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南海北部新生代构造迁移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南海北部比较有代表性的珠江口、琼东南和中建南3个盆地作为研究区,对所获取的剖面进行了地震解释工作,运用地震地层学和构造地质学等方法对我国南海北部新生代演化史开展研究,探讨了南海北部陆缘各区域构造演化差异及规律。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缘构造活动在时序上存在着迁移的特征,体现出自北向南"珠江口盆地→琼东南盆地"、"珠江口盆地→中建南盆地"构造事件逐渐变晚的趋势。因此,南海北部陆缘破裂从北部开始,以"撕裂"的方式逐渐向南推进,同时排除了红河断裂的叠加影响,南海北部自北向南断陷活动强度逐渐减弱。在其后的演化中,构造沉降与物质充填中心的迁移以一种更加复杂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2.
正俄罗斯在去年发现一只冰封了约1.2万年的小狗"木乃伊",被发现时其牙齿、皮肤、毛发及大脑都保存得非常好,科学家也正在解剖尸骸,确认其生前是否为被饲养的"宠物",目前科学家已取走小狗的样本,尝试是否能复制这只绝种万年的小狗。在清理的过程影片中,狗尸的表面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塞舌尔群岛东北部海域3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黏土矿物测试结果分析其组成特征、分布规律和物质来源。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黏土矿物平均相对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伊利石(35%)、坡缕石(20%)、蒙皂石(20%)、高岭石(16%)、绿泥石(10%)。根据沉积物黏土矿物相对含量和空间分布规律,可将研究区分为2个亚区(I区、II区)。I区覆盖研究区北部大部区域,物质来源主要为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西南部以及索马里海岸沙漠的风尘物质;II区位于研究区南部的塞舌尔群岛以东,主要接收塞舌尔高原风化物质。综合分析研究区细颗粒物质来源、空间分布规律及区域动力环境特征,南亚夏季风搬运阿拉伯半岛、印度西部及索马里海岸沙漠风尘物质向南输运是影响I区黏土矿物组成的主要因素;南赤道逆流驱动塞舌尔高原富高岭石、绿泥石的细粒风化物质向东扩散,控制了II区黏土矿物组成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经过对"探宝号"调查船在2001年8月在南海东北部陆坡及台湾南部恒春海脊海域采集的多道地震剖面资料进行的地震反射波数据分析、研究和解释,结果表明:(1)南海东北部陆坡段区域和台湾南部恒春海脊海域地震剖面上均显示有被作为天然气水合物存在标志的BSR,但两区域构造成因、形式和相关地质环境的不同造成了此两处的天然气水合物成因及过程的不同.(2)南海东北部陆坡区域的水合物形成与该区广泛发育的断裂带、滑塌构造体及其所形成的压力场屏蔽环境有关,而台湾南部恒春海脊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则与马尼拉海沟俯冲带相关的逆冲推覆构造、增生楔等及其所对应的海底流体疏导体系有关.(3)南海陆缘区域广泛发育有各种断裂带、滑塌构造体、泥底辟、俯冲带、增生楔等,且温压环境合适,是天然气水合物矿藏极有可能广泛分布的区域.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的9月,在悉尼的迪怀海滩上出现了大量神秘的绿色"海藻蛋",其完美的形状以及极具生命力的绿色使当地人相当惊讶,他们称此前从未见过这种神秘生物,捏起来软软的,很有生命力,它们抱团的原因可能是防止自己被鱼吃掉。有人猜想这就是毬藻,世界上唯一一种球形绿藻,刚毛藻科,球藻属,生长在北半球,以作为日本北海道著名淡水湖——阿寒湖的纪念物而闻名,俗称为"海藻球"。细丝状的个体在某些情况下会形成绿色球状集合  相似文献   

6.
昀文 《海洋世界》2013,(6):42-43
马耳他岛是组成欧洲马耳他共和国的5个小岛之一,它位于地中海中部,在利比亚和西西里岛之间,面积只有246平方千米。但就在这个极小的岛屿上,却有着被考古学家们赞誉为科技、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巨石奇迹"。马尔他岛巨石建筑的发现可追溯到1902年,当时在其首府瓦莱塔,有人在盖房时发现了一个地下洞穴,  相似文献   

7.
晓晔 《海洋世界》2014,(2):57-59
<正>剧情引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海洋探索力度的加强,人类在海洋中发现神秘潜水物的消息也层出不穷,而且越传越广。人们通常称呼这些神秘的潜水物为"USO",这是英文Unidentified Submerged Object的缩写,意为"不明潜水物"。也有人借用英文"不明飞行物"的缩写译音,直接称它们为"深海幽浮"。  相似文献   

