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析了地方地震机构改革面临的来峻形势,系统介绍了安徽省地震局为积极推进这一改革的进行所采取的对策与措施,即加强舆论宣传,统一思想认识,主动向省委、省政府和省编委请示汇报,并深入地市沟能思想,上下结合,共同努力,使全省地市地震机构改革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为稳定地方地震工作队伍进一步健全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市县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internat/intranet下的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结构,利用先进的图像预处理WEBGIS技术,实现了市县地震系统的地震监测、震灾防御、地震应急以及日常业务管理工作。系统的开发可使市县地震工作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市县地震工作管理效率,构建完善的应急指挥体系。由于系统的开放设计,已使系统成功地应用到福建省9个地市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同时对全国地震系统也具有良好的推广及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地震监测中心站是地震监测体系的基础单元,面对改革发展新形势和综合应急救灾体系的建立,为更好地满足新时期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中地震监测工作的需要,云南省地震局于2021年9月底完成了全省地震监测中心站挂牌,确定了中心站机构设置、职能划分和人员编制。本文通过回顾云南地震监测中心站改革历程,分析了云南地震监测中心站改革的现状并结合存在的不足,针对未来发展道路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这对提升中心站监测预报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加强和规范云南地震台站管理,发挥地震监测中心站在全省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提升青藏高原地震监测能力,中国地震局在青海、西藏和新疆3个地区建设地震台站。为确保高质量产出地震数据,以青海地区新增16个地震台站为例,围绕观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基于数据连续率、台基噪声水平和事件波形记录质量,对地震观测数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发现:青海地区新增地震台站观测环境较好,总体运行稳定,数据连续率较高,适合进行宽频带数字地震观测;地震台站空间分布更加均匀,青海省中西部地区理论地震监测能力从约MS 4.5提升到MS 2.0,地震监测能力提升。本项工作的开展,为我国青藏高原地震监测能力提升提供了业务化支撑。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家地震台网和区域地震台网的重要补充,地市级地震台网可为本地区地震速报、地震预警、城市防灾减灾和活断层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采用基于NetSeis/IP协议的网络组网技术,将单个测震台站组建成台网,形成由16个子台组成的地市级地震台网。应用专业软件对组网前后地震监测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包头主城区及周边部分地区地震监测能力有了明显提升,达到ML1.0。同时,以包头主城区及周边地区为研究区域,选取包头地震台网运行以来的地震目录进行检验,证实研究区地震监测能力优于ML 1.0。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汶川地震后应急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盐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实际,从加强盐城市县级地震机构和能力建设、健全和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加强抗震设防工作、加强监测台站建设、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加强地震应急救援建设等6个方面提出了今后做好本地区防震减灾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地震应急工作的特点和基层地震台站现状,从提高地震资料的观测质量及加强震情观念、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地震台站监测环境的保护等方面对地震台的工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做好地震台站工作的一些建议,并针对提升基层台站地震应急能力,提出了设想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回顾了四川地震监测预报工作40年发展历程。四川地震监测预报积累了地震学和前兆观测资料,推进了测震台网、前兆监测台网、流动监测网以及空间技术的发展应用,为地震预测探索之路奠定了基础;地震预报科研经历了多次科研攻关研究,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提炼和筛选了一些预报指标和方法;地震监测数字化的发展,给地震监测预报提出新的课题;今后仍将依赖于科学和创新机制,依赖于高新技术应用,依赖于地震监测网能力和质量提升,始终坚持边观测、边研究、边预报的地震预测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青藏高原上,一批年轻的地震科研工作者正显示着他们的才华.这两年来,一批文化程度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青年在改革中进入了青海省地震局基层领导岗位和研究机构,他们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的工作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桥水库诱发地震监测系统是电站工程专用小孔径密集型地震监测系统,重点监测库坝区特别是可能诱发地震库段的地震活动情况,切实增强了大桥水库库区及周边地区地震监测能力,有效填补了处于强震多发地区和地震高烈度区大II型水库地震监测的空白,进一步形成了数据资源共享、信息交换联动的有利机制,将全面提升区域地震监控能力,为地震监测预报分析提供可靠的技术数据,对安宁河中下游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1.
