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一种抛物线加权平均曲线光滑插值算法。它满足了一个特殊的要求,即曲线通过全部节点且到弦的垂直距离最短。同时,将张力系数引入该方法中,并给出了包含张力系数的光滑方程。  相似文献   

2.
新型曲线光滑法--切线抹角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线光滑是计算机地图制图中的重要问题,但ACAD提供的3种光滑方法均无法满足地图中不规则曲线的光滑要求.本文吸取斜轴抛物线光滑法和张力样条光滑法的优点,改进抹角光滑法,得到一种通过节点、张力可调且算法简单的新曲线光滑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比分析了五点法、张力样条函数法和Bezier函数法在等值线光滑中的适用性,针对Bezier函数法中曲线在等值点位置缺失的问题,引入了以等值点和切线点共同作为控制点的方法进行改进.结果表明,在一定等值点密度下,五点法仅适用于数量指标变化平缓、等值线分布较稀疏的情况;数量指标变化剧烈时,宜采用张力样条函数法或改进后的Bezier函数法.改进后的Bezier函数法能够平滑经过所有等值点位置,且不会出现多余的拐点,光滑效果较传统方法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4.
数字曲线拐点的自动确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于由离散点表示的数字地图与GIS图形数据,本文首先利用两相邻矢量叉积乘积的原理来判定拐点所在的折线边;然后利用曲线光滑原理,在已确定的折线边的两个端点之间,建立一条光滑加密了的S形曲线,把后者看作是原始折线的精确曲线,对它进行曲线段凹向改变点(拐点)的定位计算。对于离散数据来说,此处不是采用通常的数值微分方法,而是多次应用矢量叉积乘积的原理,求出最或然拐点,并看作是理论拐点。为了简化计算量,探讨了如何避免为求拐点而进行光滑加密的辅助计算过程。对此,研究分析了拐点在折线边上的移动规律与其前后的曲线转角之间的相关关系,借此可直接根据原始离散数据作简单计算,在足够精确的程度上得出拐点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盛庆红 《测绘工程》2010,19(6):24-27
等高线须以相似的光滑曲线逼近实际地貌形态,并综合地形在一定限度内的地势起伏,其智能化控制对地貌表达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绘图员绘制曲线时能凭经验捕捉到数据点所包含的几何形状信息,而张力样条函数和三次B样条曲线在节点插值时,严格要求二阶参数连续,不符合人的经验直觉,是节点对参数曲线连接光滑度的过分限制。根据人工绘制等高线的规则,提出将三次Beta样条曲线作为基于人工绘制约束的等高线插值的数学模型,通过引入形状控制参数放松对曲线的光滑性的要求,增加了控制等高线形状的自由度,把C2连续的三次B样条松弛成为G2连续的Beta样条,实验结果表明插值的等高线符合地形综合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地图制图综合过程中,线状要素经过一系列的选取、化简等处理后,经常会生成少量尖锐的凸角。针对已有的算法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大多对曲线上全部的节点进行整体光滑处理,在很多不必要光滑的地方增加了大量的冗余节点,且效率不高的问题,该文基于线性迭代法提出了一种曲线局部尖锐凸角的光滑方法。首先建立了基于角度阈值的尖锐凸角判断原则,然后据此设计了具有可控性的尖锐凸角自动识别处理方法,以探索最佳的角度阈值实现曲线光滑处理,最后以广州某市的地理国情普查水系数据为例对该文方法进行了检验。实验结果表明,当角度阈值在[150°,160°]范围内时,该文方法不仅消除了曲线局部尖锐的凸角,而且有较好的光滑效果和较高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7.
矢量数据压缩的Douglas-Peucker算法的实现与改进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分析曲线磁量数据压缩的Douglas-Peucher算法及相关理论,给出该算法的递归实现方法,并提出利用径向距离作为补充的约束条件,以控制数据压缩的面积误差和保持原始曲线的光滑形态。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讨论了一种新的曲线光滑算法—方向判别法。并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阐述了其优越性,最后对一幅经过计算机自动识别所获得的居民地轮廓作了光滑处理。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较好地删除曲线上的冗余点,并且可以保持原图形的基本形状特征。  相似文献   

9.
已知2点平面坐标及切线方向,可以在其间构造1对凹凸性相同的光滑圆弧。本介绍了一种新的样条曲线-圆弧样条,在解求其平行线时可能发生的“小弧”现象,需专门程序处理。  相似文献   

