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0 毫秒
1.
杨芬  金明培  赵家本 《中国地震》2007,23(2):175-183
本文使用前兆群体异常信息提取的方法,即应用前兆群体非均匀度ID和前兆综合信息量S数学分析,以及相关计算软件,对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及邻区(N24~28°,E98~102°)的断层形变和地下流体各种监测手段的多台项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台多测项前兆群体异常的映震效果优于多台单测项前兆群体异常的应震效果;前兆群体异常与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较好,且一组前兆群体异常一般会对应2次以上中强地震,显示了前兆群体异常与地震成组对应关系,而不是以往单次前兆与单个地震一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利用深井动水位观测资料预报地震,已经被国内外地震学家进行深入研究,并得到了许多珍贵的震例资料.分析了1990年以来晋2井动水位原始观资料,结果显示,在该井附近中强地震前会出现多次阶变(组)异常.通过贝叶斯估算检验得到理论验证,总结出的预报指标在其后的2次地震中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异常前兆信息量的直接计算法,实现了各种观测资料前兆异常的无量纲前兆信息量转换。用该方法对甘、宁、青地区5种观测手段共92个测项的5日均值一阶差分相关异常进行了前兆信息量计算。通过24次5级以上相关地震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求得了92个测项的有效单位异常平均信息量,为前兆标志体系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通过7次7级以上相关地震前兆信息量变化特征的统计,给出了一组预报地震三要素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异常前兆信息量的直接计算法,实现了各种观测资料前兆异常的无量纲前兆信息量转换。用该方法对甘、宁,青地区5种观测手段共92个测项的5日均值一阶差分相关异常进行了前兆信息量计算,通过24次5级以上相关地震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求得了92个测项的有效单位异常平均信息量,为前兆标志体系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通过7次7级以上相关地震前兆信息量变化特征的统计,给出了一组预报地震三要素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晋1-1井22年水位观测资料进行系统清理,对距井区约330km范围一些中强震前的水位资料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表明:晋1-1井地震异常以短临突变异常为主,异常时间多小于80d。根据大量的震例统计结果给出了地震前兆异常定量判别指标,当曲线阶升异常幅度大于30mm或阶降大于40mm时视为震兆异常。  相似文献   

6.
怀4井地下流体异常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怀 4井为国家重点观测井,在多次地震前都有明显的异常出现,对监视北京西北地区的地震起着重要的作用。文中分析了 5次中强地震前怀 4井地下流体测项的异常情况。统计了自 1998年以来周围 300km范围内 4级以上地震前怀 4井流体测项的映震情况。认为怀 4井对其周围 260km范围内≥4 0级的地震反应比较灵敏。并归纳出怀 4井流体测项前兆异常的如下特征: 1)水汞前兆异常形态为突跳型,异常结束后发震; 2)断层气二氧化碳前兆异常形态为多点高值起伏型,异常转折下降中发震; 3)水氡前兆异常形态为阶变型,异常中发震; 4)氢气前兆异常形态为突跳型,异常结束后发震。通过本研究,有助于今后对怀 4井流体异常的识别,根据怀 4井各测项对地震孕育各阶段反映的差异,更容易判定未来地震的发震时刻  相似文献   

7.
用地震异常前兆信息量综合数学表达式的方法,选择四川地区映震较好的前兆观测资料,进行地震短期异常前兆信息量的提取,分析四川地区地震短期异常前兆信息量综合时序值变化与四川及邻区6级以上强地震的关系,给出了四川及邻区6级以上地震短期综合预测的指标和方法,该方法能通过R值评分检验。用同样的方法提取不同学科前兆信息量地震短期综合预测的指标和方法,并进行地震预测效能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学科前兆信息量短期综合地震预测效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新疆库尔勒台钻孔应变出现的阶变异常进行统计,将它和周边300 km范围内MS≥5.0地震对应,分析映震效果,又将阶变异常和辅助观测水位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阶变异常一定程度上和水位关系密切,地震的前兆意义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对山东菏泽和郯城两台站地震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进行处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地震地电阻率各向异性的前兆异常特征,得出两台站周围300 km内的5级以上地震发生前均存在明显的地震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前兆异常,在中强地震发生时其各向异性值基本处于高值附近。对其物理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宁洱井的水位自2014年10月25日以来持续下降39.2cm,低于正常水位谷值8.335m,2015年的年变幅度为正常年变的57.8%,呈破年变现象。经现场调查,发现周围观测环境干扰小,水位变化量相对可靠;通过分析水位与降雨量的相关性,以及GNSS监测网的位移资料,认为持续低水位异常与降雨量关系不大,属于地震前兆异常,其原因可能与该区域构造的拉张活动有关。总结地震前兆异常的地震活动规律,认为该异常可能对近期滇西南-滇缅交界地区中强地震危险性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宁波地震台ZK03井水温异常与8级及以上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近5年时间的观测,发现宁波台ZK03井水温测值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在没有明显地震活动和干扰背景下,测值呈缓慢平稳趋势性上升,日波动值仅为仪器的短期稳定性值。虽然没有对应本学科认为的预报效能范围内的地震发生,但地球上发生的共6次8级及以上地震前,该井水温测值都有较明显的异常现象出现。除印尼8.7、8.5级地震前可能有中、短、临异常出现外,其它4次都表现为临震异常。异常主要表现形式为脉冲式向上突跳或阶跃式变化,最大异常量可达日均正常上升速率的数倍至数千倍。水温异常出现的可能原因是由于地震前的长周期波通过上地幔或软流层传播,间接地导致了地下流体温度发生了微小的变化,被高精度的测温仪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2.
通过计算聊古1井1981年1月至2007年10月氮气、氦气含量的比值(以下均写做N2/He),对N2/He进行低通滤波处理,提取有价值的地震异常信息,发现N2/He的异常变化与区域(指距本井300km以内)中强地震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本文分析了N2/He异常变化与地震的关系,给出了发生中强地震的N2/He异常指标,探讨了其映震机理。  相似文献   

