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凤山铜矿床的再生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立生 《矿产与地质》1992,6(6):431-439
凤山铜矿床产于中元古界昆阳群绿汗江组凤山段,其下伏为中元古代晚期的滇中裂陷槽中的狮山铜矿床。凤山铜矿床矿体呈脉状、巢状、囊状,切割围岩,形态产状受断裂构造及狮山段紫色层“刺穿体”的控制,是典型的后生矿床。矿石物质成分(以黄铜矿、斑铜矿为主)、黄铁矿的Co含量(0.6%)及Co/Ni比值(75.71)和硫化物的δ^34S值均继承了狮山铜矿床的特点;矿石具碎斑状、角砾状,细脉状和网脉状等后生矿石构造,凤山铜矿床黄铜矿、斑铜矿对各种波长入射光的反射率均高于狮山铜矿床黄铜矿、黄铜矿的Cu、Au、Ag含量高于狮山铜矿的黄铜矿,而S、As、Zn含量低于狮山矿的黄铜矿。基于上述特征,提出了凤山铜矿床的再生成矿模式。凤山铜矿床的成矿物质来自下伏的狮山铜矿床及狮山段紫色层细碧质火山角砾岩,经后期非含矿热液溶解而沿构造上升,而后在上覆地层的构造中沉淀、富集而形成再生矿床。  相似文献   

2.
易门狮山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建国 《云南地质》1996,15(3):257-265
易门狮山铜矿床产于元古界昆阳群绿汁江组狮山段泥质、炭质白云岩及粉砂岩中。狮山段由黑色层(Mc)、过渡层(Mg)和紫色层(Mp)组成。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总结了该矿床的微观规律及其特征(包括化学组分、微量元素在狮山段、矿体中的分配;元素共生组合及演化规律;有机碳的含量与成矿;硫同位素及硫源;矿物包裹体特征等)。提出成矿元素经历了离散、合并、分解和矿体形成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易门矿区的含矿层位—绿汁江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德勇 《云南地质》1993,12(1):50-56
易门矿区主要含铜的狮山段的层位归属以及绿汁江组地层分布区的构造形态,是这一地区的老大难地质问题。本文报道狮山段岩性特征、上下接触界面、绿汁江组内的分层及其在区域上的情况,由此认为狮山段确系绿汁江组的一部分。狮山段位于绿汁江组所组成的一大海进旋回的下部,本身是一个次级海侵沉积岩系;狮山段与因民一落雪组有明显差异,不是同一层位,不是底辟或断块构造所造成。上冲于绿汁江组白云岩中的紫色层“刺穿体”是存在的,但它仅来源于狮山段而不是因民组。作为易门矿区主要含矿层的狮山段,在东川、罗茨、元江等地都找到不同程度的矿化显示,应重视在这一层位中寻找矿床。  相似文献   

4.
云南易门铜矿成因新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以来,云南易门铜矿区中的狮山和凤山铜矿床被认为是陆源沉积变质成因。作者在研究中发现狮山矿床的含矿地层中和凤山矿床的角砾岩中均有大量火山物质,说明矿床的形成与火山岩、角砾岩筒有成生关系。研究认为狮山为火山-沉积-变质三元联合的层控矿床,凤山为后生潜火山管道气液再造矿床。文中提出了火山成因的新认识和成矿模式,并据新认识提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
刘卫华 《云南地质》1992,11(1):52-57
易门矿区含铜层位铜的背景值及其近矿围岩的低铜含量表明狮山和凤山两矿床的铜质均来源于狮山段地层。依据矿石及围岩的微量元素特征,氧、氢、碳同位素组成及矿物包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及液相成分,笔者认为本区有两期成矿流体,即成岩期形成狮山层状矿,而在改造期由于构造作用形成狮山脉状矿体和凤山矿床。  相似文献   