8.
南海油气资源综述及开发战略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海是西北太平洋的边缘海之一,海底地形复杂,南、北宽而缓,东、西窄而陡,陆缘发育一系列沉积盆地。南海油气资源丰富,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综合介绍了南海北部大陆架油气区,西沙、中沙远景区,深海区,礼乐-太平远景区和南海南部大陆架油气区的沉积盆地,并对这些沉积盆地的资源量和油气远景进行综述。按照对南海石油地质特征的认识,将海域分为油气生产区、远景区以及无远景区(深海区)三种类型。针对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开发战略设想。应该加速北部大陆架油气区这一海域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西沙、中沙远景区经过地球物理勘探、区域研究,选准靶区,重点突破;在南沙海域,应遵循"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调整战术,以我主动开发,代替对方单独开发,最好形成联合开发。  相似文献   

9.
金希 《海洋世界》2012,(10):24-27
海底热液喷口主要分布在海底的洋中脊与火山地震带上。和火山一样,海底热液喷口也与地壳活动紧密相连,但它的活动可要比海底火山喷发温和得多了。海底热液周围区域也形成了神秘的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科学家们发现,在这些环境温度高达三四百摄氏度并且遍布剧毒的金属硫化物的区域中,居然并不是一片死寂。在"烟囱"的周围,居然有  相似文献   

10.
魏庆 《海洋世界》2015,(1):66-69
2011年5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被美国军方击毙。如今拉登之死已过去3年多,而这场行动的执行者——美海军海豹突击队第6分队,却一直笼罩着神秘光环。时至今日,这支神秘部队露出庐山真面目。据英国《镜报》10月30日报道,击毙本拉登的海豹突击队队员身份将首次在美国福克斯新闻频道(FNC)的纪录片中公  相似文献   

11.
洁文 《海洋世界》2011,(7):32-33
15世纪末开始,为了能够到这梦寐以求的神秘东方,欧洲各国不仅向南寻找通往东方的贸易之路,也在试图寻找取道北冰洋到达东方的"北方航线".那么极度严寒的冰川北极是如何被发现的?号称"掘金航线"的东北航道又是如何被开拓的呢?  相似文献   

12.
侏罗纪季风     
大约在 1 90 Ma前 ,Navajo砂岩曾是赤道附近沙漠中的风成沙丘。今天 ,被风蚀的砂岩变成了犹他州西南部和亚利桑那州的一道自然景观。它的沉积物也揭示了侏罗纪期间 Pangaea西部的季节变化。虽然侏罗纪被人们称作是恐龙的世纪或鸟儿的黎明 ,但侏罗纪气候的详细变化仍然带着神秘的面纱。化石证据表明 ,当干燥的风在Pangaea形成大面沙漠的同时 ,热带条件生成了茂密的蕨类和苏铁类植物森林。地质学家同意上述的观点 ,但被 Pangaea处的大气循环模式所困扰。如今一些来自于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的地质学家在 Navajo砂岩表层上找到了一些答案。它…  相似文献   

13.
西沙海槽长期活跃于南海北部,记录了南海的深部演变过程,有特殊的地质研究意义。基于对西沙海槽的深潜实地考察,发现了槽底平原可分为小型谷、大型对称脊和顶平对称脊等次级地貌,可能是槽坡上较强的重力流和近东西向的槽底等深流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外,还发现一些成群分布的小型丘体,推测可能是超压气体释放喷口或者为生物栖居巢穴;西沙海槽生物类型相对单一,数量小,其生物生存条件较为苛刻,为海底中的"沙漠"。该区的泥质沉积中含有异常高压气体,其成因可能是沉积物快速堆积导致。  相似文献   

14.
北极狐     
红将 《海洋世界》2015,(5):42-45
<正>在很多浪漫主义小说里,狐狸都是一种神秘的动物,常常会化身为美女诱惑埋头苦读的书生,从而引出一个个或喜或悲的浪漫故事。而在所有狐狸中,白狐又是最优雅神秘的一种,有"百年狐黑千年狐白"的说法,当然这些神秘的妖狐只存在于传说故事中。不过在自然界里,的确有白色毛皮的狐狸存在,那就是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  相似文献   