13.
天津王4井水汞有震异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王4井的地质构造情况,根据其1995~2004年的水汞观测资料,分析了近十年来华北北部中等及以上地震与水汞异常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水汞异常与地震活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且基本属于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14.
云南地区波速比预报效能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静观  张喜玲 《地震》1999,19(4):359-364
通过对云南地区10多年来地震波速比资料进行研究和应用,对波速比异常的预报效能作了动态分析,异常对应地震的时间,距离,幅度均随强震的孕育和强震活跃期的盛衰过程而演变。短临虚报异常可能提供强震孕育的中长期信息和中强震的中长期源兆。研究结果表明,其漏报的地震是发生在250km范围内的后续(3个月内)中强地震;对发生在100km范围内的中强震(强震前5个月)有对应,而300km外的中强震漏报。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临汾中心地震台水平摆观测中记录到的“两分向同步转向、大幅倾变”异常进行统计分析,对与其对应地震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初步认为此类异常是一种短临震兆异常,与中、强远震相对应,发震时间多为异常转向后2~20d。  相似文献   

16.
新疆地下流体源兆、场兆、大震远兆特征的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20多年来新疆地区的18个地下流体监测点的资料为基础, 沿着“异常与震中”这一主线, 对新疆地区的16次5级地震、 4次 7级以上地震及1个6级强震群的前兆异常特征进行了定量的统计与分析。 结果表明, 源、 场、 远兆异常有如下特征: 异常空间展布不均, 源兆空间内异常监测点展布"密集"、 异常比例可达90%; 而场兆空间展布“稀疏”、 “分散”, 异常比例一般在45%~53%; 而远兆则是更加“稀疏”和“零星”, 异常比例统计为25%。 异常起始时间不同, 源兆异常时间以中期为主; 中强震场兆异常时间以中短期、 特别是短期为主; 强震场兆以中期异常为主; 而强震远兆则也以中期异常为主。 异常形态不同, 源兆中期异常及强震场兆中期异常一般是趋势性大幅度升高变化为主, 且以化学测项为多, 油气探井以井喷形式予以表现; 而中强震场兆异常, 一般表现为幅度明显的短期内的负异常、 脉冲突跳、 短期内的高值上升、 阶变及年变化规律被打破等; 强震远兆特征则基本上表现为少数测点、 测项的大幅度中期异常及个别测项的临震大幅度突跳现象, 油气探井则也以剧烈井喷形式予以表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青海省玉树与德令哈二口地热观测井自2007年以来的水温观测数据,发现这两口井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级和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前均有较明显的前兆异常,此外某些强地震前也有类似的异常信息.进一步对每口井的水温异常信息(诸如异常幅度、持续时间)进行了定量分析,以及每口井对应不同地震的异常曲线形态对比、异常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得出这两口井在不同地震前的水温异常形态表现出高度相似性;通过对这些曲线形态的认识与分析,为今后利用水温数据进行经验预报地震的探索开辟一条新路径.另外得出玉树井水温异常的幅度随震级与震中距的不同呈规律性变化,具体表现在震级越大、井震距越小,对应的异常幅度越大、异常持续时间也越长,且玉树井的异常主要是中长周期的异常,这种特性对利用水温异常特征判断未来地震的强度有重要意义;德令哈井则呈现出短临异常特性十分明显的特点,这种特性对利用该井水温数据来判断发震时间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云南强震的水位异常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行强震的年度预测,采取年变化率做为水位变化参量,大于或小于一定的年变化率值即为强震异常。在研究多年的强震前地下水位异常震例的基础上,在云南3个地震区分别确定了指标观测井及其强震的预测指标:丽江地震区选择丽江井,水位异常判定指标为年变化率R临≤-1.10;楚雄地震区为大姚井,指标是R临≥0.03;滇西南地震区为双江井...  相似文献   

19.
地震中短期前兆某些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焦明若  张国民 《地震》2000,20(3):29-36
从前兆分段的物理基础出发,对强震和中强震的中短期异常(1年尺度)基本特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认为地震活动性中短期异常以在震中附近出现中短期(约1年)平静为最主要特征,并出现中短期空区。对于多种学科中短期前兆异常的特征,从总体上看尚处于中期阶段的整体发展过程之中。由于不同震级强度的地震,其约1年的时间尺度对其孕震过程的内涵来说有较显著的差异,对7级以上大震和中强地震的中短期前兆异常特征分别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甘肃地区水氡(流量)异常与周边中强地震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肃及周边地区是一个中强震多发区,该地区的前兆异常对青藏高原北缘地区强震活动有着敏感的反映.1980年以来该区发生5.0级以上地震20余次.多次地震前,甘肃地区的水氡资料出现了大量的中短期异常.分析了甘肃省目前仍在继续观测、观测环境较好、仪器稳定的水氡测点在甘肃及周边地区发生的中强地震前资料的变化情况,发现多数测点在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