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百口泉组发育大型缓坡背景下的粗粒扇三角洲沉积,岩性复杂,钻井取心主要集中于油气显示较好的井段,影响整个地层组岩石相的研究。在岩心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微电阻率成像测井技术,识别玛湖凹陷百口泉组扇三角洲10种岩性及5种沉积构造,提出微电阻率成像测井的双属性岩石相划分方案,包括12种砾岩岩石相、14种砂岩岩石相和2种泥岩岩石相,精细划分百口泉组全井段的岩石相。结果表明:块状层理小中砾岩、交错层理小中砾岩、交错层理细砾岩是储集层最主要的岩石相类型;块状层理泥岩较发育;百三段各类砾岩岩石相较少、泥岩和粉砂岩岩石相较多。该方法可为玛湖凹陷百口泉组扇三角洲沉积微相和沉积体系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高分辨率岩心照片、全岩心CT扫描和测井资料,以加拿大麦凯Ⅲ油砂区块下白垩统McMurray组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遗迹化石属种识别、定量表征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在划分目的层岩相类型的基础上,综合生物扰动指数(BI)、遗迹尺寸多样性指数(SDI)和围岩平均粒径,提出了生物扰动综合指数(BCI),并采用序贯高斯随机模拟建立了目的层BCI三维地质模型。结果表明:目的层发育9种碎屑岩岩相和9属遗迹化石。岩相以富含油块状中粒砂岩相、富生物扰动细粒砂岩相和富生物扰动泥质粉砂岩相为主,遗迹化石以Skoliths、Palaeophycus和Planolites为主。根据BCI模型,可将全区划分为Ⅰ类弱生物扰动(BCI < 1.5),Ⅱ类中等生物扰动(1.53)区域。本研究为定量表征遗迹化石的发育特征和空间分布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根据岩心、测井、地震及区域地质背景资料,综合矿物岩石学、沉积构造、测井相及地震相等各类相标志,巴基斯坦下印度河盆地K油田白垩系上砂岩组为典型的开阔海岸相的沿岸砂坝沉积,其相标志包括:储层以高成熟度的石英砂岩为主,含有海绿石、鲕海绿石等海相指示矿物,呈分散状分布;发育平行-低角度交错层理或块状层理及潮汐层理类型,岩心中见丰富的生物介壳,具有大量的生物潜穴和强烈的生物扰动现象;测井相多呈漏斗型或箱型,以反旋回为主;地震相以平行-亚平行席状为主;陆棚风暴沉积与之伴生。分析认为,沿岸砂坝平面上多呈条带状平行于海岸线分布,纵向上多期沿岸砂坝叠置,砂体连通性好,构成该油田最为重要的有利储集层。但砂体内部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特征,据此进一步划分为坝中、坝缘及坝间沉积微相类型,其中,坝中微相以细-中砂岩为主,孔隙类型包括原生粒间孔、铸模孔和次生加大孔,孔、渗性较高,储层物性良好;坝缘微相以细砂岩和粉砂质砂岩为主,孔隙多被胶结物充填,储层物性中等;坝间微相以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为主,孔隙类型以微孔隙为主,储集性能差。不同微相类型的砂岩相互叠置形成砂坝复合体,加剧了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和层间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长7段主要发育以浊流及砂质碎屑流为主的深水重力流沉积。通过对盆地南部旬邑地区延长组长7段野外剖面露头进行详细考察时发现,该组砂岩中发育大量类似浅水环境的沉积构造,如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平行层理、透镜状层理及波痕等。在综合研究区古构造、沉积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野外露头进行详细的描述与刻画,认为盆地南部旬邑地区延长组长7段发育以等深流、内波、内潮汐为主要类型的深水牵引流沉积,上述类似浅水环境中的沉积构造为深水牵引流对先期形成的重力流沉积再作用的结果。总体上,研究区主要发育5种类型的深水牵 引 流 岩 相:①具双向交错层理粉细砂岩;②具单向交错层理粉砂岩;③具波状层理泥质粉砂岩、粉砂岩;④具平行层理细砂岩;⑤具大型交错层理中细砂岩。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深水牵引流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5.
