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专项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说明地膜蓖麻与一般栽培的生态差异及其气象效应,地膜蓖麻地某些气象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对蓖麻生育的影响。解决了蓖麻地膜栽培的可行性及具体技术关键和要点。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蓖麻发育期的观测,结合当地气象条件,分析了阿克苏种植蓖麻的适应性及栽培中应采取的趋利避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各专项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分别对蓖麻的合理整枝、科学灌水、适宜播种期和收获期等几个实用增产技术进行了探讨。即对技术的气象效应和科学依据进行了分析,明确提出了生产上可直接应用的具体建议。吉林省白城地区和内蒙东部是我国最大的蓖麻生产基地,同属一个气候区,蓖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为了给生产上找出有效、群众容易掌握的管理技术,白城气象局1990—1992年在进行蓖麻分期播种试验的同时,每年还有若干同时播的小区,分别进行去主桃、留5桃、7桃、9桃的整枝处理。1991年并于各整枝处理区的生长后期进行了一次二分之一株高处田间小气候(温、湿、光照)调查。还在若干同时播的小区上。在不同阶段干旱时进行人工灌溉处理。并依据分期播种资料专门对蓖麻的适宜播种期和终止收获期进行了探讨。1990年的分期播种是4月25日至5月25日,每隔5天播一期,共七期。整枝和水分区是4月25日。播种;1991年是4月11日至5月11日,每隔5天播一期共七期,水分区是4月21日,整枝区4月26日;1992年是4月15日至5月15日每隔5天播一期共七期,整枝和水分区是4月20日。分期播种区和水分区三年全生育期每十天进行一次10—  相似文献   

4.
蓖麻油系不干性油,为甘油三酸酯的混合物。其组成的脂肪酸多为蓖麻酸及其异构体,分子式为12—羟基十八碳-烯[9、10]酸,CH_3(CH_2)5-CH-CH_2-CH=CH-(CH_2)_7COOH。由于羟基的影响,使蓖麻油能微溶于水,能与乙醇混合,不溶于乙醚和石油醚。由于羧基(-COOH)的存在,与其它脂肪酸一样,蓖麻酸可与金属氢氧化物中和生成盐类(即肥皂)。反应方程式为:  相似文献   

5.
兵团农四师位于伊犁地区,土地总面积664107hm2,耕地面积103351hm2,现有21个农牧团场,38个工交建商企业,46个师直事业单位,总人口22万,分布于伊犁州8县1市。主要种植小麦、水稻、玉米、高粱、豆类、油料(油菜、向日葵、胡麻、蓖麻、亚麻、红花)、棉花、甜菜、打瓜、薰衣草、薄荷、啤酒花、瓜菜、薯类、苜蓿等20多种作物,是兵团种植作物种类最多的农业师。在促进新疆经济建设,维护边疆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冰雹是农四师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它不仅给农牧业生产造成重要灾害,同时,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危害。据不完全统计,每…  相似文献   

6.
青海对流云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文 《气象科技》2004,32(5):343-347
利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三维对流云模式和2002年青海省河南县秋季外场试验取得的资料,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该地区秋季对流云降水主要为冷云降水,暖雨过程不易启动。降雨主要是由于霰落入暖层融化,雨水的蒸发是雨水减少的主要机制。霰在降水的产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霰的生成又与冰晶密切相关。冰晶是霰的主要来源,而且也是霰生长的主要因素。初始的霰粒主要由冰霰自动转化生成,而较少由雨滴冻结生成。霰胚通过收集过冷云水和冰晶与霰的碰并又促进了霰的进一步生长。冰晶的生成主要是由于自然冰核的核化,因此,自然冰核的数浓度对整个降水过程都有影响。霰是云中过冷水消耗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技开 《内蒙古气象》1994,(4):13-13,25
现时预报和甚短期预报天气预报是大气科学的核心,也是气象科学为人类服务的重要手段,在减灾防灾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数值天气预报已成为国外天气预报业务中的主要预报工具,正在向系列化方向发展,主要发展趋势是延长预报时效和发展中尺度数值预报。中尺度天气预报主...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南典型地区酸雨形成过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本文根据云水和雨水化学特性的观测和雨水酸化模式的模拟计算,研究了中国西南地区酸雨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在重庆和贵阳等重污染城市,云下过程对雨水的酸化起主要作用,在污染较轻的中小城镇和乡村地区,雨水酸度主要决定于云内过程。 但是云下过程对雨水中的主要酸碱离子浓度都有不可忽视的明显影响。雨水的酸化主要是由于SO2与H2O2和O3的氧化,气溶胶起较弱的缓冲碱化作用。在重庆和贵阳等地,当地SO2浓度已高达饱和,其值增减50%,都不会对该地雨水酸度有明显影响,起控制作用的是氧化剂浓度。  相似文献   