10.
自动描绘地图面状符号的边界和边界范围内的晕线或各类符号是专题图机助制图的一个重要课题。地图面状符号的自然边界一般是光滑曲线。因此,仅用多边形法尚不能满足制图的实际需要。在小型、微型计算机内存范围内,完成常见规模制图区域的填绘任务,要解决由边界光滑而导致的数据量大但内存小的矛盾,关键在于从线段划分、数据编码、光滑办法等方面来保证各项计算工作在单区范围内进行,而且不必保留全部边界光滑点。本文分析了解决上述矛盾的具体过程。提供了可基本完成前述课题的SSS1应用绘图程序,并以该程序的实际调绘结果为例,介绍了程序的功能和用途。  相似文献   

11.
已知2点平面坐标及切线方向,可以在其间构造1对凹凸性相同的光滑圆弧。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样条曲线──圆弧样条,在解求其平行线时可能发生的"小弧"现象,需专门程序处理。  相似文献   

12.
针对DEM转换等高线时,现有方法不能方便、有效处理好曲线光滑与地貌精度损失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坡度分区滤波的DEM转换等高线方法。对不同的坡度分区采用不同大小的窗口进行均值滤波,并对滤波高程差值进行控制,较好地处理了曲线光滑与地貌精度损失之间的关系;同时,对计曲线之间的窄部首曲线进行自动识别和打断删除。基于该方法,利用ArcGIS+Python脚本开发了DEM到等高线自动转换工具,在数字广西地理空间框架建设1:1万DLG项目的等高线采集工作中得到了初步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殷勇  梁西腾  丁圣陶  叶关根 《测绘科学》2012,37(5):76-77,80
等高线注记是一种特殊的曲线注记,它除了有普通曲线具有的分段注记以及在曲线光滑部分注记等问题外,还存在字头朝向问题和沿辅助曲线注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新的分段注记算法以及高程朝向判断方法,使等高线注记有更好的注记效果。  相似文献   

14.
笔者分析了地图符号和ACAD的特点,设计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开放的、可扩充的,易于调用且可变比例的地图符号系统NMSIS。本文分地图符号骨架、点、线、面符、注记和曲线光滑六个方面介绍这一系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等高线自动在记传统方法的缺陷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同步光滑注记法这一新方法。该法的实质是曲线圆滑和寻找注记位置同时进行,利用拟合函数求注记点坐标值,根据等高线前进方向的左侧地形点高程值确定注记字符字头朝向。文中详细论述了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新方法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缺陷,极大地提高了绘图速度和图件质量。  相似文献   

16.
等高线自动注记的同步光滑注记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等高线自动注记传统方法的缺陷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同步光滑注记法这一新方法。该法在实质是曲线圆滑和寻找注记位置同时进行,利用拟合函数求注记点坐标值,根据等高线前进方向的左侧地形点高程值确定注记字符字头朝向。文中详细论述了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新方法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缺陷,极大地提高了绘图速度和图件质量。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地性线绘制等高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根据地形特征点和地性线绘制等高线是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等高线的主要方法,本文在分析现有自动绘制等高线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根据地性线及其拓扑关系直接求取和跟踪等高线的方法。针对利用各种传统曲线光滑算法所绘相邻等高线间常常出现不协调现象的缺点,首次提出并详细讨论了相邻等高线通过点间的抛物线双向加权平均光滑算法。大量实践表明,利用本文所提出的跟踪和光滑方法所绘等高线的光滑性和协调性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8.
文敏  唐新明  闫浩文  史绍雨  葛帅  申传庆 《测绘科学》2011,36(5):181-183,204
本文改进了线性迭代方法并进一步结合五点法提出一种新型曲线光滑解决方案,从而满足不同应用要求.新算法在保持前两种算法简单、速度快等优点的同时,克服了线性迭代法生成曲线不能通过已知数据点的弱点,能保证生成曲线严格通过所有已知数据点并保持一阶连续,而且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五点法生成曲线“之”字形自相交的弊端,并可根据不同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9.
根据地性绘制等高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夫来  郝向阳 《测绘学报》1999,28(4):345-349
根据地形特征点和地性线绘制等高线是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等高线的主要方法,本文在分析现有自动绘制等高线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根据地性线是其拓扑关系直接求取和跟踪等高线的方法。针对利用各种传统曲线光滑算法所绘高邻等高线间常常出现不协调现象的缺点,首次提出并详细讨论了相邻等高线通过点间的抛物线双向加权平均光滑算法。大量实践表明,利用本文所提出的跟踪和光滑方法所绘等高线的光滑性和协调性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20.
利用超平面最小方案,针对高光谱数据在空间维和光谱维建立能量函数,通过两个权重系数调节空间维数据曲面光滑程度和光谱曲线光滑程度,达到联合抑制噪声的目的。实验中,对Hamamatsu相机和AVIRIS采集的高光谱影像数据中比较严重的噪声污染,该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噪声的影响,在AVIRIS水吸收带处的去噪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