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0 毫秒
1.
发刊词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科学研究院院刊》是由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主办、气象出版社出版的气象科学技术综合性刊物。它于今年正式创刊,每半年一期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气象科学研究院是在原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十年来已发展成为我国一个包括天气动力、气候、极地气象、农业气象、  相似文献   

2.
批准号4台了0247487024848702494870250遍目名称几‘了1.关于我国沙尘暴研究方案的设计摘原理对气象要素时空分布的约束击波触发过冷云摘冻结实脸研究冰雪晶增长微物理过程的实验血究单征名称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新疆气象局气象科研所南京大学中国料事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 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林业士坟研究所起止年月1988.01一1990.121988.01一1990.121988.01一1989.121988.01一1990.1248702514B70加2 中距离大气扩散规律的研究农由林网地区大气边界层下层大气 物理特征的魔侧研究‘大气环境娜拟娇究复杂地形上大…  相似文献   

3.
刘新元 《气象》1991,17(7):65-65
1991年5月13—15日,在昆明召开了我国第一代飞机用AgI降雨焰弹及发射器技术鉴定会。会议由云南省国防科工办主持。该降雨焰弹由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人工影响天气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国营八六六厂共同研制。参加鉴定的有:云南省国防科工办,国家气象局人控办,气象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陈善敏 《气象》1986,12(12):15-16
南极大气科学考察研究工作,是南极综合性多学科考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南极科学考察工作的逐步开展,1981年起先后派出了一批中青年的气象工作者,参加友好国家的南极考察队进行大气科学考察。1984年底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的四名科技人员,参加了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在南极乔治岛上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南极长城气象站。目前WMO已将该站纳入世界天气监视网,并作为南极地区的基本气象站。该站1985年开始了南极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数据的收集和大气样品的采集工作,为开展我国的南极大气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了初步的基础。近两年来,我国的南极气象科研人员,利用自己在南极收集的宝贵气象资料以及国外的南极气象资料,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研究,取得了一批南极大气科学研究的初步成果。1986年9月23—25日,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与中国南极研究学术委员会大气与空间科学组,在北京联合召开了第一次南极气象研究学术讨论会,较系统地反映了当前南极大气科学研究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朱福康  黄福均  刘富明 《气象》1990,16(3):29-30
1979年5—8月国家气象局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组织了首次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它是我国高原气象研究的一次最大规模的科学实验,是我国高原气象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我国气象科技工作者跨部门、跨  相似文献   

6.
会议消息     
《气象》1984,(2)
太阳—天气、气候关系(泛称日—地关系)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涉及太阳物理、空间物理、大气物理等许多学科。六十年代以来国外在观测试验、统计分析、理论探索、数值模拟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为了促进我国日—地关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提高大范围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中国气象学会和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全国日—地关系研究讨论班”于1983年10月25日至11月12日在四川省眉山县举行。研讨班邀请了南京大学天文系、气象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空间物理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新疆大学物理系,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水文局以及气象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气象科技》1986,(3):13-13
《气象科学研究院院刊(中文版)》将于今年上半年创刊。它是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我国大气科学领域内以应用研究为主的科研成果,设有论著、短论、综合评述、书刊评介、报道等栏目。《气象科学研究院院刊(中文版)》以刊登气象科学研究院的学术论文为主,但也以部分篇  相似文献   

8.
若夫 《气象》1988,14(4):7-7
由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探测所承担的《遥测辐射仪推广应用及观测方法研究》课题,已于1987年12月15日在京通过验收鉴定。会议由国家气象局科教司主持,鉴定组由6人组成,刘余滨任组长,程纯枢、许梓秀任副组长。参加会议的有局科教司、业务发展司、仪器设备司、北京气象中心、气象科学研究院及北京市气象台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和代表24人。  相似文献   

9.
消息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以及国家基金会组成的中国专家组和美国NASA,NOAA,NSF 以及大学组成的专家组于1988年11月初在中国北京及1989年3月底在美国华盛顿经过  相似文献   

10.
简讯     
三月廿一日,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王两铭同志来邕作有关动力气象的学术报告,历时三天。 三月廿一日,广西气象学会理事李师融等一行四人,前往广州地理研究所,华南农学院等有关单位,进行热带、亚热带作物气象考察,并交流学术研究成果。于四月七日回邕。 三月廿三日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情报所所长彭光宜同志作“国外现代气象事业发展动态”的学术报告。区气象局领导、区农委、区科协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 为纪念一九八三年世界气象日,广西电视台于三月廿二日至廿八日分别放映了百色地  相似文献   

