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讨论了开放体系中二氧化碳的分压(Pco_2)对CaCO_3溶解量的影响。根据定量计算的结果,CaCO_3的溶解量之所以随着Pco_2的升高而增大,主要是由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首先,随着Pco_2的升高,水溶液的pH将会降低,从而使水溶液中CO_3~(2-)的含量减小,因此溶液中CaCO_3的浓度积将会减小,结果便导致了CaCo_3的溶解;其次,随着Pco_2的升高,水溶液中HCO_3~-的含量将会增大,这样便使得以CaHCO_3~+的形式结的Ca~(2+)的含量增多,这也导致了CaCO_3溶解量增的大;第三,CaCO_3解量增大的结果,使溶液的离子强度增加,这又导致了各离子活度系数的减小,从而也促进了CaCO_3的溶解。文章最后还讨论了应该怎样去定性地解释Pco_2对CaCO_3溶解量的影响,并认为使用反应; CaCO_3+H_2O + C_2OCa~(2+)+2HCO_3~-来定性地解释Pco_2对CaCO_3溶解量的影响,存在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该反应没有反映出Pco_2升高或降低过程中水溶液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的〔H~+〕的变化;第二,对于与CaCO_3相平衡的水溶液,当Pco_2升高时,用该反应来解释会导致矛盾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计算水溶液化学组份平衡分布及其pH值的基础上,分析和讨论了封闭系统中CaCO3溶解或沉淀所引起的水化学后果,并依据计算数据和借助作图的办法得出了如下结论,即CaCO3溶解会使水溶液pH值增大,H2CO3含量减少;相反,CaCO3沉淀会使水溶液pH值减小,H2CO3含量增多。  相似文献   

