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雄村矿区是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内已查明资源(储量)及规模达大型的铜金矿区,最早发现Ⅰ号Cu-Au矿体,其后发现了Ⅱ、Ⅲ号Cu-Au矿体。化探异常在Ⅱ、Ⅲ号矿体的发现和初期勘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发现和圈定Cu-Au矿找矿靶区中提供了重要线索。通过分析Ⅱ、Ⅲ号矿体勘查工作中的化探异常特点及作用,旨在为应用化探异常指导找矿工作提供参考作用,同时,对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其他地段寻找该类型矿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藏厅宫铜矿激电异常特征及找矿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伟寿 《物探与化探》2003,27(3):180-183
通过对西藏尼木县厅宫铜矿激电异常及其特征的分析研究,指出了在该成矿地质-地球物理背景上用物探电法寻找斑岩铜矿的思路及方法技术,并就有关找矿效果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希望对在冈底斯带应用勘查地球物理方法探寻斑岩铜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西藏吉如斑岩铜矿床的发现过程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吉如斑岩铜矿是在1989~1991年开展1∶50万日喀则幅区域化探成果图上发现了“弱小”铜异常,后来通过对原始化探数据进行重新处理及成矿背景、成矿环境分析发现的斑岩铜矿床。这是一个“弱小”异常找矿的范例。作者在首次系统介绍了该矿床特征、发现过程及勘查新进展的同时,客观展示了异常筛选及成矿预测研究的思考过程,对于启迪人们对中国数以千万计的化探数据进行二次开发,从原有的大量异常、特别是“弱小”异常中筛选出最可能与矿化有关的异常,并提高查证的见矿比率等方面具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藏冈底斯巨型斑岩铜矿带勘查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冈底斯斑岩铜矿带是近年来中国在世界三大斑岩铜矿带之一的喜马拉雅—特提斯成矿域中铜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的斑岩成矿带。驱龙等大—超大型斑岩铜矿床的发现与评价,标志着一个超千万吨级的斑岩铜矿勘查开发基地已经初步形成。笔者在重点介绍近年来驱龙、朱诺、冲江、吉如等斑岩铜矿最新找矿成果的基础上,对该带控岩控矿构造、含矿斑岩及其源区特征、成矿规律、成矿系列、成矿时代等主要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对其勘查和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西藏冲江铜矿区及其外围找矿前景地球化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冲江斑岩铜矿的发现是西藏冈底斯东段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之一.在发现找矿线索、确定成矿类型和评价找矿前景的过程中,勘查地球化学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区域化探圈定了异常范围,异常查证追踪查证工作确定了矿化类型和找矿有利地段.通过测区系统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结合地质资料,认为冲江斑岩铜矿存在较为典型的斑岩铜矿地球化学模式,矿体剥蚀程度较浅,具有寻找大型斑岩铜钼矿床的良好远景.  相似文献   

6.
西藏冈底斯尼木地区斑岩铜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属全球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成矿域东延部分,位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中东段,为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确认的最重要的成矿区带之一。尼木西北部地区为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确认为冈底斯成矿带上最重要的斑岩型铜(钼)矿化集中区之一。通过成矿地质背景、典型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的综合分析,对尼木地区斑岩铜矿的找矿标志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7.
在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西藏日喀则弧前盆地内新发现了彭措林斑岩型铜多金属矿点,从矿点成矿地质背景和地球化学特征推测,该矿点具有中型斑岩型铜多金属矿的找矿远景。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斑岩LA-ICP-MS锆石U-Pb法定年结果为(11.04±0.46)Ma,指示该矿点形成时代为晚喜马拉雅期,可能属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大规模成矿事件。该矿点的发现扩大了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南成矿亚带的范围,使斑岩型铜矿今后的找矿空间一直向南扩大到日喀则弧前盆地。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分析云南东川杉木箐铁铜矿成矿地质背景和地质特征基础上, 根据邻区东川式、稀矿山式铁铜矿的成矿条件和岩隆构造、重磁同现异常、化探异常、矿化等找矿信息, 结合省地勘基金项目勘查的最新成果, 对勘查区的找矿潜力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其成矿特征、物化探异常与落因铁铜矿带类似, 圈定零公里至小坡和二百二至新寨等2条重磁同现异常带(岩隆构造带)及附近区段为有利找矿靶区, 推测深部具有中-大型矿床规模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
<正>西藏重要成矿带的找矿突破,关键在于确定各成矿区带的成矿地质背景,总结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把握主攻矿种和重要矿床类型,确定找矿方向,这是青藏专项下一步理清找矿突破头绪的重中之重。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三江北段斑岩铜矿带、班公湖-怒江斑岩铜矿带是我国3大重要斑  相似文献   

