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冀东太古宙高级区主要由两个构造单元组成,以三屯营-洒河-金厂峪一线为界,北西侧为线性构造区,南东侧为卵形构造区。卵形构造是由紫苏花岗岩固态气球膨胀侵位形成的,之后又受到深部构造相韧性变形带的叠加,使卵形构造由东到西受改造的程度逐渐增大。线性构造则是中部构造相韧性变形带对深部构造相和卵形构造叠加的结果。尽管冀东地区南东、北西分异早于3563Ma,但卵形构造区和线性构造区出现相对较晚(2500Ma)。  相似文献   

2.
按照韧性剪切带的发育程度,将区内划分为迁西群分布区的弱变形域和遵化群分布区的强变形带。根据各种形变特征,认为迁西群及遵化群分别存在三次及两次叠加褶皱,其中迁西期形成的为轴面南倾的东西向线状同斜褶皱;遵化期第一幕为北东向摆动的紧密线形倒转褶皱。由于边界条件的限制,叠加在迁西群上的褶皱,轴向转为近南北向。迁西期褶皱因属同斜而具简单层状体特征,故每个单体的叠加背向形并非三斜对称,主要部分也并非穹盆构造,而为w形蛇形弯曲,不存在原生的穹隆或卵形群构造;遵化期第二幕表现为舒缓的东西向叠加褶皱。区内的主要构造样式为包括迁西群在内的由叠加褶皱及两组共轭韧性剪切带共同作用所形成的迂西-曹在卵形隆起区;遵化群的弧形褶皱群被密云-喜峰口-王厂左行平移韧性断裂带带动形成的宽城-遵化帚状构造亚区以及由遵化群形成的青龙王厂-迁安重熔片麻岩穹隆亚区。  相似文献   

3.
地幔热柱具有多级演化特征。河淮来热柱顶部地幔物质以薄板状斜插至燕山燕山带之下,燕山造山带轴部东西向尚义--赤城韧性剪切带与太行山构造岩浆带轴部北北东向乌龙沟--上黄旗韧性剪切带交汇叠加,使深部中下地壳应变软化岩石及深部幔源物质减压释荷产生深熔岩浆并上侵,从而加速了造山带的上隆速度,并可形成地幔热柱的第三级构造单元--幔枝构造。其中隆升较快的地段发育成为典型的变质核杂岩构造。幔枝构造控制着构造变形-  相似文献   

4.
姜修道 《西北地质》1995,16(1):6-10
本文以小秦岭金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为基础,分析了燕山期构造-热事件的演化规律及其与花岗岩、韧性剪切带和金矿床的关系。认为花岗岩是构造-热事件高峰期地壳深部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区域性热异常的出现则导致地壳浅部形成了韧性剪切带。构造-热事件晚期,随着热异常的衰减,剪切带的变形性质发生转化并有序叠加,金矿床便是在这一变形性质转化与叠加过程中,在成矿流体演化的晚期形成的。花岗岩侵位在局部造成横向上显著的物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小秦岭金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为基础,分析了燕山期构造-热事件的演化规律及其与花岗岩、韧性剪切带和金矿床的关系.认为花岗岩是构造-热事件高峰期地壳深部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区域性热异常的出现则导致地壳浅部形成了韧性剪切带.构造-热事件晚期,随着热异常的衰减,剪切带的变形性质发生转化并有序叠加,金矿床便是在这一变形性质转化与叠加过程中,在成矿流体演化的晚期形成的.花岗岩侵位在局部造成横向上显著的物理化学梯度,是大量金矿床在其周围呈规律性展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刘正宏  潘博文  李鹏川  朱凯  董晓杰 《地球科学》2017,42(12):2105-2116
大青山高级变质岩不仅记录华北克拉通早期大陆形成演化历史,也保留了中下部地壳岩石流变信息,它们经历了下部地壳构造层次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条件变质变形、深熔作用改造,形成了复杂构造样式和构造要素组合.韧性剪切带是高级变质岩中主要构造形迹,控制着早前寒武纪高级变质岩主体构造格架.依据野外地质产状、变形特征与构造要素叠加改造关系,韧性剪切带划分为早期近水平顺层伸展型和晚期陡倾韧性剪切带.近水平顺层伸展韧性剪切带呈残留状保留在后期变形改造较弱部位上,主要沿着不同地质单元或者岩性层界面上发育,是在伸展变形体制下形成的.晚期陡倾韧性剪切带呈近东西方向展布,规模较大,叠加和改造早期构造形迹,形成于晚期造山挤压构造环境中,以左行滑移为主.这两种韧性剪切带都形成于地壳中深部构造层次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条件下,变形机制主要为熔体增强颗粒边界扩散和颗粒流动,使岩石发生大规模的塑性流动.在宏观上形成了不对称流动组构、条纹条带构造、熔融线理、层内流动褶皱等构造形迹,在微观上矿物晶体没有发生明显塑性变形,均匀消光,晶体为三边平衡结构,与静态变质结构相似,形成了地壳深部构造层次上变质构造岩-构造片麻岩.   相似文献   