尼日尔三角洲油气资源丰富,是目前尼日利亚主要的油气勘探区。研究区K油田位于尼日尓三角洲前缘深水区,其A
油藏储集砂体为重力流水道及其伴生的天然堤和决口扇,其中重力流水道砂体储集物性最好,平均孔隙度可达24.21%,平均渗透
率可达1.413μm2。三角洲前缘深水区的重力流水道、天然堤及决口扇分别对应钟型-箱型、指状与漏斗型测井相,其地震几何形
态特征和成因标志典型,空间配置关系明确。重力流水道砂体在空间上具有侧向和沿古水流方向迁移特征,使得其平面上呈现出
弯曲的条带状;重力流水道复合体由多个正韵律水道砂层叠置而成,水道轴部主要由厚层砂岩夹薄层泥岩组成,水道边缘砂泥互
层。地震剖面上,水道下切较深,具有典型冲刷充填几何形态,其内部发育强振幅叠瓦状、波状反射构造;重力流水道两侧的天然
堤与决口扇呈楔状或丘状,地貌上略高于重力流水道。上述重力流水道及共生的成因相构成一个内部结构清晰且成因构成单元
完整的重力流水道体系,可以作为大陆边缘三角洲前缘深水区油气田勘探和开发研究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6.
深水沉积砂岩储层是近年来全球油气勘探重点领域之一,对于深水沉积模式认识、沉积类型划分、储层分布规律及宏观演化规律能否实现系统深入的认知也成为制约全球油气勘探获得更多突破的关键问题之一。以典型深水沉积广泛发育的西非被动大陆边缘尼日尔三角洲盆地和刚果扇盆地为研究区,以地震资料为主,钻井资料为辅,开展针对性的深水沉积体系层序界面识别,明确研究区层序及体系域划分方案,建立深水沉积层序地层格架;综合2个研究区的深水沉积特征,探索建立了一套西非地区的深水沉积类型的划分方案,将其划分为陆坡峡谷、块体流、水道体、朵叶体、半深海泥5种亚相;将块体流细化为滑移体和滑塌碎屑流2种微相,将水道体进一步划分为高侵蚀充填型水道、低侵蚀过路加积型水道、过路高弯度水道、废弃水道、堤岸-漫溢5种微相,将朵叶体细分为末端朵叶和决口扇朵叶2种微相;同时系统总结解剖了各微相的岩性组合、地震反射及平面发育特征;深入分析了研究区深水沉积体系的宏观演化特征及展布规律,认识到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沉积体系中水道体和朵叶体均有发育,自下向上,随着相对海平面先下降再上升的过程,早期主要发育朵叶体沉积,晚期则转变为以发育大型浊积水道为主。刚果扇盆地深水沉积则主要为水道体沉积,朵叶体较少发育, 早期水道规模小,中期开始发育多支复合水道并呈退积趋势,水道发育程度逐渐降低,至晚期水道能量及侵蚀能力复又转强,甚至形成较大的陆坡峡谷及多支水道体。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长区块的延长组长6-长7段发育厚层无沉积构造的块状砂岩,具有良好的油气显示和开发效益,然而关于该套砂岩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晰。确定长6-长7段砂岩的沉积相及沉积模式,对于该套低渗砂岩储层"甜点"形成机制的理解,"甜点"分布模式的预测,以及后续勘探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彬长区块36口取心井的长6-长7段1 024 m长的岩心进行了沉积学特征描述,结合粒度分析资料及地质制图分析,确定了该套厚层砂岩的沉积相及沉积模式。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长区块的延长组长6-长7段砂岩共发育15种岩相和3种主要沉积微相类型,即:砂质碎屑流、浊积岩和震积滑塌岩微相,以及它们在空间上的3类组合关系。其深水重力流沉积模式可以概括为扇根(坡折带斜坡上半部分)的震积滑塌相-砂质碎屑流亚相(沉积组合)、扇中(斜坡中下部位-坡脚)的砂质碎屑流-浊积岩沉积亚相(沉积组合)和扇端(坡脚-盆底)浊积砂等亚相(沉积组合)。通过对彬长区块延长组长6-长7段发育的致密砂岩沉积特征的分析与讨论,确定了该厚层块状砂岩的主要沉积相及沉积微相的特征及分布,为致密砂岩储层的高效开发及"甜点"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与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8.
