期接触氟灰尘和气体,膀胱癌和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增高。另据报道,摄入氟化钠杀虫剂和护牙用品会患急性氟中毒,严重者甚至死亡。自然环境中氟化物的分布非常不均一,主要是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所致。氟元素最先选择岩浆和热液释放地带富集,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正长岩、花岗类岩、火成岩、碱性火山岩和热液沉积岩的氟化物浓度一般比较高的原因。氟化物还常存在于沉积地层,该层包括来自原生岩的含氟化物矿物、富集氟化物的粘土、或者磷灰石。溶解的氟化物浓度一般受萤石(CaF2)的溶解度控制,因此,氟化物浓度高常常与软、碱性和钙含量不足的水体有关。尽管人们对氟化物的形成和其对健康的影响已经有很高的认识,但是,仍有很多氟化物与环境健康问题存在于第三世界国家,这些国家的居民几乎不能选择自己的饮用水和食物。即便是在发达国家,如果忽略了饮用水源之外的水源,那么,居民摄入的氟化物的含量也超过了推荐的剂量。  相似文献   

3.
在盛产萤石的武义盆地,岩层中氟丰度为0.005%-0.089%,生态水源含氟均值:地表水为0.21mg/L,第四系孔隙水为0.277mg/L,否定了以往认为该盆地为高氟区的观点,建国以来,该区未发现氟骨症患者。患氟斑牙者达30%以上共7个村,皆因饮用高氟构造裂隙水所致。工厂排污导致的叠加氟污染危害较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我国供水标准规定饮用水中氟含量在1mg/l以下。然而,国内一些从事氟病研究的单位发现在某些地方饮用水中氟含量低于1mg/l,但氟斑牙发病率很高。从江苏省北部丰、沛、铜地区居民饮用水中氟含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印度拉贾斯坦邦北部以地下水为主要饮用水源的一些乡村进行了地下水氟化物污染评价。分析了利用手压泵从深含水层采集的水样的氟化物含量。目前,研究区内记录在案的氟化物的浓度范围为1.01m4.78mg/L。研究区地下水中氟化物的平均浓度为2.82mg/L。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或者印度标准办公署制定的饮用水中氟化物的期望浓度(desirable limit)和最大容许浓度,研究区内约95%的地下水不适于饮用。在研究区,由于饮用水中氟化物的浓度很高,目前氟斑牙和氟骨征患者正以惊人的速率增长。在印度最北部的哈努芒加尔县的中部和东部地区,由于地下水中氟化物的浓度相对较高(3-4mg/L),因此,可把这些地区列为氟中毒高风险地区。对本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评价后得出结论,在研究区采取改良措施来预防居民氟中毒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邵全忠  任锋  杨丹  刘华 《地下水》2011,33(5):30+34-30,34
近年来,由氟引起的一些疾病使得人们对氟的关注越来越多,尤其是饮用水中的氟含量。人们长期饮用含氟量高的水使人体内含氟量过高可导致氟斑牙、氟骨症等一些永久性疾病。因此,氟的含量成为人们度量水质的一个标准。本次调查监测采用国标方法GB7484-87,即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对周口市扶沟、西华、项城、沈丘、太康、鹿邑、淮阳、商水8个...  相似文献   

7.
河北东部平原深层地下水中氟增高的一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省东部平原深层地下水中氟含量较高,根据目前资料,氟含量最高可达7mg/l以上。70年代以来,当地人民由于饮用高氟深层地下水,氟斑牙、氟骨症患者日益众多。深层水氟的成因问题亦被有关专家和广大水文地质工作者所瞩目。目前已发表的深层水氟成因的文献,多从地球化学环境和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方面论述。本文将用地下水动态分析的观点探讨深层水氟的来源。  相似文献   

8.
国际氟化物学会付主席、岩手医科大学教授角田文男博士于十月五日应邀来我局作了题为《大气中氟化物及氟化物污染研究》的学术报告。该报告大体上分为三个部分: 一、日本氟中毒的今昔:1950年以前日本饮水水质不好,饮水最高氟含量达5ppm,在广岛、京都、宝家等地均发现氟中毒。此后,逐年建立了自来水,饮水氟含量降到0.8ppm,到1958年93.6%的居民已饮上自来水。现已无氟中毒流行。二、大气中氟化物的来源及其对人体和动植物的危害:大气中的氟化物主要来源于冶炼工业,如铝厂、磷肥厂等。其它工业,如砖厂等,均可将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氟化物排入大气,污染大气。大气中的氟化物首先危害植物,以水稻、红松和杉树对氟化物最敏感。中毒的最初阶段是枝叶枯黄,继而叶落和新  相似文献   

