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0 毫秒
1.
历史的脚步     
平谷,历史悠久,有“神京三辅要地”之称,“天汉之津梁,幽燕之关隘”之誉。平谷,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一片古老的土地,一片英雄的土地,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平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坚定的脚步。史前文化丰富多彩平谷县人类活动历史悠久,早在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马家坟、海子、洙水等10余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如双刃刮削器、单刃刮削器、多刃刮削器、双台面石核等30多件,充分证明平谷地区已经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上宅、北埝头出土的大量石器、陶器、房屋基址,说明在7000年前,平谷的先民已…  相似文献   

2.
近读陈平先生《平谷置县岁月考》,据明代蒋一葵《长安客话》卷五《畿辅杂记》“平谷县:平谷在盘山西,故称盘阴,本古渔阳郡地。汉初封卢绾于此,绾亡始置县”这段话,联系《史记》和《汉书》有关记载,考证平谷建县始于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至今(公元2005年)已有2200年的历史。清代雍正年间刊本《平谷县志》、民国时修的《平谷县志》、今人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北京市》、《北京百科全书·平谷卷》等书也持此观点。①平谷建县历史悠久,很有纪念意义。陈平先生在文章中进一步建议将每年的农历三月三作为置县的节日。2005年的农历…  相似文献   

3.
张仁民 《中国地名》2009,(8):140-142
我第一次听到“沈阳”这个地名时,还是孩童时代。父亲指着在北陵公园那尊石狮子前照的黑白照片告诉我:“辽宁省的省会在沈阳。”我仰着脸问:“什么叫省会?沈阳大吗?那狮子不咬人吗?”父亲的回答似乎永远也满足不了我脑海中的“十万个为什么”。  相似文献   

4.
一、绪言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教导,我组同志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狠批了“洋奴哲学”、“爬行主  相似文献   

5.
钱学森教授关于“地球表层学和数量地理学”的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技术发展新潮流中,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自1983年建议创立“地球表层学,”1985年2月又提出建立“地球表层学”下的新学科“数量地理学”的设想。钱学森同志的这一学术思想对于我国地学,特别是地理学、环境科学等有关科学研究有很大指导意义。为此,本文谨将钱学森同志关于地球表层学和数量地理学的论述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张华 《地理教学》2000,(11):39-40
要使一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就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这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我听了多节由不同教师讲授的“长江”这节课,有一种导入形式我至今记忆犹新。教师在学生入座后不动声色地打开录音机播放“长江之歌”。美妙动听的音乐刚响起时,只有个别人小声哼唱,其他人或整理文具或小声交谈。  相似文献   

7.
京郊平谷丫髻山东南的行宫村,是个一看就美,越看越美的小山村。若不然,康熙大帝怎么会青睐于此,选作行宫呢?行宫是天子出行时居住的宫室,也可以说是皇都文化的延伸。行宫多,可以说是古代交通不发达的产物。“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这首诗也道出了行宫入住率之低。平谷这座行宫算是荣幸的,它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建成,第三年康熙大帝二游丫髻山时,在此下榻;乾隆十二年(1747)、十八年(1753)乾隆帝两游丫髻山都住此宫;道光帝为太子时,十余次到丫髻山诣山瞻礼,道光十七年(1837),道光帝与太后同游丫髻山再住此宫,…  相似文献   

8.
钱文群 《地理教学》2006,(12):20-21
在波澜起伏的教改浪潮中,我尝试开设了“地震与火山”这堂公开课。在备课过程中查寻整理资料、制作修改课件、设计创立课堂流程,自然化了不少心思,然而作为教师的我,在这一过程中所学到的远不止课程本身或其所涉及到的相关领域知识、能力。几次“模拟演习”师生都能按事先设计好的环节逐一展开,当时我感到自然、流畅、顺利,然而在有众多领导、专家、教师在场的公开课堂上,学生、课堂带给我的却是另外一种东西,那是一种感动、一种启示,甚至是一种震撼。课后我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我想用字表达一下几个方面的感想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我这次能够有机会来参加中国地理学会山地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感到非常高兴! 首先,让我代表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也代表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热烈祝贺山地研究委员会的成立。 刚才丁锡祉同志在开幕词中已经讲到,山地研究是很重要的。我国有2/3的地区,属于山地。就是说,我国近一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有六百几十万平方公里是属于山地。我国是世界上山地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山地研究内容最丰富的国家,从最高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2005,(10):46-47
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市经委的支持下,一项名为“十万屋顶计划的可行性调研”已近尾声。  相似文献   