9.
1 引言 20世纪末以来,世界上各主要发达国家的气象部门,都较为普遍地对其关键气象业务、气象服务和气象研究活动采取了目标和实现效绩的量化管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或者是为了有效提高气象业务水平,或者是为了有利于气象工作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从而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和法规,开展以业务目标提出和实现情况为主要内容的政府职能机构的效绩评估活动,同时接受各方面的质疑和听证,更是国家公益性机构获得国家投入的主要依据和必须履行的程序,所以受到了空前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刘斌华  曾皓 《四川气象》1997,17(3):25-27
8、9月的早霜冻和5、6月的晚霜冻是高原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常造成大面积粮食减产。它们的形成形成要经过降水降温、平流降温和辐射降温三过程,以辐射降温为主。青藏高压是高原霜冻形成的主要天气系统,其次是强西北气流。白天温度较低、湿度小和晴朗的夜间最容易出现霜冻,应用这三要素建立了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气候变化与农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气候变化与农业发展对策祖世亨黑龙江省地处中高纬度,是80年代气候明显变暖的地区,预计90年代前期黑龙江省仍以变暖变干为主要趋势,变暖的季节主要是冬季和春季,变暖的时间主要是夜间,即夜间的最低气温上升,而白天的最高气温没有上升。未来气候变化的总...  相似文献   