7.
公益明—高家村韧性变形带发育太古代花岗绿岩带与高级区接触带附近,在空间上呈近东西方向展布,是由北向南逆冲型韧性变形带。该韧性变形带遭受两期韧性变形作用改造,早期发生在地壳深部构造层次上角闪岩相条件下,以韧性变形机制为主。晚期变形作用发生地壳中浅部构造层次上,以韧脆性变形作用为主。韧性变形带内主要构造岩为构造片岩,是以新生的片状、纤状矿物为主的构造岩。宏观与微观不对称流动组构表明,韧性变形带运动方向为由北向南逆冲。韧性挤压逆冲变形作用发生太古代晚期,是由北部花岗绿岩带与南部高级区相互拼贴碰撞有关。  相似文献   

8.
西藏罗布莎豆荚状铬铁矿成矿演化的构造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德威 《现代地质》1995,9(4):450-458,T001
摘要:通过对罗布莎铬铁矿区的构造解析,揭示出了豆荚状铬铁矿的成矿演化规律。由地幔韧性剪切带和脆-韧性剪切带组成的含铬剪切带是成矿期构造,被造山期发生的变形分解作用和脆性断裂作用改造,成矿演化经历了从上地幔到上地壳所发生的5个构造变形相的转换,即熔融流变变形相→地幔韧性剪切变形相→壳幔脆→韧性剪切变形相→塑性挤压变形相→脆性断裂变形相,可划分为中生代改造成矿和新生代矿床改造两个阶段,并概括为包含6个变形世代的构造成矿序列。  相似文献   

9.
地幔热柱具有多级演化特征。河淮亚热柱顶部地幔物质以薄板状斜插至燕山造山带之下,燕山造山带轴部东西向尚义-赤城韧性剪切带与太行山构造岩浆带轴部北北东向乌龙沟-上黄旗韧性剪切带交汇叠加,使深部中下地壳应变软化岩石及深部幔源物质减压释荷产生深熔岩浆并上侵,从而加速了造山带的上隆速度,并可形成地幔热柱的第三级构造单元——幔枝构造。其中隆升较快的地段发育成为典型的变质核杂岩构造。幔枝构造控制着构造变形-岩浆活动-蚀变变质-成矿作用统一体系,并形成与幔枝构造密切相关的内带为金(铜钼)、外带为银(铅锌)多金属的成矿系列。论述了不同构造部位的成矿特征及其相关性、统一性。据此提出了在有利构造部位(参照已有矿点分布)扩大找矿和向深部扩大找矿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冀东太古宙片麻岩中的条带状构造极其发育,经研究认为它们是深部构造相韧性变形带的主要结构构造特征。按成因类型将其划分为变余沉积条带、变质分异条带、复合条带和构造置换条带等。并研究了不同成因条带的组成特征、形成演化及识别标志。这一研究对认识下部地壳构造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叠加构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叠加构造变形构造,变形时序、叠加构造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其与油气关系的综合研究表明,塔北隆起的叠加构造可以划分出:以二叠纪为形成高峰期的北西-南东走向的挤压构造,以三叠纪为形成高峰期的北东-南西走向的挤压构造,主要形成于渐新世-中新世的拉张构造,这三期构造在空间上、时间上复合叠加,从而在塔北隆起形成了轮南构造带、南喀-英买力叠加褶皱带以及羊塔克-提尔根负反转构造带等叠加构造变形区。上述叠加构造变形区均是有利的油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青海省乌兰县托莫尔日特金矿区韧-脆性剪切带变形特征、成矿物质与热液来源及运移条件分析,提出了该区构造控矿演化的四阶段模式。该模式认为,早期的韧性剪切变形导致了成矿物质的由深部向浅部、由韧性剪切带外部向韧性剪切带内部的活化迁移,成矿热液在韧性剪切带上部(即韧脆性转换带附近)得以大量聚集。韧性变形后期温压条件降低,韧性变形转化为脆性变形,地表大气降水沿贯通性较强的脆性破裂带大量下渗,到达韧-脆性转换带附近,与该处积聚的成矿热液充分混合,热液性质发生改变,在相对张性或较薄弱的构造有利部位大量沉淀。由于断裂带的周期性活动,成矿物质得到多次沉淀而不断富集,最终形成金矿体。矿体形成后的构造隆升及剥蚀作用,使韧-脆性剪切带出露地表,金矿床也随之出露到近地表处。因此在矿区石英脉型金矿体的下部,可能会存在糜棱岩型金矿体,但品位可能会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
秋格时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构造变形序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构造解析方法和应变测量与显微构造分析方法,研究了秋格明塔什-黄山声望生剪切带的构造样式,建立了其变形序列。该带依次经历了:(1)中深部构造层次的紧闭同斜褶皱作用;(2)中深部构造层次的顺层(片)韧性剪切变形;(3)中部构造层次的右行走滑脆-韧性剪切变形;(4)中浅构造层次的膝折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云南墨江镍金矿床主要控矿因素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采用控矿因素分析研究,通过构造岩石地层及构造变形筛分探讨镍金矿床的成矿过程,认为本区金镍矿主要为地层及构造控矿。在矿床内,热(泉)水喷溢构造(成矿构造)有似环状粘土岩化带及热水同生沉积-交代-喷流构造岩石层序,脆-韧性剪切带(储矿构造)由近水平的纵张裂隙构造、左行共轭剪切裂隙及相对封闭的脆韧性剪切带组成。脆性张剪性X形微裂隙系统为富金矿脉的定位提供了构造空间。成矿演化过程为:①晚泥盆世热水同生沉积成岩成矿期形成含金黄铁矿硅质岩;②印支期逆冲推覆型脆韧性剪切构造成岩成矿期形成含金脆韧性剪切带;③燕山-喜马拉雅山期深源热流体叠加成矿期形成富金矿脉。指出3处成矿远景区,认为红土型金矿很可能是本区一种新的金矿类型,值得重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冀北丰宁—隆化深断裂带的基本特征和演化历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丰宁-隆化深断裂带系内蒙地轴南缘东南向大断裂的一部分,表现为一条复杂的构造-岩浆岩带,在漫长的物质历史时期中,先后经历了五台末期角闪岩相韧性逆冲、吕梁晚期绿片岩相脆-韧性斜冲、海西晚期绿片岩相韧-脆性斜冲及燕山中期脆性断裂活动等骤变阶段。深断裂带的演化特点为:垂向上由深层次→中层次→浅层次→表层次发展;构造变形则从固态流动变形向脆-韧性剪切变形、韧-脆性剪切变形到脆性变形演化。  相似文献   

