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础埋置深度的大小,对基底压力、基底附加应力、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很大。本文探讨了基底压力计算、基底附加应力计算时基础埋深取值计算的原则和方法;分别给出了填方整平区、地下室为箱形基础或筏形基础、地下室为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地基承载力修正基础埋深取值的计算方法和公式;对主裙楼建筑,推导出主楼地基单侧滑动面宽度临界值,给出了相应的判别式和基础埋深计算公式。计算简单方便,可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作者的学习心得,着重介绍A.H.查瓦里茨基和E.A.库兹涅佐夫计算斜长石成分的方法,同时提出岩石类型判别式,并列举了用矿物正电原子数计算斜长石成分的过程.1.正常成分系列岩石(1)判别式:K Na 2)Ca-1.5P)>A1>K Na(2)计算斜长石成分的公式:?2.铝过饱和系列岩石(1)判别式:A1>K Na 2(Ca-1.5P)(2)计算斜长石成分的公式:  相似文献   

3.
TOPMODEL中地形指数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形指数ln(α/tanβ)是一些以物理概念为基础的水文模型的重要参数。TOPMODEL是以计算ln(α/tanβ)指数及其分布为基础的。对于栅格DEM,α为上坡区域通过单位等高线长汇集到单元网格内的面积,反映径流在流域中任一点的累积趋势,tanβ为单元网格的坡角,反映重力使径流顺坡移动的趋势。目前普遍使用的计算该地形指数的方法为多流向法。方法中计算α和tanβ用的均是与流出单元网格流向垂直的等高线长。另外计算下坡单元网格累积汇流面积时没有考虑欲计算ln(α/tanβ)值的单元网格的面积。这些是不合理的。计算α值应该用与流入单元网格流向垂直的等高线长,据此提出了改进后的ln(α/tanβ)的计算方法。方法中计算下坡单元累积汇流面积时包括了欲计算ln(α/tanβ)的单元网格的面积。分析了两种方法计算结果间的差值。  相似文献   

4.
方涛 《矿物岩石》1997,17(1):100-104
应用统计力学方法和较精确的非谐性校正,文章计算了硅烷在不同温度下的还原配分函数比,方程为:lnβ=-0.1659+0.3603x+0.0489x2以及硅烷与水和甲烷的氢同位素分馏方程:lnαSiH4-H2O=0.1523-0.4060x+0.0310x2lnαCH4-SiH4=-0.1151+0.2588x-0.0025x2由于硅烷、甲烷中心原子电价相同,构型一致,对它们氢同位素分馏性质的对比讨论是很有意义的;同时,对增量法在氢同位素分馏计算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一种地形指数计算方法在Topmodel洪水模拟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孔凡哲  芮孝芳 《水文》2003,23(3):16-19
介绍了Topmodel的基本理论,提出一种简单的地形指数ln(α/tanβ)计算方法,该方法分别提取数字高程模型(DEM)网格单元的α和tanβ,对坡度为0的网格单元进行专门处理,然后计算每一个网格单元的ln(α/tanβ)。以沿渡河流域为例,将计算的地形指数用于Topmodel进行洪水模拟计算,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矿界计算岩矿层真厚度多采用列昂托夫斯基公式,该公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存在局限性,要判断地形坡向与岩矿层倾向的关系以及岩矿层走向与剖面的锐夹角,在实际应用中极度繁琐且很易出错。本文对列昂托夫斯基公式进行改进,论证了一个一步到位既可进行岩矿层标量真厚度计算,又可进行岩矿层矢量真厚度计算的快捷公式:M=L[sinαcosβcos(θ-δ)+cosαsinβ],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证明。该公式既可计算剖面岩层真厚度,又可计算槽探、坑道、钻孔及其他工程中的矿层岩层真厚度。该公式适应于大批量真厚度计算,在Excel表格中,计算时间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7.
在简要介绍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从头计算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超高压下CaTiO3的结构变化趋势、α-磷铝矿在高压下是否非晶化的判断、ZnS发生压致相变路径的计算和FeS高压变体物性的计算为例,说明了从头计算可以解决矿物压致相变的诸多问题,如p-V状态方程的计算,相变压力pT、相变路径、各高压变体物性变化的求解以及极端高压下变体的预测等.  相似文献   