11.
王福志 《气象》1991,17(2):57-57
由国家气象局天气司主持召开的“全国首届台风及海洋气象专家组会议”于1990年12月4—8日在青岛举行。国家气象中心、气象科学研究院、台风试验指挥中心、上海台风研究所、广州热带气象研究所及16个有关省、市气象部门的56位专家和业务管理人员出席了会议。 台风预报已被列入国家“八·五”计划的重点攻关项目。加强我国对台风的监测、预  相似文献   

12.
殷建国  曹山明 《气象》1985,11(11):30-32
目前,我国的气象电报均用电传机进行传输。电报报文根据国家气象局规定的统一格式编制,形式固定。收到报文后,通常是由人工对电码进行翻译,效率低,且不便于整编处理。 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为电传电报的实时处理提供了良好条件。我们为气象科学研究院农业气象研究所情报室研制了农业气象旬报计算机处理系统,实现了电传电报报文的自动化处理。  相似文献   

13.
由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山东省气象局、山东省气象学会、青岛天文气象学会  相似文献   

14.
肖贤秀 《气象》1986,12(4):14-14
谐谱分析中期预报推广应用研究课题,是国家气象局下达气象科学研究院天气研究所的部门重点推广应用科研课题。 该推广应用研究课题,采取边研究、边应用、边检验、边提高的办法,研制适合广大台站应用的谐谱分析中期天气预报方法。经过各协作单位的共  相似文献   

15.
院竹 《气象》1984,10(1):11-11
城市空气污染气象预报方案技术鉴定会1983年9月20日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一致通过了对此方案的技术鉴定。 根据1973年第一届全国环保工作会议的分工,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先后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在北京地区SO_2污染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局部天气形势与空气污染的关系,SO_2浓度的污染气候分析以及对SO_2的扩散有明显影响的某些物理量计算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有使用价值的参数和指标。 1980年秋,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气象科学  相似文献   

16.
发刊词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气象学报》(Quarterly 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是由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象中心与卫星气象中心联合主办的大气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她取代了原来的《气象科学研究院院刊》,于今年正式创刊,每季一期向国内外  相似文献   

17.
广西气象学会于1984年4月28日至5月6日在南宁举办了一期“地形对暴雨的影响及诊断分析”学术讲座。来自广西、湖南、贵州、广东、云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八省区,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以及部队、民航、部分大中专院校的200多名气象科技工作者参加了学术讲座。区科协杨付主席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学会邀请了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气象学会天气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章淹,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气象学报》主编廖  相似文献   

18.
由新疆气象科学研究所、新疆气象学会联合举办的“中美树木年轮学术研讨会”于7月6日-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这是中美双方就树木年轮气候研究领域进行的首次研讨活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国家气象局气科院、新疆气象科研所和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年轮实验室的有关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作了范围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研讨.自治区科委、水利厅、地震局、新疆气象业务中心等单位的科研技术人员近50人参加了研讨会.新疆气象科研所副所长蔡承侠致开幕词.他  相似文献   

19.
刘文 《气象》1990,16(9):43-43
由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探测所廖辅之主持研制的59型探空仪晶体管回答器(TRT-2型)干1990年8月7日在国家气象局通过技术鉴定。技术鉴定会由国家气象局技术装备司主持,总参气象局、国家气象局气候司、装备司、科教司、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气象局观象台、北京物资管理处、上海物资管理处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通过了TRT-2型回答器的鉴定意见。一致认为,在TRT-1型回答器基础上  相似文献   

20.
科林 《气象》1987,13(3):59-59
1987年1月20—21日在国家气象局科教司和邮电部科技局共同主持下,召开了《天气雷达图象数字传输和彩色显示系统设计定型会》,有气象、邮电、水电、民航、部队等部门30多个单位的5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该系统是国家气象局的重点研制课题,由气象科学研究院承担,并委托邮电部数据通信技术研究所进行研制。本系统包括角码转换器、数字视频积分处理器、彩显发送和彩显接收四个部分。经过试验和试用,达到了原设计的技术指标,于1985年12月通过了由气象科学研究院和邮电科学研究院联合组织的技术鉴定。1986年又试制5台,分别提供给北京、上海、成都和部队的气象部门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包括在广州中心气象台)试用。 与会代表听取并审议了有关报告,检查了现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