10.
吉拉铜金矿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中段南缘,谢通门铜金富铁矿集区,与著名的雄村特大型铜金矿毗邻,成矿条件优越,化探异常显示Cu、Au、Pb、Zn、Ag元素标准差、变化系数大,富集能力强,元素套叠好,异常浓集中心突出,浓集中心与矿化(体)相对应,属典型的致矿异常,矿(化)体分布与大理岩和闪长岩接触带上。建议应以冈底斯成矿带铜多金属矿成矿找矿模式及雄村矿床的发现经验来指导找矿,继续加强勘查和研究工作,将有望实现斑岩型、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韧性剪切带型、蚀变岩性金铜矿的重大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11.
冈底斯成矿带东段汤不拉斑岩钼(铜)矿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不拉斑岩钼(铜)矿床位于冈底斯东段的火山岩浆弧中,形成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后的构造环境,成矿与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等斑岩体有关,并受多期次构造活动的影响,产于多种方向的构造结合部住,是冈底斯东段新发现的最具潜力的斑岩钼(铜)矿床.系统地介绍了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该矿床的发现使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向东延伸了上百公里,又将其向世界级巨型斑岩铜矿带推进了一步,对西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藏驱龙超大型斑岩铜(钼)矿床: 发现、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驱龙斑岩铜(钼) 矿床位于冈底斯东段火山岩浆弧与日多盆地的弧-盆转换部位, 受盆缘控盆、控岩构造控制, 形成于汇聚造山向伸展走滑转换的瞬时过渡环境(15~ 16Ma), 是冈底斯东段新发现的最具找矿潜力的超大型斑岩铜(钼) 矿床, 也是该带斑岩矿床勘查的重大突破.该矿床成矿流体为饱和及过饱和盐水-蒸气沸腾流体, 蚀变具有以斑岩体为中心、面状、环带分布特征, 矿化分为3期5阶段, 硬石膏化及绢英岩化与铜矿化关系密切.并对一些今后必须加强研究的关键性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藏南查拉普岩金矿床特征、发现及时代约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查拉普岩金矿床是藏南著名的北喜马拉雅构造带中新发现的第一个也是最大一个岩金矿床, 是西藏境内迄今为止报道的首个卡林型金矿床.但它的发现只是藏南岩金找矿突破的前奏, 随着勘查研究工作的深入, 北喜马拉雅构造带在岩金或以岩金为主的金锑找矿方面将会取得重大突破.首次系统介绍查拉普岩金矿床成矿环境、成矿特征的同时, 对其成矿时代提出约束, 得出该类型金矿最终成矿作用与藏南大规模拆离系的形成和演化密切相关, 也显示北喜马拉雅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在晚新生代成矿方面具有某种成因联系, 为该区进一步的岩金找矿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The Pulang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Zhongdian island arc belt, NW Yunnan,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Sanjiang area, SW China, belonging to the southern segment of the Yidun island arc belt on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Platform. In the Yidun island arc, there occur well-known "Gacun-style" massive sulfide deposits in the northern segment and plenty of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in the southern segment, of which the Pulang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Like the Yulong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this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in the east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But it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in the east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e.g. those in the Gangdise porphyry copper belt and Yulong porphyry copper belt) in that it formed in the Indosinian period, while others in the Himalayan period. Because of its particularity among the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of China, this porphyry copp  相似文献   

15.
云南格咱岛弧是西南三江构造-岩浆岩带中义敦岛弧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义敦岛弧带的南端,是中国西部地区一个重要的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和印支期斑岩铜矿带,其中普朗斑岩型铜矿是印支期斑岩铜矿的典型代表。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普朗斑岩铜矿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与全球埃达克岩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到506个元素组合,获得交叠率比值127765个。结果表明,普朗斑岩与全球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数据基本上重叠,具有与全球埃达克岩类似的特征;但Cu、Mo、Pb、Zn成矿元素明显超出全球埃达克岩的分布范围,REE和Ga与主元素的比值虽然在全球埃达克岩范围内,却显示了位于全球埃达克岩某个端元的现象。另外,与斑岩铜矿有关的埃达克岩分布于全球埃达克岩范围的局部,数据部分或大部分逸出了全球埃达克岩分布的范围,具有低Sr/Cu、Ta/Cu、Al/Mo、Mn/Zn、Mn/Cu、Mn/Mo以及Hf、K、Ti、P、Co、Th、Ca/Cu比值的特征,数据点偏离全球埃达克岩范围越远,蚀变与矿化作用越强烈,与铜钼成矿关系越密切。本文地球化学数据挖掘结果可以作为找矿标志来使用,这为普朗铜矿床深部及外围的地质找矿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汤白矿区位于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西段南缘,南侧紧邻日喀则弧前盆地。矿区由地表探矿工程控制3条赋存于早侏罗世角闪石英闪长斑岩中的主矿体(1号、2号和3号),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角闪石英闪长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研究结果表明:(1)含矿斑岩的成岩年龄为183.3±1.2Ma,形成于早侏罗世;(2)含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大洋岛弧背景下的安山质岩石的地球化学性质一致,表明汤白矿区含矿斑岩形成于大洋岛弧环境;(3)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具有寻找俯冲期斑岩型矿床的巨大潜力,今后应加强该带俯冲期斑岩型矿床的勘查评价工作,特别是早—中侏罗世斑岩的成矿潜力评价。  相似文献   