12.
天然羊草草地是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和东北松嫩草原的主要建群草地。10年定位观察表明,天然羊草草地地上初级净生物量受气象条件的制约,水分条件是主要限制因子。牧草属碳氮营养类型,适宜发展毛肉兼用型细毛绵羊和乳、皮、肉兼用的家畜。7月下旬至8月上旬,青草营养丰富、草质优良,是打草贮存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3.
周玉都  许敏  赵玮  刘艳杰  李娜 《气象科技》2021,49(6):885-896
利用2005—2019年河北省4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小时降水和小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小时降水频率近年来是降低的,而小时强降水频次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小时降水量、降水频率、降水强度以及小时强降水频次的月变化均呈单峰型分布,小时强降水频次呈年差异化变大趋势,使得小时强降水事件发生的极端性更突出;②年降水量总体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趋势,大值区主要位于东北和西南地区,降水频次和降水强度受地形影响较为明显,降水频次大值中心位于海拔较高的北部和中西部,平原频次较低,而降水强度大值区位于东北部,这是受副热带高压和地形作用共同影响造成的;③河北省降水主要集中在傍晚到夜间,降水峰值出现的时间有自西向东延后的特征,受午后局地对流天气的影响,最大峰值多出现在17:00前后,小时强降水发生频次较高;④小时强降水的高发时期是7—8月,主要集中在河北东部和南部,其最大值出现在东北部和石家庄一带;⑤南部降水量主要源于降水强度的贡献,北部、西部山区和西北部坝上地区降水量更主要的是受降水频率的影响;东北部降水量则是降水频率和降水强度的共同影响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对流天气临近预报技术的发展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11,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临近预报技术主要包括雷暴识别追踪和外推预报技术、数值预报技术以及以分析观测资料为主的概念模型预报技术等。其中,识别追踪和外推预报技术主要以雷达资料为基础,在这方面,交叉相关外推和回波特征追踪识别外推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已经用于许多的临近预报业务系统中,其缺陷是预报时效较短,准确率也不是很高。随着精细数值天气预报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其它中小尺度观测资料进行数值模式初始化,来预报雷暴的发生、发展和消亡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该技术发展很快但还不成熟。概念模型预报技术主要是通过综合分析多种中小尺度观测资料,包括雷达和气象卫星资料等,在此基础上建立雷暴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概念模型,特别是边界层辐合线和强对流的密切关系等,再结合数值模式分析预报和其它外推技术的结果,然后建立雷暴临近预报的专家系统,其不但可以获取雷暴和对流降水移动、发展的信息,还可以预报它们的生成和消亡。检验和定性评估也表明,将多种资料和技术集于一体的概念模型专家系统,其临近预报的准确率最高,时效也最长,是临近预报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NCAR的Auto Nowcaster系统是雷暴临近预报概念模型专家系统的一个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5.
自60年代后期,针对某些年份主要农业区降水缺少状况,泰国开展了一系列的人工增水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依靠美国技术力量实施的应用大气资源研究计划(AARRP),该计划的目的是确定泰国人工增水的潜力,建立可操作的人工增水验证方案,并通过人员培训和完善仪器设备,达到泰国技术人员自己承担人工增水试验的能力。该计划自1986年后实施了两个阶段,其主要成果如下:AARRP第一阶段AARRP第一阶段主要是理论研究和随机探索试验,以确定可以作进一步试验的物理意义上较合理的冷暖云催化概念。其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6.
孙永刚  吴学宏  孟雪峰 《气象》2006,32(S1):16-20
通过对2004年7月25至26日河套地区发生的突发性大雨、暴雨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了其主要影响系统——河套气旋。研究发现:河套气旋的爆发性发展是造成本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河套气旋为暖心结构的浅薄系统,但其对流深厚。河套气旋生命史短,发展快,具爆发性。降水主要是暖湿气流北抬形成暖锋降水为主,雨强大。河套气旋的生成与青藏高原东北侧地形加热、河套地形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8014号热带气旋发生发展过程的能量学诊断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动能和总位能收支方程,对8014号强热带风暴过程进行了能量学诊断研究。结果表明,地转作用是该热带气旋中辐散风动能向旋转风动能转换的主要物理机制;非绝热加热是热带气旋发展的主要能源,其对总位能的制造大部分用于次网格耗散和侧边界输出,只有一小部分被转化为辐散风动能;两个转换函数C(P,Kx)和C(Kx,Kφ)在时空分布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该热带气旋与周围环境场有明显的能量交换,在高层有总位能和旋转风动能输出,在低层有辐散风动能输入;在总动能收支中,辐散风作功是主要的功能产生项,旋转风作功主要是消耗动能。  相似文献   

18.
兴安盟长期天气预报业务综合系统周晋隆,刘宽晓,王桂芝,代志文(兴安盟气象处)长期以来,长期天气预报业务主要靠统计方法。从资料处理、因子选取、预报制作及大量图表绘制,主要是手工、半手工制作。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广泛应用,在微机上设计和建立一个...  相似文献   

19.
杨松  秦晓燕  侯中权  刘俊林  李雪冰  杨芙蓉 《气象》2006,32(12):113-116
根据1984--2004年河套灌区主要经济作物向日葵锈病始见期、病情指数与同期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其发生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锈病发生越早,发展成大流行的可能越大。发生在8月份,对向日葵影响较小。降水是向日葵锈病发生的关键,锈病发生主要是一两次降水引起的。降水间隔时间长,有利于抑制锈病的发展,从而减轻对向日葵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龚乃政 《青海气象》2004,(1):7-9,42
司志们:这次全省气象局长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气象局长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3年工作,研究部署2004年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