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琼州海峡及雷州半岛沿岸浮标的污损生物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海洋污损(附着)生物是港湾、港道、海洋经济开发区和军事设施区的有害环境因素之一,因而受到军事和交通部门的重视。船舶、航标污损生物调查及挂板试验是研究污损生物的两种主要手段。航标是海洋附着生物的一种特定栖所,调查航标污损生物,不但对于海洋生物的种群或群落生态研究有意义,而且在经济上也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吕四洋附着生物与钻孔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吕四洋位于黄海南端,是我国的主要渔场之一,调查和研究本海区附着生物的附着季节、群落组成和数量变化,不仅在海洋附着生物生态学研究上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防除必需掌握的生物学资料.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国沿海主要港湾的附着生物中,把吕四洋列为调查点,并于1977年9月-1978年8月在吕四水文平台进行挂板试验.同时还对吕四水文平台水泥桩上的附着生物的垂直分布,和两个灯浮上的附着生物进行定性、定量的调查.试验的材料和方法基本上是按照海洋调查规范进行的,只挂底层试验板,分月板、季板和年板.本试验承国家海洋局吕四海洋站的大力协助.  相似文献   

3.
北部湾白龙半岛邻近海域污损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3月至2007年2月在北部湾白龙半岛邻近海域进行周年污损生物挂板试验, 并调查该海域码头和养殖网箱的污损生物状况.调查结果表明: 该海域污损生物群落呈现明显的亚热带港湾污损生物生态特点.调查记录污损生物共82种, 其中优势种为网纹藤壶Balanus reticulatus、有孔右旋虫Dexiosprira foraminosus、左旋虫Spirorbis papillatus、多室草苔虫Bugula neritina、大室膜孔苔虫Membranipora grandicella、美丽琥珀苔虫Electra tenella、缘齿牡蛎Dendostrea crenulifera、冠瘤海鞘Styela canopus和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生物全年附着, 2006年5-10月为附着高峰期.北部湾白龙邻近海域的月板、季板和年板平均附着生物量分别为200.54、2 550.37和15 121.67g·m-2, 均比大亚湾和湛江港的低, 而比清澜港和北部湾涠州岛的高.码头附着生物呈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 高潮带为滨螺区, 中潮带为牡蛎-笠藤壶分布带, 低潮带主要为藻类.在调查的基础上, 还针对海洋工程、海水养殖和河口生态环境保护给出不同的防污建议.  相似文献   

4.
琅玡湾附着生物和钻孔生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1979年9月-1980年8月,在南海海南岛琅玡湾(18°15'N,109°40'E)进行附着生物和钻孔生物研究,用杉木板及塑料板在固定码头侧面逐月、逐季和年进行挂板。着重研究该湾附着生物和钻孔生物的群落结构、附着季节和数量的变动规律。将该湾附着生物和钻孔生物的生态特点与中国沿岸30多个港湾及部分外国港湾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福建围头海域深水网箱养殖区污损生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年3月到2005年2月,在福建围头湾深水网箱养殖区开展污损生物周年挂网调查.共记录污损生物154种,隶属于12个生物门;全年网衣都有污损生物附着,冬季和春季优势种为细枝仙藻、中胚花筒螅和长颈麦杆虫,主要影响网箱内外水体交换,夏季和秋季优势种为网纹藤壶,容易导致网衣磨损,影响网箱安全;各月份附着生物量差异极大,平均附着生物量表层网片449.42 g/m2,最高峰出现在4月份,底层网片580.25 g/m2,最高峰出现在3月份.季度平均生物量表层网片3142.30 g/m2,底层网片6030.97 g/m2;春季表层网衣藻类特别多,中胚花筒螅、网纹藤壶和麦杆虫等数量远大于港湾内网衣或试板的污损生物量,呈现海区透明度大及抗动荡环境的特点,与港湾内网衣或试板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6.