8.
计算浅水动力学的新方向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了计算浅水动力学的新方向,主要内容分为算法和应用两部分,前者包括浅水流动计算面临的困难、对算法的要求和若干新方向,着重讨论了有限体积描述及某些高性能格式的基本原理;后者给出了一些计算结果,用以反映有限体积Osher格式在明渠、堰闸、漫滩、溃坝和决堤流动计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水利网格计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利网格计算是通过水利网将分布在全国不同地区的大量计算机相联并协同工作,从而形成具有统一调度管理功能的大型计算机,将水利部门各处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合在一起,可为数据集中处理应用提供巨大的处理能力.利用水利网格计算,无须购买和维护超级计算机,也能利用其巨大的计算能力,完成计算任务.本文介绍了水利网格计算构想、实现水利网格计算所需运行环境、框架结构和功能,同时介绍了水利网格计算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水利网格计算的实施提供一个可操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隧道衬砌结构计算中两种计算图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蓬  刘卫丰  刘维宁 《地质与勘探》2003,39(Z2):207-209
用荷载结构模型计算隧道衬砌内力,常用的模型是在局部变形理论基础上的弹性地基梁图式和弹性支承链杆图式.本文对以上两种计算图式编制了有限元程序,比较了用这两种方法计算的衬砌内力之间的差别并总结了这两种方法的适用规律,对隧道衬砌计算中选用适当的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再论油气初次运移量计算及其参数选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世澄 《地球科学》1990,15(1):9-14
  相似文献   

12.
裂缝宽度的定量计算及储层流体类型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辽河测井公司完成的声电成像模拟井的基础上,利用声波成像测井资料建立了定量计算裂缝宽度的方法,并应用该方法评价储层裂缝参数,进而通过综合研究识别储层流体类型,在辽河油田复杂岩性储层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罗嗣海 《地球科学》1997,22(2):205-209
给出了层状地基一维和多维固结的计算方法,应用上述方法,以双层地基为例,探讨了层状地基固结的若干特性,对常用的简化计算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复杂形体重、磁异常各种正演方法,并对各种方法所具备的优点和存在的缺点进行了分析说明。据此讨论了复杂形体重、磁异常正演方法将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海底取样时岩芯形成的理论过程,推导了有关理论计算公式,得出了形成“桩效应”的条件,并论述了取样器静压力及振动锤多项参数的理论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以地球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地球重力场的特点,探讨了地应力的重力来源。以严密的理论分析为依据,指出了地应力产生的主要原因仍在于重力(即地心引力),重力不仅可以产生竖向地应力、而且还可产生水平地应力。给出了重力所致竖向地应力与水平地应力的科学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7.
研究发现,两种目前比较常用的可控源音频磁大地电流法(CSAMT)的正演计算方法,即简化积分法和二次插值法之间计算结果差异较大。为了正确地评价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精度,本文提出了利用直接积分进行,CSAMT一维正演的算法,即通过将任意角度频率测深 ̄[1]正演结果沿发射源方向直接进行数值积分,得到有限长度发射源的CSAMT正演结果。大量计算和精度评价发现,在这些算法中,简化积分法和本文提出的直接积分法计算结果吻合很好,是精度较高的算法,而二次插值法与前两种算法结果差别较大,是精度较低的算法。  相似文献   

18.
RUSLE及其影响因子的快速计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RUSLE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土壤侵蚀模型。虽然是一种经验模型,但是其影响因子计算仍然非常复杂,满足不了区域土壤侵蚀的快速提取要求。针对这种状况,文章在介绍RUSLE手册中每个影响因子计算方式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可进行快速计算的方法,实验表明,采用文章推荐的因子计算方式,可达到快速有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瞬变电磁法视电阻率的定义和计算主要有早期、晚期和全区视电阻率定义和计算方法,然而根据瞬变电磁法激发场源、工作装置和工作环境的不同,其视电阻率的定义和计算也不相同.笔者总结和评述了各种磁性源不同工作装置的早期、晚期以及全区视电阻率计算方法,同时对隧道、矿井瞬变电磁法中的全空间视电阻率的计算以及考虑关断时间效应的视电阻率的计算等进行总结.在分析各种定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瞬变电磁法的发展应用,对视电阻率的定义和计算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孔隙度是储层评价的重要参数之一.密度测井是一种重要的孔隙度测井方法,在石油勘探领域常常被用作确定岩层孔隙度.通过研究密度测井的基本原理、仪器构成、刻度方法等,推导出不同情况下孔隙度的计算公式.并利用该公式进行Matlab编程,对实际测井数据进行处理,计算了多个井段的岩层孔隙度,证明了密度测井在孔隙度计算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