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馆、水族馆、海洋世界、海底世界……名目繁多、形式多样,令人目不暇接。把海洋搬到内陆,奇妙的海底世界给久居内陆、远离海洋的人们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新奇感,中国大地大兴海洋馆热,演绎出世纪末的海洋情结——让我们一起进入海洋世界,做一次令你终生难忘的巡礼。圣亚水族与海洋文明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距离海洋越来越远,这时候修建水族馆,是对海洋、对自然的一种心灵的回归。第一代水族馆:排列鱼缸是水族馆最为原始的方  相似文献   

2.
远离陆地的浩瀚海洋有着多种类型的海底世界,其中珊瑚礁海底五彩缤纷、扑朔迷离,是最迷人的海底世界。珊瑚礁一向被科普作家、旅行家称之为“海底公园”。而公园的框架则是由  相似文献   

3.
三十卷的《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如同年轮,记录了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海洋地质科学的成长史.如今中国的海洋科学,已经开始进入世界大洋,活跃在世界海洋科学的前沿.新的发现证明,深海海底是地球表层和深部系统之间的通道,深海的认识已经成为地球系统科学的瓶颈.与此同时,海洋科学正在从“考察”向“观测”过渡,海底观测网正在成为观测...  相似文献   

4.
在地球人口日益膨胀,陆地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海洋就成了人类最后的开发基地。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除了积极开发海底资源外,还组织了海底旅游和海底探险等,为开发海洋做了有益的尝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类就开始向海底进军,指望在美丽幽静的海底世界营造自己的乐园。如果说一条又一条新开辟的海底隧道仅仅是意味着人们乘坐地铁从海底走向海峡对岸的话,那么,美国于1994年开业的世界上第一家海底大酒店,却为人类将来有可能在海底居住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1997年3月在日本冲绳县那霸市召开了“第二次海底电缆应用国际会议”。美国华盛顿大学两名海洋科学工作者John Delaney和Bruce Howe参加了这次会议。前者由于发现了在海底热水带在光合作用下而能生活的生物,因此成为有名的海洋地质学者;后者是首次获得海洋声波层析成像的学者。日本近十年来积极倡导海底电缆的4D观测,在此领域世界领先。日本在1997年1月17日,应用1964年日本和美国间铺设的最早国际海底电缆。TPC-1和距东京400km的南伊豆小笠原的海底电缆设置了世界最早的海底地震站,  相似文献   

6.
海底电缆观测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世界各国对海洋研究和开发的高度关注,海底电缆观测系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首先简要介绍了海底电缆观测系统的定义及其发展史,并与其它海洋观测系统进行了对比,然后对各国海底电缆观测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指出了海底电缆观测系统的关键技术,最后讨论了海底电缆观测系统的发展趋势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海底三维可视化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军  滕惠忠 《海洋测绘》2004,24(4):44-47
海底地形地貌能表现海洋世界重要的空间信息,也是常规光学和电磁手段难以探测的水下区域。应用侧扫声纳技术可以反演海底地貌,同时多波束测深技术得到的水深数据重建数字水深模型,二者结合创建三维海底空间景观。利用海洋探测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海底地形地貌三维仿真和分析,并对其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农夫 《海洋世界》2005,(6):28-30
据统计,大约每隔30个小时,就有一艘船葬身于海底。在全球海洋中,沉睡在海底的大小船只至少有100万艘,因而海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文物宝库,并吸引着千千万万觅宝的人们,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海底探宝热。美国考古学家罗斯坦桑教授调查发现:在爱琴海至亚平宁半岛一带的地中海海域,有许多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海船长眠于海底;在靠近北美洲的大西洋海岸,埋葬着大量沉船;在佛罗里达半岛附近海底,沉睡着难以计数  相似文献   

9.
一、日本海洋开发产业的产生日本产业界真正着手进行海洋开发的时间是六十年代初期。1948年,美国开发路易斯安娜海底油田首先获得成功。随后,在世界各海区相继发现和开发了大型的海底油田。通过“国际地球观测年”(1957—1960年)和“国际印度洋观测年”(1959—1961年)等大型海洋调查活动,发现在太平洋海底存有大量的含锰、镍、钴等团状矿物——  相似文献   