舟山海区附着生物与钻孔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附着生物也称污损生物.附着生物的生态研究,欧美50年代前就做了许多工作[10][20],目前仍在继续进行;50年代后,苏联、日本、南美、印度和大洋洲等都先后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12,17,18].我国自50年代以来,已经开展了许多工作,也发表了一些研究报告.国内钻孔生物的研究主要是船蛆的分类[1,4],生态方面的工作开展不多.  相似文献   

7.
渤海海峡砣矶岛附着生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4年6月—1985年5月在砣矶岛海珍品养殖场的浮筏上逐月,逐季进行附着生物挂板,共得73种生物,水云、多管藻、中胚花筒螅、艾氏美螅、美丽管苔虫,透明小分胞苔虫、紫贻贝、北方钻岩蛤、多棘(虫节)、厚角蜾赢蜚、大螯钩虾和脊背钩虾的出现频率都在30%以上,这里大型或具石灰质外壳的种类不占优势,所以湿重比较小,年湿重9.12kg/m2.主要种类的附着季节是6—10月,1—4月没有生物附着,砣矶附着生物和大陆沿岸港湾的附着生物有较大的不同,呈现出北方岛屿港湾的附着生物特点.  相似文献   

8.
厦门港污损生物物种多样性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7年2月至2008年10月在厦门港进行4个季度和周年逐月的挂板试验数据研究污损生物物种多样性和分布特征。共记录污损生物86种,隶属于11个生物门类,主要优势种是中胚花筒螅(Tubularia mesembryanthemum)、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网纹藤壶(Balanus reticu-lates)和长鳃麦杆虫(Capprella equilibra)等;全年都有污损生物附着,月板附着湿重周年变化呈双周期性,最高峰出现于6~7月,次高峰出现于3~4月;季板附着高峰期在夏季。不同试验点的附着生物量差异极大,位于港湾的试板污损生物附着量远大于码头,3个测站附着湿重依序为:港湾浮筏桥墩。  相似文献   

9.
烟台市龙口港污损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年03月22日至2008年03月21日在山东省烟台市龙口港附近海域,进行了为期1年的挂板试验,本次调查共记录该海域污损生物32种,优势种为内枝多管藻(Polysiphonia morrowii)、软丝藻(Ulothrix flacca.)、肠浒苔(Entermorpha intestinalis)、中胚花筒螅(Tubularia mesembryanthemum)等.该海域全年均有污损生物附着,月板平均生物量为525.18 g/m2,5-11月的生物附着量较高,最高值出现在7月;季板平均生物量为1569.39 g/m2,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变化明显,其中秋季板生物量最高,龙口海域污损生物的附着种类受季节性水温变化的影响比较明显,藻类开始附着的温度低于动物.4个季度污损生物的种群多样性指数(H忆)春季最高,均匀度指数(J)和种群丰富度指数(M)则夏季最高.统计分析表明,龙口港海域污损生物群落可大致划分为 4个组群,秋季附着的污损生物代表了试验海域的主要特征,同时揭示出污损生物附着季节、演替时间长短等是影响群落种类组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海洋无脊椎动物幼虫附着变态研究进展I.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附着变态的研究可分为生态水平、生理水平和分子水平.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影响着海洋无脊椎动物幼虫的附着变态.将这3个水平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阐明这些因子在不同水平和不同时间对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幼虫的附着或(和)募集补充的模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渤海湾附着生物生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渤海湾是我国北方最主要的经济活动海区之一,船只、平台及各种海洋开发设施都会受到附着生物的影响。自1974年8月至1977年8月,对塘沽新港及其邻近船只、码头、闸门的附着生物进行调查,并于1975年9月至1977年8月,分别在渤海湾的4号平台及塘沽新港等(图1)进行二周年系统挂板。根据以上资料,初步研究了渤海湾附着生物的种类、数量及附着季节,对渤海湾近岸与远岸附着生物的异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汕头港污损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1年6月至1992年5月在汕头港进行污损生物挂板实验,同时调查港区浮标,码头和船底的污损生物,调查方法采用国际海洋调查规范。获119种生物,试板72种,浮标和船底70中,码头54种,其中,泥藤壶、网纹藤壶、僧帽牡蛎、翡翠胎贝、太平洋侧花海葵、双枝薮枝螅和双节螅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3.