3.
对济南市济西水源地一个水文年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发现:补给区→径流区→排泄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演化过程为SO_4·HCO_3-Ca型→HCO_3·SO_4-Ca型与HCO_3-Ca型→HCO_3-Ca型。形成地下水水化学类型这一转变的原因为从补给区到径流区岩性变化的结果。地下水水化学演变机理研究认为,岩石风化及溶解作用是形成研究区独特地下水水化学演化规律的主导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对研究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对各类水样水质资料的分析,得出与补给水相比,布隆湖水中各组分含量普遍升高、TDS显著增大、水化学类型由HCO3·Cl型变为Cl·SO4·HCO3型、水质由良好的饮用水变为多种组分含量超标的不可饮水;认为布隆湖水的化学成分是在补给水化学成分的基础上,经过蒸发浓缩作用、溶解/沉淀及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而形成的.使用离子比值分析方法,估算出河水进入布隆湖后,蒸发比例高达71.43%,使各组分含量增大了约3.5倍;质量平衡模拟结果表明,形成湖水化学成分的主要化学作用是岩盐、石膏的溶解、方解石的沉淀以及CO2的逸出,此外还发生了少量的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查明控制大同盆地高氟地下水形成的主要地球化学过程,对大同盆地地下水高氟区31个水样进行了水化学特征及
因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和深层地下水中均检测出氟,且氟含量高,最大ρ(F)达10.37mg/L。该区高氟地下水以
Na-HCO3 型水为主,具有典型的富Na特征。PHREEQC饱和指数计算结果表明,地下水中萤石为不饱和状态,地下水中ρ(F)主
要受到萤石溶解影响。因子分析研究表明,水-岩相互作用、碳酸盐矿物溶解沉淀及Na-Ca离子交换作用是控制大同盆地地下
水氟富集的主要水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桂林地区74个岩溶水水样化学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归纳和分析之后认为,该区岩溶水化学成分是在当地雨水化学成分的基础上,经过水对岩石中的石膏、方解石及白云石和大气中的CO_2发生溶解作用而形成的。为了验证这一推论,笔者还运用质量守恒计算法,对上述水化学分析结果相对于当地雨水的矿物和CO_2气体溶解量进行了计算。文中还对岩溶水形成环境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3处不同热储类型的地热水水质分析结果的对比分析,试从热储岩性、矿化度、pH值、温度及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等方面分析各因素对水中F~-溶解的影响机理,认为:热储岩性对地热水水质起决定作用,高热储温度、碱性环境是水中氟离子富集的有利条件;水中Ca~(2+)可与F~-产生不溶于水的沉淀,对水中氟离子的富集起限制作用;水中F~-与H_2SiO_3,Sr的含量一般存在共生关系。水中氟的活性和含量不能看作只与某种盐类或阴、阳离子发生单相关的孤立作用的结果,而要重视在水中各种盐类并存的混合体系中可能出现的元素或物质间的拮抗、协同及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华北平原浅层含氟地下水演化特点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中氟为研究对象,在收集历史资料、实地水文地质调查、取样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水化学图解、统计分析、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对比分析了历史阶段(1980~1985年)和现阶段(2005~2010年)F-质量浓度空间分布,探讨了现阶段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中F-的空间分布特征、演化特点及成因。结果表明:现阶段高氟水的区域范围相比历史阶段明显增加;从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补给区(Ⅰ区),到中部冲积湖积平原缓慢径流区(Ⅱ区),最后到东部冲积海积滨海平原排泄区(Ⅲ区),浅层地下水中F-质量浓度呈低→高→低的变化;高氟水的水化学类型较为复杂,HCO3-和Na+富集的苏打型碱性水化学环境有利于F-的富集,而Ca2+、Mg2+则会抑制F-的富集;高氟水的形成与其迁移、赋存的环境条件有关,在Ⅰ区地下水中F-质量浓度主要受萤石溶解作用、F-解吸作用控制,在Ⅱ区地下水中F-质量浓度受蒸发浓缩作用、萤石溶解作用、方解石-白云石沉淀作用、F-解吸作用等控制,而在Ⅲ区高氟水主要受方解石-白云石的沉淀作用、F-解吸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等控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论述了稠油注蒸汽采过程中所引发出的水化学问题,指出:在注蒸汽热采过程中,随着蒸汽的注入,将在储层内自注热井向四周逐渐形成一些连续过渡的温、压、pH值和水相状态不同的汽水浸润带,即蒸汽饱和带→蒸汽过热水混合带→过热水带→与储层温压条件相当的热水带,由于各带内状态条件的不同,故各带内所引发出的水-岩作用(包括矿物的溶解与沉淀作用)将是有所不同的,因而对各带内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程度也将是不同的。文中还扼要地介绍了对此进行水化学研究的方法原理和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0.
岩溶关键带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对于科学认识其内部的演化环境与结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岩溶水是水-岩作用后主要的信息载体, 定量分析其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是揭示岩溶关键带含水系统介质环境与水动力条件的有效手段。以滇中高原岩溶关键带3个典型岩溶含水系统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不同含水系统出露的岩溶泉进行野外采样与室内测试, 综合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水化学图解、离子比例系数与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 深入剖析了各含水系统岩溶水水化学组分特征、成因作用和含水层介质特性, 并对关键带中水循环与水化学的内在联系及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①HCO3-、Ca2+是各含水系统岩溶水中含量最高且来源稳定的离子组分, Mg2+是控制各含水系统水化学类型异化的关键因素; ②碳酸盐岩类的岩石风化、矿物溶解是各含水系统内岩溶水化学组分特征的主要成因作用, 岩溶水对华宁水系统含水层的溶蚀作用仍在发生, 阳离子吸附交替与硅酸盐岩类的风化溶解是区域岩溶水中Na+、K+的重要来源; ③区域岩溶的发育强度、岩溶含水层的出露条件及含水介质岩性与连通性共同塑造了滇中高原岩溶关键带不同含水系统地下水化学特性。研究成果丰富了对滇中高原岩溶关键带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的认识, 为区域岩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基于水化学的证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介绍了作者在执行中国援刚果共和国西比蒂(Sibiti)和莫萨卡(Mossaka)两城镇供水项目中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工作方法及取得的主要成果。认为:在地质条件复杂、资料缺少的情况下,正确的技术路线、有效的技术方法和合理的作业方案,是依靠科学技术获取最佳技术经济效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unODUcrIONIntereStinthecarboncycehasinamsedbouseoftheobservedincreaseinatmosphericCO,leveIsduetothebumingoffossilfuelandthedearingofforestsre-sultinginlargedhaticandbiogeochdrica1consequenas(ChenandDrake,l986).Experi-mentalstudisofp1antShaveshownresponsesoftypically2O%-4O%highergroWthunderdoubledCo,conditions.Ontheotherhand,theeffedofelevatalCO=conditionsinincreasinggroWth,knownastheCO,fertilimtioneffed,isnotbe1ievedtobetwortantintheoasns(Schimeletal.,1995).Althoughithasbeensuggestedt…  相似文献   