17.
次玛班硕矿床是近年来在冈底斯西段新发现的斑岩型铜矿,距朱诺超大型斑岩铜矿床西南约10 km,周围分布着北姆朗、落布岗木、懂师布等矿床,为朱诺铜多金属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明确次玛班硕找矿潜力及勘查方向,本次对该矿床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和锆石微量元素分析、精细的岩芯蚀变-矿化编录以及详细的岩相学观察.研究发现次玛班硕铜矿主成矿期中新世岩体为一套复式杂岩体,分别由细粒二长花岗斑岩(F斑岩:16±0.30 Ma)、粗粒二长花岗斑岩(C斑岩:15.89±0.06 Ma)、含角闪石二长花岗斑岩(H斑岩:15.81±0.06 Ma)、闪长玢岩和二长花岗岩(15.51±0.07 Ma)组成,且不同期次岩浆沉淀Cu金属量差异较大.锆石Ce4+/Ce3+(平均值190)和10 000×(Eu/Eu*)/Y(平均值13)比值指示次玛班硕中新世各岩体,氧逸度和含水性均高于朱诺矿床.次玛班硕热液演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和14种脉体,根据次玛班硕矿床蚀变-矿化对应关系,铜主要沉淀于钾硅酸盐化阶段,特别是与黑云母化密切相关,青磐岩化阶段亦沉淀部分的铜,绢英岩化阶段沉淀最少.与经典的斑岩铜矿蚀变-矿化分带模式不同,次玛班硕铜矿表现出深部钾硅酸盐化被青磐岩化强烈叠加和部分高温脉体穿插低温蚀变的反常特征,证明存在多期次岩浆-热液过程,为成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热动力、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形成了各种蚀变相互叠加的复杂热液系统.分布于次玛班硕矿区北部的F斑岩为主要致矿岩体.矿区北部蚀变-矿化作用强而南部较弱,且深部发育强烈的青磐岩化蚀变.综合分析认为,次玛班硕矿床还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下一步勘查方向应以矿区深部和北部为主,重点关注F斑岩和C斑岩且发育钾硅酸盐化的部位.   相似文献   

18.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从北向南依次可划分为3个成矿亚带:勒青拉-洞中松多铅锌银多金属成矿亚带,驱龙-甲马-邦铺斑岩铜钼成矿亚带,克鲁-冲木达斑岩-矽卡岩铜钼金成矿亚带。驱龙-甲马-邦铺成矿亚带内矿床的类型以斑岩型为主,部分伴生有矽卡岩型及热液脉型矿床。夏垅矿床位于驱龙-甲马-邦铺斑岩铜钼成矿亚带的西段,产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基中,属于隐爆角砾岩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对夏垅矿床内与石英、方铅矿、闪锌矿密切共生的绢云母进行了40Ar-39Ar定年,确定其坪年龄及反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3.56±0.22) Ma和(23.9±1.6) Ma。该矿床作为隐爆角砾岩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的发现以及冈底斯火山岩自西向东逐渐变年轻的时空迁移规律说明在冈底斯成矿带的西侧存在着岩浆活动。夏垅矿床成矿年龄的精确测定把驱龙-甲马-邦铺斑岩铜钼成矿亚带向西延伸了120 km,增大了该成矿亚带的找矿潜力,为在该成矿亚带内寻找此类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提供了理论及实际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张玉君  曾朝铭 《矿床地质》2012,31(4):671-698
文章应用多光谱遥感技术,对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实例(驱龙、甲玛、朱诺、冲江、夏玛日等矿床)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包括ASTER和ETM+数据技术特征、蚀变异常找矿的地质依据、蚀变异常提取的波谱前提、多光谱矿致遥感异常提取的常见技术方法、去干扰异常主分量门限化技术流程、冈底斯斑岩铜矿带找矿模型最佳遥感异常判据研究等.确定了ASTER主分量分析提取的羟基异常OHA6、OHA5同心套合异常可做为斑岩铜矿的最佳多光谱遥感异常判据,在从夏玛日至朱诺的13景共46万平方公里的ASTER提取异常中,依此判据圈定了冈底斯20处有潜能的斑岩铜矿异常.此外,还对夏玛日景遥感异常进行了解译,并提出了3处钻孔孔位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