9.
墨西哥各区含水层的监测结果表明,地下水砷浓度和氟浓度都高于饮用水标准,调查表明,污染物是原生的;而少数区域的监测结果表明,污染主要是由于对水特殊处理后,将一些有毒元素释放到地下水中所致。在墨西哥北部Comarca Lagunera,就砷对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且在这些区域还发现了高氟水。这些地方砷的来源问题仍有争议。天然的和人为排放的砷污染了采矿活动频繁区域的地下水。墨西哥中部Zimapan裂隙石灰岩含水层被富砷矿物污染。尾矿和富含烟气的沉积物的冶炼污染了浅层小颗粒含水层(granular aquifer)。在SanAntonio-El Triunfo采矿区、加利福尼亚南部Baja和San Luis Potosi州的Santa Maria de la Paz也报道砷污染的情况。水文地球化学和统计学手段调查表明,即便不采矿,毒砂氧化也可能污染水体,如墨西哥高原的Independencia含水层就是这样的实例。在Los Azufres、Los Humeros和Acoculco地热区也有高浓度的砷检出,在Aguascalientes、Los Azufres、Los Humeros和Acoculco州调查了氟斑牙的发病率。水中的氟化物导致酸性的火山岩分解。墨西哥大部分居民都饮用地下水。目前对墨西哥地质概况的调查表明,在所有的水富集区,必须把测定地下水砷和氟化物浓度的工作提到日程上来,进行学科间的研究,评价污染物的来源。  相似文献   

10.
《地质与资源》2011,(4):281-281
3)查明辽河流域区域水体地球化学状况和质量,为水功能整体规划和局部地区水环境整治提供决策依据. 辽宁省存在克山病、大骨节病、地氟病、甲状腺肿等地方病,这些地方病的发生与缺硒少碘多氟等水体的局部地球化学异常有着密切的联系.调查成果显示,辽河流域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状况均存在一定的问题.浅层地下水普遍存在下辽河平原高铁、锰现象,局部地区氨氮、亚硝酸盐和氟化物超标,1/3以上的地下水存在饮用风险.尤其是,彰武、黑山、康平等地928km^2浅层地下水含氟量超标.该地区长期饮用地下水的居民常患有不同程度的氟牙、氟骨症等疾病.地表河流水质普遍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尤其是沈阳、鞍山、锦州等重工业城市周边下游河流水体受到污染,而且对周边环境影响很大.多目标调查查清了区域水地球化学状况,为区域水功能规划利用和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孙双来  胡景鹏  何平 《地下水》2010,32(1):113-114
氟化物是水质的毒理学指标,生活饮用水标准中氟化物不能大于1.0mg/L,由于水文地质原因,一些地区地下水氟化物严重超标,部分高氟地区氟化物达到5.0mg/L以上,给当地居民安全引水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对国内外高氟水的降氟调查研究,提出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降氟,均可采用饮水和生活用水分质提供方案,投入相对较少资金,对专用饮水进行降氟处理。  相似文献   

12.
伊朗西北部南Azarbaijan省北部的Maku区存在高氟地下水。地下水是常住区域主要的水源。2006年6月和8月期间,对选择的72个点包括40个玄武岩和32个非玄武岩的泉和井分两个阶段进行地下水采样。确定高氟区域,调查氟浓度变化的潜在因素。区域水文地球化学调查说明水.岩关系可能是导致地下水中离子浓度高的主要原因。地下水中的F^+浓度与HCO3和Na^+是正相关性,这说明高浓度的HCO3、Na^+的地下水有助于溶解一些富含氟化物的矿物质。所有的水样都是采自氟化物浓度和其他参数不符合水质标准的玄武岩区域。因此,这些水如果不进行预先处理是不适合饮用的。饮用玄武岩区域的泉和井的水的居民都患有氟斑牙病。研究区域的居民,由于缺乏对氟化物的了解,没有意识到过多摄入氟化物的量对人体的危害,所以,居住在这里的居民都存在氟中毒的高风险。  相似文献   