13.
东秦岭造山带核部杂岩,在高温高压环境下曾出现大量流体,由溶解作用产生的流体在变形分解带内运移,形成古水热循环系统,该水热系统使岩石中如铀等大离子富集成矿,水岩相互作用造成秦岭杂岩中稀土元素四重分布效应.  相似文献   

14.
对康古尔塔格剪切带型金矿成矿体系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后认为:①康古尔塔格金矿形成于脆韧性剪切变形和脆性变形阶段;②热液成矿反应体系包括成矿反应、控制反应及缓冲控制反应3类;③容矿构造活动方式有脆韧性缓冲转换作用、脆性破裂作用两种,前者构造环境有利于形成蚀变岩型矿化,后者则有利于形成石英脉状矿化;④成矿反应热力学性质和反应进行的程度——矿石品位受所处的地质环境和构造动力学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塔中1井储层段进行了岩芯、薄片、阴极发光等观察和分析,划分出了角砾白云岩、残余颗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3种岩石类型,识别出了白云石化、硅化、方解石化、重晶石化、萤石化、黄铁矿化、自生粘土矿物化以及溶解、压溶等成岩作用类型;归纳出塔中1井储层段经历了3个成岩阶段、4种成岩环境的改造和叠加,并在物性测定的基础上给出3个岩性段的储集条件.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Inrecentyears,co culture (integratedculture )ofmarinespecies (algaeandanimals)hasreceivedgreatattention .Inco culturesystemthealgaeactivelyuptakeCO2 andthemetabolicwastes(suchasNH4 +,NO2 - ,NO3- etc)asnutrientsources,andreleaseO2 tothesurroundingenviron …  相似文献   

17.
PALEOSOLSANDTHEIRREFLECTIONOFTHEENVIRONMENTALCHANGESINTHENORTHEASTREGIONOFTHEQINGHAI-XIZANGPLATEAU徐叔鹰,潘保田PALEOSOLSANDTHEIRREF...  相似文献   

18.
南阳市自然地质条件复杂 ,生态环境脆弱 ,不仅分布有特殊不良的环境地质条件和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 ,而且存在严重的地质灾害。该文在论述南阳市环境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阐述了南阳市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分布特征及危害程度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塔中地区下石炭统巴楚组东河砂岩储层主要为一套滨海沉积成因的石英砂岩,其平均成分组成石英83%,长石8%,岩屑9%、以两口井为例,应用阴极发光、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图象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区内东河砂岩的成岩作用,认为影响砂岩储集性能的主要成岩作用是压实、胶结和溶解作用。方解石的胶结和溶解决定了储层具有良好的孔隙性,溶解形成的次生孔隙是砂岩的主要储集空间。恢复的东河砂岩的原始孔隙度为38%,经历3个阶段孔隙演化后的岩芯薄片计点孔隙度平均为14%,岩芯物性分析孔隙度平均为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