11.
一、风貌规划地名的产生及其意义《营口地名》杂志(1998年2月26日)一纪念营口建城130周年学术研讨会专刊中,发表了营口市建委李锦生、营口市地名办张金福和营口市建委范应连三位同志的论文《营口风貌规划地名初探》。风貌规划地名的提出,在我国尚属首例,这无疑在学术界又将掀起一股理论探讨、使之不断完善的热潮。近年来,在城建学科和城市规划部门提出了“城市设计”和“城市风貌景观规划”等新思想。地名部门的张金福与城建部门的李锦生。范应连,将分属于城建和地名两个不同学科的成果进行磋商、渗透和结合,便为可能产生…  相似文献   

12.
我在组织“大气的运动”一节的复习时,根据教材中各部分知识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地理概念、分析地理原理、整理知识结构、总结地理规律,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3.
平谷,是北京市东部一片古老的土地,自西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建县,迄今已有2200年的历史。2002年平谷撤县设区。全区总面积1075平方公里,人口近40万。有14个镇、2个乡、275个行政村(辖410多个自然村)。无论是山区半山区,还是平原地区,在众多大大小小的村落中蕴藏着深厚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不少掌故与传说一直流传至今。这不仅表明了这些古老村落形成的久远历史,也透露出了许许多多值得人们关注的历史文化信息,我们应进一步挖掘、开发和利用好这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事业,促进全区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值此平谷区建县2200年之际,特刊出有关专家平谷置县考证的几篇文章,以进一步了解平谷的历史演变过程,从而更好地为平谷区的发展与经济腾飞服务。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早在1990年我就从报刊上获悉,在沈阳有一份《地名丛刊》出版,并设法与责刊取得联系,作为贵刊的读者——贵刊的个人订户已是六七个年头了。编辑部张仲春同志给我的亲笔复信一直珍藏在我的信柜中。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名》2009,(3):22-22
2008年12月4日,江苏省民政厅、上海市民政局在崇明县召开。沪苏线”联合检查工作总结会议。两省(市)边界沿线毗邻市(区)、县(市)民政局负责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的局长、处(科、股)长及相关工作人员出席会议,民政部区划地名司有关同志到会指导。  相似文献   

17.
“韩流”一词是从1999年七八月间,开始在中国媒体上出现的新名词,是指韩国的大众文化在中国,乃至越南、香港等东南亚地区刮起的人气旋风。这其中,尤以韩国的电视剧在中国及东南亚的热播为代表,引发了一股热潮。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爱情是什么》、《星星在我怀里》等韩国电视剧备受青睐,在中国的收视率达到2%,  相似文献   

18.
我们乘坐的面包车,飞也似的离开了古城西安,来到了九朝古都“牡丹城”洛阳。 “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荫中十万家”(司马光《观花》)。“又是一年芳草绿,十年花事不寻常”。洛阳的四月,春意盎然,牡丹飘香,中外赏花游客从四面八方汇集洛阳,形成人的海洋,花的海洋。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以“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佳句来描述洛阳牡丹盛开时节,倾城观花的盛况。  相似文献   

19.
本刊总编、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所长、党总支书记孙立汉研究员,不幸于2006年9月1日因公殉职,享年45岁。有关单位及吴立新副主编先后发来唁电表示沉痛哀悼。孙立汉同志学有专长,治所有方,为办好我刊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享有“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工作业绩得到社  相似文献   

20.
《地理教学》2009,(8):46-46
气味难闻、污浊的粪便污水、厨房卫浴污水,被“列队”归入一条管道后流进一个密闭容器集中“洗澡”,然后在一块不大的人工湿地中“滚爬摸打”一番,一股涓涓清水欢快地流进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