15.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风场资料,对1997—2016年俄罗斯北部海域风能资源展开评估,并建立选址指标体系,识别潜在海上风电场建址区域。结果表明:俄罗斯北部海域的风功率密度大小和风功率密度等级分布均为"西高东低"型,即巴伦支海风能资源最丰富且风功率密度等级最高,东西伯利亚海风能资源较少且风功率密度等级最低;有效风速出现频率为单谷型,夏季出现谷值,春季、秋季和冬季出现峰值;风功率密度变异系数有明显季节变化,冬季变异系数较高,夏季变异系数达到最低值;喀拉海适宜开发近海风能资源,巴伦支海适宜开发深海风能资源;风向频率最高的风向是NE,其次是NNE与ENE向。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国内相关单位参与北极风能资源开发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连市主体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连市区域发展现状,参照"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划分基本思路,尝试建立由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因素构成的指标体系,并以大连14个县市区为基本空间单元,运用状态空间法划定大连市主体功能区.结果表明,除依法设立的旅游度假区外,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和北部地区,限制开发区集中在中部和南部地区.该研究以期为大连市制定差别化区域政策和统筹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根据2012—2016年8月浙江北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资料,对浙江北部海域4个区域(杭州湾、舟山海域、象山海域和近海区域)的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个航次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有29种(优势度0.02),其中多毛类动物13种,软体动物7种,甲壳动物2种,鱼类2种,纽形动物2种,棘皮动物2种以及刺胞动物1种。对浙江北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杭州湾优势种种类最少,时空分布变化明显;近海优势种组成较复杂,包含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多毛类动物、鱼类、棘皮动物和纽形动物;象山海域的优势种组成较简单,优势种以多毛类动物为主;舟山海域的优势种中多毛类动物种类数逐年增加。对研究区域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浙江北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中多毛类动物明显增加,取代该海域软体动物优势地位。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时空分布变化与有机质积累、底质环境改变以及食物网变化密切相关,浙江北部海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在不断恶化。  相似文献   

18.
南海北部海洋鱼类个体石油烃含量的频率和区域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从宏观上把握南海北部海洋鱼类的石油污染概况,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海北部海洋鱼类石油烃的频率分布和区域分布特征。分析表明:石油烃的检出率为100%,石油烃含量的频率特性表现为F分布,其中近90%的鱼类石油烃含量为1-15μg·g^-1(干重);被研究的5个海区中,广州湾海洋鱼类的石油烃含量明显高于北部湾(p〈0.05)和红海湾(p〈0.05),该3个海区和珠江口的石油烃含量明显高于台湾浅  相似文献   

19.
南海北部深水区已逐渐成为我国南海北部油气资源调查的热点区域,开展南海北部双峰盆地构造样式及成因分析研究对进一步认识南海北部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和评价油气资源潜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利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已有的二维地震资料,在对双峰盆地地震层序和构造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厘定了双峰盆地主要的构造样式;采用平衡剖面技术,重建了双峰盆地的构造演化史;结合南海北部区域构造背景,分析了双峰盆地的性质和成因。研究认为,双峰盆地为与洋壳热沉降有关的坳陷沉积盆地。从神狐运动开始,双峰盆地经历了大陆破裂-大陆裂解-海底扩张完整的构造演化旋回,在持续伸展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形成了双峰盆地,主要发育伸展构造样式、转换-伸展构造样式、重力滑动构造样式和火成构造样式4类,其中伸展构造和火成构造较为发育。  相似文献   

20.
南海磁静区位于南海北部的洋陆结合带上,在磁异常图上位于陆架高值正磁异常带以南,海盆磁异常条带区以北。收集了南海北部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相关资料,总结了南海北部磁静区的研究现状,对ΔT磁异常数据进行了低纬度化极处理,参考磁静区周围的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分布,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划分了南海磁静区的分布;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讨论了南海北部磁静区及周围区域的重磁场特征,对主要界面的反演发现磁静区内存在磁性基底深度增加、居里等温面隆升、磁性层厚度减薄和莫霍面抬升的现象,认为南海磁静区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区域内磁性层厚度的减薄,包括中生代末期地壳的拉张沉降使区域老地层断陷,磁性基底深度增加,磁异常减弱;拉张减薄促使深部地幔热物质向上运移,莫霍面抬升,磁性层发生热退磁,居里等温面抬升,磁性层厚度减薄,磁异常减弱;南海扩张期和张裂以后磁静区的热活动剧烈,深部高温物质底侵,形成高速层,进一步减弱了区域磁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