长芦油田沙三段沉积背景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砂体连通程度低,注水开发效果差。应用岩心、测井以及动态资料,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扇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储层构型单元特征,明确了构型的分级系统,开展了单期复合砂体(5级)和单一砂体(4级)的构型解剖。分析了扇三角洲前缘储层对注水井网、井距以及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成果与生产动态响应特征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储层构型单元研究对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和最终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岩石学、深水沉积学等方法,解剖野外露头及重点钻井岩心,结合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延长组长7油层组深水碎屑流与浊流混合事件层的沉积特征及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油层组发育下部砂质碎屑流上部浊流混合事件层、下部浊流上部泥质碎屑流混合事件层(分为下部浊流上部富泥质碎屑和下部浊流上部贫泥质碎屑混合事件层)、泥质碎屑流和浊流频繁互层混合事件层3种类型。其中,下部砂质碎屑流上部浊流、下部浊流上部富泥质碎屑混合事件层发育于重力流沉积区的近端和远端,下部浊流上部贫泥质碎屑、泥质碎屑流和浊流频繁互层混合事件层主要分布于重力流沉积区的远端。研究区长7油层组深水重力流沉积具有近端呈条带状分布、水道化特征显著,远端相邻朵体沉积物相互叠置、连片、呈环带状分布的特征。该结果对完善深水重力流沉积理论及开展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苏里格气田的苏76、苏77区块下石盒子组盒8段为研究对象,运用岩相分析方法探讨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下段沉积演化过程中的岩相类型、叠置关系及其反映的沉积相特征。通过对研究区内38口探井取芯段岩芯的详细观察和描述,首次识别出了由洪水泥石流沉积所形成的岩相和由牵引流沉积所形成的岩相。牵引流沉积所形成的岩相主要包括颗粒支撑的正砾岩相、牵引流成因含砾粗砂岩相、牵引流成因砂岩相和牵引流成因粉砂质泥岩相;洪水泥石流沉积所形成的岩相包括杂基支撑的副砾岩、洪泛成因含砾粗砂岩相和洪泛成因粉砂质泥岩相。这二种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岩相在垂向上叠置构成不同的岩相组合类型。这些组合类型反映了苏76、苏77区块盒8下段在洪水泥石流沉积期发育湿冲积扇沉积,在牵引流沉积期发育辫状河沉积。其中,辫状河道中发育砾石质心滩、砾砂质心滩、砂质心滩,为形成有利储集砂体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以深水砂岩形成为线索,讨论重力流沉积砂岩成因机制以及后期底流改造作用,分析争议问题,探讨解决方法,并揭示油气勘探意义。重力流沉积砂岩成因机制复杂,将浊流严格定义为紊流支撑,悬浮沉降的重力流,有利于砂岩成因机制解释及砂体分布预测。具有正粒序构造的砂岩为浊流成因,块状砂岩和逆粒序砂岩为砂质碎屑流成因。浊流砂岩沉积在平面上向四周散开,形成朵叶状砂体,碎屑流砂岩沉积沿流体搬运方向展布,形成舌状砂体。重力流沉积受后期底流改造而形成含牵引流构造的砂岩,但牵引流构造不是底流改造砂体所特有的标志,需结合砂体分布特征及沉积环境加以鉴别。水道内重力流沉积受底流影响,天然堤不对称发育,水道发生单向迁移,砂体平面展布范围变大,但砂体垂向厚度变小。同时,受底流改造的天然堤之间会形成局部负向地形,为后期水道、朵体有利沉积场所,易形成连续垂向叠置砂体。深水砂岩预测需将重力流沉积和底流改造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刘官庄地区新近系馆陶组是黄骅坳陷歧南次凹的重要油气储层.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和地震等数据信息,探讨研究区馆陶组三段(馆三段)河流相的辫状河—曲流河(辫—曲)微相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刘官庄地区馆三段共识别块状层理砾岩相、槽状交错层理砾岩相、板状交错层理砂岩相、平行层理砂岩相、块状层理砂岩相、槽状交错层理砂岩相、...  相似文献   

13.
