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珊瑚礁生物地貌过程的生物建造与生物侵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珊瑚礁生物建造和生物侵蚀是珊瑚礁生物地貌过程的两个关键环节,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决定着珊瑚礁生物地貌过程的动态变化,控制着珊瑚礁地貌结构和形态。珊瑚礁生物建造和生物侵蚀受海水富营养化、海水温度异常、海平面变化和风暴等多种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还面临日益加剧的人类开发活动的威胁。现代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珊瑚礁生物建造和生物侵蚀研究对认识珊瑚礁生物地貌过程与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相互作用和响应机制有重要意义。对当前国际上珊瑚礁生物地貌过程的生物建造和生物侵蚀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对国内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洋底生物     
在超过3000米深的洋底, 一些海底生物在极端严酷的环境里成长着。软泥、漆黑、强大的水压,海床上,腹足类软体动物和体薄似纸的如法式突吻鳕在冰点的海域巡游。海蜘蛛和深海狗母鱼在泥质的海床上活动。  相似文献   

3.
附着生物对航运、港工建筑、发电厂、水产养殖等危害性极大,因而很早便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我们在调查研究我国沿岸的附着生物中,把洞头岛列为调查点.并于1978年6月-1979年5月进行周年挂板试验.洞头岛位于浙江东南部瓯江口外.试点设在岛西北面新码头外特设的浮筏,水流畅通,低潮水深5米左右,透明度低,水温年变化在7.8-28℃,最低二月份,最高8月份,年平均水温18℃,终年盐度均在27‰以上,最高达到34‰.试验方法基本上按海洋调查规范进行,挂板分表、底两层,表层只挂木板,用尼龙丝系在水面以搜集藻类,底层试板固定在铁框架里,铁框用铁链垂直悬挂在水下2-3米深处.  相似文献   

4.
附着生物与钻孔生物的分布是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不同而异,一般都受到了温、盐、流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合理布局试验点,是全面了解我国沿岸附着生物生态,系统地掌握生物学资料的关键.十几年来,为了满足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上的需要,我所及其他单位已对中国沿岸的附着生物和钻孔生物做了大量的试验和调查研究,仅东海沿岸,从长江口、舟山海区、石浦到福建沿岸就做了近20处的试验.  相似文献   

5.
吕四洋附着生物与钻孔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吕四洋位于黄海南端,是我国的主要渔场之一,调查和研究本海区附着生物的附着季节、群落组成和数量变化,不仅在海洋附着生物生态学研究上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防除必需掌握的生物学资料.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国沿海主要港湾的附着生物中,把吕四洋列为调查点,并于1977年9月-1978年8月在吕四水文平台进行挂板试验.同时还对吕四水文平台水泥桩上的附着生物的垂直分布,和两个灯浮上的附着生物进行定性、定量的调查.试验的材料和方法基本上是按照海洋调查规范进行的,只挂底层试验板,分月板、季板和年板.本试验承国家海洋局吕四海洋站的大力协助.  相似文献   

6.
论生物氧化     
一.问题的提出 生物氧化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代谢物在体内的氧化是逐步进行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不像有机物在体外燃烧时,发生剧烈的反应。这个特点反映了生物氧化作用有别于一般氧化作用,其电子运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提出一种有别于一般的氧化还原观念,才能对生物氧化现象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7.
目前,世界上利用的能源90%以上都是“化石能源”(如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随着人类不断利用这些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它将会逐渐枯竭,且其燃烧形成的产物(如CO2和SO2等)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如温室效应和酸雨),也有害于人类健康。因此,人类正面临着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为满足能源需求量日益增长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我们必须寻找环保型的可再生能源来替代“化石能源”以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氢能将有可能替代“化石能源”,成为未来能源利用的主要形式。氢能具有许多优点:①氢能燃烧时只生成水,不产生任何…  相似文献   

8.
生物制氢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世界上利用的能源90%以上都是“化石能源”(如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随着人类不断利用这些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 它将会逐渐枯竭, 且其燃烧形成的产物(如CO2和SO2等)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如温室效应和酸雨), 也有害于人类健康。因此, 人类正面临着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为满足能源需求量日益增长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我们必须寻找环保型的可再生能源来替代“化石能源” 以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 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氢能将有可能替代“化石能源”,成为未来能源利用的主要形式。氢能具有许多优点:①氢能燃烧时只生成水, 不产生任何污染物, 甚至连CO2也不会产生, 实现真正的“零污染” 和“零排放”;②氢能的能量密度高, 放热高达122 kJ/g, 是焦炭放热的4.5倍, 汽油的2.68倍;③氢能可经济有效的输送和储存, 可以利用已有的天然气管道输送, 输送成本低, 甚至优于输电, 因为输送氢能不会产生如电能输送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损耗;氢能的存储也比较简便, 其中储氢合金材料就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储氢方法, 该方法储氢能力强、运输方便、操作容易, 且安全可靠。在利用储氢合金进行储氢时, 还可用以进行制冷或采暖(Kulkova et al., 2006), 因为储氢材料在吸氢时放热, 在放氢时吸热。正因为氢能具有如此多的优点, 许多大的跨国公司开始对制氢技术高度关注, 如主要汽车制造商(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等)对开发以氢能作为燃料的汽车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宝马公司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制以氢能为能源的汽车, 宝马公司现在已拥有了时速达240km的氢能汽车(Munro,2003)。同时, 一些发达国家的科研院所的科学家们对氢能的制备方法、制氢机制以及提高产氢量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舟山海区附着生物与钻孔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附着生物也称污损生物.附着生物的生态研究,欧美50年代前就做了许多工作[10][20],目前仍在继续进行;50年代后,苏联、日本、南美、印度和大洋洲等都先后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12,17,18].我国自50年代以来,已经开展了许多工作,也发表了一些研究报告.国内钻孔生物的研究主要是船蛆的分类[1,4],生态方面的工作开展不多.  相似文献   