2019年10月12日广西北流M_S 5.2地震发生后,广西地震应急前方监测组工作队迅速在震中附近架设3个流动监测台站,与周边固定地震监测台、广东流动监测台组网监测震中区域余震活动。流动地震监测台站的快速组网,极大地提升了台网在震区的监测能力,提高了余震的定位精度,使更多的余震事件被记录到;流动监测的区域联动协作,展现了地市级地震监测中心的服务能力,提升了地震应急流动监测的效率,为地震流动监测的快速组网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地震监测台网项目档案是对监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真实反映和记录,是后续日常运维、改扩建提升的重要资料依据。系统梳理了地震监测台网项目档案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提升档案工作给出了可行性建议,创新性地提出了“参与式档案管理”工作模式,“项目实施,档案先行”专题档案培训班,以及“菜单式”档案服务模式等档案工作办法,这对提升地震监测台网项目档案工作有积极意义,为项目档案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回顾西藏自治区地震监测台网发展历程,介绍西藏测震台网、地球物理台网和GNSS台网的建设与发展现状,并对西藏地区测震台网、地球物理台网和GNSS台网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建议进一步优化各类台网布局,提升西藏地区地震监测能力和地球物理参数获取能力,为防震减灾工作和地球科学研究提供高质量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台站背景噪声方法对自贡的地震监测能力进行计算,结果显示:2018-2019年自贡及邻区共13个地震台站,自贡地震监测能力达到ML0.8;到2019年底又新增17个地震监测台站,自贡地震监测能力也随之提升到ML0.4,其中自流井、贡井、大安和沿滩4个区的地震监测能力达到ML0.2,荣县和富顺县局部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更是达到了ML0.1。通过震级与频度关系计算实际监测地震数据的最小完整性震级,发现实际监测能力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可为后续自贡及邻区架设地震监测台站、调整地震监测台站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超过1.43亿人面临地震风险威胁。如果社会公众能够理解其面临的风险,并采取积极防御措施,地震影响就能显著减小。美国国家现代地震监测系统(ANSS)通过协作对地震与大地测量数据进行汇集与分析,及时发布地震发生及其影响的可靠信息,为地震研究及危险性与风险评估提供数据,这是建立地震韧性国家的重要基础。作为对ANSS的投资成果,现在对于发生在美国或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的任何显著地震事件都能够用一套产品来快速表征,在地震危机来临之际为人们提供态势感知。ANSS监测工作服务于科学研究和地震工程需求,这包括改进人们对建构筑物地震响应的理解。作为参与美国国家地震减灾计划(NEHRP)的四个联邦机构之一,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为ANSS提供了管理与财政支持。2000年,美国国会颁布《国家地震减灾计划》再授权法案[公法第106-503号(Public Law 106-503)]时,作为该计划的一项支撑设施,创立了ANSS。ANSS是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学术界的合作。由于认识到地震灾害危险性与风险的地区差异性,所以ANSS管理结构强调区域执行与国家集成。其允许与其他联邦和州政府机构以及与关注地震监测的地球科学界和工程界协作。ANSS推动地方、区域和国家层面各机构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致力于减轻地震灾害损失。这些合作关系对于ANSS在全国范围内的协调、在区域范围内的规划与执行,以及争取地方支持都是有必要的。许多承办学术机构、部分州政府机构、其他联邦机构、私人基金会和科学组织为ANSS的成长和(或)运行提供了支持。建设ANSS的需求最初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eological Survey,1999)题为《美国地震监测评估——国家现代地震监测系统的需求》的出版物中率先提出。这些需求包括加强国内各监测台网间协调、开发新的地震信息产品,以及在全国范围内扩建监测基础设施。2000年以来,ANSS强化了基础设施建设与伙伴关系建立,并开发了新的地震信息产品与服务。虽然现有资助尚未达到ANSS的预期计划,但其1999年所设定的在野外及建筑物、桥梁和其他构筑物中安装7 100个现代化地震观测站点的总体建设目标,截止2016年年底,已经完成了42%。ANSS产品的及时性与有效性提升了政府机构、应急响应人员、公众及工程界与科学界对ANSS能力的期望值。作为ANSS的投资成果,地震信息服务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ANSS的品牌服务包括:向政府和应急管理人员提供即时地震通知,通过地震通知服务系统以电子邮件或文本形式提供快速通知、震源特征产品、提供实时地震信息的ANSS网站、一套实时态势感知产品(地震动图ShakeMap、地震动图发布系统ShakeCast、全球地震响应即时评估系统PAGER、"你有感么?"DYFI)、ANSS综合地震目录ComCat,以及由工程强地面运动数据中心(CESMD)为工程师提供的产品。在未来10年中,为了满足预期,ANSS必须在聚焦提升基础服务稳定性的同时确保获得不断创新的能力。ANSS具备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提升地震安全性并开展震后响应与处置的能力。本报告描述了一系列特定的发展机遇,并形成了ANSS未来10年的重点工作,包括使ANSS确保地震危机时有备无患,加强城市地区地震安全性,拓展降低地震风险的观测数据获取能力。把握机遇、实现目标,额外的资助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创立伊始,ANSS被视为创新与风险并存。如今已证明,尽管只得到了部分资助,ANSS却是成功的。我们的国家在快速发展,国家的结构体系日趋庞大和复杂,如果耽于成就,接受现状,我们将会面临更多的地震风险。ANSS要充分发挥其在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方面的潜力,就必须不断前行——引发地震的构造力是无情的,它们将永不停息,我们减轻国家地震灾害的努力也将永不停息。  相似文献   

16.