浙江北关港污损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主要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在浙江北关港附近海域进行污损生物周年挂板试验,全年共记录大型污损生物9门44科53属59种,种类组成以近岸暖水种为主,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内湾型污损生物群落。固着生活类型的悬浮物食者是该海域污损生物群落的优势群体,群落最主要的优势种是网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es),其次为长鳃麦秆虫(Caprella equilibra)、中胚花筒螅(Ectopleura crocea)、太平洋侧花海葵(Anthopleura nigrescens)、廉形叶钩虾(Jassa falcata)和强壮藻钩虾(Stenothoe valida)等种类。该海域污损生物全年各月均有附着,6-10月板的覆盖面积均达100%,附着盛期为6-8月,月板、季板、半年板和年板的平均附着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1 371±8 722) ind/m2和(1 667.5±506.0) g/m2,(31 605±17 671) ind/m2和(5 879.1±2 576.5) g/m2,(31 188±10 834) ind/m2和(13 989.6±4 755.4) g/m2,(18 425±5 757) ind/m2和(6 581.9±2 175.9) g/m2,其中夏季附着强度最高。污损生物群落个体间因栖息空间和食物竞争而存在着相互依存或互相制约的关系,又依照对环境的适应性而存在着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表明,温度是决定污损生物地理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因素;另外,盐度、水体透明度以及光照等自然环境也是影响污损生物附着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洋山港海域大型污损生物生态特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洋山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枢纽港。为了解该海域污损生物的群落结构及演变趋势,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洋山港海域进行了周年污损生物挂板调查研究。洋山港海域污损生物种类较少,共记录污损生物19种,隶属于5个类群,优势种为僧帽牡蛎(Ostrea cucullata)、网纹纹藤壶(Balanus reliculatus) 、大室膜孔苔虫(Membranipora grandicella)、厦门华藻苔虫(Sinoflustra amoyensis)、双钩楯琥珀苔虫(Aspidelectra bihamata)、中胚花筒螅(Tubularia mesembryanthemum)、曲膝薮枝螅(Obelia geniculata)和亚洲帚毛虫(Sabellaria ishikawai),种类组成以广布种为主,同时部分具有河口低盐种的特征;污损生物的附着高峰期是6—10月份,除冬季月份外,其余月份均有生物附着;受盐度、水流及泥沙含量的影响,洋山港污损生物的生物量变化较大,月板、季板及年板的平均附着生物量分别为9.20,127.20和774.04 g/m2。另外,通过对洋山港海域污损生物周年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变化分析,发现该海域污损生物群落受季节变化和盐度的升高影响较大,群落结构不稳定,物种演替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东山湾污损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2008年9月-2009年8月在东山湾海域进行了污损生物周年挂板试验,共记录污损生物102种,以近岸暖水种为主,其中网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es)是该海域最具代表性的优势种,其他优势种还有裂片石莼(Ulva fasciata)、双列笔螅(Pennaria disticha)、纵条肌海葵(Haliplanella luciae)、僧帽牡蛎(Saccostrea cucullata)、变化短齿蛤(Brachidontes variabilis)、巴西地钩虾(Podocerus brasiliensis)、梳肢片钩虾(Elasmopus pecteniclus)、强壮板钩虾(Stenothoe valida)、长鳃麦秆虫(Caprella equilibra)和厦门华藻苔虫(Sinoflustra amoyensis)等。该海区污损生物全年均可附着,附着盛期在4-10月,月板的平均附着量(湿重)为979.43 g/m2,夏季可高达11 799.00 g/m2。污损生物群落多样性以夏季最高,冬季最低;随着试板浸海时间的延长,其上污损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明显增加,且结构也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6.