根据测井、岩心及分析化验资料,在等时地层格架基础上,结合老君庙油田古近系M油组区域沉积背景、岩石学、重矿物、粒度分析、沉积构造及砂体形态等,分析冲积扇识别标志,研究沉积相、沉积微相类型,刻画沉积微相展布规律,建立老君庙油田M油组冲积扇沉积模式。结果表明:M油组具备干旱气候条件下冲积扇沉积特征,主要发育冲积扇扇根外缘和扇中,扇根外缘发育片流带和漫洪带,扇中发育辫流带和漫流带。沉积微相平面分布样式一种为扇根外缘连片的片流带和离散的漫洪带拼接样式(M_3砂组),另一种为条带状辫流水道和透镜状漫流带相间拼接样式(M_2和M_1砂组)。整个M油组自下而上表现为冲积扇不断退积。研究区沉积相主要受控于构造运动、气候条件和古地形。  相似文献   

14.
西秦岭文县地区关家沟组海底扇沉积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西秦岭南部文县地区关家沟组的成因,学者之间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长期以来被看作是可与南沱组对比的冰碛层。关家沟组形成于新元古代末期(晚震旦世),沿扬子板块西北边缘分布。根据地层剖面和扇地质体的平面填网研究表明,关家沟组存在两种沉积体系——海底扇沉积体系和盆地沉积体系;海底扇沉积体系中发育大量的各种类型的粒序层理及鲍玛层序;扇体的剖面结构相似于Walker(1979)提出的海底扇反旋回沉积序列,层理类型与Winn和Dott(1979)提出的海底扇的层理类型类似;扇体的平面结构(填图追索圈定)清楚地显示了海底扇砂砾岩与盆地相页岩、硅质岩之间的穿插相变关系。其剖面结构可划分出4个级别的不对称它旋回性韵律,显示出扇体向盆地推进和相对海平面的降低。研究表明关家沟组砂砾岩为海底扇沉积体系,而非冰碛层。  相似文献   

15.
西秦岭文县地区关家沟组海底扇沉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秦岭南部文县地区关家沟组的成因,学者之间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长期以来被看作是可与南沱组对比的冰碛层.关家沟组形成于新元古代末期(晚震旦世),沿扬子板块西北边缘分布.根据地层剖面和扇地质体的平面填图研究表明,关家沟组存在两种沉积体系--海底扇沉积体系和盆地沉积体系;海底扇沉积体系中发育大量的各种类型的粒序层理及鲍玛层序;扇体的剖面结构相似于Walker(1979)提出的海底扇反旋回沉积序列,层理类型与Winn和Dott(1979)提出的海底扇的层理类型类似;扇体的平面结构(填图追索圈定)清楚地显示了海底扇砂砾岩与盆地相页岩、硅质岩之间的穿插相变关系.其剖面结构可划分出4个级别的不对称它旋回性韵律,显示出扇体向盆地推进和相对海平面的降低.研究表明关家沟组砂砾岩为海底扇沉积体系,而非冰碛层.  相似文献   

16.