10.
珊瑚礁支持着一个巨大的生命体系。海绵、海葵、狮子鱼、海参和一些食肉动物如海蛇、石斑鱼等都是珊瑚礁众多居民中的一部分。珊瑚礁为各种生物提()了丰富的食物。海绵吸进微小的有机物,海葵麻痹并吃掉小鱼。绵(鱼尉)在珊瑚顶部搜寻甲壳类动物。—()动物,如长棘海星则是吃珊瑚虫为生的。  相似文献   

11.
论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代谢物在体内的氧化是逐步进行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不像有机物在体外燃烧时,发生剧烈的反应。这个特点反映了生物氧化作用有别于一般氧化作用,其电子运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提出一种有别于一般的氧化还原观念,才能对生物氧亿现象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2.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海洋溢油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乳化和分散油污且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常被用于原油的生物降解过程中.本文概述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海洋溢油生物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包括对微生物降解原油的促进作用,与化学表面活性剂促进效果的对比及处理油污染现场时的投加方式,并指出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大洋"生物泵"--海洋浮游植物生物标志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洋浮游植物承担着目前地球上光合作用的一半任务,对大气CO2浓度和全球碳循环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从“铁假说”到“硅假说”,反映了大洋“生物泵”尤其是海洋中的不同浮游植物群对过去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根据不同浮游植物产生的特定生物标志物可以定量再造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如岩藻黄素、CO2甾醇主要来自硅藻;而19’-己酰氧基岩藻黄素、C37—C39烯酮主要来自定鞭藻中的颗石藻。许多研究已成功利用现代环境中的色素和古代沉积物中的类脂物质,恢复水体中不同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和群落组成。虽然目前海洋浮游植物与生物标志物之间的关系还有待完善,但与其他方法相比仍不失为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在未来的海洋环境检测和古气候研究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温州港地处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下游(北纬28°01'.6,东经120°39'.3),为一河口港.这项研究的试验点设在状元桥(离河口出海处约7海里).这里水深3米,水质混浊,呈土黄色,透明度在0.l米以下.大潮升5.1米,小潮升3.8米,大潮涨落流速3节,最大可达5.5节.水中含盐量低,而且雨季和旱季之间有很大差别.即旱季或高潮时盐度比较高,而雨季或低潮时基本上是淡水.例如8月30日高潮时含盐量11.56‰,平潮12.54‰,低潮1.47‰.  相似文献   

15.
污损生物附着机理及酶在生物防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东霞 《海洋科学》2011,35(7):107-112
生物污损(biofouling)是指生物在材料表面附着生长并造成危害的现象,根据附着生物类型可将生物污损分为微生物污损(microfouling)和大型生物污损(macrofouling)。微生物污损主要指细菌等微生物在材料表面附着并形成生物膜(biofilm)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际南极生物考察和研究发展史,较系统地阐述了南极生物学研究的现状;并概括了现代南极生物研究的三个特点:1.强调南极考察和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统一;2.宏观考察和微观研究相结合;3.广泛采用现代科学先进技术,进行生物学和其他学科相结合的综合考察。文章并对我国南极生物学考察提出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8.
南极是一个既寒冷、干燥多风的地方,然而又是一个美丽壮观的地方,那雄伟高大的冰山,气势磅礴的冰盖雪原,琳琅满目的冰棱冰洞,五彩缤纷的极光和霞光,滑稽可笑的企鹅和悠闲自得的海豹都使人感到新鲜和奇趣无穷.南极大陆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又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探险家和科学家纷纷前往探索和考察.  相似文献   

19.
琼州海峡岸礁潮间带生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记录了2000年7月琼州海峡西口雷州半岛灯楼角珊瑚岸礁调查采集的25种造礁石珊瑚,以及栖息于湖间带的7类39科88种底栖生物,其大多数种类属于印度-西太平洋热带区系。优势类群是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珊瑚礁段底栖生物的平均生物量、栖息密度和多样性值分别为1173.30g/m^2,790.0个/m^2和5.69,由于造礁石珊瑚的存在为其他底栖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丰富了本区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20.
海滨环境孕育了各式各样的生物地貌,通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海滨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与地貌组分之间双向作用得以实现。特别是在现代海岸发育进程中,生物地貌塑造者对局地地貌产生的微弱作用,可以在宏观尺度上对海滨地貌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海滨生物地貌作用的主要机制和类型、海滨环境不同生物地貌作用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并对研究海滨环境生物地貌作用的方法、探索生物地貌格局的多尺度成因、递归的循环过程规律以及海滨生物过程与非生物干扰及过程的相互联系等领域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当前,海滨生物过程和动力-沉积-地貌过程之间的双向研究已成为认识和利用生物海岸对全球变化响应和反馈作用的关键,今后还需要对不同生物地貌作用的耦合、海滨生物地貌过程的生物作用模拟以及海滨生物地貌过程的演化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