6.
从宏观基础地质入手,按矿床学的一些基本概念,针对东川-易门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一些存在争议的重要问题。研究认为:狮山段是绿汁江组下部独立存在的地层层位;东川-易门式铜矿床属沉积-改造成因,其中的层状铜矿属沉积成岩成因,不是"热液成矿";所谓东川-易门式矿床(稀矿山除外)为"喷流沉积成矿"或"岩浆叠加",尚依据不足;刺穿体是构造作用产物,对成矿有利,是良好的找矿标志,其中的角砾岩主要是沉积角砾岩与构造角砾岩,或沉积-构造角砾岩,不足以冠名"隐爆角砾岩(筒)"。  相似文献   

7.
楚雄盆地砂岩铜矿床同位素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楚雄盆地砂岩铜矿形成于白垩系高峰寺组凹地苴段、马头山组六苴段和大村段,以六苴、郝家河及大村铜矿床为代表。不论是硫同位素,还是氢氧同位素、铅同位素,六苴铜矿床和郝家河铜矿床均不相同。六苴铜矿硫化物中的硫以来自围岩为主,成矿溶液来自上部天水和建造水,成矿金属物质来自围岩,推测成岩成矿作用是主要矿化机制。而郝家河铜矿,成矿物质更多的是来自地下深处,与深部地下水循环作用有关,表明郝家河铜矿床以改造成矿为主。  相似文献   

8.
三家厂铜矿地质地球化学及找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门三家石铜矿位于云南易门铜矿带西部,按产状、矿物组合及成矿作用可分为狮山式和凤山式矿床。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三家厂铜矿狮山式矿床是沉积岩容矿的海底喷流热水沉积硫化物矿床;凤山式矿床是狮山式矿床经后期构造和热液改造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薛步高 《云南地质》1998,17(1):100-112
昆阳群绿汁江组狮山段是否存在,涉及昆阳群中除了因民—落雪组紫色层—含铜层之外,是否还存在另一套紫色层—含铜层的问题。笔者1987年曾以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得出解体并废弃狮山段的结论。现在,又以岩石地球化学的对比研究,再次论证昆阳群只有因民—落雪组一套含铜层,对扩大易门-元江西矿带的二轮找矿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矿区处于兰坪思茅盆地南部普洱中轴断裂上,含矿岩性为白垩系下统景星组下段(K1j1)长石石英砂岩,属断裂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1.
新疆萨热克砂砾岩型铜矿床富烃类还原性盆地流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萨热克大型砂砾岩型铜矿床含矿地层为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与下伏下-中侏罗统煤矿形成"同盆共存"现象。在萨热克铜矿床的铜矿体内,构造裂隙中含较多沥青(有机碳含量达0.11%~2.55%),并与辉铜矿等铜硫化物共生。铜矿石中次生石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胶结矿物包裹体含烃盐水类、含烃盐水-液烃共生类、含烃盐水-气烃共生类、轻质油类等四类富烃类盆地流体的包裹体。研究认为铜矿石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下伏烃源岩煤层,当盆地深部富含有机质的还原性流体沿NE向构造裂隙上侵到渗透率较高的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上段(J3kz2)砂砾岩层时,该层上部的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下段(K1kz1)褐红色粉砂质泥岩,与下部的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下段(J3kz1)灰绿色粉砂质泥岩形成封闭的隔水层,还原性流体沿砂砾岩层发生水平渗滤扩散,与盆地中封存的地层水淋滤含铜赤铁矿质砾岩类后形成的含铜氧化相流体混合时,造成了辉铜矿的大量沉淀和碳酸盐等矿物的结晶析出,并沿砾石间隙充填分布。  相似文献   

12.
狮凤山铜矿是我国重点铜矿山之一,包含2个矿段:狮山矿段和凤山矿段.凤山矿床产于刺穿构造外侧,是受构造控制的后期叠加改造富化的矿床.含矿地层是绿汁江组上部地层,富矿部位刺穿体周围为灰白色碎裂白云岩.矿体形态产状与刺穿构造密切相关,沿构造所派生的断裂、裂隙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刺穿构造内部角砾岩和火山岩岩脉占的比例不大,矿山开采处于至刺穿构造的中部平面.  相似文献   