重力流沉积是目前国际沉积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相比于海底扇储层,湖底扇储层单砂体构型的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定量构型模式研究鲜有报道。综合应用岩芯、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6油层组进行了砂体构型解剖,明确了湖底扇内部单砂体构型特征。结果表明:湖底扇中共识别了6种构型单元类型,即主水道、分支水道、朵叶主体、朵叶侧缘、水道间及朵叶间。基于直井和水平井的单砂体边界识别标志,完成了单砂体边界划分,明确了湖底扇朵叶体由多个单一朵叶体补偿叠置而成,补偿叠置样式受控于短期基准面旋回变化。单一朵叶体在平面上呈舌状,近端略窄,远端略宽,最大宽度与最大厚度之间成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宽厚比为100~160。基于构型解剖成果,建立了坳陷湖盆湖底扇的三维构型模式。研究成果对油田后期开发方案调整及剩余油分布的挖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深水海底扇是深水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深水区海底扇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深入分析其沉积体系是预测有利储集体发育区带的关键。根据岩心观察、测井解释及地震资料等,对研究区深水海底扇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力流沉积是研究区深水海底扇主要沉积物类型,但牵引流沉积也大量存在;研究区主要发育水道和朵叶体2种亚相,空间上可分为限制、半限制及非限制3个沉积区域;高弯度的曲流水道是深水海底扇半限制沉积区域的重要特征,水道的弯度指数分布在1.16~2.85之间,其与水道宽度呈正相关关系;水道向非限制沉积区逐渐演变为席状展布、多层叠置的复杂朵叶体沉积。综合分析表明水道和朵叶体均是有利储层发育的重要位置,古地貌是控制海底扇展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桑塔木地区三叠系曲流河三角洲存在证据与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厘清桑塔木地区三叠系砂体成因类型,指导油气勘探,利用岩心、钻测井、分析化验及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研究碎屑岩的粒度、结构、沉积构造、砂体的空间展布、地震反射特征等.结果表明:三叠系TⅡ油组具有粒度细、分选磨圆好、发育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及水平层理,呈指状产出,地震剖面上具有前积反射构型,典型相干体地层切片见曲流特征的特点,是典型的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同时,研究区曲流河三角洲发育2种亚相6种微相,其中平原亚相发育天然堤、水上分流河道及河漫沼泽微相,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支流间湾3种微相;区内TⅡ油组以发育北部和西南部2个主要方向的曲流河三角洲为主,其中北部三角洲规模大,平原和前缘亚相较发育,西南部三角洲以前缘亚相为主,平原亚相以分流河道沉积为主,前缘亚相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微相.该三角洲的形成与地形坡度及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利用50余口井的储层实验资料,对苏北盆地主力勘探地区海安凹陷和高邮凹陷泰州组砂岩储层进行孔隙类型和有利储层评价。综合研究表明:海安凹陷和高邮凹陷泰州组发育三角洲、浊积扇、扇三角洲等成因类型砂体,这些砂体由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低的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组成,并且砂岩储层发育次生孔隙,原生孔隙较少;海安凹陷泰州组储层第一个次生孔隙发育段为2 300~2 500m,系大量碳酸盐胶结物、长石和岩屑颗粒遭受强烈溶蚀而成,孔隙度为12%~25%,第二个次生孔隙发育段为2 600~3 200m;高邮凹陷泰州组储层孔隙演化与海安凹陷有一定差异,其只存在1个次生孔隙发育段(2 400~2 900m),孔隙发育程度与海安凹陷的第一个次生孔隙带相似;泰州组砂岩储层中次生孔隙的形成主要与沉积物中有机质演化产生的有机酸、酚以及碳酸有关;大部分次生孔隙是由粒间碳酸盐胶结物溶蚀产生;海安凹陷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东部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滑塌浊积扇砂体中,高邮凹陷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南部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中,储层埋藏浅、物性好,均以Ⅰ和Ⅱ类储层为主,是有利的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20.
轮南地区石炭系砂泥岩段S3层储层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沉积环境入手,依据岩芯、铸体薄片、测井解释、压汞试验、物性分析等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塔里木盆地北部轮南地区石炭统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S3砂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砂泥岩段S3砂组优质储层的岩性为岩屑砂岩、含砾不等粒砂岩、粉砂岩等;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粒间溶孔为主,发育少量粒缘缝;碳酸盐岩胶结物在轮南地区砂泥岩段S3砂组储层中较为普遍;钙质体积分数较高。钙质主要以方解石、铁方解石、铁白云石胶结物的形式存在;优质储层的分布受控于沉积环境,集中发育在砂泥岩段S3砂组上部的三角洲前缘相的分流河道与前缘席状砂和砂泥岩段S3砂组下部潮坪相的潮道和砂坪微相里,所以这些区域是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