10.
10年前海洋法专家称,深海底采矿问题是当今海洋法最具有争论性的问题,而第二个最具争论的问题无疑是沿海国海洋边界的划分问题了。如今海底采矿争论已烟消云散,海洋边界划定问题作为海洋管理的重中之重之事提到议事日程上。专属经济区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导致了大量的海洋边界划界实践。据统计,世界半封闭海区有24个,其周边国家超过80个。地  相似文献   

11.
海洋深层水动力环境调查技术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家钢  徐晓庆 《海洋科学》2013,37(6):121-125
深水海域是21世纪人类重要的能源基地,走向深水是世界石油、也是中国石油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海洋深部洋流体系给海底管道安全运行带来巨大威胁,海底油气管道一旦发生破坏,不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将造成严重的环境与生态问题。深海海洋观测是我们认识深海水动力环境的主要途径,本文主要回顾了对海洋深层水动力环境调查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海洋是风雨的故乡,海面上流急浪涌、飓风台风已为众所周知,但海洋底部很不平静的事实则少为人知。类似飓风的激流却一年到头都在海底爆发着,这些激流能推动着海水以每秒高达50厘米的速度流动.犹如强大的龙卷风旋转着横扫海底。它们不仅冲垮科学仪器,毁坏海底通信电缆,甚至危及石油钻井平台、某些神秘的水下世界。海洋学家把这些激流称为海底风暴。在某些海底区域中,每年爆发的海底风暴达5~10次。  相似文献   

13.
2002年5月30日长沙海底世界在馆门前举行隆重的“中国海洋学会长沙海洋科普教育基地”授牌仪式。  相似文献   

14.
南海海底地形可视化分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底地形是海洋地质学、海洋地球物理学、物理海洋学和海洋生物学等研究的基础资料,是影响海洋要素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视化是地形数据解译的关键,它为揭示海底地形与其他海洋要素之间所蕴含的关系和规律提供了独到的方法。基于可视化工具Vertical Mapper,在MapInfo Professional中对南海海底地形信息进行了渲染图与三维可视化实现,并对地形进行了剖面分析,进而将可视化的南海海底地形信息与表层沉积物类型、流场等其他海洋要素信息进行叠加分析,由此探讨了表层沉积物类型的分布与地形、海洋动力条件等的空间相关性,说明海底地形的可视化对于海洋地质现象的解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滑翔机获海洋能源动力在地球上,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的面积。正是由于海洋面积的广阔,以及人类受到不能像在空中那样翱翔的限制因素,海底世界一直保持着神秘,未被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海底电缆路由的海洋环境。它包括地质,地理,海洋水文,渔业设施及各种海底障碍物等,是选定海底电缆路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一)海底战场人们在开发海洋的过程中发现,海底资源及海床矿藏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海洋的经济价值使人们将目光从陆地、太空转向海洋。同时,水下空间和海底也可以布置重要的战略导弹核力量,它对陆战区和海战区的作战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世界各国军队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了诱人的海底战场。海底可以配置一系列作战系统的作战设备。在深水区,可以建设供居住的水下基地。这些水下基地可以作  相似文献   

18.
海洋孢粉学,是孢粉学领域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新兴分支学科。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十分迅速。一、世界上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海洋孢粉学研究早在1948年,K·拉尔森就曾对弟勒尼安海海底沉积物电的孢粉进行了研究。六十年代后,海洋沉积中的孢粉分析进展很快。目前,不但在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地中海、墨西哥  相似文献   

19.
新的HOV潜水艇所能到达的6500米的海洋深处目前来说还是空前的能够到达这样的海洋深处它就能够探索到99%的海底世界。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海洋占整个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二,如此浩瀚的“水世界”不能不对人类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自古以来,了解海洋、征服海洋和开发海洋是人类的宿愿。但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主要还限于传统的海洋捕捞、制盐和海上运输。只是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加之世界人口的激增和陆地资源的消耗,人们才转向海洋资源的全面开发。现代海洋开发已包括海底石油开采、海水养殖、海底采矿、海洋能源开发以及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可以预料,随着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的不断增长,人类未来几乎可从海洋获得陆地上所能获得的一切。海洋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同样会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个开发利用海洋的高潮必将迅速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