13.
刘俊龙  王广才  孟炜 《地下水》2010,32(1):129-130
以南皮县寨子镇联村集中供水工程安装50m^3/h大型火山岩分子筛吸附降氟设备,使原来含氟量5.8mg/L的水通过降氟措施,降为0.6~0.7mg/L,群众饮用上安全水。并对降氟改水工艺、制水成本、供水模式及管理办法进行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14.
由于印度集中产粮区的岩性和农业活动,我们评价该区氟化物(F)污染对饮用地下水的潜在危害。从不同类型的井中采集308个水样并分析水样的pH、EC、NO3-N荷载和氟含量。记录有代表性的岩性,把该区使用肥料和杀虫剂的区域也要录入数据库。这些水样在反应中几乎是中性的而且不含盐,N03—N含量低(0.02~4.56μgmL^-1),水中氟化物含量也低(0.01~1.18μgmL^-1),其中2.27%超过1.0μgmL^-1,对地下水有氟中毒潜在的威胁。随着采样的含水层深度的变化,上述水样平均含量空间变化甚微,因为这个区域的岩性是同质均匀的。这些水样的氟含量表明,氟含量与农用磷肥的量(个别地区超量使用)之间是正相关(r=0.12,P=≤0.05),但是,研究发现,氟含量与杀虫剂使用的人为活动以及与这些水样的NO3—N含量、pH值和EC值之间都不存在这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磷肥的使用也许对地下水中氟的富集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任金峰 《地下水》2013,(3):103-104
作为德州市农村主要饮用水源之一的深层地下水氟化物含量超标,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本文对德州市高氟深层地下水的分布及成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饮用高氟水的危害,结合当地做法对降氟改水措施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0前言大荔县地处陕西省渭北黄土台源,是陕西省重要的粮、棉、油和水果生产基地,也是地方性氛中毒窝发区,长期以来,有25个乡镇30多万人,生活饮用水中含氟量超过卫生标准,氟骨症和氛斑牙患病率高达5.99%和81.2%。1985年来,历届县政府都把除氟改水作为发展大荔的一件大事来抓,经过8年艰苦努力,并在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援助支持下,建成了有红村岩溶矿泉水源地及其配套工程。该水源工程的建成和开发,不仅解决了270个行政村39万人饮水问题,使氛中毒得到了有效防治,而且因其水质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水温达中温地…  相似文献   

17.
山东黄河冲积平原区是山东省地氟病的重病区,危害严重。选择其中的郓城、嘉祥、博兴3县进行土壤氟含量、饮水氟含量、儿童尿氟、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氟斑牙指数、成人尿氟、成人氟骨症检出率等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区内土壤、饮水氟含量和群体的尿氟含量普遍较高,高氟的危害和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十分严重。在分析氟元素在土壤、饮水中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地方性氟中毒病与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相关性研究,认为地方性氟中毒病与土壤中氟含量、饮水氟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评价了印度集中产粮区农业活动引起的饮用地下水中NO3—N和氟化物(F)的潜在污染。从不同深度、不同类型水井中共采集了342个地下水样品,分析了地下水样品中NO3—N和氟化物的含量以及pH值和导电率(EC)。也收集了研究区内有关主要种植模式、肥料和杀虫剂使用情况等数据。地下水样品中NO3—N的含量较低,浓度范围为0.01-5.97mg/L,仅6.7%的样品中NO3-N的含量大于3.0mg/L。居民区地下水样品中的NO3-N含量高于农田区。但所有样品中NO3州的浓度均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饮用水中NO3—N的容许浓度。地下水样品中NO3—N的含量随水井深度的增大而减小(r=-0.297,P≤0.01),而随含氮肥料施肥率的增加而增大(r=0,931,P〈0.01)。种植浅根性作物地区地下水中NO3—N的浓度高于种植深根性作物的地区。地下水样品中氟化物的浓度也普遍较低(0.02-1.19mg/L),仅2.4%的样品中氟化物浓度大于1.0mg/L,这对局部地区居民造成了潜在的氟中毒威胁。总的来说,研究区内地下水中氟化物浓度的空间变化和随含水层深度的变化不大,这表明,研究区的地层岩性是均质的。地下水样品中氟化物的浓度与农业磷酸盐肥料(普通过磷酸钙)的施肥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237,P〈0.01)。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研究区内居民饮用的地下水是安全的,但集中产粮区有关的一些人为活动的确对地下水中NO3—N和氟化物的浓度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76年以来我们开展了氟地方病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两种类型氟病。第一类是水源性的,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是由于饮用水中氟含量超过标准而致;病区以水氟含量为特征。另一类主要在南方,饮用水氟含量并未超过标准,是由于燃煤污染了粮食而引起氟病;当然,北方一些煤矿附近以燃煤为主的居民中也发现有这类氟病。据了解,目前已在十二个省(区)市发现此类氟中毒,患者已超过一千万;危害之大,分布之广都远远超过过去的估计。本文主要介绍我国西南地区室内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0.
冯辉 《城市地质》2015,(2):27-30
北京延庆葡萄产地北侧山区出露大面积花岗岩。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发育,特殊地质条件造成土壤存在明显的高氟异常,全氟、水溶氟含量高,部分地下水氟化物含量超过相关标准,是导致当地居民因饮用地下水而患有氟中毒地方病的主要原因。尽管农作物含氟符合相关标准,但高氟地质环境对农作物的含氟量仍具有富集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