段青 《四川地震》2004,(1):9-16
着重介绍了1971~2001年四川省地壳形变监测工作的发展过程、网点监测能力和研究方向。文章力求全面系统地概括沿“三河一山”地震断裂带布设的地壳形变监测网络、监测方法以及分析预报和课题研究成果,间或概略介绍了与专业有关的一些学术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介绍宝鸡市地震局虚拟测震台网建设过程,及网络集成,技术应用、运行状态等情况,表明市、县一级地震工作机构,在现有环境和条件下,完全可以利用地震信息节点平台建设虚拟测震台网,实现地震数字观测资料共享、地震事件实时监测、快速获取震情信息、建立强震预警机制等功能,这无疑是逐步提高防震减灾队伍快速响应能力和全社会综合防灾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地震学会的领导下,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依靠广大会员的努力,完成了年度工作计划,按照中国地震学会章程完成了第三届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的换届工作,新一届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积极组织委员参加了2007年10月10—14日在湖北宜昌召开的第三届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07年学术交流大会,开展了2007年度学术交流工作。本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北省地震学会协办,会议得到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的大力支持和地壳应力研究所、湖北省地震局的大力协助。本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地震局局长姚运生研究员、资深专家、专业委员…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国地震台网"十五"项目建成后的地震监测能力科学评估的需求,为进一步优化台网布局、提升边疆海域等重点地区监测能力,本研究利用"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PMC)方法,对中国地震台网1001个台站以及2008-10-01-2015-09-17期间实际产出的地震观测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指定震级档下的检测概率PE和最小完整性震级MP的分布.除台网整体监测能力分布外,为直观地用单分值表述逐个台站的地震检测能力,本文发展了基于等振幅曲线的"地震检测能力评分表",给出了国家台和区域台每个台站的地震检测能力评分统计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此外,研究中还采用设定"最佳"地震监测能力目标函数的方式,模拟了通过改进观测条件可获得的地震台网监测能力提升的理论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华北和东南沿海等东部地区地震监测能力较高,西部尤其是青藏高原南部地区Mp仅约为4.5,近海海域Mp仅约为3.5;从单个地震台站的运行效益角度,台网运行水平和地震观测资料的分析程度对台站的实际的地震检测能力影响显著,新疆等部分台站稀疏地区地震检测能力较高,而中等台站密度的贵州等部分区域相对较低;国家台的地震检测能力评分Dscore系统优于区域台,新疆等西部边疆地区,以及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的Dscore明显高于台站密集的东部地区;模拟结果显示,在现有台站布局条件下,通过台站优化改造和提升运维管理水平,可显著提升对内蒙古西部、四川西部、甘肃-青海的北部交界地区、鄂尔多斯地块内部、贵州大部分地区,以及我国近海海域、朝鲜半岛北部和中南半岛北部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20.
引 言新北京市地震局组建以来,北京市区县地震工作在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地震应急、机构建设和法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一个生动活泼的工作局面已经打开。北京市区县地震工作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北京市政府、中国地震局对支持和领导首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视,市政府和中国地震局是北京市区县地震工作的坚强后盾,北京市地震局党组为此做出了很大努力。1 区县地震机构升格极大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1997年5月,北京市政府第66次办公会议决定,为全面加强区县地震工作,对区县地震办公室进行行政升格。区县地震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