16.
方茂龙 《铀矿地质》1995,11(5):291-296,315
本文通过TM影像解释和野外验证,论证了研究区内近EW向构造带除在前中生代遭受了强烈的近SN向挤压变形外,还在中新生代叠加了脆-韧性和韧性两期近水平右扭剪切变形以及一期脆性变形,形成了现今的挤压带、剪切带和脆性断裂叠加的复杂构造格局。文中还对各期变形的最大主压应力方位、变形时代以及构造形成机制和演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TM影像解译和野外验证,论证了研究区内近EW向构造带除在前中生代遭受了强烈的近SN向挤压变形外,还在中新生代叠加了脆-韧性和韧性两期近水平右扭剪切变形以及一期脆性变形,形成了现今的挤压带、剪切带和脆性断裂叠加的复杂构造格局。文中还对各期变形的最大主压应力方位、变形时代以及构造形成机制和演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长乐-南澳构造带变质变形期次划分及时代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建基 《福建地质》2011,30(3):189-199
长乐-南澳构造带中发育有晚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晚期及早白垩世等3个不同时期的变质变形侵入岩。不同期次侵入岩具有不同的变质变形特征。根据糜棱岩的空间分布、糜棱叶理的切割关系等,表明构造带在中生代发生了3期韧性剪切变形及相关的动力变质作用。第一期为(北西西-南东东向)右行-推覆韧性剪切,具低角闪岩相变质、深部构造层次长石相...  相似文献   

19.
陕西凤县八卦庙金矿床是西秦岭已探明的超大型金矿床,矿床位于苏家沟-空棺沟复式向斜北翼之八卦庙次级倒转向斜北翼,主要赋矿岩性为星红铺组下段铁白云石粉砂质千枚夹条带状大理岩化灰岩。金矿体受北西向F13大断裂下盘的韧性剪带控制,形成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和蚀变糜棱岩型3种金矿化类型,而以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化为主。韧性剪带剪切带从地表浅部向深部依次分为脆性区、脆-韧过渡区和韧性区,分别与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和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化相对应。印支期,随着造山运动、地壳隆升,剪切带中深层次的韧性剪切变形的糜棱岩被抬升,依次与其上的脆-韧性及脆性剪切叠加,从而构成不同类型的金矿化叠加富集,形成金的贫矿体。印支—燕山期,随着岩浆作用活跃并开始沿北东向F22断裂上侵,驱使深部及两侧围岩中金离子活化,分别向F22断裂西侧的F21和东侧F23断裂迁移、聚集,对韧性剪切带形成的贫矿体叠加改造富集,最终就位构成金矿体。  相似文献   

20.
德兴-铜厂岩块地层序列属怀玉地构造沉积区,金矿赋存中元古界韩源组,控矿构造方北东东向韧性剪切带及顺层滑脱破裂岩带,矿石类型为蚀变糜棱岩型和石英脉型,韧性剪切强应变岩带且叠加碎裂化部位是找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