于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平潭岛东北部近岸海域开展污损生物生态研究,探讨了该海域大型污损生物的群落结构特点及演替趋势。周年模拟挂板试验结果显示,该海域大型污损生物隶属13门92种,以广分布暖水种为主,其中主要优势种为营固着生活的网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us)、大室别藻苔虫(Biflustra grandicella)、三角藤壶(Balanus trigonus)和中胚花筒螅(Ectopleura crocea),以及自由生活的廉形叶钩虾(Jassa falcata)和齿掌细身钩虾(Maeropsis serratipalma)等。虽然该海域全年均有生物附着,但附着强度的季节性差异显著,附着盛期为6月至8月(生物量介于7 326.0~12 970.0 g/m2之间,以湿质量计),12月至次年2月(生物量介于39.5~1 580.5 g/m2之间)为附着淡季,而且污损生物摄食类型以悬浮物食者为主。温度和盐度是影响污损生物附着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水体透明度、水动力条件、地表径流和养殖等人类活动对污损生物的分布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雷州半岛东部近海浮标大型固着生物污损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布设在雷州半岛东部距岸约30—42km、浸海时间约24个月的3个近海浮标进行了大型固着污损生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污损浮标的大型固着生物共35种,优势种以侧花海葵(Anthopleura spp.)、变化短齿蛤(Brachidontes variabilis)、网纹藤壶(Balanus reticulatus)为主,其次为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刺巨藤壶(Megabalanus volcano)和钟巨藤壶(M.tintinnabulum tintinnabulum)。3个近海浮标均被固着生物严重污损,生物附着量变化范围为3994.20—8641.72g/m2,浮标各部位组间差异不显著。物种多样性指数介于1.49—2.99,丰富度指数1.34—2.68,均匀度指数0.38—0.64。在离岸距离约42km的1号浮标,固着生物种类组成已表现出外海性特点,有少量有柄蔓足类出现,而离岸距离分别约35km和30km的4号浮标和7号浮标,污损浮标的大型固着生物仍为沿岸性种类。离岸距离、采样季节、采样深度、光照强度、海流状况和水域的开阔与封闭程度可能是影响固着生物群落组成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泉州湾污损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2001年12月—2002年11月在泉州湾海域进行了污损生物周年挂板试验,共记录污损生物112种,以近岸暖水种为主,其中长鳃麦秆虫(Caprella equilibra)和网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es)是该海域最具代表性的优势种,其次为裂片石莼(Ulva fasciata)、中胚花筒螅(Tubularia mesembryanthemum)、薮枝螅(Obeliasp.)、纵条矶海葵(Haliplanella luciae)、外伪角涡虫(Pseudoceros exoplatus)、柄涡虫(Stylochus sp.)、僧帽囊牡蛎(Saccostrea cucullata)、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巴西地钩虾(Podocerus brasiliensis)、强壮板钩虾(Stenothoe valida)、镰形叶钩虾(Jassa falcata)和角突麦秆虫(Caprella scaura)等种类。该海区污损生物全年均可附着,种类丰富且附着强度大,附着盛期在4—11月,月板、季板、半年板和周年板的平均附着生物量分别为2 624g/m2、5 309g/m2、6 210g/m2和8 247g/m2,夏季可达11 295g/m2。随着试板浸海时间的延长,试板上污损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明显增加,且结构也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9.
附着生物与钻孔生物的分布是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不同而异,一般都受到了温、盐、流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合理布局试验点,是全面了解我国沿岸附着生物生态,系统地掌握生物学资料的关键.十几年来,为了满足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上的需要,我所及其他单位已对中国沿岸的附着生物和钻孔生物做了大量的试验和调查研究,仅东海沿岸,从长江口、舟山海区、石浦到福建沿岸就做了近20处的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