13.
昆阳群中两个含矿层的层位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家申 《云南地质》1993,12(1):44-49
作为昆阳群中主要含铁层位的“军哨组”和含铜层位的“狮山段”,它们的层位归属,长期以来一直是个争论问题。本文根据军哨矿区出露的地层、构造形态、地层对比等方面的成果,认为“军哨组”老鹅山砾岩代表一个短暂的沉积间断,与下伏地层应为假整合接触,“军哨组”应相当于黑山头组的富良棚段,军哨铁矿体出现于大龙口组碳酸盐岩的相变尖灭部位。从宏观的接触关系、火山和成矿事件看,“狮山段”应是因民组和落雪组的一部分,在区域上绿汁江组中并不存在这一含铜层位。  相似文献   

14.
安徽月山矿田两类铜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铜矿床成矿物质和含矿流体的来源与月山岩体具密切成因联系。月山岩体形成过程中,岩浆演化的动力学行为有利于含矿热液系统的形成和演化,且具备一个大型铜矿床的成矿潜力。岩浆的熔-流分离作用是该铜矿床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安徽月山矿田铜矿床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安徽月山矿田两类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指示铜矿床成矿地质和含矿流体的来源与月山岩体具密切成因联系。月山岩体形成过程中,岩浆演化的动力学行为有利于含矿热液系统的形成和演化,且具备一个大型铜矿床的成矿潜力。岩浆的熔-流分离作用是该铜矿床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萨热克铜矿床控矿因素的研究对寻找靶区意义重大。萨热克盆地铜矿赋矿地层为库孜贡苏组(J3k)砾岩;经含矿钻孔编图、岩芯样品测试后发现矿体受控于砂质泥岩、砾岩、岩屑砂岩夹泥岩的组合岩系,在矿区多条小断层附近的钻孔中发现矿体富集现象明显,初步认为该现象是流体沿断层裂缝进入到含铜砾岩层后与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含铜矿物沉淀的结果;矿区样品的分析表明:萨热克铜矿床是含铜砾岩沉积后盆地卤水、热液和有机质沿断层裂隙进入砾岩层作用的产物。最后认为铜矿床控矿因素大致是:岩系、断层、盆地卤水、热液和有机质。  相似文献   

17.
子尼铜矿规模已达中型铜矿床,其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近南北向的层间构造破碎带中,矿体围岩为三叠系上统哈工组三段的粉砂质板岩及含砾粉砂质板岩。成矿与断层、岩性及围岩蚀变强度有关,属与构造有关的中低温热液铜矿床。矿区深部和外围还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苏水生 《福建地质》2003,22(2):69-77
上杭县铜矿沟和萝卜岭矿段组成一个斑岩型铜矿床.萝卜岭矿段位于花岗闪长斑岩北东端的前峰部位,铜矿沟则是其往南西深部的延伸,通过对铜矿沟—箩卜岭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铜矿沟斑岩型铜矿埋藏总体较浅、品位较低、厚度稳定且较厚,对于指导该区寻找浅部斑岩型铜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胡萍 《矿产与地质》2007,21(5):567-572
克克齐矿区铜矿床分别产于石炭系中统本巴图组二岩段及上统阿木山组二岩段的海相火山碎屑沉积岩中,地表以铁帽的形式存在,岩石见褐铁矿化,探槽中可见有孔雀石。该铜矿床的成因类型是海相火山岩型。地下铜矿体的上方有明显的激电异常反映,激电异常应是本区寻找赋存在海相火山碎屑岩地层中铜矿体的找矿有利标志。文章论述了铜矿床所处的区域地质背号、矿区和矿床(体)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初步分析了引起矿致异常的条件和因素,对异常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找矿建议。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东川铜矿的两个主要矿区(因民、落雪),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在含矿地层之下首先发现了一套火山岩;认定了因民期浊积岩的存在;对因民角砾岩的火山成因进行了讨论,认为昆扬群中包括有东川火山-沉积含铜建造,对建造中各岩段进行了相分析和形成环境的讨论;认为东川铜矿床是受发育在扬子古陆边缘、夭折了的中—晚元古代裂谷——康滇裂陷槽控制的火山-沉积-受变质层状铜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